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佛門勝地——少林寺的生存之道

作者:編輯:周佳

跟一些賠錢的演出比,少林武僧團的巡演無疑是成功的

少林武僧為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表演少林功夫

張崇德在澳大利亞傳授中國武術

正在上網的少林寺僧在我們的印象中,東西方對客觀世界的描述從來就有著不同的方式。這種基於文化和科學發展水平差異導致的不同話語體系,如今有著驚人的融合趨勢。於是,在方丈釋永信這裡,少林寺的「生存之道」,便演繹為「生存模式」,「品牌」、「市場」、「策劃」之類的現代營銷學名詞成了他的常用語。我們看到,以中國傳統哲學為根基的一些技擊之術,一旦加附可以被量化的標準、規則之後,很快就有了走出國門的「通行證」,而一直自視博大精深的母體——中國武術,卻始終徘徊在通往世界大舞台的門口。類似的案例其實並不在少數。挖掘根由,捋清脈絡,找尋更為通用的載體,似乎是中國文化被更多人認知了解所必修的功課。我們無意於指摘釋永信大師所做的大膽選擇,可以肯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現代營銷的實踐,少林的品牌正在集聚人們意想不到的效應。也許,只有發展,才是維繫生存的最佳選擇。少林方丈營建生存模式你不知道中國有多少符號被世界認可,但你一定知道少林。撰稿/胡展奮(記者) 楊繼楨(記者)過去了的丙戌年,是中國佛教界社會活動活躍的一年。就上海而言,2月15日,10位上海市的抗癌「明星」在上海龍華寺擊響了被譽為「中華第一鼓」的龍華皋鼓,為所有市民送上新春祝福;2月17日,「祝福上海——社會各界迎新春慈善文藝晚會」在玉佛寺上演,宣布將大年初一出售香花券的全部所得捐獻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與此同時,你想不注意少林也不行——3月20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普京造訪少林寺,不僅使少林寺的名字再次擠爆各大媒體,也為少林寺引來了潮水一樣的遊客,開啟了2006「少林寺年」的序幕。緊隨其後,裊裊婷婷的87名「世界旅遊小姐」和龍驤虎步的500名美國弟子造訪少林寺;全球海選「功夫之星」、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造勢少林寺,令少林寺「火」勢愈猛。就連舉世矚目的「世界盃」,少林寺也沒有「缺席」:7月9日,應國際足聯邀請,少林寺方丈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一起在柏林觀看了世界盃決賽和閉幕式。8月14日,媒體再次聲音大作:為表彰少林寺對登封旅遊事業作出的貢獻,登封市政府獎勵少林寺一台價值100多萬元的大眾途銳越野車。8月18日,少林寺方丈被美國體育學院授予國際榮譽哲學博士;11月6日,河南聯通公司舉辦153號段開通暨慈善捐贈儀式,由少林寺住持率少林寺高僧開光的10個吉祥號碼公開拍得32.15萬元。禪宗乎?武宗乎?「型秀」乎?「營銷CEO」?無數的口水無數的爭論,「少林」的意義還是「禪宗祖庭」和「武林泰斗」可以涵蓋的嗎?少林少林,有多少讚頌和指責把你圍繞!少林少林,有多少光榮和夢想令你嚮往!立雪亭下苦讀,梅花樁上練武。方頭大耳寬袍袖,禪堂精進如虎。 行事圓通有方,歸宗嵩陽佛祖,飛步跨入「e」時代,不將少林辜負!這首歪纏的《西江月》說的是誰?幾乎不用猜,就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釋永信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佛協副會長,而且一年中據說有六分之一的時間在到處「飛」,只要一落地,就被形形色色的人群包圍。所以找他,也是個「工程」。還在上海時,我們就和河南的朋友頻頻聯絡,得到相當肯定的回答後,我們直飛鄭州。到得鄭州,消息仍然確鑿:釋永信「外出雲遊」,當夜回少林。但是接受採訪的時間只有2小時,並且安排在1月31日早晨從少林寺前往鄭州參加河南省「兩會」的途中。這就是說,我們必須31日清晨6點從鄭州出發去少林寺,再從少林寺偕同釋永信共赴鄭州,採訪將在途中進行。天,還黑著。通往少林寺的高速公路上幾乎只有我們的引擎轟鳴著,到達少林,天已大亮,少室山下,白雪皚皚。沒有想像中的武僧大叫著「嗨、嗨」的練武。一名掃地老僧說,武僧們早就練過武了,而且練武時哪裡會有嘯叫聲,只有颯颯的勁風和無形的罡氣。嚴冬中的少林一片肅殺。得到少林寺對外聯絡處的允許,我們從側門進入,過大雄寶殿和藏經樓,抵達瓦明窗凈的方丈小院。但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是,方丈一宿未歸。他是昨天去登封縣的,由於手機不通,「大師」現在不知在何處。等待的期間,我們逛遍全寺,直到上午10點以後才有方丈的確信:他已到達鄭州,準備以列席代表的身份參加河南省「兩會」。我們當即折返直奔鄭州,問題是一個半小時的極速奔命,到達兩會所在地「嵩山飯店」後,費盡了唇舌,警衛橫豎不讓我們進,無奈,只好直接致電釋永信,請他「取保」。於是我們遠遠地看見一個「胖大和尚」搖搖擺擺地向我們走來——一看就覺得他憨厚,也先不和我們寒暄,直接就找上了警長,指著我們說:上海來的記者,我就帶進去了!至此,採訪才得以順利進行。生存模式我們必須回到一個本源性的問題是:僧人是怎麼生存的?一位萬眾瞻仰的法師,走近看,非常和藹平易,作為公眾人物,他最讓公眾接受的就是舉手投足如行雲流水,極其自然本色,談吐措詞雖然有詳略輕重,但本質上是坦誠直白的。釋永信法師,俗姓劉,名應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阜陽地區潁上縣人,自號皖潁上人。1980年到少林寺出家為僧,現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檀香氤氳。我們坐在大師的「臨時禪房」里和他敘談,心情非常放鬆,當話題徑從全國目前最為熱議的「少林商業炒作」切入時,他的隨從有點不自在,但是永信本人反倒十分淡定自在。「先談談我的履歷吧,公眾對我的做法自然就容易理解了。」他略帶憨直地一笑:我是個農村的孩子,因為家境困難,上世紀80年代初就出家少林做了和尚。那時候的少林寺,因為歷經軍閥混戰、「文革」等一系列戰亂和運動的破壞,已經非常凋敝了,很多山房都倒了,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都是一片瓦礫。田地和山林都被沒收,還沒有全部發還,僧人的生活十分艱難,但是電影《少林寺》的全國風行,給我們帶來了振興寺院的希望,1986年,在當時方丈的授意下,我開始組織人力物業,開展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術典籍工作,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因為我的武功還不錯,就擔任了副會長;第二年,又發起少林寺武術隊,後發展為武僧團,任團長。1987年8月,行正長老圓寂,得師衣缽,我接任了少林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其間除了繁重的日常寺務、接待和外訪,還主持了法堂、鐘樓、鼓樓等重建工作,從查找原始資料,到籌集資金,我可以算是廢寢忘食,「勞苦功高」。不過那時候也年輕,我精力過人,幾個通宵不睡也無倦意。那年10月,我被選為河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88年2月,因為信奉「人間佛教」,我們開始公開介入社會公益活動,為解除寺院周邊地區群眾病痛,成立少林寺紅十字會。10月,創立少林書畫研究院。1989年6月,我們「入世」的行動向全國推進,由我帶領少林寺武僧團在全國巡迴表演,非常直觀地宣揚了少林文化,並為黃河遊覽區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募捐義演。1993年的6月,應台灣地區中華文化大學邀請,我率少林寺佛教文化團訪問台灣,這是海峽兩岸宗教界隔絕40多年以來,第一個訪問台灣寶島的佛教團體,訪問的效果和意義都特別重大;訪問期間,與台灣佛教界著名高僧悟明等法師共同主持法事,並受到俞大維、蔣經國、郝柏村等政界名士的接見,成為島內一大盛事。也是那年10月吧,我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翌年2月,我創立了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任會長。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扶貧助殘救災活動,包括為「希望工程」募捐義演,定期幫貧困學生就學,為缺水村莊打深井,為少數民族貧困村發放救濟糧,向貧困鄉村衛生院捐贈藥品,組織義診團在省內巡迴義診,資助學術團體,向洪水災區群眾捐錢捐物等,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高度讚揚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種種一切,我們都是「入世修法」的態度,這是少林一貫的傳統,當時也並沒有什麼人批評我們。1996年1月,我朝拜了印度、尼泊爾佛教聖跡,包括佛陀誕生地蘭毗尼、開悟地菩提伽耶、初轉法輪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屍那羅,以及靈鷲山、竹林精舍、那爛陀寺等。那次朝拜,對我內心震撼極大,始知浩蕩佛法,芝蘭有根,醴泉有源。那一年的5月,我創辦了《禪露》雜誌,3年後,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1999年8月,榮升少林寺方丈,後來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90年以來,我利用少林寺佛教文化這一特殊途徑和優勢,先後訪問中國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加拿大、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家,為傳播中國傳播文化、增進中外友誼和理解、促進世界和平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一切,有的和商業活動沾邊,有的根本沒有關係,對此,你怎麼看? 都說釋永信一張鐵嘴,被他反問,始知所傳不虛。我們告知,少林寺的「品牌推廣戰略」近年來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新浪」的民意調查表明,74.5%的網民反對少林寺商業化傾向,通常它被指責為「浮華」、「商業化」,開藥局、搞旅遊開發,拍電影,「手機開光」,還辦了幾個公司,公眾不知詳情,就知道寺廟的收入是免稅的,這個好像和我們所理解的寺廟、宗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行為。 傳統觀念認為,出家人靜修即可,有必要操這些心嗎?「大師」還有時間坐禪嗎?希望大師能夠徹底地談談。 「好!」釋永信想了一想,下了決心地說:今天就和我們一起吃素齋吧?!談得徹底些! 「首先,我們必須回到一個本源性的問題是:僧人是怎麼生存的?」釋永信談問題一開口就很有氣勢:從佛祖釋迦牟尼開始,修行者因為必須脫開一切俗務靜思,他們的生存就是靠社會布施的,叫做「供養」,最常見的就是遊方和尚的「化緣」,施主給什麼,和尚就接受什麼,為了便於固定的修禪,後來有了寺廟,寺廟一向有廟產(也大都是社會各界捐的,或者朝廷賜給的),或者是土地,或者是山林,原則上都是租給農民種的,就算遵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尚自己種田,那麼前提也必須有寺廟自己的田地,和尚不可能入俗到衙門去當差、去工場做工…… 千百年以來,就形成了「寺廟經濟」,也就是出家人的「生存模式」。 在中國,寺廟經濟可分為「西藏模式」和「漢地模式」,後者和前者最大的區別是,漢地寺廟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很小。 它們通常可以分為「生產型模式」、「流通性模式」、「消費性模式」和「傳統型模式,所謂「生產型模式」,這類寺廟一般離城鎮較遠,處在適宜生產的地理環境。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植樹造林),由群眾代耕、代牧,這類寺廟在西藏較多,我們這裡很少見。 我們這裡多見的是「流通型模式」和「傳統型模式」,前者一般處在大、中城市特別是著名風景點附近,主要和商業、旅遊業結合。因不需要土地和山林,只需資金和人才,特別是位置優越,信息發達,經營素質較好的大、中型寺廟,往往藉助寺廟是宗教場所,吸引眾多遊客和信教群眾的優勢,從事著綜合性的營銷活動。後者,也就是「傳統型模式」,主要沿用歷史上形成的「香火錢」、門票收入與佛事基金形式募集財物,收入來源於四方群眾、遊客,甚至海外信眾。 「流通性模式」和「傳統型模式」在南方比較多見,北方的寺廟,除了「五台山」,通常沒有那麼好的環境條件,至於少林寺,1949年以後被歷次運動沒收的山林和土地至今還沒有全部發還,而且地處深山,老百姓普遍貧窮,一不像你們江南地區的信眾有常常舉行大規模佛事的習慣,什麼水陸道場呀等等,二香火布施也有限,大筆捐獻的施主比較少見,你們真不知道80年代的少林寺有多窮! 電影《少林寺》雖說火了少林寺,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尷尬,大家跑來一看,嗬,原來少林寺這麼爛呀!什麼都是破的!一幫和尚,窮得不行。 怎麼辦?暴得大名以後,必須面對潮水一般的海內外遊客,必須有起碼的體面和形象吧。少林寺不是機關,不是衙門,國家是不養的,給你一些政策,你必須自收自支,所以,一開始就和商業沾上了邊——順便說一下,我剛才分析了寺廟經濟的幾種模式,說明自古到今,寺廟生存都離不開一個「錢」,大家不應該對此感到驚奇,之所以驚奇,我看不是無知,就是誤解。僧人也要吃五穀呀!當然,大家對「生存模式」的內涵,理解不同。也許有的人認為,少林寺就是應該破破爛爛才有「味道」,僧人生存模式嘛,不餓著就可以了,衣服破舊點有什麼關係。我們不這麼認為。首先少林寺外事活動頻繁,穿得破爛簡直有辱國體!你哪裡見過梵蒂岡的主教大人和執事們都穿得亂七八糟的?其次,僧人該不該接觸當代社會?該不該提升自己的學問修為?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因此我們少林寺在1996年就是全國第一家使用電腦上網的寺廟,我要我的年輕僧人都學會上網,利用網路這個工具充實自己,擴大視野。於是又有人說閑話了,說我們「離經叛道」,這些貌似復古的人其實真是無知,浩瀚佛經傳到東方就面臨一個考驗,那就是:梵文是否要翻譯成漢文經書?翻譯的過程難免失真,怎麼辦?那麼照「復古派」的意見,為了原版原味,就得號召大家學了梵文來讀經嘍?語言就是一個工具,就像網路在我們眼裡也就是一種工具嘛,再說了,構建區域網、購置電腦需不需要資金?你「君子不言錢」,誰給你資金?只是,在「禪」和「錢」之間,我們的主次始終分得很清楚,經濟手段始終是為修禪、為廣大少林文化而服務的,我概括地說,就是用商業化手段來反對「商業化」。「這個不太好理解」,我說,有點「玄」。你能舉例說明嗎。素齋上來了。釋永信順手指著油菜炒豆腐說,這個豆腐的發明者,據說是淮南王劉安,但是他註冊了么?沒有。所以現在人人可以做豆腐而不必擔心侵犯知識產權。「少林」的無形資產也一樣,一個時期以來,無論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其他目的,海內外掀起一股搶注「少林」的狂潮,我在國外,到處可以見到「少林功夫」、「少林武宗」、「少林神葯」……日本、美國、歐洲,和我們根本沒有瓜葛的「少林寺」紛紛開張。你怎麼辦?它們侵吞你的權益,甚至敗壞你的名聲,你也不聞不問?我只能運用商業化的手段——註冊!我也到處註冊。並且為嵩山少林寺景區申報人類文化遺產項目,一有機會「打假」,就撤銷和收回各種打著「少林」旗號的品牌。還有就是對「吃少林」現象的整頓。曾幾何時,少林寺的周圍被糟蹋得慘不忍睹,無數個武校開起來了,無數個商販拉起了攤位,密度之高,把少林寺都給屏蔽了,人站在外,根本看不見少林寺了。而且飲食業、遊樂業的污水廢物,把山門前搞得像個堆場。正好,我們獲悉政府出於綜合性考慮,準備重新整合嵩山風景區的旅遊資源,我們便主動出一部分資金,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對少林寺周圍進行拆遷工作,驅除了破壞少林寺周邊環境的多年頑症。這,不也是以「商業化反商業化」嗎。「香火和門票,每年給少林寺帶來多少收益呢?」我問。「這些是少林寺的主要收入」,釋永信說話時表情非常坦誠:去年最高,達到2000萬元。但是,少林寺的開支特別大,我們不但撫養著1000多名孤兒,而且還有著恢復、重建「北少林」的宏大計劃,還要還歷史的欠賬——當年重建、重修了那麼多的建築,天王殿呀、大雄寶殿呀,鐘樓呀鼓樓呀,國家雖然給了一定的幫助,但是主要還是靠我們自己,很多款子都是「寅吃卯糧」,現在就要還啦。而且,現在的這些收益,一旦用於寺內重大工程,就捉襟見肘了。「少林武僧團」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巡迴演出,甚至去國外演出,收益應該很可觀吧?我提問的時候,盡量注意措詞婉轉,而且還故意忽略了看上去最為敏感的「手機開光事件」。但是釋永信的回答再次讓人感覺到「大師」應有的光風霽月:「少林武僧團的演出其實收益並不多,但是和國內很多賠錢的演出相比,我們還是成功的。不過沒有社會上想像的那麼多罷了。現在社會上有的人看事情太主觀,比如『手機開光』那事,炒得沸沸揚揚,說什麼動機的都有,他們就是不知道,那1000個孤兒我們還養著,『開光』所得32萬元,都要用到他們身上,他們要吃飯、要穿衣、要讀書、要各種學慣用品,1000多個孤兒啊,少林寺每年花在他們身上的錢至少60萬元,要養到他們18歲!這是我們的善事啊,你們幫不著忙也就罷了,不要亂編故事好不好,還有登封縣獎了少林寺一輛越野車,那是為了感謝少林寺對促進嵩山旅遊事業的貢獻。又炸開鍋了——幹什麼呢?和尚可不可以有代步工具?『白馬馱經』,從古到今,和尚騎馬、坐轎、行舟很正常啊,玄奘取經,他那匹白龍馬不就相當於現在一輛越野車嘛,難不成要他步行去印度?為什麼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現在有人就要對此大喊大叫呢?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每次都要臣下用億錢贖回,那才叫過分了。」席間,釋永信告訴我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少林藥局」拿到了醫療衛生職業許可證取得合法行醫身份,於2006年10月進行試營業,運營情況良好。如今的遊客,一到少林寺山門,就可以看到一處新建的古式院落門上書「少林藥局」4個大字。一進門是一尊全身寫滿穴位名稱的羅漢,後面是行醫大堂,幾個穿著僧服的小和尚正在忙著分葯,不時有三三兩兩的遊客進來參觀。據了解,少林藥局佔地1.5畝,投資180多萬元,已取得醫療衛生職業許可證。2006年10月,門診已開始試營業,運營情況良好。目前,少林藥局正在抓緊落實藥局內傳世木製配套裝飾工程,力爭在2007年4月旅遊旺季來臨前完工,根據情況擇機正式掛牌營業。少林醫藥學已有上千年歷史,少林派歷史上在醫界獨成一派,被尊為「少林醫宗」,而「少林藥局」有「中國佛門醫宗」之謂。最近,少林寺根據現有藥局內僧人的專長等情況分成三個組,進一步開發少林秘方。第一組是以傳統武術功夫為基礎的功法治療組,重點研究以少林獨特的點穴正骨、推拿及針灸等綜合療法為主,同時運用少林寺養生功法來輔導患者自身康復。第二組是以傳統技法為基礎的秘方炮製組,通過傳統中草藥炮製外加佛門信力、念力的特色製法,制出系列膏藥、丸劑及各種飲片。第三組是以少林寺禪學為基礎的禪心明性組,通過佛門慈悲為懷的濟世精神,運用佛理禪性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門,類似於現代心理諮詢的方法,喻導世人。培養一個品牌需要過程。僧人們說,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禪宗還是武宗?「禪」和「武」不是「熊掌」和「魚」的關係,而是水乳交融的整體。素齋特別簡單。席間沒有花樣百出的「素鴨」、「素蟹粉」之類,但是炒茄子、炒藕節、涼拌黑木耳都非常可口。我們自然就想到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和釋永信修禪的規律。少林寺僧人一天的生活很有規律,他說,幾乎像軍隊一樣刻板。早上5點,集體起床,寒冬臘月也不例外,先做一些洗漱吧;5點半開始,一部分僧人在禪堂坐禪,一部分僧人去山上練功,練功地點都比較隱蔽;7點鐘在齋堂裡面吃飯,武僧飯量比較大,齋堂要保證他們吃飽;8點鐘開始接待一些香客、遊客,這香客和遊客也有旺季和淡季,每逢暑假,總是人山人海的大學生;中午11:30,所有僧人在齋堂裡面集體吃飯,少林寺再怎麼說總是保證僧人每頓飯都有豆製品,大豆蛋白。吃完午飯以後,一部分僧人去休息,上網也罷,修禪也罷,練武也罷,自便。同時,一部分僧人就開始換班,換另外一批僧人休息。半天工作,半天修鍊,基本上這樣的情況。晚上一般10點鐘左右休息,10點鐘左右通過打板熄燈,集體都休息。都說釋永信一張鐵嘴,被他反問,始知所傳不虛。我們告知,少林寺的「品牌推廣戰略」近年來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新浪」的民意調查表明,74.5%的網民反對少林寺商業化傾向,通常它被指責為「浮華」、「商業化」,開藥局、搞旅遊開發,拍電影,「手機開光」,還辦了幾個公司,公眾不知詳情,就知道寺廟的收入是免稅的,這個好像和我們所理解的寺廟、宗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行為。傳統觀念認為,出家人靜修即可,有必要操這些心嗎?「大師」還有時間坐禪嗎?希望大師能夠徹底地談談。「好!」釋永信想了一想,下了決心地說:今天就和我們一起吃素齋吧?!談得徹底些!「首先,我們必須回到一個本源性的問題是:僧人是怎麼生存的?」釋永信談問題一開口就很有氣勢:從佛祖釋迦牟尼開始,修行者因為必須脫開一切俗務靜思,他們的生存就是靠社會布施的,叫做「供養」,最常見的就是遊方和尚的「化緣」,施主給什麼,和尚就接受什麼,為了便於固定的修禪,後來有了寺廟,寺廟一向有廟產(也大都是社會各界捐的,或者朝廷賜給的),或者是土地,或者是山林,原則上都是租給農民種的,就算遵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尚自己種田,那麼前提也必須有寺廟自己的田地,和尚不可能入俗到衙門去當差、去工場做工……千百年以來,就形成了「寺廟經濟」,也就是出家人的「生存模式」。在中國,寺廟經濟可分為「西藏模式」和「漢地模式」,後者和前者最大的區別是,漢地寺廟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很小。它們通常可以分為「生產型模式」、「流通性模式」、「消費性模式」和「傳統型模式,所謂「生產型模式」,這類寺廟一般離城鎮較遠,處在適宜生產的地理環境。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植樹造林),由群眾代耕、代牧,這類寺廟在西藏較多,我們這裡很少見。我們這裡多見的是「流通型模式」和「傳統型模式」,前者一般處在大、中城市特別是著名風景點附近,主要和商業、旅遊業結合。因不需要土地和山林,只需資金和人才,特別是位置優越,信息發達,經營素質較好的大、中型寺廟,往往藉助寺廟是宗教場所,吸引眾多遊客和信教群眾的優勢,從事著綜合性的營銷活動。後者,也就是「傳統型模式」,主要沿用歷史上形成的「香火錢」、門票收入與佛事基金形式募集財物,收入來源於四方群眾、遊客,甚至海外信眾。「流通性模式」和「傳統型模式」在南方比較多見,北方的寺廟,除了「五台山」,通常沒有那麼好的環境條件,至於少林寺,1949年以後被歷次運動沒收的山林和土地至今還沒有全部發還,而且地處深山,老百姓普遍貧窮,一不像你們江南地區的信眾有常常舉行大規模佛事的習慣,什麼水陸道場呀等等,二香火布施也有限,大筆捐獻的施主比較少見,你們真不知道80年代的少林寺有多窮!電影《少林寺》雖說火了少林寺,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尷尬,大家跑來一看,嗬,原來少林寺這麼爛呀!什麼都是破的!一幫和尚,窮得不行。怎麼辦?暴得大名以後,必須面對潮水一般的海內外遊客,必須有起碼的體面和形象吧。少林寺不是機關,不是衙門,國家是不養的,給你一些政策,你必須自收自支,所以,一開始就和商業沾上了邊——順便說一下,我剛才分析了寺廟經濟的幾種模式,說明自古到今,寺廟生存都離不開一個「錢」,大家不應該對此感到驚奇,之所以驚奇,我看不是無知,就是誤解。僧人也要吃五穀呀!當然,大家對「生存模式」的內涵,理解不同。也許有的人認為,少林寺就是應該破破爛爛才有「味道」,僧人生存模式嘛,不餓著就可以了,衣服破舊點有什麼關係。我們不這麼認為。首先少林寺外事活動頻繁,穿得破爛簡直有辱國體!你哪裡見過梵蒂岡的主教大人和執事們都穿得亂七八糟的?其次,僧人該不該接觸當代社會?該不該提升自己的學問修為?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因此我們少林寺在1996年就是全國第一家使用電腦上網的寺廟,我要我的年輕僧人都學會上網,利用網路這個工具充實自己,擴大視野。於是又有人說閑話了,說我們「離經叛道」,這些貌似復古的人其實真是無知,浩瀚佛經傳到東方就面臨一個考驗,那就是:梵文是否要翻譯成漢文經書?翻譯的過程難免失真,怎麼辦?那麼照「復古派」的意見,為了原版原味,就得號召大家學了梵文來讀經嘍?語言就是一個工具,就像網路在我們眼裡也就是一種工具嘛,再說了,構建區域網、購置電腦需不需要資金?你「君子不言錢」,誰給你資金?只是,在「禪」和「錢」之間,我們的主次始終分得很清楚,經濟手段始終是為修禪、為廣大少林文化而服務的,我概括地說,就是用商業化手段來反對「商業化」。「這個不太好理解」,我說,有點「玄」。你能舉例說明嗎。素齋上來了。釋永信順手指著油菜炒豆腐說,這個豆腐的發明者,據說是淮南王劉安,但是他註冊了么?沒有。所以現在人人可以做豆腐而不必擔心侵犯知識產權。「少林」的無形資產也一樣,一個時期以來,無論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其他目的,海內外掀起一股搶注「少林」的狂潮,我在國外,到處可以見到「少林功夫」、「少林武宗」、「少林神葯」……日本、美國、歐洲,和我們根本沒有瓜葛的「少林寺」紛紛開張。你怎麼辦?它們侵吞你的權益,甚至敗壞你的名聲,你也不聞不問?我只能運用商業化的手段——註冊!我也到處註冊。並且為嵩山少林寺景區申報人類文化遺產項目,一有機會「打假」,就撤銷和收回各種打著「少林」旗號的品牌。還有就是對「吃少林」現象的整頓。曾幾何時,少林寺的周圍被糟蹋得慘不忍睹,無數個武校開起來了,無數個商販拉起了攤位,密度之高,把少林寺都給屏蔽了,人站在外,根本看不見少林寺了。而且飲食業、遊樂業的污水廢物,把山門前搞得像個堆場。正好,我們獲悉政府出於綜合性考慮,準備重新整合嵩山風景區的旅遊資源,我們便主動出一部分資金,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對少林寺周圍進行拆遷工作,驅除了破壞少林寺周邊環境的多年頑症。這,不也是以「商業化反商業化」嗎。「香火和門票,每年給少林寺帶來多少收益呢?」我問。「這些是少林寺的主要收入」,釋永信說話時表情非常坦誠:去年最高,達到2000萬元。但是,少林寺的開支特別大,我們不但撫養著1000多名孤兒,而且還有著恢復、重建「北少林」的宏大計劃,還要還歷史的欠賬——當年重建、重修了那麼多的建築,天王殿呀、大雄寶殿呀,鐘樓呀鼓樓呀,國家雖然給了一定的幫助,但是主要還是靠我們自己,很多款子都是「寅吃卯糧」,現在就要還啦。而且,現在的這些收益,一旦用於寺內重大工程,就捉襟見肘了。「少林武僧團」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巡迴演出,甚至去國外演出,收益應該很可觀吧?我提問的時候,盡量注意措詞婉轉,而且還故意忽略了看上去最為敏感的「手機開光事件」。但是釋永信的回答再次讓人感覺到「大師」應有的光風霽月:「少林武僧團的演出其實收益並不多,但是和國內很多賠錢的演出相比,我們還是成功的。不過沒有社會上想像的那麼多罷了。現在社會上有的人看事情太主觀,比如『手機開光』那事,炒得沸沸揚揚,說什麼動機的都有,他們就是不知道,那1000個孤兒我們還養著,『開光』所得32萬元,都要用到他們身上,他們要吃飯、要穿衣、要讀書、要各種學慣用品,1000多個孤兒啊,少林寺每年花在他們身上的錢至少60萬元,要養到他們18歲!這是我們的善事啊,你們幫不著忙也就罷了,不要亂編故事好不好,還有登封縣獎了少林寺一輛越野車,那是為了感謝少林寺對促進嵩山旅遊事業的貢獻。又炸開鍋了——幹什麼呢?和尚可不可以有代步工具?『白馬馱經』,從古到今,和尚騎馬、坐轎、行舟很正常啊,玄奘取經,他那匹白龍馬不就相當於現在一輛越野車嘛,難不成要他步行去印度?為什麼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現在有人就要對此大喊大叫呢?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每次都要臣下用億錢贖回,那才叫過分了。」席間,釋永信告訴我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少林藥局」拿到了醫療衛生職業許可證取得合法行醫身份,於2006年10月進行試營業,運營情況良好。如今的遊客,一到少林寺山門,就可以看到一處新建的古式院落門上書「少林藥局」4個大字。一進門是一尊全身寫滿穴位名稱的羅漢,後面是行醫大堂,幾個穿著僧服的小和尚正在忙著分葯,不時有三三兩兩的遊客進來參觀。據了解,少林藥局佔地1.5畝,投資180多萬元,已取得醫療衛生職業許可證。2006年10月,門診已開始試營業,運營情況良好。目前,少林藥局正在抓緊落實藥局內傳世木製配套裝飾工程,力爭在2007年4月旅遊旺季來臨前完工,根據情況擇機正式掛牌營業。少林醫藥學已有上千年歷史,少林派歷史上在醫界獨成一派,被尊為「少林醫宗」,而「少林藥局」有「中國佛門醫宗」之謂。最近,少林寺根據現有藥局內僧人的專長等情況分成三個組,進一步開發少林秘方。第一組是以傳統武術功夫為基礎的功法治療組,重點研究以少林獨特的點穴正骨、推拿及針灸等綜合療法為主,同時運用少林寺養生功法來輔導患者自身康復。第二組是以傳統技法為基礎的秘方炮製組,通過傳統中草藥炮製外加佛門信力、念力的特色製法,制出系列膏藥、丸劑及各種飲片。第三組是以少林寺禪學為基礎的禪心明性組,通過佛門慈悲為懷的濟世精神,運用佛理禪性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門,類似於現代心理諮詢的方法,喻導世人。培養一個品牌需要過程。僧人們說,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禪宗還是武宗?「禪」和「武」不是「熊掌」和「魚」的關係,而是水乳交融的整體。素齋特別簡單。席間沒有花樣百出的「素鴨」、「素蟹粉」之類,但是炒茄子、炒藕節、涼拌黑木耳都非常可口。我們自然就想到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和釋永信修禪的規律。少林寺僧人一天的生活很有規律,他說,幾乎像軍隊一樣刻板。早上5點,集體起床,寒冬臘月也不例外,先做一些洗漱吧;5點半開始,一部分僧人在禪堂坐禪,一部分僧人去山上練功,練功地點都比較隱蔽;7點鐘在齋堂裡面吃飯,武僧飯量比較大,齋堂要保證他們吃飽;8點鐘開始接待一些香客、遊客,這香客和遊客也有旺季和淡季,每逢暑假,總是人山人海的大學生;中午11:30,所有僧人在齋堂裡面集體吃飯,少林寺再怎麼說總是保證僧人每頓飯都有豆製品,大豆蛋白。吃完午飯以後,一部分僧人去休息,上網也罷,修禪也罷,練武也罷,自便。同時,一部分僧人就開始換班,換另外一批僧人休息。半天工作,半天修鍊,基本上這樣的情況。晚上一般10點鐘左右休息,10點鐘左右通過打板熄燈,集體都休息。都說釋永信一張鐵嘴,被他反問,始知所傳不虛。我們告知,少林寺的「品牌推廣戰略」近年來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新浪」的民意調查表明,74.5%的網民反對少林寺商業化傾向,通常它被指責為「浮華」、「商業化」,開藥局、搞旅遊開發,拍電影,「手機開光」,還辦了幾個公司,公眾不知詳情,就知道寺廟的收入是免稅的,這個好像和我們所理解的寺廟、宗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行為。傳統觀念認為,出家人靜修即可,有必要操這些心嗎?「大師」還有時間坐禪嗎?希望大師能夠徹底地談談。「好!」釋永信想了一想,下了決心地說:今天就和我們一起吃素齋吧?!談得徹底些!「首先,我們必須回到一個本源性的問題是:僧人是怎麼生存的?」釋永信談問題一開口就很有氣勢:從佛祖釋迦牟尼開始,修行者因為必須脫開一切俗務靜思,他們的生存就是靠社會布施的,叫做「供養」,最常見的就是遊方和尚的「化緣」,施主給什麼,和尚就接受什麼,為了便於固定的修禪,後來有了寺廟,寺廟一向有廟產(也大都是社會各界捐的,或者朝廷賜給的),或者是土地,或者是山林,原則上都是租給農民種的,就算遵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尚自己種田,那麼前提也必須有寺廟自己的田地,和尚不可能入俗到衙門去當差、去工場做工……千百年以來,就形成了「寺廟經濟」,也就是出家人的「生存模式」。在中國,寺廟經濟可分為「西藏模式」和「漢地模式」,後者和前者最大的區別是,漢地寺廟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很小。它們通常可以分為「生產型模式」、「流通性模式」、「消費性模式」和「傳統型模式,所謂「生產型模式」,這類寺廟一般離城鎮較遠,處在適宜生產的地理環境。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植樹造林),由群眾代耕、代牧,這類寺廟在西藏較多,我們這裡很少見。我們這裡多見的是「流通型模式」和「傳統型模式」,前者一般處在大、中城市特別是著名風景點附近,主要和商業、旅遊業結合。因不需要土地和山林,只需資金和人才,特別是位置優越,信息發達,經營素質較好的大、中型寺廟,往往藉助寺廟是宗教場所,吸引眾多遊客和信教群眾的優勢,從事著綜合性的營銷活動。後者,也就是「傳統型模式」,主要沿用歷史上形成的「香火錢」、門票收入與佛事基金形式募集財物,收入來源於四方群眾、遊客,甚至海外信眾。「流通性模式」和「傳統型模式」在南方比較多見,北方的寺廟,除了「五台山」,通常沒有那麼好的環境條件,至於少林寺,1949年以後被歷次運動沒收的山林和土地至今還沒有全部發還,而且地處深山,老百姓普遍貧窮,一不像你們江南地區的信眾有常常舉行大規模佛事的習慣,什麼水陸道場呀等等,二香火布施也有限,大筆捐獻的施主比較少見,你們真不知道80年代的少林寺有多窮!電影《少林寺》雖說火了少林寺,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尷尬,大家跑來一看,嗬,原來少林寺這麼爛呀!什麼都是破的!一幫和尚,窮得不行。怎麼辦?暴得大名以後,必須面對潮水一般的海內外遊客,必須有起碼的體面和形象吧。少林寺不是機關,不是衙門,國家是不養的,給你一些政策,你必須自收自支,所以,一開始就和商業沾上了邊——順便說一下,我剛才分析了寺廟經濟的幾種模式,說明自古到今,寺廟生存都離不開一個「錢」,大家不應該對此感到驚奇,之所以驚奇,我看不是無知,就是誤解。僧人也要吃五穀呀!當然,大家對「生存模式」的內涵,理解不同。也許有的人認為,少林寺就是應該破破爛爛才有「味道」,僧人生存模式嘛,不餓著就可以了,衣服破舊點有什麼關係。我們不這麼認為。首先少林寺外事活動頻繁,穿得破爛簡直有辱國體!你哪裡見過梵蒂岡的主教大人和執事們都穿得亂七八糟的?其次,僧人該不該接觸當代社會?該不該提升自己的學問修為?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因此我們少林寺在1996年就是全國第一家使用電腦上網的寺廟,我要我的年輕僧人都學會上網,利用網路這個工具充實自己,擴大視野。於是又有人說閑話了,說我們「離經叛道」,這些貌似復古的人其實真是無知,浩瀚佛經傳到東方就面臨一個考驗,那就是:梵文是否要翻譯成漢文經書?翻譯的過程難免失真,怎麼辦?那麼照「復古派」的意見,為了原版原味,就得號召大家學了梵文來讀經嘍?語言就是一個工具,就像網路在我們眼裡也就是一種工具嘛,再說了,構建區域網、購置電腦需不需要資金?你「君子不言錢」,誰給你資金?只是,在「禪」和「錢」之間,我們的主次始終分得很清楚,經濟手段始終是為修禪、為廣大少林文化而服務的,我概括地說,就是用商業化手段來反對「商業化」。「這個不太好理解」,我說,有點「玄」。你能舉例說明嗎。素齋上來了。釋永信順手指著油菜炒豆腐說,這個豆腐的發明者,據說是淮南王劉安,但是他註冊了么?沒有。所以現在人人可以做豆腐而不必擔心侵犯知識產權。「少林」的無形資產也一樣,一個時期以來,無論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其他目的,海內外掀起一股搶注「少林」的狂潮,我在國外,到處可以見到「少林功夫」、「少林武宗」、「少林神葯」……日本、美國、歐洲,和我們根本沒有瓜葛的「少林寺」紛紛開張。你怎麼辦?它們侵吞你的權益,甚至敗壞你的名聲,你也不聞不問?我只能運用商業化的手段——註冊!我也到處註冊。並且為嵩山少林寺景區申報人類文化遺產項目,一有機會「打假」,就撤銷和收回各種打著「少林」旗號的品牌。還有就是對「吃少林」現象的整頓。曾幾何時,少林寺的周圍被糟蹋得慘不忍睹,無數個武校開起來了,無數個商販拉起了攤位,密度之高,把少林寺都給屏蔽了,人站在外,根本看不見少林寺了。而且飲食業、遊樂業的污水廢物,把山門前搞得像個堆場。正好,我們獲悉政府出於綜合性考慮,準備重新整合嵩山風景區的旅遊資源,我們便主動出一部分資金,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對少林寺周圍進行拆遷工作,驅除了破壞少林寺周邊環境的多年頑症。這,不也是以「商業化反商業化」嗎。「香火和門票,每年給少林寺帶來多少收益呢?」我問。「這些是少林寺的主要收入」,釋永信說話時表情非常坦誠:去年最高,達到2000萬元。但是,少林寺的開支特別大,我們不但撫養著1000多名孤兒,而且還有著恢復、重建「北少林」的宏大計劃,還要還歷史的欠賬——當年重建、重修了那麼多的建築,天王殿呀、大雄寶殿呀,鐘樓呀鼓樓呀,國家雖然給了一定的幫助,但是主要還是靠我們自己,很多款子都是「寅吃卯糧」,現在就要還啦。而且,現在的這些收益,一旦用於寺內重大工程,就捉襟見肘了。「少林武僧團」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巡迴演出,甚至去國外演出,收益應該很可觀吧?我提問的時候,盡量注意措詞婉轉,而且還故意忽略了看上去最為敏感的「手機開光事件」。但是釋永信的回答再次讓人感覺到「大師」應有的光風霽月:「少林武僧團的演出其實收益並不多,但是和國內很多賠錢的演出相比,我們還是成功的。不過沒有社會上想像的那麼多罷了。現在社會上有的人看事情太主觀,比如『手機開光』那事,炒得沸沸揚揚,說什麼動機的都有,他們就是不知道,那1000個孤兒我們還養著,『開光』所得32萬元,都要用到他們身上,他們要吃飯、要穿衣、要讀書、要各種學慣用品,1000多個孤兒啊,少林寺每年花在他們身上的錢至少60萬元,要養到他們18歲!這是我們的善事啊,你們幫不著忙也就罷了,不要亂編故事好不好,還有登封縣獎了少林寺一輛越野車,那是為了感謝少林寺對促進嵩山旅遊事業的貢獻。又炸開鍋了——幹什麼呢?和尚可不可以有代步工具?『白馬馱經』,從古到今,和尚騎馬、坐轎、行舟很正常啊,玄奘取經,他那匹白龍馬不就相當於現在一輛越野車嘛,難不成要他步行去印度?為什麼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現在有人就要對此大喊大叫呢?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每次都要臣下用億錢贖回,那才叫過分了。」席間,釋永信告訴我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少林藥局」拿到了醫療衛生職業許可證取得合法行醫身份,於2006年10月進行試營業,運營情況良好。如今的遊客,一到少林寺山門,就可以看到一處新建的古式院落門上書「少林藥局」4個大字。一進門是一尊全身寫滿穴位名稱的羅漢,後面是行醫大堂,幾個穿著僧服的小和尚正在忙著分葯,不時有三三兩兩的遊客進來參觀。據了解,少林藥局佔地1.5畝,投資180多萬元,已取得醫療衛生職業許可證。2006年10月,門診已開始試營業,運營情況良好。目前,少林藥局正在抓緊落實藥局內傳世木製配套裝飾工程,力爭在2007年4月旅遊旺季來臨前完工,根據情況擇機正式掛牌營業。少林醫藥學已有上千年歷史,少林派歷史上在醫界獨成一派,被尊為「少林醫宗」,而「少林藥局」有「中國佛門醫宗」之謂。最近,少林寺根據現有藥局內僧人的專長等情況分成三個組,進一步開發少林秘方。第一組是以傳統武術功夫為基礎的功法治療組,重點研究以少林獨特的點穴正骨、推拿及針灸等綜合療法為主,同時運用少林寺養生功法來輔導患者自身康復。第二組是以傳統技法為基礎的秘方炮製組,通過傳統中草藥炮製外加佛門信力、念力的特色製法,制出系列膏藥、丸劑及各種飲片。第三組是以少林寺禪學為基礎的禪心明性組,通過佛門慈悲為懷的濟世精神,運用佛理禪性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門,類似於現代心理諮詢的方法,喻導世人。培養一個品牌需要過程。僧人們說,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禪宗還是武宗?「禪」和「武」不是「熊掌」和「魚」的關係,而是水乳交融的整體。素齋特別簡單。席間沒有花樣百出的「素鴨」、「素蟹粉」之類,但是炒茄子、炒藕節、涼拌黑木耳都非常可口。我們自然就想到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和釋永信修禪的規律。少林寺僧人一天的生活很有規律,他說,幾乎像軍隊一樣刻板。早上5點,集體起床,寒冬臘月也不例外,先做一些洗漱吧;5點半開始,一部分僧人在禪堂坐禪,一部分僧人去山上練功,練功地點都比較隱蔽;7點鐘在齋堂裡面吃飯,武僧飯量比較大,齋堂要保證他們吃飽;8點鐘開始接待一些香客、遊客,這香客和遊客也有旺季和淡季,每逢暑假,總是人山人海的大學生;中午11:30,所有僧人在齋堂裡面集體吃飯,少林寺再怎麼說總是保證僧人每頓飯都有豆製品,大豆蛋白。吃完午飯以後,一部分僧人去休息,上網也罷,修禪也罷,練武也罷,自便。同時,一部分僧人就開始換班,換另外一批僧人休息。半天工作,半天修鍊,基本上這樣的情況。晚上一般10點鐘左右休息,10點鐘左右通過打板熄燈,集體都休息。天天如此。「說到上網,網上的東西自由度很大。你們有管理嗎?」「我們的網站是1996年的版本,最初是電話上網,網速極慢,記得當時傳一張照片要一頓飯的工夫。後來也寬頻上網了。這幾年沒有大動作改版,主要是大家忙於寺院的整修,忙於寺院周邊的環境治理,其他的做一些國內外學術界交流、出版,網站這一塊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做它。我們最近準備對網站進行升級。至於管理,我們限定上網的時間,並且集中在一個大房間上網,除了我們的區域網,過濾掉一些不必看的東西外,我們的『少林網吧』也有現場監管——但是主要還是靠僧人自己的定力,他們利用網路,主要是查一些關於佛教方面的經典,一些著作,過去在藏經閣裡面找一本書,核對一個單詞很不容易,在網上很容易就能夠得到,確實對學習和修行來說是提供了很多很多方便。」「您,這麼忙,也打禪嗎?」我們問。「只要有時間,我就到禪堂里跟禪師們在一塊打打坐,能靜下來的話,思考一些問題,這其實是我最嚮往和最喜歡的生活。」釋永信這一刻的神情很靜穆:說到禪堂,那是不向公眾開放的地方,是少林寺非常重要的場所,也可說是「少林禁地」,我們又稱之為「選佛場」,「精進禪堂」,出家人能否用功,主要在禪堂裡面能夠體現。一般是定力好的、修行高的才可以到這個禪堂裡面修行。當然,我們還有一般的禪堂,那是一般初學者修行的地方。在精進禪堂,我們入住了50位僧人,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在禪堂裡面,每天堅持十多個小時的靜坐、修行,他們的生活非常單一,通過靜坐解決一些人生的疑情,可以得到一些智慧,得到一些解脫,這是出家人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一個地方。和我們剛才介紹的少林寺普通僧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區別。「少林寺還有哪些修行的禁地呢?」「我們的生活區,練功區,包括山裡面的一些茅棚和山洞,都是遊客必須止步的地方」,他說,那都是深山幽谷里的茅棚和山洞,用哪種方式修行,都是出家人自己選擇,一旦選擇了人跡罕至處,出家人就會在裡面待上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這樣的地方一般遊客想找也難。「這麼說,少林寺僧人並不像外界所傳打打手機,踢踢腿,上上網路的現代和尚?」我們疑惑地問:少林寺的規矩很多,寺規很嚴嗎?少林寺寺規至今都很嚴厲,釋永信說,寺規是前代住持們定下來的,現在我們少林寺的寺規還是按照老的寺規來執行,要是習慣的話就不感覺嚴格,但如果不習慣的而且初到少林寺的,會感到非常拘束。初進寺院有「三規五戒」,一般的沙彌要守「十戒」,像我們受過「具足戒」的僧人,要守250條戒律。戒律的約束還是挺多的,寺院的清規也有很多條,而且每個堂口都有每個堂口的清規,課堂、禪堂、齋堂、殿堂包括方丈寺都有自己的一些規約,這些規約應該都是很嚴格的……釋永信說著這些話的神情之認真,不禁令人想到近年來外界有關少林寺「禪宗乎武宗乎」的飛短流長。也就是少林寺究竟是禪學為主,還是武學為主,李陽泉先生有過一篇《學禪隨筆》其實很客觀、很直觀地展示了少林寺以禪學立寺的宗旨——今年深秋以來,少林寺禪堂要連打七個七,我和好友張伯元先生相約來到少林的時候,已經打完了五個七。在永信方丈和少林禪堂首座惠通禪師的特許下,我們獲得了極為殊勝的因緣:進入少林寺的第一「禁地」——禪堂,體驗了一次「禪者」的生活。「當……當……當……」一陣清脆的敲擊聲由小變大、由遠而近,這是鍾板在響。禪堂中,這就是號令,被稱為「龍天耳目」。鐘響的長短和次數都代表著特殊的含義,禪者聞之,便知該如何了。禪者們踏著叫香聲走進禪室,永信方丈也來了,我和張先生尾隨進去。禪室正中是達摩祖師的坐像,他微閉二目,嘴角泛著淺淺的笑,讓人感到親切。來不及細端詳了,在維那師的一聲號令中,眾禪者紛紛落座於禪凳上。永信方丈坐進了黃幔下的「維摩龕」里,威儀堂堂。我們也被維那師安排坐下,他沖我們很和善地一笑,輕輕地示意我們,身後有裹腿布。我把布拿出來,蓋在腿上。記得曾聽一位法師講過「十病九風」的道理,在禪堂中,禪者很注意防風。燈暗了下來,禪堂無比寂靜。「啪!」監香師巡香的時候,用香板打了一位昏沉著的參禪者肩頭,受板的人趕緊坐直了身子。這是禪堂中的規矩。坐禪的時候,必須遵守戒律,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方可有成。尤其是在眾人同修的禪堂中,還牽扯到別人的修行,一定要認真對待。千百年來,禪堂中總結出的規矩無數。其中最為有名的是《金山規約》,各種規矩多達上千條。維那師說,這些規約是歷代祖師針對修行者的習氣制訂的,參禪就是幫你滅掉這些習氣,習氣滅掉了,妄想也就隨之減少了,說到家,還是為了修行者更好地修行。監香師用香板打了禪修者,禪修者應當感恩他。據說在一些禪堂中,有的修行者很希望多吃香板,因為這樣可以消除業障。我就很希望能挨上一板,算是禪堂的紀念,可這心念剛剛一動,養息香結束了。非常有幸,在少林禪堂「修行」的幾天內,接連聽到了永信方丈和禪堂首座惠通老和尚的開示。永信方丈身為一寺之主,法務甚多。然而,每次回到寺院,第一件事便是到禪堂,看望一下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參,並和大家共同坐香。這天下午,在惠通老和尚和眾禪者的要求下,永信方丈為我們開示:「我這次去了好幾個國家,所到之處常常聽人談起我們少林的禪堂,很多人想了解作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這裡的禪者究竟是如何修行的,很多人提出想來這裡一起體驗,我不敢答應,不敢打擾了各位同參。我對海外友人講,參禪修行是佛教徒的根本,少林禪產生於少林、產生於嵩山、產生於中原,有著一千多年的根基,是中國禪的直接體現。但中國禪應該是神聖的,也可以有一點神秘……」寥寥數語,大和尚道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中國禪。沿著這思路想下去,就在這五乳峰前,達摩祖師開創了中國的禪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直到六祖慧能。一花開五葉,而五宗在禪堂中相會,又歸為一統——中國禪。然而因為「少林武僧團」,因為《風中少林》,因為500美國少林弟子拜謁祖庭,公眾仍然認為「少林」以武事為先,擯棄了「修禪第一」的傳統宗旨,是一種「浮華」,有一篇文章甚至這樣分析少林寺的「禪」和「武術」不可兼得——目前包括嵩山少林寺官方在內皆認為嵩山少林寺的核心賣點,同時也是嵩山少林寺順應時勢的理論解釋,是「禪」與「武」結合的武術禪,而清華大學城市規劃研究院提交的「嵩山少林寺景區規劃」方案亦是以此為基礎。從商業營銷的角度觀察,長期而言核心競爭力不存在魚和熊掌兼得的童話,如果我們把嵩山少林寺當成一個產品來整體看,那麼這個產品的USP(獨特的銷售主張)則有三種可能。一是以「禪」為主要賣點,一是以「武」為賣點,還有就是「禪武並存」的武術禪,乃至「禪、武、醫大一統」。
推薦閱讀:

「小蔥帶你吃天下」——登封:嵩山少林美食知多少!
少林寺與大悲寺對比 兩條截然不同之路
以1毛票價賣出1.6億票房,這部電影吊打「武僧一龍」!
少林寺解密千年之迷 公布點穴大法
是誰想倒釋永信?

TAG:少林寺 | 生存 | 少林 | 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