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聯電 | 半導體行業觀察

原來你是這樣的聯電 | 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自專欄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微信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

提起聯華電子,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家單純的晶圓代工廠,但其實他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就是中國台灣地區很多晶元設計公司的孵化者。

回看聯電在1983年規劃成立的時候,他們被定義為一個轉化台灣工研院技術的企業。和那個年代的很多半導體企業一樣,當時的聯電也兼顧IC設計和生產製造,公司也發展順利,在1994年甚至還生產出台灣第一顆X86處理器,但由於未得到英特爾的授權,最後就不了了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晶元設計和製造的分工已經開始逐漸明朗,聯電就開始面臨新的挑戰。

在其客戶看來,因為聯電本身擁有晶元設計部門,如果他們把自己的晶元設計交付給聯電代工,那就存在盜取客戶設計的可能;加上聯電本身的轉型考慮。聯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將旗下的晶元設計相關部門獨立出去,然後就創造了後面「聯家軍」的輝煌,其中聯發科就是當中最耀眼的一個代表。

在這裡,我們來看一下晶圓代工廠聯華電子的另一面。

台灣第一顆X86 處理器的締造者

縱觀現在的X86處理器市場,除了Intel以外,基本上就只有AMD一家能夠提供兼容的產品了。但其實在英特爾1978年發布第一款X86處理器Intel 8086以來,英特爾在處理器領域面對過很多挑戰者,而聯電曾經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個。

在談聯電製造X86處理器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X86處理器的競爭發展史。

在早期,有著摩托羅拉這樣的不同架構競爭者,但因為他們的MC系列處理器在更新的時候,並不對舊軟體兼容,給客戶帶來了不便。而堅持對前兼容的X86處理器就在與其競爭中就獲得了勝利。但以AMD和Cyrix為代表的廠商在90年代則掀起了兼容X86處理器對Intel的衝擊。後者不斷蠶食Intel的市場,到後來甚至AMD和Cyrix生產的386和486處理器數量居然超過了Intel公司,這就吸引了半導體巨人的警覺。在80486之後,將其新產品命名為奔騰,與和AMD、Cyrix這些兼容廠商分開,並自此之後打造了他們自己的處理器輝煌,這是後話了。聯電也是在這波對Intel的圍攻中,造出了他們的第一顆兼容X86處理器。

1994年,聯電推出了台灣第一顆與Intel 80486相容的微處理器晶元,據資料顯示,這個晶元的效能甚至超出同等級Intel及AMD微處理器30%以上。但因為X86很多專利都在Intel的保護,這顆產品出來了以就受到Intel專利爭議的影響,以至於產品上甚至還打上了不得在美國銷售或進口的字樣。後來,因為這個兼容CPU的事情,聯電甚至還和英特爾有過一段官司,聯電最後也不得不終止了這個嘗試。

其實從整個X86處理器的發展進程上看,這些兼容產品能夠以不高的價格完成大部分的其他工作,也吸引過VIA、IDT、NexGen、Rise、Transmeta,甚至德州儀器的加入其中,雖然這些廠商在這方面都無疾而終。

但對比看現在X86處理器在PC和伺服器市場的影響力,不能掩蓋聯電等廠商在技術和市場上的眼光。

台灣第一晶元設計企業的孵化者

聯發科是台灣地區晶元設計的領頭羊。也是全球前十Fabless的常客。這家在全球赫赫有名的廠商同樣也是源自於聯電。

在前面,我們提到,聯電成立時候的一個目的是負責轉化台灣工研院的技術,後來的聯發科話事人蔡明介當時就是工研院的一員。在聯電的創始人曹興誠的鼓動下,台大畢業的蔡明介來到了聯電,搭建了他們的IC設計基礎。

1997年,原聯電「多媒體小組」正式獨立成為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蔡明介在內的20幾個人的初始團隊從CD-ROM晶元開始,走上了MTK新征程。在CD-ROM之後,MTK在DVD晶元上打響了名堂,他們一度佔有大陸DVD市場60%的晶元市場,並於2001年在台交所上市。到2003年,聯發科更是躍居全球前五大的Fabless。

但後來PC和DVD市場一落千丈,面對危險信號警示的MTK搖身一變,轉攻手機晶元技術,攀上了另一座高峰。

憑藉「交鑰匙」的解決方案,聯發科在中國大陸市場摧枯拉朽。其推出的手機晶元出貨量也節節攀升。在2007年,聯發科的手機晶元出貨量已經佔到了市場13%到14%的份額,僅僅低於深耕多年的TI和高通。深圳的廠商也利用MTK的這種一站式服務,打造了「山寨機」這個響徹全球的稱號。來自全球的人圍繞著華強北方寸櫃檯討價還價的震撼場景,是本世紀前十年深圳的一道風景線。同樣也正是在這樣的積累下,成就了中國手機今日的輝煌。

聯發科本身在經歷了2G、3G的輝煌,在4G時代磕磕碰碰最終還是回到了正軌,到現在發展成一個集手機SoC、AI、物聯網晶元和ASIC等服務於一體的企業,與當年曹興誠主導下的聯電對蔡明介及其團隊的支持不無關係。

雖然聯電在2009年已經將持有的MTK股份全數賣掉,但迄今為止,聯發科依然是最出色「聯家軍」。

遍布台灣的「聯家軍」

除了聯發科以外,台灣還有很多源自聯電的公司,如聯詠科技、聯陽半導體、智原科技、聯笙電子、原相科技和聯傑國際等。當中不乏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1)聯詠科技:全球前三的面板驅動IC供應商

聯詠科技的前身是聯華電子設計部門之一的商用產品事業部,和聯發科一樣,他們同樣是1997年從聯電獨立出來的。在成立早期,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電腦周邊晶元組,曾一度成為鍵盤與滑鼠控制器的全球最大供應商。到了1999年,他們就毅然決心跨足液晶面板驅動IC市場,並在一年後後轉向液晶顯示器驅動IC及系統單晶元。

除了驅動IC以外,聯詠科技還提供包括MEMC、FRC、PMIC、CMOS圖像感測IC、觸控面板IC在內的其他面板相關晶元組,有利減少客戶產品推出時間及提升整合度。

後來聯詠還將觸角伸向了車用級影像處理系統和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市場,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聯詠科技的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度合併營業收入凈額為新台幣470億7400萬元,較上一年度增加3.12%,全年毛利率也達到了28.80%。成為「聯家軍」的一員猛將。

(2)聯陽半導體: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聯家軍

聯陽半導體同樣也是從聯電分出來的,由於他們的初創團隊是聯電當年研究X86處理器的那幫人,因此他們一度被看做是聯家軍的頭後天子。但後來他們的發展最後卻沒有達到別人的預期。但他們依然在一步步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根據維基百科,聯陽早期專註於台式電腦(PC)及筆記型電腦(NB)控制晶元的開發設計,後來藉由併購同屬聯華電子(聯電)集團的聯盛半導體、繪展科技、晶瀚科技,使得公司擴充了快閃記憶體控制晶元、數字電視接收控制晶元、多媒體控制晶元以及模擬晶元等新的產品線。

目前產品包括PC/NB控制IC、快閃記憶體(Flash)控制IC、數字電視接收控制IC、多媒體控制IC以及模擬IC等。

(3)智原科技:領先的ASIC服務和IP提供商

智原科技原屬於聯電的IP和NRE部門,1993年從聯電剝離出來。在成立早期,公司主要從事ASIC相關服務。從1996年後,則開始推出IP相關服務。除了提供一些標準化的IP外,聯電同時還會為客戶定製IP。

經過多年的發展,智原科技已經開拓了包括醫療、車用、POS、GPS、航空、智能電錶與機器人、IOT與雲端在內等市場,這些產品線具備利率穩定性佳、營收貢獻穩定與生命周期長的優勢,為智原科技提供更好的發展前景,公司的年營收也達數十億新台幣,毛利也高達50%。

根據該公司最新的數據顯示,在2018Q1,如果按照產品劃分:ASIC佔55%、IP佔17%、NRE佔28%;按照應用領域劃分:ASIC產品應用包括通訊網路(optical network、networking)佔22%、產業用(醫療、車用、POS、GPS、航空、智能電錶與機器人等)佔37%、多媒體/消費性與電腦周邊佔16%,以及物聯網 /雲端(包括SSD、穿戴裝置等);如果按照製程技術劃分:0.11um~0.18um佔41%、55nm~90nm佔19%、≦ 40nm佔15%、≦ 28nm佔19%、≧ 0.22um佔6%。

(4)聯笙電子:台灣內存晶元的堅持者

聯笙電子最早屬於聯電旗下的存儲事業部,1997年,聯電將其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個內存晶元的研發企業。據官方網站介紹,該公司主要從事內存IC的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公司提供的各類Memory IC產品,從SRAM到FLASH、從DRAM到FIFO、從無匯流排延遲(Zero bus latency)SRAM到高速Mask ROM。

到了2005年,聯笙電子旗下又獨立出了一個笙科電子,並於2007年5月獲得日本三菱商事會社旗下亞洲商菱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及台灣益鼎創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投資。這是一家專註在無線通訊領域的晶元設計公司,致力於整合型晶元的設計、製造與推廣,營運項目包含無線數據傳輸(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行動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衛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 等三大產品線。

除了以上廠商外,脫胎於聯電的還有從事CMOS圖像感測器業務的原相科技,從事晶元設計的聯傑國際,賣身四維圖新的傑發科技等。由此看來,聯電孵化的公司覆蓋了IP、ASIC、晶元設計等方方面面,很多也在其行業當中赫赫有名。

回看聯電的發展,雖然其晶圓代工業務因為在技術選擇方面輸給了台積電,以至於和領頭羊的差距越差越大,排在其後的的中芯國際、三星也在緊追慢趕。聯電本身在先進工藝製程的研發上面也退出了第一陣型。但從以上晶元公司的表現來看,聯電是台灣整個晶元產業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的孵化推動,對今日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格局貢獻甚大。

文/半導體行業觀察 李壽鵬

推薦閱讀:

TAG:半導體 | 半導體產業 | 晶元集成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