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被廉政公署調查的黎智英是誰?
第352期
鳳凰新聞客戶端撰稿人 王月兵
[導語]據《環球時報》報道,香港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前不久被揭發向多個反對派組織及個人捐款逾4000萬港元,外界質疑他以黑金操縱政治。8月28日早上7時許,4名香港廉政公署人員到黎智英位於何文田嘉道理道大宅調查。前廉署人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稱,黎智英黑金操縱反對派一旦罪成,相關人士最高可判罰款20萬港元及監禁3年,黎智英也將承擔刑事責任。
在大陸,黎智英是個稍顯陌生的名字。但在香港和台灣,他以及他所掌控的傳媒集團則無人不知,同時充滿爭議。黎智英是誰?
●年少逃港,白手起家創辦時裝品牌佐丹奴
黎智英,1948年12月生於廣州,綽號「肥佬黎」。
作為一個媒體老闆,黎智英大概是當今最具傳奇色彩的創業家,根據公開資料,黎智英從8、9歲起就要賺錢養活自己和姐妹。12歲那年,他隻身攜帶一元港幣經澳門偷渡到香港,在深水埗福榮街當童工,最初的月薪僅為8美元。當童工時,他遇到一位負責看守倉庫的老人家,完成了最初的英語啟蒙,後來他的英語好到可以假裝ABC。
雖然黎智英沒有接受過完整的教育,但全靠自學的他能把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哈耶克的所有著作從頭到尾一頁頁啃完。他曾接受梁文道的採訪,整個採訪過程一直都在談讀書:「讀書是尊嚴。對一個未曾上過學的人來說,若然能夠掌握得到一些學識與學問,這給予我一份很大程度的尊嚴。」
後來,黎智英在投資股票上獲利豐厚。21歲的時候,黎智英來到紐約,在紐約街頭偶然見到了一家名為佐丹奴的比薩店後,便於1981年以此為名創辦了佐丹奴時裝連鎖店。佐丹奴曾在大陸風靡一時,其聲譽不亞於今天的一些大牌服飾。
1990年,42歲的黎智英決定將持有的佐丹奴股權出售,創辦《壹周刊》及成立壹傳媒集團,壹傳媒成為香港媒體不可忽視的力量。
●靠「膻色腥」的《蘋果日報》名滿天下,開創香港最沒下限又最好看的報紙
1995年,47歲的黎智英創辦《蘋果日報》。報紙的名字是黎智英所起,他說:「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
當時的街頭電視到處是黎智英頭上頂著蘋果,亂箭穿過的廣告形象,黎智英揚言要打敗當時同樣走小報路線的香港第一暢銷報紙《東方日報》。有人認為這是痴人說夢,結果他打破市場慣例,大打銷價策略,在香港報界掀起了一股腥風血雨。那時香港一份報紙約港幣5塊,《蘋果》一份只要2塊錢,還額外贈送蘋果,結果《蘋果》第一天就賣了20萬份,三個月後衝上30萬份,硬生生地在短期內和《東方日報》平起平坐了。
雖然後來隨著發行數的穩定,《蘋果》逐步將價格調回5塊,但這麼一折騰,香港一些「二線報紙」,如《電視日報》、《香港聯合報》、《快報》等相繼宣布停刊。《明報》、《東方日報》等報紙都元氣大傷。
營銷上,《蘋果》的手法大膽、勇猛。過去香港的報紙,頭版通常是房地產廣告。但《蘋果》卻打破這項不成文的規矩,在頭版擺放聳人聽聞的新聞內容,或吸人眼球的照片。結果,《蘋果》的改變大受讀者歡迎,逼得香港所有報紙全面跟進。一時之間,所有的報紙換掉頭版廣告改放內容,香港整體新聞走勢從嚴肅報道轉向娛樂和八卦化。連一向講求報導品質的《明報》也不例外,香港知名評論家馬家輝說,《明報》後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調整與和讀者對話,才漸漸從「蘋果化」與「非蘋果化」的左右搖擺之間找到位置,而《蘋果》的最大對手《東方日報》,更足足花了5年的時間才能喘口氣。
再看蘋果的內容。蘋果內容的特點是「膻色腥」(港台常用語,形容媒體版面過於血腥,並有色情暗示),它還敢於碰觸過去香港報紙不敢處理的題材。據《南方人物周刊》報道,其中著名的風月版「豪情夜生活」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蘋果日報》的記者探訪各個色情場所,在報紙上告訴讀者,哪裡的性工作者比較漂亮、服務品質如何、價錢多少、怎麼找她們……
據人民網報道,黎智英有句名言:「只求傳真,不求高深」,他認為傳統媒體總是去強調「重要的事」,卻忘了「讀者關心的事」。他的《蘋果》是這樣采編的,從「焦點讀者民調(Focus Interview)」開始,《蘋果日報》通過報攤,每天由街上找來二十多名路人,每個人發給800元港幣, 做喜好調查,問他們對於什麼話題有興趣,想看誰的八卦。調查的結果,一方面立即就作為當夜編輯新聞的處理方針;一方面則作為長期新聞走向的參考。
除此之外,黎智英更稱得上東方狗仔隊的祖師爺。創建壹傳媒之初,他就成立了一批以「其他放兩邊,緋聞擺中間」為真理的娛樂狗仔隊,創立初衷是「因為娛樂界把媒體當傳聲筒,我們要拿出證據,就開始用這個方法。」結果名人的隱私成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話題,雜誌、報紙銷售量大增,就連其他媒體也競相跟風,「狗仔隊」風潮開始在香港捲起,並引起以成龍為首的香港全體演藝界人員上街抗議示威。
●進軍台灣,掀起寶島40年來首見的報業大戰
香港的市場已經逐漸不能滿足黎智英。2001年,黎智英進軍台灣媒體市場,創辦台灣《壹周刊》,將香港具爭議的傳媒文化帶入台灣。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時《壹周刊》一登陸台灣,就在台灣掀起了「狗仔隊風暴」。在預感到「狗仔隊」的強勢威脅後,台灣媒體也開始了自己的「狗仔隊化」。早在《壹周刊》籌備階段,台灣新聞界就盛傳它將以「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感情世界」作為封面故事。由於傳聞煞有介事,導致原本就已進入備戰狀態的台灣媒體按捺不住,部分報紙索性率先報道了蔡英文的感情世界。
《壹周刊》之後,當藍綠立場鮮明的台灣三大報正在吵鬧著誰的價值觀更加正確、誰是嚴肅大報時,2003年5月2日,以「腥膻色」著稱的《蘋果日報》從香港轉戰台灣。一時間,台灣報界風聲鶴唳。為了打贏這場台灣40年來首見的報業大戰,在《蘋果日報》出刊前,台灣三大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都相繼改版和降價,改版後的各報紙都有著《蘋果》的影子。
但這依然沒有擋住《蘋果日報》攻佔台灣報業市場的腳步。據人民網報道,台灣《蘋果日報》創刊這一天,創紀錄的27大張全彩印刷60萬份,5塊錢台幣一份的「流血輸出」,每份報中夾送一張鍾麗緹彩色全裸海報,頭版封面人物為抗非典殉職的醫務人員,內容從名流豪宅特寫到低層小人物訪談,有名人執筆的專欄也有記者召妓的親身採訪。新聞內頁則保持著壹傳媒擅長色情的特點,見報的新聞標題有「妓女殺入五星飯店」(包括一張裸女沐浴照片)、「前情報官員遁深圳喝花酒」以及一張法醫拼湊被肢解的肉票屍體照片等。首日零售量便超越了當天台灣所有報紙零售總和。在往後的一個月里,這份新生的報紙每天平均印刷量在50萬份上下。所有這一切都與當年香港《蘋果日報》的成功、《壹周刊》登陸寶島如出一轍。
那時,台灣的主要報紙大部分還恪守文人辦報的傳統價值,信守媒體的社會功能和使命感,這與《蘋果日報》的純商業考量不同,但知識分子眼中無關緊要的名人八卦正是壹傳媒賴以生存的商業基礎。一些自認為十分嚴肅、有格調的台灣報刊在引用《壹周刊》報道時,都不屑於稱呼其全名,會稱「據某周刊報道」。除了公權力和名人,在那些生怕自己的孩子因為《蘋果》上血腥的頭版受到驚嚇或者因《壹周刊》上的美女照片浮想聯翩的學生家長的眼裡,壹傳媒也是不折不扣的麻煩製造者。2012年,由於《蘋果》的「動新聞」以3D動畫巨細無遺的模擬暴力性侵害、兇殺案等社會案件,引起社會各界的批評,台北政府連續對其罰款一百萬。
但黎智英似乎並不在意這些批評,2009年起,台灣電視節目《全民最大黨》特設「芒果亂報」環節模仿黎智英,由邰智源飾演「黎智瑛」(故意寫錯名字),在該節目中誇張表現黎智英製作新聞的表現。黎智英對此倒是很大方,不但在自己的雜誌提及「芒果亂報」環節,還讓邰智源飾演自己拍攝台灣《蘋果日報》廣告。
●發展壹電視出師未捷,黎智英敗走台灣
2009年,黎智英曾試圖收購《中國時報》集團。中時集團是台灣當時覆蓋最廣的媒體集團,不僅擁有傳統大報《中國時報》,還有中天、中視等電視台。
據《鳳凰周刊》報道,在黎智英和余建新即將達成收購意向時,旺旺集團突然出現,並與中時談判,提出了較高的收購金額。在員工的支持和高額收購金額的誘惑下,旺旺集團最終成為中時集團的新股東。
2009年7月,在收購中時、企圖進軍電視行業失敗後的黎智英創辦了壹電視。在這個項目上,黎智英燒掉近70億元新台幣。人事開銷、設備折舊,據他自己估算,「每個月要燒掉1億元新台幣,每天一開門,就要把一輛賓利車推進海里」。
與紙媒不同的是,電視播出需要取得資格認證,其次需要播出平台,在有線電視網路落地。在獲得執照方面,壹電視一波三折。但在營業執照拿下後,壹電視仍遲遲無法在台灣主要有線網路落地,始終處於虧損狀態,並導致黎智英出售壹傳媒的台灣業務。
曾任《新新聞》總編的楊照認為,黎智英投資電視失敗是敗在自己的手裡,敗在他以為自己可以完全操弄台灣社會的過度傲慢上。「他打造了一個有效率並吸引讀者的媒體機器,為了卻是拿這套機器去報道各種名人八卦?這樣的選擇,無害於黎智英維持原有的紙媒,卻大大有害於他想要將經營領域擴充到電視上。」
此時,壹傳媒與旺旺集團的矛盾再次被人們提及。因為旺旺是台灣主要有線電視網路「中嘉」的股東之一。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則認為,壹傳媒虧損主因是壹電視遭中嘉、凱擘兩大有線電視系統商封殺,佔台灣最多數的有線電視收視戶看不到壹電視,廣告少自然會虧損。「這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因為黎智英連上場的機會也沒有。」
2012年,香港壹傳媒正式發布「非常重大出售事項」公告,公布出售台灣平面與電視業務簽約內容。總價為175億元台幣(約37億人民幣)。黎智英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台灣社會與傳媒版圖。這個只有2300萬人口的市場,一份日發行量達40多萬的報紙加上一份每期發行量近10萬的周刊,竟然能賣出近37億元人民幣。
●浮浮沉沉見證爭議人生
離開台灣前,在壹電視播出的最後一段視頻中,蘋果日報社的門廳里,依然矗立著捷克人哈耶克和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半身像。前者是黎智英張口必提的偶像,黎智英則不斷地重複著:「在台灣,我畢竟是個外來人!」
有趣的是,壹傳媒在台灣留下的遺產不只有狗仔文化。據《鳳凰周刊》報道,一些台灣記者在社交網路上戲稱黎智英的媒體為台灣「廉政公署」,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益世等的貪腐案都是由《蘋果日報》率先揭露。他們調侃,壹傳媒充當台灣社會最後一道良心。
《經濟學人》則認為,黎智英在台灣的11年經營,留下了他個人的標記。他使台灣讀者見識到小報式煽情,也提供了中立的新聞報報道。
而據《環球時報》報道,8月28日,香港廉政公署人員到黎智英位於何文田嘉道理道大宅調查。在廉署人員離開後,黎智英向在場媒體表示,不會對事件作出評論。《環球時報》援引港媒報道稱,黎智英28日與壹傳媒管理層談論事件時稱,有立場便有代價,自己「吃得鹹魚抵得渴」,強調會為信念堅持到底,「他們最後什麼都找不到便是我最好的聲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欄目微信公號「bieli2014」)
推薦閱讀:
※江村再調查
※記者調查:澳大利亞論文代寫毒害中國留學生
※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調查報告
※調查:男人目光愛停在哪?
※調查: 76%中國富人為了子女教育而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