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編導藝考紀錄片評析技巧!
來自專欄喜知狼的藝考百寶箱12 人贊了文章
紀錄片評論如何給閱卷老師留下好的印象
讓你的紀錄片評論迅速提高10分以下方面能為評論類文章點贊一、審題
①歷屆藝考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使用此種方法來修改錯別字,總認為寫錯字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極力的用這種「圈圈」似的塗改方式來修改,試想一下,老師拿到你的卷子第一眼看過去的可就是這些「黑圈圈」了,特別影響卷面。
②另外一部分同學不喜歡「黑圈圈」,取而代之的是「黑方方」,極力的想用方形的塗改方式來掩蓋錯別字,這樣的做法與①無異。
③上圖的修改方式雖然沒有較大的影響卷面,但他的視覺吸引度(註:視覺吸引度指的是吸引老師關注卷面某部分的程度)還是非常大的,一樣能讓卷面不幹凈。④提到以上3種不恰當的修改錯別字的方法後,上圖的修改方式較為合理,此圖中,對於錯別字只用了一到斜線划去即可,這樣在整篇文章中視覺吸引度是極小的,可以忽略為零,就算老師發現了你此處的錯誤,也不會對你有敏感的厭煩情緒,他會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2.錯誤的修改工具這是卷面殺手中的「王者」,主要有以下幾種錯誤的修改工具①修正帶或者修正液修正帶(修正液)的顏色跟紙張的顏色不可能相近的,除非以後的技術發展到可以跟紙張顏色一樣。當你用修正帶塗改了一行字後,其視覺吸引度是相當大的,立馬就讓老師對你的卷面產生了厭煩的情緒。②任何一種修改符號首先我們來談「顛倒號」如下圖顛倒符號的視覺吸引度比較大,影響卷面,建議不使用。
那麼正確的做法如下圖:發現了嗎?還是將錯別字用一條斜線划去以後直接在後面重新寫就OK。
②嵌入符號如下圖這樣的修改方式也是不對的,嵌入符號的視覺吸引度也比較高,進而影響卷面。
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加任何字了,即使這句話有不恰當的地方,你應該注重的是卷面。
閱卷老師也不可能像培訓機構的老師一句一句的讀你的文章,他們的閱卷是站在一個大概印象上的(藝術類名校和負責人的閱卷老師除外),任何影響卷面的方面對他們來說就是找到了給你減分的理由(筆者的這句話似乎有些偏執,敬請原諒)。以上的問題考生規避了,卷面也就好了一半。藝考時,院校給出的時間一般都是充足的,除非像成都理工大學的故事考試,你怎麼算都只有半小時的時間來寫故事,大部分院校的主觀題考試,考生都要認真的寫好每一個字,最關鍵的是態度,你的字其實是你的態度的一種體現,你的卷面就是你的臉。三、題目
小編之前用了大量筆墨完成了對審題和卷面做出了解釋,第三點才是一般考生才注意到的文章題目,俗話說題好一半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1.有很多學生在取題目的時候都會犯難,也有很多同學給紀錄片評論起了抒情性題目,甚至還有一些同學是拿來主義,把紀錄片的片名當做了文章的題目來寫,那還不如把自己的名字作為題目呢。2.也有很多同學先把文章寫完之後再把題目取出來放在第一段,簡直不可理喻,這不是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的問題,而是沒有題目你寫什麼文章,這種做法無疑是將題目架空了,閱卷老師在讀完你的文章後發現你的題目是完全架空的,你認為他會給你高分嗎?如果真給了你高分,那麼這個閱卷老師的水平真是醉了。題目的取法有很多種①從紀錄片的解說詞中來②從紀錄片的畫面細節中來
③從紀錄片的主題牽引而來④從名言名句中引申而來……題目的取法千千萬,請記住,你起的題目絕對是一個議論文題目。3.還有很多考生誤把主題當做題目,例如韓國電影《恐怖直播》,考生直接取題目為「個人與國家體制的對抗」,這個題目不是不對,而是很空泛,對於恐怖直播來說他不是唯一的題目,反而如果我們評論韓國電影《辯護人》也是這樣的主題。所以說,題目等於主論點並不等於主題,文章對於題目的論證正是為了得出主題,好的文章還會對主題的進行延伸拓展。好的文章題目還會讓老師一眼就知道你接下來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評論,以何種態度進行評論,例如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取題目為「紅燈籠中囚禁的女性」,通過論證封建女性是如何被囚禁在「紅燈籠」中,結合相應的鎚子、笛子、衣服等道具來表現「封建男權社會對於女性的規矩」;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取題為「向盜賊致謝」,通過論證「向盜賊致謝」側面反應中國人當時對敦煌文物的消極甚至是迫害,進而更能激起後世人對於保護文物的熱情。四、文章開頭
閱卷老師同樣非常注重考生在文章開頭所做出的總結和概括,還有對於影視作品中主要藝術創作手法的概括,反而是那些只注重文采,過於注重引子的開頭會掩蓋對影視作品進行針對性的評論。開頭必須要提出你的論點,也就是你文章的題目,這樣給老師的印象就是「文章是一個整理,題目不是架空的」關於文章的開頭,我希望各位同學必須要寫出的三個句子是1、該紀錄片講了什麼內容或者從該紀錄片的一個點出發引發思考
2、該紀錄片的哪些剪輯手法用的最好3、提出你的論點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話,大家可以儘可能的自我發揮,越靈動越好,提個醒:語言要簡介凝練。五、文章內容
文章內容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考生能找到多少細節,小編在這裡提供13條紀錄片可評論的細節,如果你學會了舉一反三,紀錄片分析何止13條細節。1.片子的標題一部影視作品的名字可以幫助觀眾直達影片的主題,正如人的名字一樣有著特殊的含義。評論時大家可以結合影片要傳達的主題分析出「導演(編導)為何要起這個名字」例如:1.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外國的探險者對中國文物的掠奪才引起了國人對於敦煌文物的重視和保護,如果站在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個觀點上來輪,因為外國探險者的保護才使得中華文化得以較好的保存在世界各地,「探險者來了」遲遲等來的是中國自己的探險者。同學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在文章中寫出了對於片子標題的理解,又體現了文物流失的思辨性,閱卷老師定會給你高分。
2.《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起靈有「撤除亡者靈位,運送靈柩入土」之意,名字也傳達出了人物的身份。 3.《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和楊康,「靖康」二字是丘處機所取,「靖康」的來源小說中已經給了我們明示:讓二子銘記「靖康之恥」長大後報效國家。 4.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燈籠並不單單是這部電影的重要道具,筆者認為,大紅等等高高掛起就是為了引起妻妾之間的爭鬥,為了「老爺」(老爺代指封建男權主義的象徵),為了爭權而不擇手段,也很容易讓同學們想到電視劇《甄嬛傳》。如果同學們對於「片子的標題」都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閱卷老師豈不樂哉?分數豈不高乎?2.長鏡頭
雖然長鏡頭是紀錄片重要的表現手段,但在紀錄片分析時還是不希望同學們對長鏡頭做出評論,正如蒙太奇的電影的重要表現方式一樣。除非你有特別重要的細節,紀錄片導演在表現這個細節的時候用了「較長的時間的鏡頭」,同學們注意了沒有,此時筆者用「較長的時間的鏡頭」代替了「長鏡頭」的說法,這是一種技巧,其目的是為了避免拽詞的現象,再者,長鏡頭理論相當複雜而且具有爭議性,只踏入影視藝術半步的同學們就不要在這裡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了。例如: 《海豚灣》片尾部分,隨著字幕的呈現一個較長時間的鏡頭同時出現在銀幕上,一群海豚在自由自在的游泳,從這個角度拍,筆者認為有作者表達美好祝願的一層含義:「人類應該跟海豚一起快樂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類也與海豚一起開心的遨遊在海洋中」同學們,當你寫出這樣的評論之時就不是在拽詞了,而是正能量與超贊聯想的結合,還愁你的文章得不到高分嗎?
3.同期聲同期聲是指用電子採錄設備在紀錄視頻信號的同時紀錄並在重放時與視頻信號保持同步的真實的現場聲音。同期聲可以增加畫面的逼真程度,如《沙與海》中記者與納鞋女子關於戀愛、婚姻談話的同期聲與動作細節的統一,非常生動的展示了人物心理。4.人物述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紀錄片中的同期聲可以將歷史與現實、現場與本質都融匯起來。簡單的來說就是語言是一個人思想的外化,不同身份的人對事物的不同評價能讓紀錄片的創作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專家的述說還會讓紀錄片更加權威,人物的述說也可以幫助拓展話外空間,有的人物述說還能幫助評論者找到紀錄片的主題。例如:(1).紀錄片《海豚灣》中請了諸多經歷者來述說拯救海豚的過程,加上特殊拍攝技法的使用,使得片子的神秘感上升,同時也突出了拯救海豚之路的艱辛。(2).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在述說敦煌文物的價值時導演讓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來講述,因其常年的研究,必定對敦煌文物瞭若指掌,這樣更能體現紀錄片的真實性。思考:如果有一部紀錄片是拍攝「未成年犯法」問題的,會請什麼樣的專家來進行述說呢?5、細節的評論所謂細節,是指在電視屏幕上構成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情境、自然景觀的最小組成單位,同學們要注意的是紀錄片中的細節表現方式都非常明顯,在後面拉片章節會有更明確的體現。細節大致可以分成動作細節、神態細節、物件細節和環境細節。 (1)、動作細節 主要是指人物動作方面。 如《沙與海》中牧民劉澤遠大女兒納鞋底一段,一開始自熱地納鞋底,被問到她什麼時候結婚時,她只能使勁用手拔針掩飾內心的無奈,再問到她想不想離開家時,她手握鞋底,用力捏搓,低頭不語。這兩個問題對於她來說都是難以回答的,這些動作外化了她糾結無奈的內心世界。紀錄片分析 (2)、神態細節 主要指人物面部、眼睛表現出來的細節。神態細節由於大多用特寫鏡頭,加之人的面部與眼睛作為情感的最佳傳遞部位,所以,神態細節的衝擊力顯得特彆強,喜、怒、哀、樂等在人物臉上一看便知。 如《龍脊》中一小女孩因家庭貧困輟學,鏡頭的運動方式是推,慢慢讓觀眾去重視起這個不能打掃衛生的小女生,她看別的同學打掃衛生時的神態。很明顯這個孩子是孤獨的。 又如《龍脊》中,米價上漲,潘能高爺爺買米回來後問潘能高還要不要繼續讀書,潘能高反問爺爺:「你說呢」,此時有爺爺一個特寫的神態,「我還要給你讀」滿臉皺紋的老頭卻有著一個堅定的神態,堅定的信念。(3)、物件細節 物件細節因為物件與人的各種關係而有特殊意義。猶如常說的「睹物思人」,物件並不單純是一個客觀的事物,它是人們情感的憑藉、依託,或是人類共識的一個象徵,即物件細節中的物件應該是一種情感、一種象徵或是思想的符號。 如紀錄片《龍脊》中對於潘紀恩淘出來的金的特寫,這個物件就是潘紀恩對未來求學之路的寄託。4、環境細節 如果某種環境被紀錄片導演多次展現,這個環境細節就是非常重要的,必有其代表的意義。如紀錄片《龍脊》中米價上漲,潘能高爺爺買米回來後問潘能高還要不要繼續讀書,潘能高反問爺爺:「你說呢」,此時有爺爺一個特寫的神態,「我還要給你讀」滿臉皺紋的老頭卻有著一個堅定的神態,堅定的信念,下一個鏡頭就是反覆出現的一顆生長在山上堅挺的樹,這棵樹或許就是龍脊這裡人們的信念「只要(好好讀書)以後就有希望了」。6、解說詞 (重點但絕非難點)紀錄片表現的是真實生活,要完整的表現一個特殊人的故事、一件重要的事,必須牽涉到過去與未來,對此,畫面是無能為力的。如歷史文獻片,人物傳記片,就需要語言的補充。 解說詞的風格也是需要同學們注意的,例如紀錄片《敦煌》第一句解說詞「你為什麼的一定要把它拿到歐洲去呢?」此句解說詞採用了問句的形式,馬上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問句本身就有這個魅力,如果同學們細細品味的話還會發現這句解說詞設置了兩個懸念(1)誰(2)把什麼東西帶走了?另外紀錄片《華氏9?11》也有這樣類似的體現,第一句解說詞是「所有的這一切只是一場夢嗎」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仔細想一下同學們,你平時在家裡拿著遙控器的時候,多久換一個頻道?有的同學恐怕連1秒鐘都不到,這就要求電視節目要儘可能的引起觀眾的興趣。而藝考考察電視這個方面的知識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你是否了解生活。解說詞的作用有以下幾點:(1)、介紹知識、信息(2)、補充畫面背景(3)、整合畫面(4)、表現細節(5)、調動想像和聯想 (6)、升華畫面,深化主題 (7)、揭示哲理具體其他的作用和聯想意義請同學們觀看拉片筆記,咱們實戰出真知。7、記錄方式
(1)、參與式記錄 即拍攝者參與到所記錄的時事當中,攝像機緊緊跟隨被記錄對象並參與其中,發掘事件的真實面貌,推動事件的進程,並將整個參與過程拍攝下來。 如,《沙與海》《望長城》 (2)、旁觀式記錄 記錄中採用的是一種旁觀的方式。攝像機與被拍攝對象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爭取把攝像機對被拍攝者的影響降到最低。儘力避免表露作者的感情色彩和道德取向,盡量真實的表現人物與事件的本來面貌。 其長處在於充分地還原了生活的原生態,保留了更深度的心理真實和觀眾自由詮釋的空間。但是,在表現人物內心活動、情感方面有所欠缺。 如《龍脊》(3)、再現式記錄 即在大量的實拍和歷史素材中,運用情景再現,表現某種無法實際拍攝獲得的內容,營造某種情境氛圍,增強視覺的感受,提高收視率,形成一種獨有的電視紀錄片。 話說紀錄片《北方納努克》里也有擺拍的現象,可見從紀錄片誕生之初就有了這種現象。再現式電視紀錄片大多在表現旅遊風光、文化遺產、歷史人物的內容之中運用這種手法。 如《狙擊英雄》《故宮》《梅蘭芳》(4)、非常規記錄 即人們超常的視野,特殊的手段,去記錄這個世界人類對於自然和科學的探索是無止盡的,這樣使得電視紀錄片的題材範圍越來越廣泛。 如《海豚灣》中安裝攝像機 《海洋》《鳥的遷徙》《微觀世界》8、字幕、圖形、圖表的作用
在一個節目中,字幕、圖形、圖表的作用是提示圖解,它們具有形象化表現的目的。字幕有解釋說明、強化節目的作用,可以增強節奏感、緊張感、爆發力、震撼力等(如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神字幕)。字幕可以作為全片的結構線索,起到強化主體的作用,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的作用可以觀看後面的拉片課程。9、真實再現(搬演、情景再現)的運用
真實再現是由他人扮演時過境遷的特定重要情節,或者運用光影聲效造型,再現某種特定歷史性時刻的環境氛圍,作為對形象敘事的銜接和強調。這種手法一般用於歷史題材和人類學紀錄片。作用:1、擴展選題範圍(歷史文化類紀錄片),豐富紀錄片畫面;2、滿足觀眾的收視期待,增強紀錄片的敘述能力;3、營造藝術氛圍,增加紀錄片吸引力。10.紀錄片結構的評論(1)、以時間順序為主的結構。陳曉卿的《龍脊》以潘能高一家為貫穿線索,按照時間發展的先後順序,真實地記錄了他們家人生活的原始狀態,在這中間又加入了潘紀恩的故事,兩者交叉敘事。(2)、以兩條線索並行的複線結構。《沙與海》在敘事結構上,沙漠與沿海兩條線索平衡對稱,錯落有致地交錯發展。(3)、幾大敘事板塊構成的板塊結構。《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三大板塊。(4)、以點帶面結構。以個別的、典型的事例帶出面上的、總體的情況。11、3D動畫3D等新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和極小空間里,將歷史圖景重新模擬還原,將奇幻的科學猜想的時空直觀呈現,3D影像的信息量之大,畫面的衝擊力,對呈現內容表現出的直觀。例如大型紀錄片《圓明園》中的3D動畫場景,將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展示出來,有的時候觀眾靠想像是得不到直觀的形象的。12、文獻資料
文字資料:信件、文件、批示和書籍等,這些資料在文獻紀錄片當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一頁泛黃的紙張,一段富有歷史感的文字,都能和觀眾擦出火花。圖片資料:展示真實的圖片,如果與情景再現一起使用的話還可以評論到該部紀錄片採用了虛實結合敘事手法。視頻資料:歷史時空的真實感聲音資料:人物聲音 真實13、特殊的電視處理手法(實踐觀片的過程中得來)
這些特殊的電視處理手法也可以叫做電視紀錄片中特殊的蒙太奇表現方式。例如:紀錄片《華氏911》中有這樣一段,飛機撞擊了五角大樓,導演卻沒有給我觀眾展現出來飛機撞擊的畫面(或許導演自己也沒有拍到素材),但是導演卻用了路人的表現,有的抱頭痛哭,有的為逝者祈禱,有的在呼喚上帝,加上帶有悲傷氣氛的音樂極大的刺激了觀眾的內心世界,觀眾對飛機撞擊的慘狀也非常清晰了,珍愛和平,遠離戰爭。六、文章倒數第二段和結尾眾所周知,紀錄片是建立在真實故事基礎之上的在創作,所以對於真實的故事,評論者一定要表達出自己對於這部紀錄片的現實意義的思考,結尾的時候,適當的升華一下主題即可。推薦閱讀:
※文化|宋徽宗首創「藝考」:首次將繪畫列入其中
※藝考來臨 | 名校老師解讀表演藝考
※廈門大學2018年藝術類招生簡章!
※影視編導藝考專業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