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與齊白石之對比
【共同點】 一、書法取法篆書,小篆,多有變化【吳昌碩】【齊白石】他繼承的是清代碑學書風 二、擅長篆刻,取法漢代 【吳昌碩】晚清畫家中,吳昌碩可謂是承先啟後的人物,他將「金石派」的繪畫成就引入了另一個高峰,他的重要性可由以下幾點看出:晚清名家中,有以書法得名者(如鄧石如),有以篆刻得名者(如吳熙載),有以繪畫得名者(如任伯年),有以詩得名者(如鄭燮等),而吳昌碩獨以書、畫、詩、印四者並優,且居上乘之事實,晚清未有其他畫家可與比擬。 吳昌碩的藝術可謂集「金石派」之大成。他融合了詩、書、畫、印於一體,在他之前,即使是趙之謙的作品,仍有書即書、畫即畫的部分。清代乾隆、嘉慶以後,中國古代的石刻及青銅器陸續地被發掘,重新受到重視及研究,這些石刻及青銅器的古文字,對當時的知識分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清代樸學的引導下,考據學、金石學及文字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也孕育出新的審美觀念。在殘舊的古碑及彝器中,書畫家體悟到一種古樸而原始的美感,並對晚清的書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三、以書入畫,花鳥有篆籀氣 民初的學者羅振玉在吳昌碩一幅畫的右下方有一題跋如下: 吾越趙悲庵司馬,以六朝書法作畫,浩逸蒼雄,為畫苑韌格。吳興吳倉碩大令,初師悲翁,七十後,益勁健古穆,蓋倉翁善古篆籀,以篆籀之意入畫,遂獨樹一幟,與悲翁後先競爽矣。此為最近所作,如觀古彝器,不當以畫家常理繩之,質之方雅,當以為知言。 吳昌碩曾自題《朝霞》三次,出口指出該作乃仿自米芾外,也提到對金石趣味的追求: 大鶴謂是幀蒼古可挹,若染以瓜皮綠,來日光價,當不啻如商周彝器之可珍也,呵呵! 題跋中以瓜皮綠來比喻青銅器的鏽蝕,這說明吳昌碩到了晚年,仍繼續嘗試筆法之變化,以求新的表現。【不同點】 一、篆書取法不同碑帖,行書亦是 【吳昌碩】 【齊白石】齊白石篆書取法《三公山碑》,三國·吳《天發神讖碑》和《禪國山碑》,將這些碑熔為一爐,變為己用。以點畫方折、結構態方構成齊白石篆書的主體風貌,一般來講,方折的筆畫用筆峻峭森嚴,剛勁有力,字形骨力洞達,平正大方,線條是直線多於曲線。用筆以內按為主線質達到很高的境界,故骨力取勝,此為齊之妙也。齊白石另一種篆書重氣逸出,巧奪天工,取法於秦權詔版。秦權詔版樸拙挺勁,線性強,把金文篆書的垂露或懸針之類的含蓄內斂的筆畫簡化,字形也脫開嚴格的均衡對稱,又在扇面隨意中表現,更顯出天真爛漫之氣,豐富了篆書的表現力,追加了篆書的藝術內涵。 行書草體,其行草用筆中側並舉,輕重粗細疾遲曲直方圓大小疏密虛實黑白等對比相宜,墨色濃淡枯濕干潤渾然一體。他曾說:「作畫須有筆才方能使觀者快心,凡若言純中鋒使筆者,實無才氣之流也」,因此善用側筆是他的追求,也是最大特點。 二、篆刻 篆刻藝術始於殷商,又盛於秦漢,尤其是「平正方直」的漢印風格樹立起一座高峰。六朝以後篆刻於書畫結緣。元代始演化為一門文人藝術與書畫並駕。此後,流派迭起,至明清而進入一個繼承漢印以來的第二次高峰,特別是清代浙、皖兩派和「西泠八家」,使篆刻藝術的空間越拓越大。清代後期,印學鼎盛的重要理由是文人篆刻家走「印從書出」、「印外求印」的軌跡。 【吳昌碩】 【齊白石】齊白石的篆刻最早走的是丁龍泓、黃小松一路,繼得《二金蝶堂印譜》,乃專攻趙撝叔的筆意。後見《天發神讖碑》,刀法一變,又見《三公山碑》,篆法也為之一變。最後喜秦權,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變。 齊白石刻印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決不回刀。他的刻法,縱橫各一刀,只有兩個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縱橫來回各一刀,要有四個方向,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他刻時隨著字的筆勢,順刻下去,並不需要先在石描好字形,才去下刀。蒼勁有力,如同與其書法的筆力,形神兼備,造化其中。「世間事。貴痛快,何況篆刻是風雅事,豈是拖泥帶水,做得好的呢?」 齊白石的篆刻線條的來源,並非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是從清代篆刻家趙之謙的「丁文蔚」一印而來,當然也不排除受其啟發的因素,但不是絕對的,對多的來源應是齊氏篆隸書法的本身。他的篆隸書用筆生辣雄渾,結體勢態,平中見奇,篆以隸而發,隸從篆而來,這與齊白石研究提煉《三公山碑》及漢碑碑額的精髓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從《三公山碑》受益最多。原因是此碑在眾多漢碑中顯得很特別,它以隸書的方法來寫篆書,不管它如何儘力寫成篆書的結構,還是打上了漢隸的時代烙印。這種平正方直的漢篆,在漢代又稱繆篆,漢印中的文字亦包括在繆篆之中,因此,《三公山碑》自出土以來和其他漢代篆書資料一起一直被篆刻家視為學習的典範。齊白石汲取了此碑的特點,這在他的篆隸書法中略見一斑。 齊白石是繼黃牧甫、趙之謙、吳昌碩後的又一印學巨子。他的印最初從浙派入手,後又涉獵吳昌碩,特別是定居北京後,幾乎猛追吳昌碩,在他的大寫意花鳥畫和獨特的書法的催化下,決定了印風的主導面——粗獷、肆雄,開創單刀側鋒沖刻的新技法,一揮而就,縱橫開合,多有漢代急就章的意趣,「化野為雅,朴茂脫俗」,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極富感染力。他的篆刻章法亦是迥於前輩的,長線條與疏密對比強烈,線條對空間分割造成種種險勢,字字有險筆,局部險絕無比,然而從整體構成上卻巧妙的破險為夷,構成整印的和諧美。 一言概之,齊白石以一種新的印章美雄踞印壇,開宗立派,他的齊派篆刻在歷史的定位有三個意義:(一)長線條的單刀沖刻方式,痛快淋漓;(二)完美的整體形式感;(三)視覺衝擊。 三、畫 【吳昌碩】 【齊白石】齊白石平生注重畫面布局、形成虛實對比。作畫最大的特點是:縱觀全局,胸有成竹。每於落筆之前,何處畫主體,何處畫客體,早已心中有數;哪裡為實處,哪裡留虛白,全在掌握之中。他把真功夫也放在畫面的虛實對比上。 依賴題款調劑,加以修飾成幅。 形式感、構圖、用色 【從吳昌碩與齊白石的創作來看當代藝術創作意義】 一、詩書畫印融會貫通、互相補充 篆書入篆刻入畫 吳昌碩把詩、書、畫、印融合為統一的藝術語言,從金石遺產中歷練出古拙的筆墨表現力,創造出一個簇新的、自然的、雄放的畫風。這或許是處於國運衰微時代,中國文人所追求的理想,而在他的畫中得到了某種體現。 齊白石是吳昌碩之後最具有個性而且成就最高的畫家。他將「詩書畫印」四全的金石傳統推到另一個新的高峰,並將一般民間和鄉下的題材情趣帶入畫中,常有直率、天真、活潑的個性流露,也因而成為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一位巨匠。 繪畫藝術的創作與篆刻印章有著極其相似之處,或者說繪畫與篆刻,在視覺效果上,尤其是繪畫的三維空間,在篆刻中同樣也是存在的。從客觀上講,印章中只有朱與白二種色調,然而,透過這二種色調的邊沿,則不難看出,朱白之間與繪畫一樣,同樣有著深遠的意境和層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立體感,而這立體感的來源正是篆刻中的線條本身;同時,在創作程序上畫與印也是相等的,即: 繪畫=生活素材(客觀)+立意構圖+技法+題款 篆刻=美的詞句(客觀)+印面布白+刀法+邊款 陳師曾在齊白石的《借山圖》卷上題詩:「曩於刻印識齊君,今復見畫如篆文。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問。正如論畫喜媚姿,無怪退之譏右軍。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其繪畫構圖大開大合,疏密自如,與他的篆刻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他們的作品是書中有畫,畫中見書,或是書中有印,印中有書。他們的書格高,風格明顯,畫格自然也高。換言之,畫格、印格都是書格的強化和延伸。 二、大寫意花鳥畫以書入畫才有成 三、強調金石氣 【總結】從美術史角度來看,他們開創的是前人所沒有的。
推薦閱讀:
※圈椅是美是丑,對比之下見真章
※人類父子與汪界父子對比,一眼辨出是不是隔壁老王的
※六大鎖芯安全大對比
※中藥對比記憶
※沒對比就沒傷害!女星遠嫁中國與遠嫁韓國後,生活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