政務雲市場競爭激烈,阿里雲靠什麼繼續領先?

政務雲市場競爭激烈,阿里雲靠什麼繼續領先?

來自專欄北國騎士

在2009年馬雲發出「雲計算我們必須要做,因為客戶需要、市場需求」的誓言之後,經過將近十年的耕耘,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中國雲計算廠商獲得了長足進步,也推動了「企業上雲」、「政務上雲」快速推開,為中國信息化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最近,隨著政府「最多跑一次」被廣泛關注,以浙江為代表的政務雲建設成為了全國標杆,而這背後,人們發現,總是離不開業內領先的阿里雲的強有力支撐。

曾經業內有人認為,阿里雲在公共雲服務方面有充分的經驗和能力,但在政務雲方面,面對傳統IT廠商以銷售硬體為主的私有雲方案,競爭就顯得非常殘酷。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在浙江省最多只跑一次、城市大腦等項目中,阿里雲推動政務創新的實力已經得到大規模驗證。在政務雲市場,阿里雲的實力依然強勁。

可以說,阿里巴巴19年來在極端複雜的商業和技術場景下,在核心技術領域自主研發了大規模操作系統飛天,並將自身在數字化領域的廣泛實踐升華為業務中台和數據中台的方法論,因而能夠用新技術新理念新思路解決政務創新問題。目前,阿里雲不單在建立了亞洲規模最大的計算平台,還在輸出數字化轉型新模式,全面驅動數字中國發展,這些優勢都是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

政務雲不是雲存儲,政務創新需要新技術新思路新方法

政務雲的本質不是IT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是賣盒子,而是要通過雲計算技術為老百姓辦實事,用新技術促進政務創新。

事實證明,傳統IT無法支撐這種創新,煙囪模式造成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更可怕的是造成數據孤島,老百姓辦一個事情跑N個部門,就是數據孤島造成的。在實踐中,阿里雲的創造性的使用業務中台和數據中台來解決問題,打造了浙江最多只跑一次的完美案例。

阿里巴巴業務眾多,種類多樣,在19年的實踐中得出了「大中台、小前台」戰略打法,整合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構建強大的中台,讓前台變得足夠小,核心能力以數字化形式沉澱到業務和數據中台,結束了不斷的重複建設,對10%的差異,只建設10%甚至更少的新系統。

在政務領域,通過復用了「數據中台」的模式,針對省級與群眾辦事最密切的100個事項,按照統一標準,將70多億條數據匯入統一的數據倉,實現共通共享共用,讓高效的建設成為了可能,成功實現了老百姓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效率提升。

拿來主義蓋不起高樓,阿里雲堅持基礎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雲計算作為未來的社會基礎設施,本來就具有一定的國計民生意義,自主研發非常關鍵,特別是在政務雲領域,如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如果沒有自主可控的技術,風險將會非常大。

與很多拿來主義的雲計算公司不同,阿里雲從始至終一直專註於自主研發,並且經過多年的雙11和12306這樣的大規模實踐檢驗。根據IDC報告顯示,阿里雲目前在中國公共雲市場佔有率為47.6%,已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平台及服務(PAAS)供應商。而在全球範圍內,阿里雲市場規模僅次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雲計算業務更是連續11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

很多業內人士都曾經表示,傳統IT採用的OpenStack架構沒有經過大規模檢驗,最初是為了私有雲開發,涉及國計民生項目,無法提供穩定和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平台,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才不用擔心研髮帶來的產品和技術斷代的風險,阿里雲正是此種方式的踐行者。

事實上,阿里雲正是通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建設,提供了統一的交付、運維、升級等全棧雲平台服務,非常好地解決了OpenStack只提供IaaS層功能的尷尬壁壘。

雖然是堅持自主研發,但阿里雲並不封閉,而是堅持與生態共生共存。阿里雲飛天兼容各種主流的開源技術標準,包括Hadoop、Docker、K8S、Spark等;阿里巴巴在開源社區的貢獻是中國第一;合作夥伴在阿里云云市場上提供了超過一萬種應用和服務;阿里雲提供豐富的API介面,供所有開發者平等使用,並保證兼容性。

技術研發加速,阿里雲應用場景倍增

通過高投入、廣納賢,在技術研發方面,阿里巴巴在不斷取得突破。據報道,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阿里巴巴成立的達摩院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獲得了近20項世界第一,並落地了多項研究成果,全面賦能各行各業。

如今,阿里雲已經將AI應用於工業生產中,解決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預測等製造業難題,幫助協鑫光伏、中策橡膠等大型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元。城市治理方面,達摩院與阿里雲城市大腦一起,將杭州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救護車抵達現場時間減少一半。

成熟的技術需要更多的場景落地,「浙江最多只跑一次」改革和城市大腦的項目成功,已經在全國範圍產生明顯的標杆效應。在2017、2018兩年的《省級政府網上政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中,浙江連續兩年排名第一,印證了不斷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正不斷提高其政務服務能力。目前,與阿里巴巴有戰略合作關係的省接近30個,其中以新技術主力政務發展是主要合作內容。

資料顯示,江蘇一張網、雲上貴州、人社部、海淀稅務局、中國氣象局、國稅總局、浙江互聯網法院等都在採用阿里政務雲的力量。比如,升級傳統IT架構,如開發人社部新的LEAF6雲平台;利用AI提高辦事效率,如浙江互聯網法院引入阿里雲智能語音技術,承擔「書記員」角色。

據相關諮詢機構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國內政務雲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有佔整體政務雲建設的比重也會超過80%。如此大的市場,一定是百家齊放的格局,阿里雲作為國內領先的雲計算廠商,依託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自主研發且經過嚴苛考驗的飛天操作系統和政務解決方案經驗,依然會是行業的引領者和拓荒者。


推薦閱讀:

優朋普樂:從傳媒到雲服務商的涅槃
阿里雲葉敏:製造網路安全的「機械戰警」
為何維基百科一年需要2千萬美元的資金來維護?
[谷創字幕組] Google 開發者周刊 098 期
微軟宣布與華為達成雲服務戰略合作關係

TAG:雲服務 | 阿里雲 | 雲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