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民湯,味增湯

日本的國民湯,味增湯

來自專欄動物園食記

如果你喜歡日本的影視作品,就會發現,輪美食,他們種類繁多豐富多樣,你很難說出哪一個是日式料理真正的代表。但,湯則不同,色調溫潤味道踏實的味增湯,可說是代表著每個家庭媽媽的味道。

作為日本的「國湯」,味增湯可謂名至實歸,無論是早飯、午飯還是晚飯,家裡似乎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而日式餐館,更是少有不供應味增湯的店家。

這味增湯究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好喝到日本人每餐都離不開它呢?那可是要從味增開始說起呢。

又到了和動物君一起漲姿勢的時候啦~

味增的起源與歷史

簡而言之,味增(みそ)是以黃豆、大米、小麥等穀物為原料,加入鹽和不同的種麴發酵而成的調味料,它是最具日本特色的醬料。(註:還想不明白味增是什麼的小夥伴可以想像下豆瓣醬或者豆豉,就清楚了。)

早在日本的古墳時代(250年-593年)日本就已經掌握了製作醬料的技術,在當時的文獻中,已經出現了一種名為「未醬」的醬料,意指還殘留有豆粒的醬,這就是如今味增的雛形。

但當時的味增屬於皇家的宮廷食物,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享用。直到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受當時宋朝的禪僧的影響,和尚們開始在寺廟裡種植並製作味增,吃不完的部分還拿取售賣,至今在和歌山的興國寺,仍能買到「金山寺味增」。

經過了數百年時間,大豆的種植與味增的製作技術都已經相當成熟,且由於其有含鹽量較高,保質期長,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質等特點,在戰國時代(1467年-1595年)被廣泛的應用為軍糧。這時候的味增,和如今的口味大體已經十分相仿了。

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老百姓終於吃上了味增,普通家庭開始根據各自的氣候環境和口味喜好,製造出自家風味的味增,名為「手前味增」,即是各家自己的風味。

時至今日,更為科學和現代化的味增製作方法被引入了進來,使得味增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多樣。

和中國人的豆腐類似,味增在早期肉食缺乏的年代,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蛋白質來源。所以,即使在物質和食材都極大豐富的現代,日本人們仍痴迷於味增的獨特魅力之中。

味增的種類

味增雖然種類繁多,但基本原材料無外乎黃豆和鹽以及發酵的曲種。

根據發酵曲種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以米麹製作的米味增、以麥麹製作的麥味增、以豆麹製作的豆味增、以幾種不同味增混合的混合味增

其中,米味增的產量最多,佔據味增總產量的80%以上,麥味增佔10%,豆味增佔6%,混合味增佔10%。日本國土自北向南幾乎都是米味增的產地,麥味增則主要產自九州和四國地區,而豆味增的產地主要幾種在愛知、三重、岐阜這三地。

不同產地對於味增味道的影響更多是基於氣候所產生的口味,比較寒冷的東北、北海道地區,口味較重,味增多為辛口味增,而氣候溫和的關西和九州的味增則以甘口居多。

此外也有根據味增顏色的區分方法(白味增、赤味增),在發酵麴黴的作用下,大豆中的蛋白質和糖發生美拉德反應,反應時間越長,顏色就越深。

著名的仙台味增就是辛口赤味增的代表,據說該味增還是當年伊達政宗請專家調製的。不過,似乎也並不是誰都能欣賞的了味增湯的口味。著名出貨打文豪魯迅先生就曾在《藤野先生》中寫道,到了仙台之後,「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這「芋梗湯」即是味增湯。

可見,即使在日本人見人愛,但對於歪果仁來說,總有點~~

味增湯的構成

作為味增最常見的吃法,味增湯雖然種類繁多,但仍有兩個不變的要素,就是出汁(だし)和味增

出汁在日料中的地位猶如高湯置於中餐,可以說離開了出汁,和味將不復存在。

與我們喜歡用雞、豬、牛等肉類製作高湯不同,日式的出汁一般以昆布和鰹節作為原料。製作方法也相當簡單,一般先煮昆布,撈出後再加入鰹節,等開後幾分鐘再撈出鰹節即可。這樣一來,一份昆布鰹節的出汁就準備好了。

除了昆布鰹節出汁之外,小魚乾、乾貝、干香菇等也是製作日式出汁的完美元素。這些乾貨中所含的不同酸性物質可以為你帶來不同的別緻口感。

味增的選擇方面,如果你打算做口味清雅的湯,建議你選擇甜口的白味增,反之的話,則可以選擇辛口的赤味增來做上一鍋重口味的好湯。

至於其他的配料,則可以完全依靠你自己的喜好。常見的搭配有豆腐、裙帶菜、油炸豆腐、土豆、白蘿蔔、滑菇、蛤蜊等等。

有富含氨基酸的出汁和味增打底,普通的配菜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人見人愛的美食。

所以,其實廣義上的味增湯可以看成是高湯+味增的組合。

如果你實操派的美食愛好者,不妨也可以試試在你喜歡的湯里加上些味增,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噢。

文 || 王大喵

編輯 || 小狼

校對 || 小蛋&小虎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推薦閱讀:

吃布丁是夏天的標配,看著都流口水啦!
只用微波爐就能搞定的的美食
焯水,除異去腥護色保脆嫩!
炸雞翅和啤酒
教你一道橫菜-烤異形抱臉蟲Facehugger

TAG:日本 | 美食 | 烹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