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中國的CPI?—— 深層審視飆升物價,百姓消費何去何從-采編瀟兒de堇色年華-搜狐空...
篇一 物價瘋漲的年代 (1248字)
白駒過隙,10年間,中國物價驚現駭人天差
1.餐廳飯價:2000年,100元能買50碗加肉麵條;2010年,只夠買10碗肉不多的麵條。
2.罐裝液化氣:2000年,100元能灌2罐煤氣;2010年只夠灌1罐煤氣。
3.大米:2000年, 100元能買100斤大米;2010年,100元錢連50斤大米也買不來。
4.啤酒:2000年,啤酒1.2元/瓶,100塊錢能買83瓶;2010年,啤酒2.5元/瓶,100元只能買到40瓶啤酒。
2010年的物價望月登高,百姓揪心不已
2010年11月的北京菜市場:大蒜9元/斤,姜9元/斤,韭菜3元/斤……連雞蛋也從一斤4.2元漲到4.8元。2010年11月的10元錢只能在水果店買2個蘋果,想到早點鋪買碗牛肉麵還得再加2元。如果想簡便一點吃個包子就拉倒也得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因為一個包子已經由1.2元漲至1.5元……今天早晨同事在店鋪要了一碗豆腐湯、一個牛肉餅和一塊炸糕,共10元,而筆者記得就在上月,這三樣只需要6元錢。雖然4元並不是大數目,但一個月蹭蹭上漲了超過原價50%的價格也夠嚇人的了。
據記者了解,很多北京傳統老字號小吃店曾因「物美價廉」而頗受青睞,但現在價格上漲的幅度已經讓百姓們對其敬而遠之了。「從開年到現在,感覺一切都在漲。隨便買點蔬菜都要上十塊,拿五十元出來還買不到幾種像樣的菜,水果、雞蛋、菜油,沒一樣不漲。」家住北京市丰台區的林大姐告訴記者,她現在只能每天晚上8點多去超市「掃貨」,因為超市每天晚上都會有一些當天沒賣完的蔬菜打包降價銷售,但即使這樣,林大姐每月日常生活開支仍然是高的讓她無法承受,直和子女叫嚷家裡入不敷出。西城區的李大爺聽說記者正在附近小區做市場調研,特別從8樓下來告訴記者說自己昨天買一扇排骨花了50多元,「貴到老家裡去了」,「今天上午去買早點,燒餅夾雞蛋從以前的1.5元漲到現在的2元。」
10月CPI突破4%,遠超一年期定存利率
從年初瘋狂的大蒜價格貴過豬肉、綠豆價格連翻番,到如今蘋果一天一個價;從柴米油鹽到日用百貨,今年來各種生活必需品的一路漲價。「農產品每天漲價,我們的菜籃子越來越重啰。」這是街頭巷尾婦人們最近抱怨正緊的話題。的確,CPI結構分析顯示,10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1%。食品價格的不斷上漲是近來我國CPI持續攀升的主要原因。商務部新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近期,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均有不通程度的上漲,而且市場預計近期多數品種價格仍將繼續上漲。不僅是豬肉價格,菜價、糧食和食用油等食品的價格也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飛漲的物價讓很少關心國家統計數據的普通中國百姓對CPI的概念由籠統到清晰,伴隨CPI連續四個月上漲,10月份CPI跟坐上了雲霄飛車一般,同比漲幅高達4.4%!4.4%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眼看著物價上漲已經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的神經開始對CPI這一物價指數愈加敏感。「今天買了3個西紅柿、2根黃瓜,個頭都不大,花掉了十四塊錢。」家住海淀區遠洋山水小區的市民胡先生苦笑道,「看!現在10元錢就能買到這點東西了,昨天看新聞,CPI都突破4個點了,照這樣下去,咱老百姓可怎麼個活法。他樓下的市民張女士也發出了「錢不值錢」的感慨:「10月份CPI破『4』,遠超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都達到我把錢存在銀行里一年以後是賠錢的狀態了。」張女士只得去銀行把剛到期的存款買成1年期年化收益率在5%的理財產品,她調侃說:「我總算勉強跑贏了現在的CPI。」
篇二:CPI高漲之後 ——「大漲價」催生新生代消費族(1429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CPI同比增長4.4%,創下了本輪漲幅的新高。「柴米油鹽醬醋茶」帶動的CPI破「4」,一片 「漲」聲已滲透老百姓生活的各個角落,高漲的CPI讓普通百姓對加息、負利率等等從不甚了解到十分關注。在生活成本高度膨脹唯有工資原地踏步的年月,「能省就省」成為消費王道。於是,在80後、90後們被房子、車子、孩子所累,不幸成為車奴、房奴、卡奴、孩奴的今天,一路飆升的食品價格,使得他們「發明」了很多省錢的招數來跑贏CPI。由此催生的團購族、網購族、囤囤族、特搜族、理財族等新生代消費族的各種省錢攻略開始風靡網路,只要搜索一下「節約」二字,你一定會被海量「節約大法」淹沒。媒體對漲價催生的新生代消費族的關注度也拉開帷幕並有經久不衰的趨勢。
團購族:提到團購,大家首先想到的大約是裝修、建材、旅遊、汽車等「大宗商品」。筆者只能說這樣想就OUT了。家住芍藥居的熊女士對記者說:「每周我們幾個鄰居都會到批發市場採購一次,這樣可以省下一些開支。」。他們集體團購的東西包括牙膏牙刷、香皂、衛生紙、洗髮水、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眼前的團團族告訴我們,CPI上漲帶動著團購的內涵和外延都在無限擴大,團購族的口號是——「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 」。記者從調查中了解到,近期,聚眾團購的情況越來越多,大家組團砍價,由於組團採購的購買量大、金額高,經營商戶也願意以低價賣給他們。
囤囤族:關注物價,群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目前,物價上漲沒有消退跡象,囤積生活必需品就成為廣大消費者心目中的省錢不二選擇。漲價就這樣逼出了一批囤囤族。「我前幾天囤了5桶花生油,買時每桶價格95元,現在每桶上漲到108元,我一下子節省了65元。」市民孫女士得意地對記者說,不光自己,她身邊很多朋友同事都和她一樣成為囤囤族,只要聽說啥東西要漲價了,立馬就跑到超市拉回家一批。就像近期食用油漲價的消息傳的滿天飛,囤囤族囤油現象驟增。據記者了解,北京部分超市於上個周末悄悄上調了「金龍魚」大豆油和調和油的售價,某些客流密集的超市食用油銷量驟增30%,貨架上個別品種的食用油甚至出現缺貨。大白菜也是北京市民重點囤積的對象。記者昨日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為了滿足北京市民囤白菜需求,該超市專門從天津運來白菜,並給予了一定力度的折扣優惠,4.8元/斤的白菜很快被搶購一空。
特搜族:實質上是一批與物價上漲明爭暗鬥的群體。「我們在網上建立了一個群,大家逛街時,發現了價錢便宜的化妝品、衣服,就相互溝通,然後組織一起去掃貨。」網友水木年華說。特搜族人將他們獵犬般靈敏的嗅覺和夜鷹般銳利的視覺發揮到極致,一旦有物價上漲的跡象,特搜族人立馬浮出水面,搜遍京城查出質優價廉的同類商品集體掃貨。他們還調侃說通過掃貨對京城的城市規劃又有了新的認識。
理財族:指面對常年不變的工資以及天天瘋漲的物價,為了減輕生活壓力開始學習投資理財的消費群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CPI已連續9個月高於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負利率持續背景下「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連續的負利率讓不少人加入了理財大軍。在武漢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盛說,參加工作四五年時間,之前的自己從來不考慮理財的問題。如今,聽說通脹情況下,股市可能會大漲,小何去證券營業廳開立了股票賬戶,此外,還在銀行開立了黃金T+D交易賬戶。「物價不停地漲,黃金還是比較好的抗通脹品種。」小盛認為。的確,現在已經是所謂的負利率時代了,如何在負利率時代通過理財手段讓自己的財富數額高於生活支出,讓自己保持安全感,就是理財族一直關注和尋找的消費理念。
篇三 「吃漲價」時代,百姓頻亮節約心得 (1935字)
網友曬最低消費清單,職場精英分享節約心得
雖然新生消費一族頻現網路讓一些百姓為自己的「精明「樂不可支。但不得不承認,漲價背後滲透了中國百姓的心酸。外地務工人員吃不起日益漲價的食堂,從前的「月光族」、「購物狂」紛紛開始精打細算,身不由己地迅速轉型為「便當族」、「團購族」、「記賬族」…… 記者最近在網上某論壇看見一個網友曬自己每月最低消費賬單的帖子。發帖者「血饅頭」訴苦稱,自己買了一個柚子花了19.8元!「水果也吃不起了……」他隨後倡導,大家都晒晒賬單,分享節約心得。兩天時間內,此帖受到上萬名網友的關注,還有200多位網友跟帖曬出了自己每個月的節約型開銷。其中一位自稱是農民工的網友公布了自己的尷尬賬本,一個月不超過800元的開銷已經達到了他的極限。之後網友「血饅頭」在網上發表一篇《都來說說自己一個月最低用多少錢》,得到眾多網友的響應,有更多人開出了自己的「極限賬單」。
小學老師:身為小學老師的李先生說自己月入1500元。未婚,開支還不算大。每天早上和中午那兩頓都是在學校免費吃。額外在食物上的月支出為100元。由於物價上漲,近期已經沒有購買衣物的計劃。只用支付房租水電等費用攻擊475元。日常其他開銷為250元,另外,他每天都是走路上班,交通費不到50元,共計875元。李先生的節約心得是:因為家境不好,從小就養成了節約的習慣。既可以坐車又可以走路的時候,就選擇走路,這樣一個月下來至少可以節約100元。另外,男生不用太趕潮流,衣服有兩件像樣的就行,不用買太多。
財務人員:財務人員劉小姐也同樣未婚,月入比李先生稍微高一些。每月2500元工資。這位公司不包吃的劉小姐每月在食物上的支出是500元。而女子愛美的心理無論物價如何高漲都無法抑制,於是在服裝添置費用上,劉小姐需要支出100~400元。平日的通訊、交通、零花費用還需要月支100元。唯一值得寬慰的是劉小姐與父母同住,在房租費日益高漲的今天她依舊不需要為住房開支發愁。只是劉小姐告訴記者,最近服裝價格明顯漲了,如果狠心買下一件中意的,月消費肯定要高出計劃五六百元,所以她現在商場都不敢進了。平均下來月總開銷在1000元以下。劉小姐的節約心得是:少出門,少逛街,少消費。女生最大的開銷就是在衣服上,如果每月都買衣服,花銷肯定會多500元以上。建議量力而行,如果非買不可,最好網購和團購,會節約很大一筆錢。
設計人員:設計人員曹小姐也是單身一族。月入2000元,吃300元,穿100元,住500元,通訊、交通、零花300元,總開銷1200元。曹小姐稱自己一般早餐在外面吃,花費控制在3元以內,一個月不超過100元。中午是免費工作餐,晚上自己買菜回家弄,大概有10天時間都吃面。上班也堅持坐普通車,車費控制在100元。她的節約心得是:除了生活、工作必須的費用以外,能不花錢盡量不花,並且要掌握一些生活訣竅,比如晚上7點後去超市,可以買到很多打折菜,月底了商場常會搞些打折的活動,可以適當「囤積」些生活必需品,衣服舊點沒啥,有小問題縫縫補補就好,沒必要非得買新的。
單親家長:以上都是單身人士。開支尚算普通。而有小孩的吳先生在論壇上直吐苦水。張先生從事建築行業,月入3000元以上,一年前離異帶小孩住在自己早年買的房子里單過。由於已經年過30,雖沒有房租之憂的吳先生尚有些交際關係需要開支。他每月在吃和交際上總共需要花銷1500元。通訊、車費、零用需要400元左右。正在上幼兒園的小孩由父母幫著帶,吳先生每月固定給父母補貼小孩生活費800元。這樣計算下來,吳先生的每月支出足有2800元。吳先生對物價飛漲深有體會,他說現在一桶食用油就漲了10元以上,肉食和水果都漲了,僅吃這一項,每月要多開支200元以上。吳先生的節約心得是:從成本上來說,自己在家做飯會節約很多,萬不得已不要下館子,我曾經算過,去外面吃一次飯的費用,大概是自己在家做飯的3倍以上。另外,長期抽煙喝酒對身體沒好處,價格又高,戒煙戒酒,既節約又養身,一舉兩得。
網友說法:聰明理財,我們要讓死錢變活錢
「囧貓」——物價上漲,工資沒有漲,就得把有限的積蓄合理安排,死錢變成活錢,做一些合理投資和理財。「阿陽」——大蒜去年2.5元/斤,今年要5元/斤。去年青菜1元/斤,今年漲到2元/斤以上,逼得我們節約啊。「飛天鬼舞」——早飯不吃,喝水就行了,中午飯,到外面打盒飯吃。買幾元錢很大的一瓶洗頭、洗澡的香波,買來用一年。衛生紙都找別人要。坐車就算了,全用腳走,這樣能節約不少錢。
專家點評: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節約亦不是臨時抱佛腳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張教授認為,真正的節約習慣是在平時生活中養成的,如果在物價上漲明顯的時候,突然想變得很「節約」,那是很不現實的事。雖然全國各地物價都在上漲,但是節約主要還是看個人習慣,必要的生活開支還是不要「摳」。張教授建議,在收入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平時應該養成記賬的習慣,這有助於控制生活中不必要的支出,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一些「夠用」的日常用品,同時杜絕奢侈消費。
篇三:誰動了我的CPI:深層審視飆升的中國物價(3203字)
專家解惑CPI重壓 —— 水漲船高,食品價格大增導致CPI持續走高
隨著今年不斷攀升的物價,廣大老百姓開始對CPI(居民消費價格)這個本是經濟學家關心的數據變得愈加敏感。「未來中國CPI有可能維持在4%以上的高位。」目前經濟學家對CPI未來走向的普遍預估讓百姓們內心擔憂不已。那麼,究竟誰動了中國的CPI?經濟學家厲以寧10月16日表示,如果國際油價、鐵礦石價格和糧食價格繼續上漲,輸入型通貨膨脹將不可避免。我國貨幣發行過量、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熱錢炒作,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CPI上漲。於是在經濟下行的同時,貨幣購買力嚴重下降,CPI在4%以上成為常態。
從經濟學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CPI受兩方面的重壓。一是輸入性通脹,全球貨幣未能協調,寬貨幣與高通脹成為常態,目前包括歐美等地,刨除房價因素外其他消費品價格並不低。從按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計算,我國進口大豆的均價自今年7月以來已經連續三個月上漲,今年9月中國進口大豆均價比7月份上漲了5.3%,與此同時,食糖現貨價格指數歷史性地突破6000元/噸大關,食糖批發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達70%。基本生活用品以及石油等資源品價格處於大幅上漲階段。二是內源性通脹。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還上以往社會保障體制不足、收入分配失衡的欠帳。新華社報道,展望「十二五」,中國經濟總量將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社會保障與提高最低工資需要有人買單,當社會財富不足以支撐時,惟一的辦法就是通脹。
很多人對本世紀以來國內幾次物價高漲都還記憶猶新:2004年,由於糧食減產CPI達3.9%;2007年,由於豬肉短缺引起物價上漲,全年CPI達4.8%;2008年全年CPI漲幅達5.9%。而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 10月份, 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創下25個月來新高。11月上旬,全國50個城市29種調查食品中,超7成食品漲價,蔬菜價格依然延續了10月下旬的普漲態勢。此前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本月上旬主要蔬菜價格比年初上漲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漲62.4%。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從結構來看,新漲價因素仍然是此次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佔68%。而在新漲價因素中,最主要的依然是食品和居住類價格,其中,居住類價格上漲4.9%,為CPI貢獻了16.6%;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貢獻了74%。
11月是收穫的季節,蔬菜、水果大量上市,從供求關係來講,價格應該有所回落。但現實是價格不僅不落,反而大漲。於是針對本輪農產品漲價, 「供需失衡說」、「中間加價說」、「熱錢炒作論」等眾多評論紛紛粉墨登場。實質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農產品生產所必須的三大基礎成本(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土地價格)迅速向城市流動,農村生產資源減少,其剛性上漲自然成為常態,因而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通過漲價回歸價值,其價格進入上漲通道是必然趨勢。
食品價格上漲推手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
眾所周知,現在糧食單產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產量主要靠化肥撐著。而自2010年起,石油、煤炭等資源類飛速上漲的產品價格帶動國內農用柴油、農用地膜、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總體也呈上漲態勢。並且由於長期存在的「能源短缺」狀況,農資成本短期難以下降。成本上漲成為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相對於化肥價格的上漲,現在糧食漲價幅度並不大。」山東聊城的農民劉生根說,近些年,多數農資價格已經翻倍,但種糧效益卻屢屢徘徊於虧本邊緣。並且給記者詳細地算了一畝小麥從種植到收穫的生產投入賬,畝產投入竟然高達450元:農機收種花費近100元;一季小麥澆三遍水約60元;化肥約220元;農藥約60元;種子約10元。按小麥畝產400公斤和目前糧價計算,農資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56%左右。在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領域,同樣存在農資成本高漲的現象。湖北省荊州市的老菜農胡封耕說,肥料、農藥年年漲價,現在種菜成本比以前高了不少,一包100公斤重的複合肥價格要360多元,開春施肥季節價格更貴。胡封耕今年種了19畝茄子、8畝西瓜,大部分的投資都花在農資上。
中國這10年,大多數工業品價格都已經翻了幾倍,但小麥、玉米價格漲幅只有40%左右,並不算多。儘管如此,工農產品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剪刀差」。近年的自然災害、加工環節、貨幣政策和人為炒作等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價格上漲,實質上,這些 「結構性、階段性、季節性因素」並不能解釋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的特點。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等專家表示,從長期看,農資價格上漲等生產成本上升,才是農產品漲價的趨勢性原因。
食品價格上漲推手二:務農人力成本大增
除去農業生產資料上漲,近年來,農村蔬菜生產、流通環節人工成本也上升了,其中流通環節工資漲幅約為20%。 「用工荒」現象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鎮在一些地方的農業領域頻繁出現,福建農民蘇龍鳴種了200多畝甘蔗,近期砍甘蔗的勞力短缺把他愁壞了:「山地甘蔗收割目前尚還無法實現機械化,全靠人力,但每天開70元還找不到人幹活。」由此,人工成本的迅速上升導致農產品價格急速上漲。
湖南益陽52歲的農民張愛華說,一畝小麥從播種、管理、收穫、入倉到銷售,大約要動用勞動力20個。從前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較少,可以自己耕種,「自己給自己打工」,基本不存在勞動力成本。但近年來,農民進城務工收入大幅提高,拉動務農用工成本迅速上升。
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分析,此番糖價的大幅上揚與乾旱造成的甘蔗減產、遊資炒作都有關係。「但是農村勞動力的大量減少和成本上升,是近年來糖價持續走高的重要原因。」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指出,今年農村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如新疆的採摘棉花報酬現在是按公斤算,採摘一公斤皮棉需要3元錢。
食品價格上漲推手三:土地資源緊缺,務農地價成本高
大家一定還記得過去的歲月,每當郊遊,一塊塊菜地、一排排蔬菜大棚都是鄉村路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然而在城市開發愈演愈烈的現代社會,大多數城市的郊區都被密密麻麻的住宅區和倉庫、廠房所擠占,尤其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幾乎看不到菜地的影子。雖然菜地少,可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近年的不斷提高,人們消費理念卻在悄然變化,食物結構也逐漸調整,蔬菜在食品消費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蔬菜需求量增至6.02億噸,比2001年增加約24%。但我國大城市蔬菜自給率則不足30%,上海這個國際型的大都市蔬菜自給率在50%左右,北京蔬菜自給率僅為10%。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衛龍寶認為,現在國內有許多類似於杭州這樣快速擴展中的成長型城市。這類城市由於發展擴張速度較快,往往忽略了周邊農產品供給的配套建設,缺乏全局性的考慮,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最終導致蔬菜自給率偏低。
為何農產品供給的配套建設少?為何農業用地在短短几年就銳減?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做了個小調查。結果顯示,在同一單位的土地面積上,務農和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達到了驚人的地步。以北京四環附近的土地為例,一畝地用於建商品房和用於種小麥的最終收益要差30多萬倍。」雖然大家都知道城市最根本的功能不僅是創造經濟數字,而是滿足人們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保證老百姓能享受到宜居的生活。但顯然,同樣一塊地拿來種菜比用以經營房地產的經濟效益上要低得多。在這種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和農業用地逐漸減少的對比之下,農地價格上漲現象日益凸顯。
除此之外,城市地價也在快速上漲,同時拉動了城郊地價並進一步傳導至農業地價的上漲。一些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和種植大戶,大規模租地經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地價,從而進一步抬高農產品生產成本,最終推升農產品價格。「現在農田租賃價格這麼高,過去不敢想。」河南駐馬店農民李佩河在今年初冬以每畝每年1100元的租價出租了10畝責任田,租期5年,對方租種用來種植藥材。他說,近年來中央強調發展現代農業,當地租種土地大規模種植芍藥、西瓜、西紅柿等高效作物的人越來越多,抬高了地租。
今年的菜價上漲,實際上也是用一種特有的方式提醒我們,城市發展不能厚此薄彼,光看商戶們的錢袋子,忽略了老百姓的菜籃子。
當然,隨著我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近期,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日韓等國相繼出現菜荒,某種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國。菜價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炒作現象。2009年下半年以來,大蒜、生薑等「一季生產,全年消費」的耐儲存農產品遭到炒作,人為推高價格。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大蒜、生薑批發價格同比分別上漲95.8%和89.5%。
篇四:物價瘋漲,各大信貸機構均調利率,各地政府大行價格補貼(3503字)
CPI猛漲,信貸機構利率大調整
面對CPI迅猛上漲,政府的措施貨幣政策釋放微調信號。我國連續五次上調主要商業銀行準備金率。10月份我國對6家銀行進行的差別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月中國人民銀行出於對當前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壓力的擔憂,打出了貨幣政策組合拳:一次加息、兩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而就在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經濟數據的前夜,央行又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將有3504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一次性凍結。據相關專家分析,央行此舉表明央行判斷社會整體貨幣流通量已經偏多,有必要控制市場流動性總量的增長。
政府迎風前行,補貼緊跟物價
2004年、2007年和2008年物價明顯上漲時,中央、省、市均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給予低保家庭一次性物價補貼,確保其生活不受物價上漲的影響。食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居民影響是巨大的。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大中城市的食品零售價格近來的膨脹程度讓低收入老百姓都無法接收。那麼,如何幫助低收入群體過高通脹背景下的生活成為了各地政府急待解決的問題。上個月大城市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中,有24種產品價格環比呈不同程度上漲,約佔統計總品種的80%。
北京、廣州、武漢、昆明……高居不下的CPI數據激活了 「臨時生活補助與CPI掛鉤聯動長效機制」。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說,為控制物價漲幅,各地民政部門相繼宣布發放臨時物價補貼,以緩解近期糧食等主要食品價格上漲對困難群體帶來的生活壓力。周望軍11月10日建議,除了宏觀上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調控,各地要採取一系列措施防範通貨膨脹,其中包括向在校家庭貧困生等城鄉低收入群體提供一定的補貼。據統計,目前,共有山東、江蘇、浙江等7個省建立了相關聯動機制,已建立聯動機制的大部分省市均相繼啟動了補貼。
北京:根據物價上漲情況確定低保戶補貼
目前,北京市發改委、市統計局正對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和低收入居民消費情況進行監控,一旦物價上漲對於低收入群體的影響達到一定標準,將會通過臨時救助、發放臨時生活補貼等形式,緩解低收入者的生活困難。而影響標準是參考北京市2005年出台的《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變動應急預案》來判定的。按照預案規定,如果物價漲幅達到應急預案標準,可根據糧油和副食品價格上漲情況,為低保家庭以及其他救助家庭按月發放一定數額的臨時生活補貼,待物價回落到上年同期水平3個月後停止發放。此外,還可根據水、電、燃煤(氣)等居住消費價格上漲情況,採取臨時救助方式。必要時,可調整低保標準,提高救助水平。
應急預案啟動標準有三類:一、當糧油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漲幅超過上年同期40%,且持續2個月以上時,可啟動;二、副食品價格出現大幅增長,造成滿足城鄉居民最基本的食品支出標準連續3個月超過上年同期15%時,可啟動;三、當水、電、燃煤(氣)等居住費用的價格指數出現大幅增長,造成城鄉低保家庭消費性支出超過當年城鄉低保標準10%時,可啟動。2007年10月,由於物價持續上漲,連續3個月生活消費品價格均超過上年同期15%,北京首次啟動該應急預案,向低保群體發放臨時補貼。向23萬低保戶每月發放20元。這也是截至目前,應急預案唯一一次啟動。按照《價格法》的要求,我國大部分省市近年來建立了重要商品的價格調節基金制度,用於平抑市場價格波動。北京市民政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向城鄉低收入群體發放的臨時價格補貼就來自於這筆調節基金。
廣州:根據居民消費指數對低收入群體發放臨時補貼
今年5月至7月,因為廣州低收入居民消費指數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廣州市民政局第一次向低收入困難群體發放臨時物價補貼。11月和12月,廣州再次對城鄉低保、五保對象和低收入困難家庭成員發放兩個月的臨時物價補貼。該民政局表示,受需求和成本及國際國內市場價格波動和異常天氣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廣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普遍大幅上漲,直接影響到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本次發放臨時物價補貼,廣州市各級財政共需投入資金1296萬元,惠及13.8萬名居民。並且,如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達到4%並持續6個月,將考慮直接提高低保標準。
武漢:對城市低保對象發放1818萬元物價補貼
根據武漢市物價部門提供的數據,構成食品類的16類品種中,有13類價格上漲較快,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20%以上,食品油同比上漲20%-30%,蔬菜同比上漲30%,雞蛋同比上漲12.32%,豬肉同比上漲12.03%。而農產品價格上漲,已波及到相關商品價格不同程度上漲,如速食麵、筒子面、酒等,民用罈子氣受上游價格上漲也不斷上調。面對物價的波動,武漢市政府常務會決定啟動物價補貼預案,從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三個月內武漢將斥資1818萬元,對城市9萬低保戶,共計將會有20.2萬人享受臨時物價補貼。補貼標準按月每人給予30元。
昆明:為保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積極採取措施
昆明作為全國蔬菜主產區,其蔬菜品種豐富、供應充足,全市平均每日上市蔬菜近7000噸。但近期市場需求推動蔬菜價格走高,省外葉菜類蔬菜需求量加大、外銷量也隨之增加,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蔬菜生產、運輸成本增加等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昆明的蔬菜價格上漲勢頭明顯。為確保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昆明市政府下發了《關於穩定蔬菜價格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堅決查處協調價格、價格聯盟等形式的串通定價和聯合提價行為,嚴厲打擊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和牟取暴利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政府在增加鮮菜供應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綠色通道"政策,設立蔬菜直銷流通網點,並且為確保困難群體不因物價上漲幅度過大而影響基本生活,相關部門決議進款啟動「昆明市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增長機制」和「昆明市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人員臨時價格補貼聯運機制」。且由市財政給予一定支持,組織一些蔬菜批發企業在困難群眾居住較為集中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社區,農貿市場不配套、群眾買菜不方便的區域,以及居住人口比較集中的較大社區設置"蔬菜直銷進社區銷售網點",本著「微利保本」的原則進行直銷,方便群眾購買優質價廉的蔬菜。
「加息」、「補貼」各有利弊,積極治標更應迅速治本
當前,對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比如石油、鐵礦石等都在快速、大幅拉升,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頻頻出台不斷推高百姓通脹預期,專業人士認為信貸機構的適度加息,不僅有助於管理通脹預期,也有利於我國的經濟轉型。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當前物價上漲壓力仍在凝聚,在今年CPI連續數月低於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情況下,上調準備金率,可達到減少銀行可貸資金的作用,進一步回收市場流動性,也可從源頭上控制炒作資金規模,對保持物價穩定有一定作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說:「此次加息,是央行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管理好通脹預期慎重權衡後作出的正確決定。」相關專家也認為自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成功控制了高通脹後,長期的低利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的確,在我國目前這種狀況下,加息至少發揮了三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減輕了中國老百姓一直以來的負利率之痛。自2010年2月以來,我國一直處於負利率狀態。如今央行將利率上調0.25%,既可以在數量上減輕負利率狀態,同時也可以對CPI指數持續走高產生控制作用,雖然多次上調利率也未使負利率歸正,但有助於提高民眾存款的積極性;其次,緩解了愈加沉重的通脹壓力。物價上漲在加重民生痛感的同時也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給社會民眾帶來了不小的焦慮情緒。此次加息,無疑是有利於緩解通貨膨脹的燃眉之急。雖無立竿見影之效果,但也起到了引導資金流向,減少大量現金湧入市場哄搶房產、黃金以求保值現象的作用;再次,加息向民眾傳遞了「國家開始出手調控經濟,穩定貨幣市場,消除通貨膨脹」的積極信號。這種對物價上漲的積極舉措的確是民眾之福,也是推動社會經濟健康良好發展的有效策略。
而對於在國內消費品價格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持續走高,特別是蔬菜價格居高不下以及食用油、餐飲飲食價格都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適度實施的價格補貼政策,公眾普遍認為這類舉措有助於穩定物價,抑制其繼續上漲,認為中國物價可以上漲,但中國人民的「肚子」是不能長期受屈的,面對物價的急漲,通過補貼的形式給予低收入群體提供必要的保障作為一種應急政策顯然大有必要。但「發補貼」或許可解燃眉之急,卻不能當作長久之策,僅憑此項政策,無論是因為超發的貨幣,還是成本的壓力,物價上漲的趨勢還會延續。因為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可能性雖基本消失,但物價上漲壓力依舊在不斷加大,導致當前物價上漲這一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其實在於通脹,流動性過剩則是導致通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個時間段里,給予低收入群體的補貼其實同樣也是對流動性的一個增量,其最終的效果其實是促進了物價的上漲。因此,應對高物價,向部分人群發放補貼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真要控制住物價上漲這隻老虎,實質上更需要的是國家財政、貨幣政策體現其更大的作為和擔當。
篇五 專家解析:理性看待物價上漲,冷靜摸索解決方案(2427字)
理性看待CPI連創新高,大眾無需恐慌
據經濟學家分析,儘管我國CPI七八九三個月來連創新高,但是CPI統計是分八大類的,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現在我們的物價是五漲三降,並非全面上漲。上漲項目為:食品、煙酒、醫療衛生保健、文化教育娛樂以及居住,下降類別為:交通通信類,家用設備、衣著。而五個上漲項目當中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上漲佔據物價上漲總水平的90%。俗語云「糧價穩則百價穩」。我國連續多年的糧食豐收,產大於需且完全可以實現自給的糧食狀態,為抑制物價飆升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基礎。「只要糧食、生豬等農產品和基本消費品供應能夠保障,應對通貨膨脹就有了基礎。」周望軍表示,對於具體品種的價格上漲,政府通過儲備調劑、進出口、發補貼等一系列措施都可加以應對,保障供應。
另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實質上是一種價格的理性回歸,是正常表現。山東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慶武說:「我國種糧成本早就居高不下,但糧食價格卻長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因而農產品價格的新一輪上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產品價值的理性回歸。總體來看,食品價格上漲有利於提高農民務農收入,保護農業生產積極性;但也會影響城鄉困難群體的生活水平。」 更有專家坦言,「食品價格上漲成為物價『第一推手』,也有統計因素。在當前CPI統計結構中,食品價格比重約佔三分之一,如此大的比重帶有短缺經濟時期的特點,與食品占居民支出比重已顯著下降的發展現實不相適應,政府在完善食品漲價與貧困戶補貼掛鉤政策,確保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以及改進價格調控政策,理清炒作上漲和趨勢性上漲等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調控的同時,還應採取制度性措施,改進物價統計結構使之與我國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專家分析,當前價格上漲有些趨勢將是長期的,比如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提高帶來的農產品價格上漲;有些則是短期影響,比如氣候因素。所以希望通過上述政策解讀使老百姓對物價上漲有清晰的認識,期望民眾正確看待物價上漲:「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眨眼間漲起來的物價,不可能瞬間回落。但是在目前持續上漲的物價之下,我國重要物資儲備充分,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調控物價經驗,防止通貨膨脹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手段保障。政府一方面大力發展生產,尤其是農產品生產,一方面也在採取必要的宏觀調控措施,確保建立物價上漲與困難補貼聯動制度,力求漲」聲之中為了確保低收入群體不受「傷」。
應對物價上漲,適合我國國情的方法有多種
筆者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正確看待物價的上漲,那麼由此而引發的擔憂和恐慌,相關部門就應當採取積極舉措了。視而不見顯然是不可能的,但也並不能直接去插手市場,指點物價。因此一定要採取適合我國國慶的辦法來應對此次物價上漲的狀況。
一是價格管制,這是最原始簡單的方法;價格管制以前不少政府都採用過,但很少有取得良好效果的。因為價格管制在導致市場定價失靈的同時,也否定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地位,抑制了生產積極性,這註定了價格管制只能是緊急狀態下的緊急措施,不可能成為常態下的正常措施。 如果目前實行價格管制,必然會產生三大後果,一是打壓了農產品價格,將挫傷農民種田的信心,會危及我國的糧食安全;二是多餘的社會資金需要找出口,極有可能導致房價調控難以實現預期效果,導致其它商品的非理性炒作;三是會刺激政府對市場活動的微觀參與,將加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還會增加權力的尋租與腐敗的機會。
對農產品來說,抑制價格上漲。需要雙管齊下,更多的功夫要用在對農業的支持,包括農業經營方式的改革方面。在「調結構」的背景下應對通貨膨脹,物價管制並不是最佳選擇。我認為,目前可以考慮採取綜合措施,一是繼續提高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率,配合加息,加息是治不了蔬菜、豬肉漲價的,但加息對於擋住熱錢是有好處的。熱錢不會像很多人假設的那樣在銀行里呆著,更多的資金會流向樓市和股市。而加息對股指、房價是成反比的,加息可能遏制資產市場的潛在泡沫,這對於控制整個價格走勢是有好處的
二是通過財政、稅收、貨幣等金融政策來調控,因為略懂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物價上漲其實有著經濟規律和價值定律在起著作用,無論成本壓力所致,抑或是投機炒作使然,物價的上漲也更多是一種經濟現象。在物價不斷上漲,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如果企望經濟穩步增長,貨幣政策做為國家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應當有所作為的。由於我國不少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未來價格壓力依然不小,價格形勢比年初預想的要更為嚴峻。應對通貨膨脹,必須根據通脹的形成原因對症下藥。我國這一輪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超發貨幣引起的,雖然對是否超發了43萬億貨幣存在爭議,但對超發貨幣的事實本身卻是沒有爭議的。面對物價上漲,人民群眾意見很大,根本原因就是百姓本身還沒有富裕,卻遭遇通脹,導致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下降。經濟結構調整,忍受高通脹低增長是必要的成本。但在全民同心、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要獲得民意支持,最重要的是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提高政府與央企的效率。任何時候,只要民眾意識到改革的成本主要由普通收入階層承擔,那麼,任何改革都不會成功。周望軍認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幫助我們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眼下可以考慮保持貨幣流動性的適度和均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提醒,由於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投放的巨額貸款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消化,貨幣政策調整的餘地有限,迫使今年實際執行的也是寬鬆的貨幣政策,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也只能在這種寬鬆的大前提下進行微調。他強調,為了穩定經濟增長速度、緩解通脹壓力,今明兩年應進一步認真執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改善財政支出的結構。
最後,經本刊編輯部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我國也可嘗試適當通過升值本國貨幣來減緩輸入型通脹,雖然這種做法很容易對出口造成影響;或者通過減稅以提高經濟效率來對沖通貨膨脹的影響。若是將人民幣適當升值與減稅相結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減輕百姓稅負,也不失為一良策;當然,進一步加強和加快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與提高是一定是提一提的。
篇六 小編帶您一起成為CPI浮動年代的消費達人(2128字)
小編為您消費支招一:錯季購買、團購、網購
眼下,漲價已成定局,消費者該如何規劃自家的服裝購置計劃呢?專家建議,從經濟角度考慮,錯季節購買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很多商家從減少積壓成本的角度出發,都會不定時推出一些反季節服飾進行促銷,打折力度比較高,細心的消費者會淘到自己心儀的產品。其次現在的服裝批發市場,服飾門類都很齊全,從內衣到棉襖、從童裝到男女服飾一應俱全,消費者不妨把全家一個時期內的購置需求先統計出來,然後集中去大型服裝批發市場統一購買。這樣一來,基本上可以節省20%以上的開銷。在廣州地一大道服裝批發市場從事多年服裝生意的謝貴女士提示消費者,不要以為批發市場只批發不零售,其實,幾件衣服也能拿到批發價。最後,你還可以嘗試網購。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第三方支付的日趨成熟完善,網路消費便利、優惠。一件相同品牌款式的服裝,在正規的網上商店購買,常常能享受到4折左右的優惠,因此您可以在商店看好款式,然後到網上購買,免費送貨上門,何樂而不為呢?
小編為您消費支招二:不同產品不同購買法
奶粉:可以考慮國產品牌袋裝奶粉。
奶粉最近漲價厲害,但您若是有心人,就能發現國產奶粉再怎麼漲也會比洋奶粉價格有優勢,並且其營養成分、配方方面也不輸給洋奶粉。「其實,選擇奶粉最主要的是看寶寶適合哪一種,不是進口的就是最好的。」記者同事家裡8個月的孫子戒奶已經一個多月了,他們全家精打細算下來,覺得在營養成分一樣的前提下,完全沒有必要用進口奶粉,於是近段時間給寶寶改換了國產某品牌奶粉,「同等原料中,沒必要非買高價的那種啊。」經驗豐富的婆婆提醒年輕的媽媽,但是必須注意奶粉可以同品牌更換口味,但不宜經常更換品牌,否則可能引起寶寶消化系統紊亂。另外,目前嬰幼兒奶粉的包裝分別有罐裝、盒裝和袋裝三種形式,其中罐裝奶粉因為其罐包裝材料比紙、鋁包裝成本高所以價格最貴。記者在丰台某大型超市也注意到,國產的聖元0—12個月食用的優聰奶粉900毫升罐裝要288元,400毫升盒裝87元,400毫升袋裝79元,這樣一算下來還是袋裝的划算。因此,若想有效節約,不妨讓您的寶寶改吃同一牌子同階段的袋裝奶粉。
蔬菜:傍晚買菜「打五折」
「盡量等菜場快下班再去買菜,菜價只是白天的一半」, 「鎖定一個固定攤位買菜,和攤主熟了好講價」,「在自家花盆裡種點蔥,輔料就自己解決了」。記者調查發現,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買菜省錢「秘笈」。在家掌廚已有幾十年的李大媽對記者說:「選對了時間段去買菜,1元錢就能當1.5元用。」也就是說,購買同樣的菜品,選擇不同的時間段,價格差距在50%左右。「傍晚買菜沒有上午嘈雜和擁擠,如果你敢砍價的話,菜老闆有時還會非常樂意,因為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把剩餘的蔬菜賣掉,好輕裝回家,你選擇蔬菜時還可以多些從容淡定。雖說不是很新鮮,但只要用心挑,還是有好東西的。」李大媽補充說,「避開買菜的早高峰,中午利用休息時間採購,價格要比早晨便宜30%左右。」固定在某個攤位買菜也是聰明的省錢方法。「我每次買菜都是在固定的攤位,這樣不但保證了菜品質量,價格也會比同一個市場的市場價格便宜一些。」黃姨笑眯眯對記者總結經驗,買菜品選擇一家固定攤位很划算,因為經常在那裡買,和攤主混熟了,買菜時能享受「貴賓待遇」不說,還可以額外要根蔥,要個蒜,至少每次買菜都能節約2元錢,一個月下來,就節約了60多元,菜品漲價的部分,從這裡就抵消掉了。
化妝品:多人分享套裝產品,新潮又經濟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化妝品集體購買的省錢策略,就和各位讀者一起分享了:冬季的促銷一般從十一月份開始,通常各個商場都是以7-10天為一個周期,形式有化妝品節、護膚品周等。如果是在商場搞活動時購物的,選擇禮品比選擇購物券要划算,因為禮品直接拿走了,而購物券卻要循環消費。此外,如果新品推出時,商家通常也會有一些活動,比如買多少返還多少錢,或者贈送小樣品、推出優惠禮品套裝等。而在這些優惠方案里,商家讓利最大的是優惠禮品套裝。如原來1300元的護膚品套裝,折後900元,如果能找上幾個好朋友一起購買套裝,然後你要化妝水,我要面霜,幾個人去分,這就最划算了。並且,在護膚品和化妝品的行業里,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主推一件商品的時候,會帶動一些其他商品的銷售,比如主推面霜,會送其他小樣品,或者有優惠套裝。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個品牌都有一個主打的商品,但這個主打商品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所以消費者不要衝著牌子大促銷而衝動購買。最後,不要重複購買同一功效的化妝品,以免造成浪費,也不要長期使用同一個品牌,還要注意化妝品的使用期限,因為多幾個月的使用期,也是一種變相的「增值」。
家電:充分利用「以舊換新」補貼政策
冬季是電器推陳出新的季節,就是有一部分的電器更新很快,新款推出,舊款就會降價。除開部分家電的優惠折扣以外,一般購買不同價格的商品,商家還會給顧客贈送立體耳機、連接線DMI高清線等不同價格的實用小禮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顧客一定要在自己接受的價格和需求範圍內消費,不要因為價格低就買了功能、機型都不合適的家電。另外,顧客還可以利用國家「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補貼的五類商品有電視機、電腦、空調、洗衣機和冰箱,電視機和電腦最高補貼400元,空調和洗衣機最高250元,而冰箱最高300元。這樣也能省下部分家庭開支。
推薦閱讀:
※經濟增速放緩 物價卻創新高 中國經濟"硬著陸"了?
※物價見頂 緊縮見底
※台灣物價漲勢起!冰棒「旺季」貴 飆破3成
※張曉強:三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物價應能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嚴懲價格違法行為 哄抬物價最高罰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