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經原始』漫漫讀(1)

此前,已經陸續把《詩經》的十五國風擼了一遍,如今終於鼓起勇氣開始擼二雅。我這裡並沒有循著《詩經》的順序來,而是隨心所至,背到哪篇是哪篇。《詩經原始》是清人方玉潤解讀詩經的一本專著,據說甚有見解。下文中「詩旨」和「眉評」均為作者方玉潤所出,「一點想法」則是我的胡思亂想了,沒什麼章法,聊博一哂。

1

小雅 · 白華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樵彼桑薪,卬烘於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有鶖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詩旨

右《白華》八章,章四句。

《小序》謂「周人刺幽後也」,蓋誤,不必辯。《大序》謂「幽王取申女以為後,又得褒姒而黜申後,故周人為之作是詩」者,亦非。按此詩情詞悽惋,託恨幽深,非外人所能代,故《集傳》以為「申後作」也。

姚氏曰:「郝仲輿雲,『愚幼受《朱傳》,疑申後能為《白華》之忠厚,胡不能戢父兄之逆謀?宜臼能為《小弁》之親愛,胡乃預驪山之大惡?讀古《序》始知二詩託刺,故《序》不可易也。』何玄子駁之曰:『驪山之事,不可舉以責申後。申後被廢,未必大歸。又幽王遇弒事在十一年,距廢后時蓋已九載。此時申後存亡亦未可知。』鄒肇敏謂『觀於宮、於外、在梁、在林之詠,亦如後世之賦《長門》耳。』此論為允。」又曰:「郝氏佞《序》,最屬可恨,故錄何氏之駁於此,俾人無惑焉。」

愚按,後此時縱歸申且尚在,亦不過一老婦人耳,何能阻父兄之逆謀?觀宜臼即位後,尚不能指叛臣而申弒逆之典,況申後乎?論古人當即勢以原心,不可好為苛論以責人也。是詩之作,與《小弁》同為千古至文。至今讀之,猶令人悲咽不能自已,非至情而能若是乎?

眉評

全篇皆先比後賦,章法似復,然實創格,又一奇也。

一點想法

1、白華菅兮——杜甫的「紅豆啄殘鸚鵡粒」、「綠垂風折筍」一類句子感覺像是由此化出的。先勾畫入眼最直觀的意象,然後筆觸再蔓及意象的來源。其實這蠻符合人的感官邏輯的,所見所聞在先,所感所思踵後。但杜甫的句子已大失自然旨趣了,錘鍊太過,反覺艱澀。

2、這詩可以分成兩片,樵彼桑薪以上為前一片,以人的行跡為主;以下為後一片,以人的見聞或感思為主。前一片也可以分為兩條線,一條是這女子的外在行為,捆束白茅、勞於稻田、砍柴燒火;一條是這女子的內在心理,由孤獨而嗟怨,由嗟怨而思念,由思念而煎熬。而她的行與思又是交織難分的,比如第一段由「白茅束兮」而思及「俾我獨兮」:那白茅猶能束成捆,而人卻不能結成對,彼愈眾而此愈孤,此心愈發纏綿鬱結。後一片也可以分為兩條線,一條是這女子的外在見聞(也可能只是起興),一條是這女子的內在心理(或者說所興之感)。這詩文理是脈絡分明、簡簡單單,情理卻是錯綜複雜、難解難分。

3、有扁斯石,履之卑兮——像不像張愛玲的「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今古同慨啊。

2

小雅 · 甫田

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夫之慶。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詩旨

右《甫田》四章,章十句。

此王者祈年因而省耕也。祭方社,祀田祖,皆所以祈甘雨,非報成也。觀其「或耘或耔」,曾孫來省,以至嘗其饁食,非春夏耕耨時乎?至末章極言稼穡之盛,乃後日成效,因「農夫克敏」一言推而言之耳。文章有前路,自有後路。賓主須分,乃得其妙。不然,方祈甘雨何以便報成耶?《集傳》按章分釋,虛實莫辨,已失語氣。乃更謂報福為上頌下之詞,以君王而視農夫曰「萬壽無疆」,竊恐三代聖王不如是之悖且謬耳!

眉評

〔首章〕泛□農政大端作起。

〔二章〕次入祭事,於方社則詳禮物,于田祖則詳樂器,互文以見義。一時之祭皆祈年耳,非報自報而祈自祈也。

〔三章〕此乃省耕。至「嘗其旨否」,古王者愛民重農之意寫得如許親切。

〔四章〕稼穡之盛由於農夫克敏,農夫之敏由於君王能愛農以事神,全篇章法一線,妥帖周密,神不外散。

一點想法

感覺第一二章像是曾孫獨唱,第三四章像是農夫合唱。

3

小雅 · 鼓鍾

淮水湯湯,憂心且傷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鼓鍾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鍾伐鼛,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詩旨

右《鼓鍾》四章,章五句。

此詩循文按義,自是作樂淮上,然不知其為何時、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謂「刺幽王」,已屬臆斷。歐陽氏云:「旁考《詩》《書》《史記》,皆無幽王東巡之事。《書》曰『徐夷並興』,蓋自成王時,徐戎及淮夷已皆不為周臣。宣王時曾遣將征之,亦不自往。初無幽王東至淮、徐之事,然則不得作樂於淮上矣。當闕其所未詳。」觀此不惟不信幽王時作,且並詩亦疑其非淮上詩也。

嚴氏又云:「古事亦有不見於史而因經以見者」,論固當矣,然詩文又何嘗有幽王字哉?夫疑此詩非幽王時詩也可,且並此詩亦疑其非淮上詩也不可。以詩固雲鼓鍾淮上矣。禹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于海。淮之境固甚寬,不必定指徐夷為言。又況《常武》伐徐,宣王親征,何雲亦不自往?此詩之作,或即在於此時,而誤簡於此歟?玩其詞意,及為嘆美周樂之盛,不禁有懷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於憂心且傷也。此非淮、徐詩人重觀周樂以志欣慕之作,而誰作哉?特史無征,《詩》更失考,姑釋其文如此,而仍闕其序雲。

眉評

〔四章〕極力摹寫周樂之盛作收。

一點想法

這首詩可以與《左傳·季札觀周樂》參看。

詩有樂聲,有水聲。這樂不是絲竹細細,而是鐘鼓浩浩;這水也不是小橋流水,而是大地長河。讀之如入其境,耳之所聞,目之所見,但覺清曠浩渺,低徊不已。

4

小雅 · 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雲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不愧於人?不畏於天?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攪我心。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爾之亟行,遑脂爾車。壹者之來,云何其盱。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壹者之來,俾我絺也。

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及爾如貫,諒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

詩旨

右《何人斯》八章,章六句。

《小序》謂「蘇公刺暴公。暴公為卿士而譖蘇公,故蘇公作詩以絕之」。然詩中只有暴字而無蘇字,故《集傳》及諸家多疑之。愚謂《小序》雖偽,其來已久,此等證據,或有所傳,今亦不必過為深考。且刺暴公,則只可明題暴字,安能更有蘇字?唯案詩意,通篇極力摹寫小人反側情狀,未及讒譖一語;止「誰為此禍」四字可見其互相傾軋之意,似不專指譖愬言。小人之傾君子,未嘗不譖,未嘗不愬;但詩既未明言,則亦不必定以此立說也。況詩始雲「不入我門」,既即詢之「伊誰雲從」,始知其維暴公之從。似此人初與蘇公和好,繼慕暴公權勢,遂疏此而親彼,以至互相傾軋,釀成大禍,而又不來相吊。故日「二人從行,誰為此禍」。

蓋此詩不徒為暴公發,乃專斥依附暴公權勢而傾蘇公之人耳。小人欺天罔人,毫無畏忌,亦不知恥。是以交友則始合終離,行事則有影無形,居心則忽南忽北,行蹤詭秘,令人莫測。所謂「為鬼為蜮」,心極艱險,不徒以譖愬為工者也。然蘇公雖受其禍,未肯遽與之絕,仍望其來者再,至於出三物以與盟心。亦因曩昔和好,不啻如塤如篪之相應而相和;今忽決裂至此,非君子交友大道,故不惜委曲以相望。而不料其人終不自反,是其心之反側誠難定也。乃形諸歌詠,以見交遊不終之故如此。

然則何以列之於《雅》?夫君子小人同秉國政,互相水火。君不能正之於上,臣必亂之於下。朋黨勢成而君心孤立,其國焉得不亡?君子讀《詩》至此,不能無嘅於其際雲!

眉評

〔一章〕開口直刺心艱,而不言何人,使讒者聞之,自知所警。

〔二、三、四章〕此三章極力摹寫讒人性情不常,行蹤詭秘,往來無定。跟上「心艱」,起下「鬼蜮」,可謂窮形盡相,毫無遁情。

〔五、六章〕此二章故作和緩之筆,文勢至此一曲,亦詩人忠厚待人之意。

〔七章〕追念從前和好,如塤如篪,反形下文「為鬼為蜮」。

〔八章〕末句結出「反側」二字,應上「心艱」,首尾一氣相承。蓋惟「心艱」,是以「反側」,小人心跡,千古如見。

一點想法

今人潘嘯龍認為這是一首棄婦詩,理由大概有這麼幾個:其一,詩中多次出現「胡逝我梁」之語,《邶風·谷風》之「毋逝我梁,毋發我笱」可與參看,即魚梁是家庭主婦所掌之地;其二,詩中「維暴之雲」的「暴」字,與《衛風·氓》「言既遂矣,至於暴矣」相似,斥其性情暴虐;其三,詩中「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表明彼此同住一處,「我」家即「爾」家,故是夫妻關係。覺得這個解釋比方玉潤的解釋更圓洽些。

5

小雅 · 小明

心之憂矣,其毒大苦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征徂西,至於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雲其還?歲聿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心之憂矣,憚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雲其還?政事愈蹙。歲聿雲莫,采蕭獲菽。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懷歸?畏此反覆。

嗟爾君子,無恆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詩旨

右《小明》五章,三章章十二句,二章章六句。

此詩與《北山》相似而實不同,彼刺大夫役使不均,此因己之久役而念友之安居。題既各別,詩亦迥異。故此不獨羨人之逸,且免其不可懷安也。而《序》乃謂「大夫悔仕於亂世」。詩方勉人以「靖共」,已顧自悔於出仕,有是理哉?

眉評

〔一、二、三章〕前三章因久役而思友。

〔四、五章〕末二章勖友以無懷安,首尾意義自相環貫。

一點想法

歷來這首詩對前三章中「共人」解釋紛紜,有說是同僚的,有說是妻子的,有說是隱士朋友的,方玉潤則解釋為朋友。我覺得解釋為妻子是比較恰切的,長期在外服差,最思念者莫過於親人了吧。後接「豈不懷歸」,一則因差事艱辛之苦,二則因思親心切之苦。但不得歸來,只是因為畏懼上司的罪責懲罰,作者心裡對上層統治者是深有怨念的。

後二章我以為是從前三章的「罪罟」「譴怒」「反覆」生髮出來的——你們這些君子教我們這些小公務員任勞任怨,稍有懈怠就責罰相加,自己卻「恆安處」「恆安息」。但卻以敦勖之言出之,一派敦厚綿和中實暗藏針刺也。


推薦閱讀:

《詩經》與「中國」
《詩經·小雅·瞻彼洛矣》賞析[論語說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誌 - 網...
【女詩經 男楚辭】這樣取名不用愁!
我想跟你聊聊《詩經》
詩經·頌

TAG: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