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食積穴 名字叫「天樞」
飲食過盛伴隨而來的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名詞「食積」。說起食積很多人都認為小孩子才有,其多因幼兒脾胃功能不健全而容易產生食滯不消的問題。但事實上,食積僅是「幼兒多發」,並非「幼兒專病」。脾胃功能的薄弱再加上飲食過盛,就是造成「食積」的主要原因。
有不少朋友或患者問到我:「徐大夫,我覺得吃多了,胃不舒服,你看我吃點什麼能好點?」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都覺得有點哭笑不得:明知道吃多了,還問吃點什麼好?當然有一些藥物是具有「健脾消食導滯」的作用,但葯吃進去也是需要脾胃消化吸收的,在脾胃功能薄弱的時候,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那麼應對食積怎麼辦?最簡單的的辦法就是「餓著」,不過大多數人都難以接受。尤其孩子食積的時候,要狠下心來讓孩子餓兩頓,恐怕很多家長都做不到。那麼這裡,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治療食積的穴位。
有個食積穴名字叫「天樞」
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肚臍旁邊2寸,左右各一。這裡的寸指的是中醫所謂的「手指同身寸」,每個人自己的拇指指關節的橫寬作為一寸。
樞是樞紐的意思,負責溝通人體氣機的升降沉浮,具有承上啟下、分清泌濁、調節胃腸道健康的功能。
當出現食積不化、脘滿脹痛、噁心嘔吐、腹瀉或大便不通等癥狀時,我們就可以按壓或艾灸位於肚臍旁邊2寸的天樞穴,幫助腸道恢復消化功能和動力。
食積引起的以口臭、腑實不通便秘等為主要表現的實證,可以手指垂直按壓天樞穴,或斜向下用力按揉,力量可稍大,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3-5分鐘;如果是脾胃虛寒、脾氣不足等虛證引起的食積,以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為主要癥狀的,則可以艾灸該穴,每次10-15分鐘。小兒按摩或艾灸時以局部皮膚略紅為度,尤其要注意避免燙傷。
有個爛好人 名叫「足三里」
足三里可謂眾人皆知的保健穴,說到脾胃的疾患以及養生,總少不了他的身影。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胃腸病證,虛勞諸證。取穴時以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即是。
足三里穴的主要作用是生髮胃氣、燥化脾濕。脾喜燥而惡濕。很多人飲食生冷、厚膩損傷脾胃後,都會出現濕濁聚集的問題,聚集的濕濁又妨礙脾的運化功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脾胃功能持續受損,飲食積滯不得緩解。這時按揉足三里穴可以打破惡性循環,開胃健脾祛濕,恢復脾胃的功能。
與天樞穴近似,當實證時可以手指垂直按壓足三里,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3-5分鐘;如果是脾胃虛寒、脾氣不足等虛證,則可以艾灸該穴,每次10-15分鐘。小兒根據年齡等情況酌減。
有條必經路 名字叫「中脘」中脘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穴位了。其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是胸腹部氣血向下通行的要道。中脘穴位於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是。
中脘穴具有聚集氣血下行,調控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的功效,可用於調節腸胃功能,治療包括飲食積滯等因素引起的腹脹、腹痛、呃逆、食欲不振、大便失調等問題。
按摩時,可以手指垂直按壓中脘穴,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3-5分鐘;脾胃虛寒、脾氣不足的患者尤其適合艾灸該穴,取其溫中健脾滯效,每次10-15分鐘。小兒根據年齡等情況酌減。具體請諮詢能為您提供一對一、面對面診療服務的中醫師。
堅持做按摩,用「吃」以外的方法來治療「吃」引起的食積,你學會了沒有?
—————————————————
孔醫堂
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先生百年品牌傳承,北京知名中醫健康機構,旗下醫館匯聚近兩百名老中醫及傳人、京城知名中醫坐診。
推薦閱讀:
※名和字的關係
※冊府元龜(宋)王欽若等 編修-●卷八百二十四◎總錄部·名字
※這個名字,為何讓我們念念不忘
※寶寶起名大全2017洋氣名字
※名字中的風水
TAG: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