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公平!」有了視頻助理裁判,你還會這麼怒吼嗎?| 關注世界盃
來自專欄知識分子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在阿根廷與英格蘭的比賽中,阿根廷球員馬拉多納打入兩粒進球,其中一粒由左手打進,但主裁判表示並沒有看到馬拉多納手球犯規。最後阿根廷2:1戰勝英格蘭。圖片來源:http://commons.wikimedia.org
撰文 | 蔣海宇
責編 | 陳曉雪
● ● ●
我周圍的偽球迷朋友,從不在戰術上欣賞世界盃。他們觀賽的樂趣,主要來自半箱啤酒下肚後,對控球球員無目的的嘶吼、對下注球隊丟球的謾罵,還有對裁判判決 「不公」的憤憤不平。
這屆世界盃,他們稍微安靜了些,因為VAR(視頻助理裁判)系統的使用,一舉奪走了他們隔著電視機向裁判撒氣的機會。VAR系統記錄下的視頻擺在那裡,有視頻助理裁判盯著,我們有什麼好質疑的呢?用 「新華網」的話說,國際足聯 「高舉VAR武器,向『錯判』和『漏判』宣戰」。
不過,VAR系統真的能保證判罰準確無誤嗎?我們的樂趣就被這麼容易被 「宣戰」了嗎?比利時荷蘭語魯汶大學(KU Leuven)2018年6月發表於Cognitive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Implications 的一項研究,挑戰了這樣簡單粗暴的結論。研究發現:對於一些需要裁判主觀解讀的犯規動作,裁判觀看慢動作回放時的判斷,並不比觀看常速錄像時的判斷更準確,而且常常還更嚴厲。
?不是所有犯規都客觀清晰?
很多規則的界限非常清晰,沒有商討的餘地。如果朝對方球員吐口水,我想這個球員很難狡辯說自己不是故意,而是別人湊過來接你的口水。要是有球員學馬拉多納在1986年阿根廷對英格蘭那場比賽里那樣,用「上帝之手」進球,被罰了球,應該也心服口服。
當然,有犯規,裁判不一定都能看得到。裁判是人,不能像三面觀音那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個時候VAR系統就非常奏效了,因為它記錄了裁判沒看清,或是看漏了的犯規。當然,因為球員位置被清晰地記錄了下來,越位也逃脫不掉VAR的法眼(很多讀者看了這麼久世界盃,聽了那麼多解釋,也不知道越位是什麼,我們也就不嘗試說清楚了)。
然而,不是所有的犯規都這麼簡單。雙方隊員爭奪皮球時,難免產生衝撞,而這些衝撞究竟是否規範,犯規怎麼判罰,就很曖昧了。從國際足聯的《足球比賽規則》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踢踹、絆倒、衝撞、推搡、擊打,還是往對方身上跳(或試圖做這些動作),裁判都需要對這些行為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是無心的,還是魯莽的,還是過猛用力的?他的判斷會帶來不同的判罰結果。如果是無心的,則不判罰;如果是魯莽的,則會給黃牌;如果更加有侵犯性,甚至有違體育道德,則是紅牌。怎麼判斷這些行為的嚴重程度,就要裁判自己拿捏了——這時,判罰便有了些主觀性。
這種主觀性不可避免,所以問題是: 觀看VAR系統的慢鏡頭視頻,會使裁判的判斷主觀性減少,因而更準確呢;還是讓主觀性的影響更大,因而產生更多偏差呢?
?更嚴厲的判罰?
既然這類犯規的判斷必然包含裁判對比賽情形的主觀解讀,我們便無法談論 「絕對的準確性」。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測量判斷的 「相對的準確性」。在魯汶大學的研究中,研究者這樣定義裁判判斷的準確性:參與者判斷與參考判斷的一致性。除了準確性,他們還測量了判斷的「方向性」,即判罰犯規行為的輕重。
首先,研究者找了兩位來自UEFA(歐洲足球協會聯盟)的資深裁判,讓他們對實驗中包含的犯規視頻進行判斷。兩位資深裁判先獨立做出判斷,然後相互討論;若有異議,便和UEFA首席裁判共同商討,達成共識。他們能夠無限地觀看回放視頻。
其次,139個試驗參與者都不是一般人,而是來自歐洲五個不同國家的精英裁判,目前都在歐洲職業足球賽中效力。他們需在觀看一次回放視頻後,做出判罰相關的判斷:是否犯規?如果犯規,是否發牌?發什麼牌?
這些視頻都從真實比賽中截取。它們所記錄的疑似犯規的行為,雖然需要裁判判斷、解讀,但在視覺上並不模糊。它們所展示的球員行為,以及球員所處的位置,都清楚而完整。兩個隊員的身體也清晰易辨。
?參與實驗的裁判們需要評估的視頻的截圖,來源:Spitz et al., 2018
參與者在試看3段視頻後,正式參與實驗。實驗共涉及120段視頻,它們被平均分成4組,每組30段。A組是常速視頻,A』是A組視頻的4倍慢放;B組是剩下的常速視頻,B』是B的4倍慢放。參與者被平均分成兩群,一群觀看並判斷A組和B』組,另一群觀看A』組和B組。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情形,分別有兩個人觀看此情形的常速和慢放視頻。常速視頻平均長達3.08秒,慢放視頻平均長達12.32秒。
研究者們發現了兩個重要的現象。
第一,當裁判們判斷慢速視頻的準確率並不比判斷常速視頻的準確率高。觀看慢速視頻的準確率中位數為63%,標準差為12;觀看常速視頻的準確率中位數為61%,標準差為12。
?裁判判斷的準確率。黑色小點代表單個裁判判斷兩種視頻時的準確率。中間的斜線表示的是,當判斷兩種視頻的準確率相同時,小點應該處在的位置。黃色小點代表的是裁判們的平均準確率。來源:Spitz et al., 2018
第二,他們的數學模型顯示,如果裁判觀看的是慢速視頻,那麼他們的判罰比參考判罰更嚴重的可能性便會增加。比如說,如果參考判斷對一個情形給出了黃牌警告,多數實驗參與者在觀看常速視頻時,也會給出黃牌警告,然後才是不給牌和給紅牌。但當參與者觀看的是慢速視頻時,不給牌和給黃牌的數量便減少了,給紅牌的數量增加了。
?慢鏡頭的陷阱?
研究者對上述結果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釋。他們認為,慢放視頻沒有增加上述那類判斷的準確性,主要是因為當視頻慢放時,我們視覺系統接收的信息,會脫離通常情況下同類信息的呈現方式。
這個理論也能很好地解釋Lorains等人在2013年做的一項實驗。這項實驗發現,優秀的運動員們面對一個加速發生的情景時,能比在常速情景中,更加準確地做出判斷。研究者們認為,這是因為運動員常常需要在複雜而快速的情景中做判斷,所以他們的視覺系統,對加速發生的情景更熟悉。
那我們如何解釋裁判們給出的更嚴厲的判罰呢?事實上,慢放視頻不僅會在運動領域,也在其他情景下,影響我們判斷的 「方向性」。看慢鏡頭時,我們更可能認為慢鏡頭裡的人,是有意在實施某個動作。
Caruso等人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觀看慢放的監控視頻時,會比看常速視頻時,更傾向認為開槍殺人的兇手是有意殺人,而非過失殺人。Caruso的研究還顯示,人們看橄欖球衝撞的慢放視頻時,也更覺得這些衝撞是有意的。魯汶大學的研究者認為,正是因為裁判感知到了更多的 「意向性」,所以他們的判罰會更加嚴重。本來是無心的犯規,可能會被判斷為魯莽,得到黃牌;本來是魯莽的犯規,可能被裁判看做惡意的衝撞,得到紅牌。
這時讀者可能會拍桌子質疑這個研究了:如果真像你說的,VAR的慢放視頻會加重裁判的判罰,為什麼這屆世界盃紅牌這麼少呢?據《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2018年世界盃的紅牌比往屆的更少,並且直到第15場比賽才出現了第一張紅牌,是至1986年以來最晚的一次。
在研究中,研究者們試圖考察的,是一個變數變化對結果的影響。但是當VAR系統出現在世界盃比賽中時,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裁判的判斷了,還有球員的行為。球員因為知道自己的犯規行為難逃VAR法眼,也許就會減少犯規的行為,或者犯規的嚴重程度。因此,2018年世界盃上紅牌的減少就可以解釋了。
再者,這項實驗也不是完美無缺的。首先,在實驗中,參與者只能看到一遍要麼是常速,要麼是慢放的視頻;可是在現實比賽中,裁判是可以看到兩種視頻的,也沒有次數的限制。而且,裁判在賽場上會承受巨大的壓力,這和坐在計算機前按滑鼠可不是一回事。
不過,在更嚴密的研究結果出來之前,我們至少敢確定,即使有了VAR系統,裁判的判斷依然充滿主觀性,而且可能會受VAR慢放鏡頭的影響。
所以,在裁判吹響點球哨時,我們依然可以對著電視怒吼: 「這不公平!」
參考資料:
人在做,VAR在看!世界盃引進新技術宣戰「錯漏判」,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6/20/c_129897304.htm
Caruso, E. M., Burns, Z. C., & Converse, B. A. (2016). Slow motion increases perceived int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3(33), 9250–9255 https://doi.org/10.1073/pnas.1603865113
Lorains, M., Ball, K., & MacMahon, C. (2013). Expertise differences in a video decision-making task: Speed influences on performance.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4(2), 293–297, https://doi.org/10.1016/j.psychsport.2012.11.004
Spitz, J., Moors, P., Wagemans, J., & Helsen, W. F. (2018). The impact of video speed o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sports officials. Cognitive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Implications, 3(1), 16, https://doi.org/10.1186/s41235-018-0105-8
Law 12 Fouls and Misconducts, FIFA, https://www.fifa.com/mm/document/afdeveloping/refereeing/law_12_fouls_misconduct_en_47379.pdf
VAR effect results in cleanest World Cup since 1986 after no red cards are issued in opening 11 games, The Telegraph, https://www.telegraph.co.uk/world-cup/2018/06/17/var-credited-cleaning-world-cup-no-red-cards-nine-games/
More penalties and fewer offsides than ever before – welcome to the VAR World Cup, The Telegraph, https://www.telegraph.co.uk/world-cup/2018/06/19/penalties-fewer-offsides-ever-welcome-var-world-cup/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高顏值
※花樣游泳帶給了我什麼
※木蘭的拳擊日記8:備戰!!!
※我不是明星李根的羽毛球為什麼沒那麼好?
※無器械健身之胸肌訓練計劃丨在家也能健身
TAG:世界盃WorldCup | 足球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