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合規已不是重點,接下來P2P將面臨新風險?
07-12
風控、合規已不是重點,接下來P2P將面臨新風險?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海椒妞的網貸日記
文 | 海椒妞
今天我寫的東西都是圍繞「流動性」這三字。P2P的風險性質變了,今天還在聊風控好不好、業務合不合規已經不是重點了。此時此刻,以及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P2P面臨的風險是流動性風險,是之前從未有過的風險類型。以前講的道德風險或是經營風險還屬於個體問題,但流動性收緊影響的是全行業,是集體問題。不存在說某家平颱風控好,或是業務獨特而不受其影響。
流動性是金融的命脈,過去針對P2P很少提是因為之前的政策是將政府和大企業的槓桿轉到個人身上,是給老百姓加槓桿。說白了就是給老百姓借錢,鼓勵居民擴大消費,支持小微企業或是個體戶的經營發展。所以那個時候民間借貸不存在流動性的問題。但現在環境變了,銀行把錢收回來,中央把權利收回來,一切都要做重新分配。資金更多的流進國企,以及高新技術領域。一句話,經濟轉型期,權利和錢先要控制住,民企以及小微個體戶就看你們自己的造化了。體現在民間貸款具體情況里就是逾期率上升了。我猜大家一臉懵逼,完全搞不懂中間的聯繫,我這次就寫的透徹一點。
P2P這種20萬/100萬的借款,大致就兩類,消費性借款和經營性借款。從字面就能理解,借錢買手機、買包、出國浪、裝修,這都是消費性質的借款,借款額度比較低。P2P做的業務更大頭還是經營性借款,簡單說個人/企業向P2P借20萬/100萬,目的是用這借來的錢拿去賺更多的錢的。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P2P這麼貴的錢,借出去能賺的回來嗎?問這種問題的人肯定自己沒做過生意,經營性借款多數時候不是因為缺錢才去借,而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
做買賣,投入到產出是有等待期的,不是今天上午投錢進去下午就能產生利潤。或許你的生意2年後能賺大錢,但你的員工和上下游供貨方不會等你2年,人家要每月拿工資的。所以買賣前景再好,經營方也必須要保持良好的現金流。缺錢就去借一筆,這很正常。P2P的錢雖然貴,但你可以借的時間短一點嘛,利息的實際金額可能並不多。這裡就產生一個問題,生意賺錢周期通常長於借貸周期,那借貸到期時誰來還錢?說的難聽點叫接盤俠在哪裡?本質就是一個流動性問題。正常來說,還款來源可以有很多。比如往年的應收賬款,或者其他地方的銀行授信,只要保證資金不被截流,那整個鏈條上的借貸中介、借款方、出借方都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什麼?銀行收緊了流動性,以前給你授信500萬,現在只給100萬。OK,你說你不跟銀行打交道,就靠合作夥伴的結款還錢。想法好單純,你就算加盟了一個包子鋪賣包子,那你敢肯定你所加盟的核心企業沒有跟銀行打交道嗎?你會發現任何的金融活動,資金源頭都是銀行。銀行把水源咔嚓,一攔截,下游全部會受到影響。除非你能徹底的自食其力,完全靠自有資金活下去,否則都會受到牽連。
P2P整體違約率上升根本原因就在這兒,像抵押類貸款違約率升的比信貸還誇張為什麼?正常大家不是都以為抵押業務優質嘛,是因為抵押類的借款用途絕多數是用於生意周轉,生意鏈條上只要有一個環節卡住,整個上下游都會出問題,而根源就是去槓桿,流動性收緊導致的。我標題寫的意思是最近平台要量要得很兇猛,各種刺激,各種加息,花枝招展吸引大家去投資。害怕嗎?害怕的話就是沒看懂我寫的這篇文章。要學會分析,要開始真正理解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其實不難判斷,走到今天,P2P監管如此嚴格的情況下。各家平台能做的業務就那麼一點,業務同質化很嚴重。而且隨著行業的成熟與人才流動的頻繁,各家平台尤其是中大型平台,客戶群體和業務能力基本無差。那現在拼什麼?拼平台的募資能力(當然P2P是中介,不能自己募資,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就行)。誰家平台對資金的吸附力強,流動性就好。流動性好,平台就死不掉,忍到市場緩和,活下來的就是贏家了。所以現在各家都在搶資金補充流動性,我認為大家還是有必要認真篩選下。大平台有絕對的優勢,為啥?因為大平台里「白痴」投資人多,別生氣,不是貶義,簡單說就是大平台有一定品牌積累,會吸引到一些不敏感的投資人。這些人習慣了就一直投,比較穩定,不需要二次營銷,所以大平台整體資金穩定性比較高,資金成本也低,自然平台的流動性就會好很多。我特別看了幾家比較知名的做企業借款的平台,資金流各位看一下,我覺得都不是很樂觀:這個是新聯在線的月交易流水。這個是萬盈金融的月交易流水。這是銀豆網。通常來講,年中是資產高峰。我大概能判斷這些平台在收縮放款金額,但對於這類做企業經營性借款的平台來講,這時候主動或被動的縮量都是比較危險的,各位也要謹慎一些,開始認真理解「流動性」這三個字內更深層次的含義。推薦閱讀:
※中國藝術市場的龐氏騙局已危及金融安全
※人類社會的經濟總量是否有上限?
※九十年代的「七七七」救市,具體是什麼?
※原材料經濟學筆記
※外匯管理的西西弗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