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鈍齋答客問 | 為什麼印章篆刻裡頭,楷書和行書極少出現?

鈍齋答客問 | 為什麼印章篆刻裡頭,楷書和行書極少出現?

來自專欄至到(文學與藝術)

作者 | 謝俊峰(鈍齋)

這個問題是回復@劉致遠的

客觀比較而言,楷書印還是挺多的,行書印確實很少。

篆刻里楷書和行書極少出現的原因我在另一個回答里談到了。這個問題實際上和:知乎用戶:為什麼書畫刻章都是篆體的?是一個問題的兩面。請參考以上回答。

我主要談的是下文:

人間何處有此境——楷書、隸書入印及相關問題

此為清代篆刻家吳咨的隸書印《人間何處有此境》,他是清代金文入印的代表性人物。本文探討非篆書文字入印問題,可以說是別開生面,別有新境,故用此作為題目。文中亦有借鑒當代學者的成果,已標註。

在篆刻領域,篆書入印乃是主流,璽文、摹印篆、謬篆以至秦小篆、鳥蟲篆、清篆和漢篆,篆書佔據著絕對的地位。到了清代、民國時期,金文和甲骨文也有篆刻家用來入印,可以說但凡是篆書文字作為印用文字都有相當的可塑性。

不同時期文字的寫法,上自殷商,下到秦漢。以篆書為主,兼有古隸。(作者按)

古璽文字

漢印文字

篆書入印的優越性我在另一篇回答裡面有說到,在此就不多說。

為什麼書畫刻章都是篆體的? - 知乎

為什麼書畫刻章都是篆體的?

那篆書以外的文字入印的情況怎麼樣呢?

從印章和篆刻發展史看,篆書以外的文字入印是絕少的,但其入印仍然有著潛在的可能性。就我所知,我對楷隸行草的入印情況做一個簡要的概括,以期各位對非篆書文字入印有一個大致清晰的認識。

篆刻刀法宜於表現古的靜態的線條,新的流動的線條則是其短處。從這個原理上講,行草書入印在刀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檢視歷代印作,楷書,隸書入印多,行書草書入印少。

吳昌碩行書印

何國門草書印

可以說在這四個書體中,楷隸入印容易而行草入印難。

細講起來,就是在書法中,楷書隸書要學得有點樣子似乎也簡單得多,可以通過學習來達到的周期也短;行草是抒情的藝術,同時又講求線條的錘鍊和空間的感覺,疏與密、收與放、斷與連等,複雜而有彈性,也可以說有不穩定性。

印章是漢字的藝術,一定程度上也是書法的藝術。和文字的發展一樣,也遵循化繁為簡的實用原則。比較特殊的是,印章用字有著相對的復古性或者說滯後性。比如說,漢代通行的是隸書,在印章領域用的卻是謬篆,唐宋通行的是楷書,在印章的領域所用的仍然是篆書或者說楷篆參雜的字體。

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印章中,有一少部分的隸書入印的例子。唐宋以後,印章中楷書、隸書、西夏文、巴斯巴文、滿文等也相繼出現。其中今文字和少數民族文字入印,頗有新面目,在印學史上也具有獨特的意義。我們暫且不論藝術水準與傳統篆書印之高下如何。存在即是合理,有著深層的內因。

翻檢唐宋以後的官印我們發現,官印的發展史實際上是篆書的衰落史:篆書作為非社會通用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官方對篆書的隔膜越來越厚。篆書的衰落正為新的文字進入印章提供了條件。

隸書之入印說起來有其合理性,篆隸書有一些交集,二者也有共同點,比如說《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等等作品,篆隸相間,篆書的形體,隸書的用筆,有的甚至就是隸書的結體。篆隸書的某些共通性導致了隸書入印可以得到還不錯的效果。(作者按)

新文字進入印章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獨的進入印章,比較純粹。一種是作為新的元素進入篆書然後再進入印章。二者都是在對印章注入新的血液,這有可能導致新的印風的出現,不管是主觀的還是非主觀的。實用是印章發展的巨大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非篆書文字進入印章領域是遲早的,而且最終會佔據主導地位。故篆書印章的絕對地位終將會失去。

要注意,我說的是印章領域,即實用領域。到了篆刻領域,即藝術領域,那要另說了。

越往後發展,官印越來越工藝,屈曲盤繞以致發展成為九疊篆。客觀的說雖有篆書之形,卻少有篆書之實。既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印章的文字似乎由書法淪為了紋飾,沒有來由、故弄玄虛,實在是衰敗之極。

這是官印方面,政府還仍舊固守著篆書入印的要旨。民間,在元代出現了明確的楷書印章——花押。如果說在元代以前非篆書入印是零星可見的話,那元代楷書入印在私印領域是主導的。熟悉印章史的就知道,元押與唐宋官印並稱,由此可見它在印章史上不可小覷的地位。

元押是楷書入印的高峰,它的出現打破可一直以來篆書獨霸的現狀,平民的思維進入印章,自秦到元代,這可以說是真正的與時俱進——社會通用文字入印。這是民間藝術的結晶,真可謂是大眾的藝術,稚拙、隨意、有趣——接地氣。

當然,元押的出現在印章的歷史上看是姍姍來遲的。魏晉楷書、行草就有很好的發展,唐宋亦是今文字書法發展的鼎盛時期,然今文字的印章卻推遲到元代。

太平天國政權出現了楷書官方印章,用的是老宋體。

民國亦有。新中國的公章用的是楷書,到現在公章仍是如此。

印章的部分就講到這裡。

篆刻領域

(宋)元代是文人篆刻萌芽時期。元代以趙孟頫為代表的文人主張復古,篆刻上主張學習漢印。文人印,屬於私印的範疇,前面講到在私印領域元押出現了大量的楷書,而趙孟頫提倡復古,是不是有可能打壓楷書入印的勢頭呢?不得而知,我們權且當做一種猜想。

元明清篆刻發展過程中,一度是以復古為核心的,元代人把焦點放在漢晉印章上;明代人主要在研究刻古印的刀法,出版集古印譜;清代篆刻在鄧石如之後始有快速的發展,「印外求印」思想的提出為突破篆書文字之局限有不世之功。在趙之謙、黃牧甫等人的實踐探索下,鏡銘、泉布、磚瓦、碑刻文字進入印章,這些文字有的是隸書,有的是篆隸相間的,只是楷書還比較少。

隸書入印是比較多的,而且探索者不乏其人,成果頗豐。

趙之謙《壽如金石佳且好兮》明顯的隸書字法,兼有篆書的個別特徵。(作者按)

黃牧甫此印從簡帛書出無疑,整體效果很好,乃是「印外求印」的典範之作。(作者按)

要指明的是隸書包括漢碑和漢簡,二者加起來所指的範圍很廣,遠比你想像中的隸書跨度要大。在如此大的跨越區間,隸書入印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隸書進入印章,經過印化處理,隸書的某些特徵會消減或者說消失,這時就會出現一種人們誤以為還是篆書入印的情況。

近隸而不用隸之筆,漢印之妙皆本乎此。

印化,為的是守住篆刻的底線,不然不成其為篆刻。

楷隸書是正書,穩定性強。自唐宋以來楷書一直是官方書體,不斷規範強化,強調其可讀的實用性,一千多年來,楷書的定式越來越強,部件的位置筆畫的長短等等已經預定俗成,因而楷書的穩定性尤其強,這種穩定性對於藝術來說或是有礙的。

雖然如此篆刻家們為了新的趣味和追求,帶著鐐銬跳舞,也有不少範例。

楷書印大概可以說源於宋元押印和其他楷書印……如果再於一些民間刻石楷書如北魏時的造像題記等中深入體味,會獲得許多創作楷書印的靈感。(李剛田)

比如說鄧爾雅、簡經綸、來楚生、韓登安也有楷書入印的例子,總的來說是少的,但呈現漸多的趨勢。楷書入印是我們這一輩人要用力的地方,雖然比較難,拓土之艱自有其意義。

當代印壇楊牧原、何國門擅刻楷書印,頗有自己的風格。此外我們學校的老師陳大中、沈樂平、張愛國、魯大東幾位老師都有楷書入印的作品。

其他的如朱培爾等篆刻家在楷書入印上的造詣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值得借鑒。

朱培爾楷書印

楷書印的骨子裡帶著樸實的民間藝術的基因,這與後人視秦漢印為莊重的廟堂之物是格格不入的,這也是帶有文人色彩的數百年明清流派印之所以不屑於為楷書印的原因,今天我們重新認識宋元楷書印這個「新大陸」,從中獲得充滿生機的啟示,在探索中使這種形式逐漸成熟,是時代審美的總趨向使之然。(李剛田)

歡迎關注《至到》(文學與藝術)專欄。

推薦閱讀:

如何沉下心來學篆刻?
雅和齋金石篆刻
篆刻入門:篆刻的篆法
大家康殷篆刻作品
樂分享 | 謝俊峰:從單刀的角度考察齊白石中晚期的白文印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