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同學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同學(2011-04-20 09:49:11)

轉載

標籤: 雜談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一直有聯繫,但幾乎都是他聯繫我。我不主動聯繫他的原因很簡單:我不確定電話那一端的他是否正常。

大學時的他認真、有些執著、愛抬扛、熱衷哲學。並無異常。直到畢業後的某天,他來電話神秘地告訴我,他的身份是「特工」,他「因執行特殊任務隱藏了很多年」。他要了我的車號,說備案後可不受任何限制的行駛。他莊嚴的不容質疑的語氣差點兒使我信以為真,但旋即就被想笑不敢笑、想哭不敢哭的複雜心情刺激的如坐針氈。我意識到我的同學病了,而且是精神病。

過了一兩年,他來電話坦言自己患過精神病,但現在好了,並打算寫本書,書名叫《穿越生命的歷程》。我向他表示祝賀,並鼓勵他將經歷寫出來。

又過了一兩年,他來電話,又變得不著邊際。我嘴上敷衍,心裡嘆息。很顯然,他複發了。

最近幾天,他頻繁來電,內容時而真切,時而虛無。我不是精神科大夫,無從判別他的狀況。但從他全天候的來電時間看,他應該仍在病中。十餘年的時間裡,他的病情反反覆復,這期間我也曾試圖聯繫他的家人,試圖為他找北京的大夫,陰差陽錯,均無果而終。

在中國,像我同學這樣的人士有多少?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這個數字是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對四個省超過1億人樣本的調查結果,並發表在世界著名醫學刊物《柳葉刀》上。但遺憾的是我國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

該數據發布後,很多人表示不相信。誤會出在「各類」這兩個字上。精神疾病不單指我們較為熟知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還包括應激障礙、行為障礙、睡眠障礙等等,像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網癮、酒精依賴什麼的都在此列。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少人常將神經病與心理疾病特別是精神病劃等號,習慣用嘲笑的口吻說某某:你神經病啊。這其實是個誤區,神經病和精神病是不一碼事,精神病屬於心理疾病範疇,而神經病則屬於器質性病理範疇。

在現代社會,精神疾病儘管已能得到科學治療,但在社群生活里這依然是種不易察覺、不為人正視的疾患。若干年前,我曾供職的原單位,有一位行為、語言都很特別的「怪人」,常與同事話不投機,別人向左他偏右,總是特立獨行,同事們有集體活動都不愛帶他。因為他的種種「冒犯」和「不懂事」,他常常成為被譏諷和挖苦的對象。

某日上午,他在單位碰見一同事,神秘兮兮將他叫到身邊附耳說了句髒話便揚長而去,這位同事隨即還了一嘴,因為了解他的狀況,倒也並未深究。未想到中午時分,家屬樓傳來消息:「怪同事」跳樓自殺了!而目睹他自殺並求援的竟然是他五歲的孩子。震驚的同事們開始七嘴八舌拼湊關於他的一切記憶,達成共識的只有一條:逝去的同事是一個有嚴重精神疾患的人。後來的警方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但長期以來,他只是同事和熟人眼中「不合群的怪人」,因為他的「怪」和「難以接觸」,很少有人探究他、幫助他,直至悲劇發生。

如果專業機構能多普及一些精神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知識;如果每個人都能了解一些精神疾病的常識;如果我們都能善待身邊的所謂「怪人」、「不合群的人」。上述悲劇也許是可以避免的。當然,最關鍵的還在於我們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對精神病患的救助、管理機制。

  「在社會轉型期,誘發精神疾病的因素增多,例如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社會普遍的心理緊張,價值觀念混亂甚至解體造成普遍的無所適從感,社會嚴重分化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人的期望與實際的落差增加等,種種因素造成當前我國精神疾病患者人數不斷攀升。」  

「當前,我國精神疾病患者基數龐大,但防治體系薄弱,專業機構及人員嚴重匱乏。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5年的統計,平均每10萬人中才有一位精神科醫師。」

「其次,我國精神衛生法規不健全。這影響了對精神疾患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包括治療、求醫、就業、救濟以及不受歧視等。因此迫切需要立法。種種事實表明,精神疾病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和監管僅靠親屬遠遠不夠,一旦救治不及時和看管不嚴,很可能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危險。需要政府將這一群體的救治納入國家公共衛生投資的視野。」

我的同學仍在病中,但他會上網,會打電話,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我不確定他是否能看到這篇文章、以及看後的反應,不奢望他能理解我這個老同學的同情和擔心,只盼著千里之外的他能真正「穿越生命的歷程」,回到我們中間,回到澄澈清明、再次出發的人生起點。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瞭望》新聞周刊 記者 陳澤偉

《柳葉刀》(The Lancet)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主要由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發行,部分是由里德·愛思唯爾(Reed Elsevier)集團協同出版。1823年由湯姆·魏克萊(Thomas Wakley)所創刊,他以外科手術刀「柳葉刀」(Lancet)的名稱來為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語中也是「尖頂穹窗」的意思,藉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為「照亮醫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推薦閱讀:

技能get | 拯救黃臉婆行動(2):十分鐘快手妝,黃臉婆變女神!
如何拯救你的少女心?這些高顏值日劇伴你撒嬌!
拯救作文教學
?夜闌書香|姑娘,能拯救你的人,不是王子,是你自己
極簡「五四」史,拯救學渣,秒殺學霸!

TAG:拯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