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會使用專業術語?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84 人贊了文章
在我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普及工作中,偶爾會遇到兩類委婉的指責:
1.外行人抱怨我使用了太多的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
2.內行人抱怨我的解釋太過啰嗦,簡直是把他們當外行人來對待,侮辱了他們的智商。
我能理解這兩種指責,但我恐怕不會做出多少改變。因為我的目標受眾是第三類人,也就是期望變成專業人士的外行人。
如此一來,我不得不使用專業術語,不得不說清楚某些關鍵詞的英文是什麼,方便朋友們利用那些英文單詞搜索更多信息。
就像是給小孩子寫科普文章,絕不能因為小孩子們讀不懂,就避免出現專業辭彙。出現這些辭彙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孩子努力去讀懂這些他們原先讀不懂的文字。
學習總是困難的。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理解起來毫不費勁,那要麼是你誤解了我的文章,要麼是你的水平已經足夠高,我的某篇文章對你來說,最多只是複習作用,沒有學習的價值。
有人以為,專業術語只不過是通俗說法的另一種表達,只是顯得更厲害而已,實質上沒有區別。
讓我來編造一個案例,看看這其中的區別:
小明說:「小紅很開心。」
我說:「小紅腦中的腹側被蓋區的神經活動很活躍。」
小明說:「小紅長得真漂亮。」
我說:「小紅的外貌對小明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小明說:「小紅真聰明,別人死活記不住的信息,她重複幾遍就記住了。」
我說:「小紅有著較高的一般認知能力,她很擅長利用重複策略將信息從短時記憶編碼進長時記憶之中。」
小明說:「小紅已經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得爐火純青了。」
我說:「小紅成功地將陳述性知識轉變為了程序性知識。」
小明說:「小紅剛和男朋友分手了,她非常難過。」
我說:「小紅剛經歷了親密關係的解體,她遭受了情感上的嚴重創傷,還失去了一些社會支持。」
小明說:「小紅年紀不小了,還沒結婚,很可能要淪為剩女了。」
我說:「小紅的未婚女性身份引起了小明不自覺的結構性歧視。」
小明說:「小紅是個女博士,她說起話來文縐縐的,一般人聽不懂。」
我說:「小紅的高受教育水平改變了她的語言生成習慣,其專業化的表達風格不易被類似小明的外行人所接受。」
小明說:「小紅從英國留學回來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不太願意和我們這些老同學們親近了。」
我說:「從文化雲端下載並安裝了大量異質文化後,小紅的身份認同和行為模式發生了系統性變化,與曾經的同學小明產生了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區隔作用。」
如果大家能明白上述案例,那就能意識到,我和小明並不是沒有實質性區別。小紅在我倆眼中,判若兩人。
小紅實際上還是那個小紅,只是我和小明看待小紅的角度不同,也就對小紅有了不同的理解。
在小明眼中,小紅可能只是一個有故事但不會對他說的女同學。在我眼中,小紅的性格、能力、人生經歷、人際關係、身份認同、社會角色等等因素,都影響到了小紅今時今日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
小紅的喜怒哀樂,小紅的理想與現實,小紅的堅持與放棄,小紅與他人之間的悲歡離合,在我這裡,都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理解。
小明很難分擔我的理解,即便他想,他也做不到。小明看不到我能看到的東西,因為小明缺少裝備。
這裡說的裝備當然不是近視眼鏡,也不是望遠鏡、顯微鏡。這套裝備的名字叫《社會學的想像力》,一流的記者、評論家、小說家、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律師、經濟學家、教師、企業家、投資人等,都具備這套裝備。
我這裡也不是專指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這一本書,而是指一套體系化的思維方法,一種心智品質。這種品質的名字五花八門,我習慣稱之為批判性思維能力,有人稱之為啟蒙運動之精神,有人稱之為非形式邏輯,有人乾脆簡稱其為理智。
理智的運用離不開知識,知識的表達離不開嚴謹且準確的概念。當一個概念變得足夠嚴謹且準確時,它就會變得不接地氣,成了拗口的專業術語。
這麼看來,我們必須往頭腦中輸入許多專業術語,才有能力運用自己的理智。這裡說的「輸入」不是指把術語表翻來覆去念上很多遍,背得滾瓜爛熟。而是指,將專業術語所搭建的理論模型理解透徹,運用得爐火純青。
專業術語不是專業人士關起門來交流時使用的黑話,更不是為了防止知識外泄而刻意設置的保險,它們是精確的心智工具。沒有這些工具,我們無法完成高難度的智力任務。就像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引用他學生的話:空手做不了木匠活,空著腦袋也做不了思考活。
思考也是需要工具的,精確且嚴謹的專業術語就是一種思考工具。新聞記者和文人墨客針對普羅大眾寫的文章,或許會儘力避免專業術語。專業的教師和科普作者不可能避免對學生和讀者使用專業術語。一旦這麼做,我們就不再專業了。
沒有人是白痴一樣的外行人,也沒有人能在所有領域都成為世界頂級的內行人。究竟出現多少專業術語算是適度,只能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答案。畢竟,我也不能真的時刻都把大家都當作萌萌噠的小學生,不是嗎?
與其抱怨他人,不如提升自己,主動學會使用專業術語,以便理解更複雜的信息,豈不美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如果你們真的適合做戀人,當初就不會變成朋友了
※心理學家稱十年前後人的個性將發生很大改變|心理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高層次的人,都開始給生活做減法了
※人際關係中的「復仇」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