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妹:稜鏡門五周年,勿忘美國的真面目
來自專欄伐柯Logos
「你什麼錯都沒有,但你卻可能成為被懷疑的對象。」
「一旦你連上網路,就能驗證你的機器。」「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愛德華·斯諾登
5年前的今天,戰慄般的不安席捲了全世界,一位名叫斯諾登的美國年輕人出於「保護全世界民眾基本自由」的目的,揭秘美國多項監聽計劃和監聽手法,手撕美國政府,引起世界的軒然大波。
被曝光的名為「稜鏡」的國家安全計劃中,美國通過該國9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對本國和國外各類人群進行監聽,因此這場醜聞又被稱為「稜鏡門」。
其實,在斯諾登之前,美國政府的監聽行動已經屢有曝光並備受其國內外爭議。隸屬於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食肉動物系統」,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階梯」全球監聽網,可以對美國國內、歐洲乃至全球的無線電、海底電纜、光纜通信、互聯網通訊進行監聽。
斯諾登讓世界震驚的,是他詳細揭露了美國監聽的規模和範圍。美國的監聽範圍不僅包括國外政要,也包括國內民眾;不僅包括一些其傳統思維中的「敵對」國家,更包括它的親密盟友。據斯諾登的曝光,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實施了超過6.1萬項竊聽任務,竊聽名單涵蓋了超過122個國家政要。
信任裂痕的起始點
刀妹給大家分享一個表格,足以理解當時的歐洲人對「兩面三刀」的美國老大哥有多生氣了。
歐洲在傳統上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非常重視,更別說是來自盟友的監控,讓他們深感背叛和憤怒。
到底是一個原本就「沒原則沒底線」的特朗普完全不顧盟友利益更狠心,還是文質彬彬的奧巴馬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更寒心呢?
一個基於共同價值觀的盟友體系,居然在根本的信任上出現了危機,給別人看了個大笑話。刀妹相信,稜鏡門這事兒,一定給美歐關係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一切都那麼有連貫性,美國人又選上了看淡歐洲的「佛系盟友」特朗普。歐洲人,你們可長點心吧。
道德形象的轉折點
互聯網發展的初期,美國心心念念的是讓「網路」版圖擴寬得更快更大,所以美國打著「信息無障礙傳輸」以及「自由開放共享」等旗號,經常對其他國家的網路空間和監管戰略說三道四,儼然是一個互聯網自由的衛道士。
諷刺的是,這個衛道士,居然是個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
稜鏡門讓故事有了一個「神轉折」。美國在網路安全領域失去了道德制高點,自此之後,它在道德的天台上,至多與其他大國平起平坐,如果不是更為負面的話。
美國由於自身的監聽行為名譽掃地,之前的各種行為就顯得搬石砸腳了。美國與中國等國家,在網路安全議題談判桌上的地位也發生了根本轉變。
技術霸權的坍塌點
美國在互聯網領域的技術霸主地位毋庸置疑。直到現在,美國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承認發動過網路戰的國家。2002年,美國就組建了世界上第一隻黑客部隊。現在,美國海陸空三軍均設有自己的網路部隊,並由統一的網路司令部管轄。
另外,美國已經研製出計算機病毒、電磁脈衝、電子生物、黑客四大類別的超過2000種網路武器。
美國也使自己保持在全球信息產業鏈的最高端,獲得巨額經濟收益。通過互聯網加速傳遞意識形態,又進一步加強了美國的軟實力。
稜鏡門或許是美國互聯網技術霸權衰落的轉折點。雖然美國仍然享受著絕對領先優勢,但正如美國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戰一般,它變得越來越不穩固了。後發國家從稜鏡門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開始軍備競賽式的奮起直追。比如,中國的量子技術,超算已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稜鏡門發生的本身,可能也是美國霸權崩塌一角的折射吧。
來自中國的逆襲戰
說起中國,咱們的互聯網可以說是喝「洋墨水」長大的。無論是網路硬體,還是技術和發展模式,中國均借鑒了太多西方國家的東西。
這也導致不少問題,例如中國用戶廣泛使用的微軟操作系統和思科路由器中「後門」的設置,使中國的網路安全處於被動局面。
稜鏡門被爆出之後,路由器核心技術公司思科深陷其中。而在當年,思科的路由器幾乎壟斷和主導中國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等要害部門。
2012年,中國中央政府採購中心的名單上共有60款思科產品,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採購名單中驟降為零。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明確表示,要求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微軟的Windows 8操作系統。另外,中央政府採購中心還將英特爾旗下的邁克菲安全軟體、賽門鐵克、卡巴斯基等外國產品排除在採購名單之外。
與之相應的,中國IT 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政府迅速加大了對中國企業的扶持和採購,核心網路設備大量由國產產品替代。華為、中興的崛起,不能不說與此事毫不相關。如今,我們的5G、人工智慧技術都在世界領先水平,且越來越多地參與了行業規則制定。
實際上,在網路安全的問題上,中國一直有明眼人。刀妹早就認識的倪光南院士,多年前就呼籲,核心技術必須自主可控,中國的網路安全不能受制於人。對網路安全的風險,早在斯諾登事件爆發之前,包括倪光南院士在內的不少中國學者做了警示之言。
最近的中美貿易摩擦中,中興公司的晶元進口給我們又一次交了學費。危機也是機遇,刀妹相信不出兩年,我們「中國芯」也可以遍布市場,直至走出國門。
美國停手了嗎?
美國對監控事件的回應一直顯得有些輕描淡寫。雖然有對盟友道歉,但美國仍然強調,自己不是唯一一個運用這種手段的國家,而世界上每一個情報機構都會想要了解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
美國也沒有如同預料的停止或者放緩網路空間戰略架構的機制建設。相反,某種程度上,既然世人都知道了,美國就開始半公開地發展自己的網軍實力,美國國防部下屬的網軍司令部在「稜鏡門」之後,完成了從設置到升格的全過程。
既然遮羞布被斯諾登扯掉了,那就光著腚吧,反正辣眼睛的是你們。
而且,短暫地消停了一段時間後,對其他國家「侵犯美國網路安全」的指責再一次活躍在美國政府和媒體,完全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稜鏡門中,斯諾登就曾爆出,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9年起,開始了入侵華為總部伺服器的大規模行動。中國的華為公司作為世界第二大通信設備供應商,一直被當做美國思科公司強勁的競爭對手。根據國安局的文件,該局不僅竊取了一些華為產品的源代碼,還獲得了大量高管的電子郵件。
所以,美國還是那個「賊喊捉賊」的美國。
科幻式的警鐘
稜鏡門帶給世人的思考,越來越多上升到哲學層面。人們前所未有地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意識到技術不對等帶來的危險,它就像是一個科幻式的警鐘,結束了普通人對互聯網的愚昧狀態。
而目之所及的未來,互聯網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落伍的概念。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大數據、VR,這些更加前沿的概念刷新著我們的生活,正不斷推向人類社會朝著更大的變化和不確定性發展。
互聯網時代滋生了稜鏡門,那隨後的人工智慧時代,會不會還會出現另一個「哈哈鏡門」呢?
管理制度的建立,永遠趕不上技術進步的腳步,那國際網路社會,是否會一直處於無序狀態呢?
在一個不對稱性與技術霸權共存的未來,很難說是政府更強、還是企業更強、還是個人更強。
美國政府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監聽別人;但即便強大如斯,也天天叫喊俄羅斯黑客「黑了」自己的大選;一個年輕的技術宅,就能攻陷整個網路社群;一個互聯網大型企業所掌握的用戶數據,可能比國家政府都多。
誰來主導?誰來保護?誰來監管?未來的網路安全體系建構,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回答。
感謝斯諾登,讓我們再次認識了美國,再次思考了未來。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文如水:推特驅逐俄媒,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伐柯熱點戴雨瀟:戴雨瀟:美國判決引爆互聯網——論網路中立和平等主義|伐柯熱點戴雨瀟:以政治挂帥破解社交大數據危機|伐柯熱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