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馬屁」「走後門」美國總統們的訪華秘聞

11月8日,特朗普勝選一周年之際,他將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踏上中國大地——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破冰」以來第8位在任時訪華的美國總統。四十多年來,中美兩個世界大國的關係飄忽不定,經歷過「破冰」、建交乃至「蜜月期」,也經歷了分歧「對抗期」,從歷任美國總統首次訪華細節中可窺見一二。

「一個時代結束了」

「我叔叔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事他認為是最不可能發生的,一件是人類登上月球,另一件是美國總統訪問中國。現在這兩件事都實現了。」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女兒朱莉曾如是說。

完成第二件「不可能之事」的人正是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專機「空軍一號」到達中國首都北京。

彼時,正是美國電視台的黃金時段。尼克松決定,當電視鏡頭拍攝他第一次和中國總理周恩來見面時,他應該是單獨一個人——他要以最正式的姿態糾正1954年時任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的怠慢之舉。 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在日後回憶:「抵達北京之前,我們被告誡過至少十幾次(握手後方可出飛機),根本不可能再忘記了。」 為了體現「中美平起平坐」,尼克松再三向身邊的工作人員詢問,周恩來是否穿著大衣。「反饋回來的消息是周總理穿了大衣,所以我父親也穿了大衣走出飛機,這可能也是為了體現平等吧!」朱莉回憶道。

這些看似小心翼翼的舉動,贏得了中方的好感。「他(尼克松)還沒有踏上中國的土地手臂就伸了出來,總理馬上迎上去,我直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尼克松總統當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是跨越太平洋與中國人民握手』。」當時為兩位領導人擔任翻譯的冀朝鑄說道。

這一歷史性的時刻,讓中美之間的堅冰開始融化,也開啟了兩國關係起伏不定的數十載交往歷程。正如尼克松當時所說:「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不過,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對於「是否可以會面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這個問題,中方一直沒有給予美國正面回應。直到尼克松到達北京後,中方才給出答覆:毛澤東要與尼克松談談。

尼克松擔心的第二個問題是,他希望能藉此行參觀一下長城。不巧的是,北京當時下著大雪,此時並不適合登上長城。尼克松夫婦原本打算放棄行程,但他們在第二天驚喜地發現厚厚的積雪「消失」了——北京連夜出動了100多輛洒水車,60萬到80萬人,從釣魚台一直掃到烽火台。在後來的回憶里,尼克松對中國發生的這一切覺得不可思議。 最後,像克服大雪一樣,雙方克服一些分歧,於2月28日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這一歷史性文件奠定了中美關係此後發展的基石。

離開中國的那個晚上,尼克松舉行答謝宴會。中方在每人面前擺放了一盒「熊貓」牌香煙,煙盒上的大熊貓引起了「第一夫人」帕特的注意。她讚歎道:「我太喜歡大熊貓了!」坐在旁邊的周恩來聞聽此言,不動聲色地說:「總統夫人,我們送你一些吧。」尼克松夫人不解地問:「送我什麼?香煙嗎?」周恩來說:「不是,是送你們大熊貓。」兩個月後,中國的一對大熊貓定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動物園。

值得一提的是,訪華期間,尼克松曾引用毛澤東的話來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然而,從上海《聯合公報》到《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兩國用了近7年時間。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雖然在民主黨人卡特任期內,中美最終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但卡特在任期間並未實現訪華。中美建交後首位訪華美國總統的歷史頭銜,戴在共和黨人里根頭上。

這一次,在一些問題上,鄧小平拍板同意都盡量滿足了美國。 1984年4月26日,里根這天的日記記錄了當時場景:「奏國歌,然後是21響禮炮———這是第一次給予一位美國總統。然後我們檢閱了部隊,並受到至少百位盛裝兒童的歡迎。」 據當年一些工作人員回憶,里根是位「愛玩」的總統。4月29日,里根夫婦來到兵馬俑博物館,並享受一般人沒有的待遇:下坑到陶俑旁邊。里根很興奮他走到一個陶俑旁,發現這個陶俑沒有頭,於是走到陶俑後面,把頭伸到陶俑的脖子上說:「現在他有頭了!」

另外給中方人員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里根愛走後門。

他們每到一處,中方從禮儀考慮,總是安排里根總統夫婦堂堂正正走正門。但美方的安全官總是提出里根總統走邊門或旁門。中方負責安全警衛的人員說:「這樣可能不太好吧,顯得對總統不禮貌似的。」美方則說:「沒關係,我們總統已經習慣走邊門了。」

有媒體評價稱,演員出身的里根非常清楚怎樣獲得主人的好感。在釣魚台宴會上,他用唐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作祝酒詞;在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時,他用漢語清晰地說出「通力合作」四個字。體現雙方關係更近一些的細節是,在人民大會堂與鄧小平會面時,里根夫人南希給鄧小平留下很深印象,在她離開前,鄧還開玩笑著讓她再次來華看他:「不帶你丈夫。」

「他想把整個白宮搬到中國」

1988年,老布希贏得美國大選。一個在中美關係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角色的美國家庭走上前台。

老布希曾在1970年代中期以美國最高外交官身份在北京住了15個月。當時,老布希夫婦不僅一起學中文,還像普通中國老百姓那樣,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北京的大街小巷。他還曾有幸兩次見到了毛澤東。

老布希上任後,也對中國表示出友好。1988年12月22日,當選總統後第一個聖誕節前夕,布希一家祖孫三代共十八人到中國駐美大使韓敘官邸作客。美國待任總統到一個國家的大使館過聖誕節是前所未有的。

在1989年2月訪華時,夫人芭芭拉向美國媒體介紹中國的巨變:「街頭汽車更多了,人們的衣服變得多彩、多樣起來!」 2月26日,鄧小平會見了老布希。鄧小平對當時中美關係感到滿意,認為總的來說是平穩的,希望在布希總統任內有新的發展。

不過種種原因,中美關係隨後並未迎來「蜜月期」,而是急轉直下,到1996年台海危機時幾至冰點。

中方希望用對話交流而非武力來解決問題、分歧,而這也是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意願。1998年6月,在自己的第二個任期上,柯林頓終於開啟了「計劃已久」的中國之行。

隨柯林頓訪華的人數是歷來最多的,包括總統一家3口、5名內閣成員、6名國會議員以及夫人希拉里的理髮師等,共有1,200多人。一位白宮的先遣人員曾開玩笑地說:「幾乎要把整個白宮都搬到中國去了。」

柯林頓對釣魚台國賓館情有獨鍾。據媒體報道,柯林頓婉拒了下榻中國大酒店的安排,指明要住釣魚台,並啟用了國賓館的13棟樓房。柯林頓還把國賓館18號樓中式總統套間讓給寶貝女兒住。

「我與江在一起時間越長就越喜歡他。他很有魅力、風趣,有極強的自豪感,但總是樂意傾聽不同的看法。雖然我並非總是同意他的看法,但他已讓我相信,他相信自己正儘可能快地讓中國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柯林頓在回憶錄里寫道。在北京時,他向江重申了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

到柯林頓政府後期,中美關係原本有了極大改善——中美不但就中國加入WTO簽署了協議,政治上兩國甚至還談到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問題。只是當時留給柯林頓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我們和中國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至關重要」

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布希家族又出了一位總統——小布希,並於2001年1月執掌白宮。這位新總統再次調整對華關係,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即潛在的敵人。

小布希與柯林頓一樣,台灣成了他上任後主打的一張中國牌。在上任百日之際,他公開表態,如果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將「盡其所能協防台灣」。後來又發生了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兩國關係再次陷入低谷。

2001年的恐襲事件改變了這一切。2002年2月21日,就任美國總統兩年的小布希,在他的父親於1989年首次訪華之後13年,開始了他任內的首次訪華行程——整整三十年前的同一天,尼克松曾作出相同之舉。這是小布希27年後再回中國,父親在北京任職時,他曾來到北京,騎著自行車逛遍了大半個北京城,還在北京度過了29歲生日。

如果說,小布希時期,中美關係是低開高走,那其後任總統奧巴馬上台之後,兩國關係是高開低走。

2009年,奧巴馬上任一個月後,只用一個月便與中國政府確立了全面接觸的渠道。當年11月,奧巴馬訪問亞洲四國,其中在中國時間最長。其行程安排也頗具深意,首站定在中美外交關係「福地」上海,在北京,他也參觀了故宮、長城等文化古迹。

奧巴馬此次亞洲之行,只在中國安排了參觀遊覽項目。美聯社就此評論說:「參觀到訪國的名勝古迹,體現了一位領導人對這個國家文化的尊重。」

他玩得開心,美國各界也在擔心。其中,《紐約時報》稱,奧巴馬此行是向最大債主致敬,快速崛起中的中國越來越情願對美國說「不」了。

果然,好景不長。由於遭到美國盟友的反對,奧巴馬也開始調整對華策略,強硬態度逐漸抬頭。在其首次訪華兩個多月後,美國國防部就公布了新的對台軍售計劃,隨後,奧巴馬又在白宮接見了達賴。之後,自稱「太平洋總統」的奧巴馬推出了持續了他之後兩個任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加強美軍在中國周邊軍事部署、強化同盟體系。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美國與中國在該地區的緊張氛圍不斷升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袁鵬分析道:「長期以來美國對華戰略不變的是接觸與遏制兩手並舉。」

再一次處在十字路口上的中美兩國關係,下一步將去往何方?


推薦閱讀:

句句教你如何說好拍馬屁的話
拍馬屁的由來
他曾是項羽最得力的幫手,卻被一個拍馬屁的敲響了喪鐘
閑談拍馬屁

TAG:美國 | 美國總統 | 拍馬屁 | 總統 | 秘聞 | 走後門 | 後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