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戰國(四十一)趙與秦的對峙

秦昭王以白起為先鋒,展開了對三晉的侵略和擴張,然而,秦國發現韓魏兩國在失去齊國這個強大的夥伴之後,又攀上了趙國這跟大腿。趙國實力雖然不如秦國,但是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軍事實力明顯壯大,而且趙惠文王也善於用人,於是秦趙兩國在外交舞台上展開交鋒,上演了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等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那麼秦趙之間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廉頗和藺相如以及趙國其他大臣們又是如何攜手幫助趙國抵抗秦國的呢?

齊國基本算是完了,雖然後來在田單和齊襄王的努力之下再度復興,但齊國再也不是那個可以與秦國東西稱帝的強大諸侯。宋國則早就完了,其土地也在齊國被燕國攻佔之後被其他諸侯爭搶的四分五裂,而宋國的黃金地段陶地最終還是落到了秦國相國魏厓的手裡,成了他的個人不動產。

不過,陶地跟秦國可不是接壤的,而中間正好隔著一個礙眼的魏國。於是魏厓再次鼓動秦昭王出兵,在公元前283年,秦國軍隊剛剛從齊國戰場上撤出,即刻發起了一場新的戰爭:消滅魏國。沒有了齊國的支持,魏軍早就沒了跟秦國抗衡的能力。沒多久,都城大梁被秦軍包圍,照這樣下去,魏國有可能死在齊國前面。

不過此時魏國有一位高人,那就是曾經指揮三國合縱攻破秦國天險函谷關的孟嘗君。在魏昭王的授意下,孟嘗君展開了搬救兵的偉大工作。他先是跑去趙惠文王那裡求救,可是趙惠文王並不想淌這灘渾水,開始沒答應。孟嘗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趙惠文王,秦趙早晚有一戰,如果秦軍滅了魏國,下一步肯定北上滅趙。趙惠文王想想有道理,於是答應了出兵。孟嘗君的第二站是燕國,讓燕昭王幫他們抵禦秦軍。燕昭王說我們正忙著呢,燕國大部分軍隊都在山東打仗,實在沒多餘的兵來幫忙了。孟嘗君說你們燕國不幫忙拉倒,那我們魏國就投靠秦國,然後跟秦國一起攻打燕國。燕昭王無奈,只好咬著牙找出來幾萬軍隊開赴大梁幫忙。秦昭王一看,趙,燕兩家都來幫忙,而且一個在胡服騎射改革後實力大增,另一個也是如日中天,於是識相的撤軍回國了。

秦昭王此刻明白了,看來自己想東進,下一個對手應該就是趙國,不削弱趙國,自己很難真正控制三晉。不過從前面的故事中,我們很少看到秦國對趙國主動出擊,打了幾仗也都是小打小鬧,佔個把城池而已。秦國沒有把主要矛頭對準趙國,大概有那麼幾個原因:第一,趙國國君與秦國國君都是嬴姓趙氏,也就是說這兩國其實是同宗同源的一家人。我們說過,秦國人的祖先是養馬的,養到一代人時,周天子一高興,就把他的兩個兒子封在了秦城和趙城。秦城的那個兒子的後代慢慢的建立了秦國。趙城兒子的後代在晉國發展,從趙衰開始跟隨晉文公壯大,後來趙氏孤兒趙武保住血脈,再經過趙鞅和趙無恤建立趙國。當然兩家同宗同源不會讓兩家就沒有矛盾,但是多少給個面子,比如韓國和魏國就都是姬姓,所以兩家經常齊步走。第二,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軍事實力確實不俗,虎狼之師的秦國也要怕他們三分,雖然說秦國實力還是強一些,但是趙國畢竟不是軟柿子。加上後來趙國又出了個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他帶領趙軍參加六國伐齊的戰鬥時表現神勇,直接殺入齊國腹地,一戰成名。所以,秦國基本都挑著魏國,韓國這些軟柿子欺負,趙國先放著不怎麼打。

不過看著現在趙國的表現,這一仗不打不行了。因為秦國打誰,趙國就去幫誰,老是跟秦國對著干。秦昭王下令拿出自己的王牌,白起出動,打趙國。於是公元前282年開始,白起連續三年三次攻打趙國,佔領了幾座城池。雖然趙國有廉頗壓陣,但在跟白起的交鋒中還是略佔下風。但是到了公元前280年,秦昭王突然下了停戰令,不打了。因為他聽說趙國有個寶貝: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大夥應該都有耳聞吧,之前介紹楚文王的時候也提了一句,一個叫卞和的倒霉蛋碰見了兩個不識貨的土老帽楚王,結果被砍了了兩隻腳,幸好楚文王找了個把專家看了看,確實發現卞和手裡的石頭是絕世珍寶,從而命名為和氏璧。四百年以後,這塊無價之寶竟然轉到了趙惠文王手裡。秦昭王聽說這玩意美輪美奐,毫無瑕疵,而且天下僅有一塊,假一罰十,也想弄過來玩玩。於是秦昭王派人去跟趙惠文王提條件:給我和氏璧,我送你十五座城。

趙惠文王也不傻,就這麼把和氏璧送過去,就等於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是不送吧,咱家廉頗將軍又打不過白起,雖說實力差距沒那麼大,可是老被秦國壓著打也不是辦法。大家正發愁的時候,趙國大總管繆賢推薦自己的門客藺相如來代表趙國出使秦國,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藺相如拍著胸脯告訴趙惠文王:此事包在我身上,要麼我給你領十五座城回來,要麼我給你「完璧歸趙」。

就這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秦昭王看到和氏璧後,愛不釋手,自己看了還要傳給大臣們一個個看,看樣子是不打算說那十五座城的事了。藺相如一看,和氏璧在人家手裡,這時候要城池估計是沒了,和氏璧也未必要的回來。於是他急中生智,告訴秦昭王,這個和氏璧不是完美無缺,上面有點瑕疵,你們都不知道。大夥一聽,那你指給我們看看吧。藺相如慢慢的拿過和氏璧,一下子跑到大殿的柱子旁邊說:「你們說好了我們交出和氏璧,你們給出十五座城的。現在你們拿到了璧,十五座城隻字不提,看樣子是不給了。今天你們要是不給城,我就把璧砸了,我也來個玉石俱焚。」秦昭王一看,為了一塊璧犯不著拚命吧,不過他也確實想得到和氏璧,於是跟藺相如說有事好商量,十五座城會有的。他立刻吩咐手下就拿來地圖,隨便划了十五座城,表示這就是趙國的了。藺相如此刻有些反悔了,覺得這樣不靠譜,就要求秦昭王齋戒沐浴五天,然後安排隆重的儀式接納和氏璧。秦昭王還真實在,連著洗了五天澡,卻沒想到藺相如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了。這下秦國大臣們生氣了,紛紛表示應該把藺相如殺了。藺相如反而臨危不懼,痛斥秦國的不義之舉,說他們言而無信(說實話,戰國時期秦國比趙國誠信度還是高一些的,至少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裡面,秦國沒有表現出太多言而無信的地方,如果楚國人這麼罵秦國還是有道理的)。不過秦昭王倒也是展現出大度的一面,說沒必要為了一塊石頭還要殺人,就把藺相如放回去了。

第二年,秦昭王又向趙國發來邀請函。這次要的不是和氏璧,而是請趙惠文王去秦國邊境一個叫做澠池的地方一起吃個飯,順便聊聊天,算是舉辦個國務會談吧。趙惠文王雖然年輕,但是二十年前楚懷王的故事他還是知道的,就不想去。廉頗和藺相如都勸他還是去一下吧,如果不去的話咱們趙國理虧啊。最終趙惠文王還是壯著膽子去了,同時還帶上了有出使秦國經驗的藺相如。廉頗在趙惠文王臨走之前說了一句讓趙惠文王直冒涼氣的話:「大王要是三十天還不回來,我就立太子為王了,以免您在秦國變成人質。」趙惠文王咬牙答應了。由於澠池在秦趙兩國邊境,廉頗也在趙國邊境布置下大量精兵,以防不測。

接下來就是人盡皆知的澠池之會了,這也是藺相如的另一個高光時刻。秦王讓趙王奏樂,藺相如就讓秦王敲瓦片,秦王不敲,藺相如還用武力威脅,並且要讓史官記下來。秦國大臣讓趙王割讓十五座城池給秦王祝壽,藺相如請求秦王割讓咸陽給趙王祝壽。兩邊一頓扯皮之後,不歡而散。不知道秦昭王是不是打算把趙惠文王當作第二個楚懷王來耍,但是聽說幾十里外的趙國邊境布滿了趙國的騎兵,秦昭王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讓大夥散會各自回家了。

經過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藺相如在短短兩年內平步青雲,從一個門客一躍成為趙國頂級官員,官做的比廉頗還大,這讓廉頗心裡很不平衡。廉頗就開始了碎碎念,到處說藺相如憑藉一張嘴就能爬到自己頭上,而自己屢立戰功卻不得不屈居藺相如之下,不服不服。藺相如聽說之後,也不辯解,處處躲著廉頗。有人問起來,藺相如說:「秦王比廉頗更厲害吧,我都不怕秦王,為啥怕廉頗將軍啊?還不是為了咱趙國考慮,我倆要團結,趙國才能強大。」這話傳到廉頗耳朵里,他覺得十分慚愧,覺得自己跟人家藺相如的覺悟差別怎麼這麼大。於是自己光著膀子,背著柴火跑到藺相如門口道歉,這就是「負荊請罪」的故事。兩位趙國重臣相逢一笑,冰釋前嫌,一起努力為趙國強大做貢獻。

趙國文武大臣的團結一致,加上趙惠文王自己也是一位明君,能夠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使得趙國內部鐵板一塊,不宜攻破。秦昭王心想,總不能讓白起天天在趙國跟廉頗他們耗著吧。於是秦國再次改變策略,跟趙國和好,調轉矛頭,攻打楚國。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後沒幾天,秦國老將司馬錯兵出四川,順長江東下,攻打楚國,攻克黔中郡(要了半天楚國都不給,最終還是武力解決問題),迫使楚國割讓漢水流域土地。第二年,白起率兵南下滅楚,對,目的就是消滅楚國,因為他們在公元前278年直接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應該是楚昭王遷都之後的那個郢都,不是伍子胥打下來的那個,楚國的都城都叫郢都),楚襄王沒招,被迫再次遷都,仗著楚國地皮大,秦國實在沒工夫全部拿下,算是沒有亡國。不過這件事情卻直接導致了前面提到的一個後果,那個被流放的屈原,看到祖國滅亡(不是楚國真滅亡,而是郢都被攻克),一下子沒想開,跳河自殺了。而白起卻因為攻克郢都一戰名聲大噪,被秦昭王封為武安君。

白起和秦軍就像是一部戰爭機器,既不知道累,也不需要休息。滅了半個楚國,白起立刻就來到了攻打魏國的戰場,並且在公元前275年再次包圍大梁。此時的魏昭王和孟嘗君都先後去世,魏國國君為魏安僖王,卻沒有能言善辯的大臣為他東奔西走,而此時魏國的希望之星信陵君尚未嶄露頭角。倒是魏國的鐵杆死黨韓國派人來救了一下,後果可想而知,最終以魏國再次割讓土地給秦國而告終。第二年,秦國人又來了,這下魏國沒著了,只好求趙國幫忙。此時趙國和秦國正處在雙邊關係正常化階段,也就沒出兵幫忙。於是白起又帶著人來了一趟大梁,魏國被迫把南郡也割讓給了秦國。

秦國為了穩住趙國,進一步向趙惠文王示好,雙方說好了秦國將之前攻佔的幾座趙國城池還給他們,趙國則把另外幾座城池交換給秦國,並且互送質子。秦昭王把自己的親孫子(他應該有很多親孫子,這個應該不太受待見)異人送到邯鄲做人質,並且主動把城池交給了趙國。萬萬沒想到,趙惠文王收了秦國的城池後就完了,壓根不打算把合同中需要換給秦國的城池給人家。秦昭王氣的鼻子都橫過來了,你們趙國也太言而無信了吧,虧之前藺相如還好意思說我們秦國言而無信。既然這樣,秦國自然也就出兵有名了,公元前270年,秦國派出大將胡陽(沒想明白為啥不用白起,估計白將軍累了)率兵攻打趙國重鎮閼與。

大兵壓境,趙惠文王不得不找來廉頗,麻煩將軍跑一趟閼與抵抗秦軍吧。沒想到廉頗直搖頭,太危險,搞不定。趙惠文王很失望啊,你廉頗打不過白起,還打不過胡陽嗎?廉頗說夠嗆,看來名將廉頗難得也有認慫的時候。但是人才濟濟的趙國總是在危難關頭有人挺身而出的,這一次站出來的是趙國田部大臣(稅務局局長)趙奢。他說閼與地形確實兇險,但是現在的情形就像兩隻老鼠在洞穴中相遇,然後趙奢說出了那句後世無數次引用的名言來解決這種情況:狹路相逢,勇者勝!

於是,趙國大軍就在這位稅務局長的帶領下去救援閼與。趙奢一出門,立刻給大家下了一道讓人瞠目結舌的命令:敢來給我提意見的,殺無赦!大夥一想完了,這下又是去送命了。還沒到閼與,趙奢不走了,停下來修築防禦工事,一修就是一個月,再修幾天,估計趙國的閼與都能給秦昭王建行宮了。趙軍還抓了一個秦軍的間諜,放在軍營里好吃好喝一頓,就把他放走了。胡陽聽到這個消息,明白了,這個沒打過仗的稅務局長肯定害怕我們,不敢出戰,於是準備大搖大擺的去閼與辦理土地交接手續。沒想到,趙奢留下小部分軍隊繼續蓋城修房子,自己卻率領一支奇兵,日夜趕路偷襲閼與城外的秦軍,並且搶佔了有利地形,把胡陽的秦軍打的大敗而歸。胡陽在退守過程中想要攻打幾城挽回顏面,而此時的廉頗也發現胡陽和白起確實不在一個層次,於是帶兵在跑到幾城把胡陽和秦軍趕回了老家。

閼與之戰的失敗,是秦昭王真正掌權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利。秦昭王更加意識到趙國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然而對於這位年過五十的國君來說,還有一件讓他更為惆悵的事情。此時,一個叫張祿的人來到秦國,告訴了他解決問題的答案。(待續)


推薦閱讀:

桿秤源於春秋戰國嗎?
春秋戰國玉器如何鑒別
五分鐘帶你快速瀏覽東周列國,熟記春秋戰國史之戰國篇
為什麼春秋戰國可以廝殺幾百年,而楚漢爭霸卻只用了5年時間
春秋戰國之田氏代齊傳說

TAG:春秋戰國 | 對峙 | 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