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甲減中醫療法大全-中醫秘方>內分泌系統
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簡稱甲減),是由於血循環中缺乏甲狀腺激素,體內代謝過程減低而引起的疾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隨發病年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呆小症、幼年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臨床上稱為甲減的一般多指後者。據國外調查報告,男女的總體發病率分別佔0.1%與1.9%,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先天性)及繼發性(獲得性)兩類,近年采繼發於甲狀腺切除或碘治療者居多。甲減是一難治之症,目前現代西醫學仍以替代療法為主,尚難根治,且多副作用。
甲減症在中醫學中無專.門病名,基於甲減臨床主要表現為元氣虧乏,氣血不足,臟腑受損的癥狀,故多主張應歸屬於中醫。學「虛勞」的範疇。但也有的學者認為甲減由甲克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或進行碘治療後所導致者,當屬於「虛損」之列。究中醫經典之病名,則有的學者認為甲減與《素問·奇病論》之「腎風」及《靈樞·水脹篇》之「膚脹」相似,蓋腎風者「有病龐然如有水狀」,「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空空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皆頗似粘液性水腫之狀。
單純以中醫藥治療甲減的臨床報告,始見於1980年。實際上早在60年代研究的「陽虛」動物造型;所表現的即為甲減臨床癥狀。近來也有報道陽虛證患者血清甲狀腺素含量偏低,進一步證實了陽虛與甲減的內在關係,由此可以認為中醫藥對甲減症的研究是實驗先於臨床治療。近十年來,隨著臨床實踐的增多和實驗研究的深人,已基本肯定了中醫藥的療效、並初步探索出中醫藥配合小劑量甲狀腺片的有效劑量,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溫腎助陽益氣中藥治療甲減的藥理作用。它不同於激素的替代治療,不僅可在臨床癥狀上改善甲減的陽虛徵象,而且在病理上有所逆轉。因此可以斷言,以中醫藥治療甲減的深入研究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
[病因病機]甲減屑中醫「虛勞」或「虛損」範疇。稟賦不足,後天失調,體質薄弱或病久失治,積勞內傷等因素均可導致臟腑機能減退,氣血生化不足。其主要病機乃是正虛,涉及腎、脾、心三勝,並有部分痰濁之表現。
腎虛腎為先天之本,甲減有始於胎兒期者,可見與腎虛關係密切。且其臨床主症為元氣虧乏,氣血不足之神疲乏力,畏寒怯冷等,乃是一派虛寒之象,除此以外,尚可見記憶力減退、毛髮脫落。性慾低下等症,也是腎陽虛的表現。據實驗報告,凡陽虛證患者,血清中甲狀腺素含量偏低,也反證了甲減患者必具陽虛之表現,但甲減所呈現的虛寒徵象乃是源於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不足,敵本病實系腎之叨精不足,由「陰損及陽」,呈現「無陰則陽無以生」的病理表現,腎陰虛乃是甲減內在之病理因素。
脾虛脾為後天之本,脾虛攝食量少,飲食不周,攝碘減少,後天給養來源虧乏,更有損於機體功能發揮。且因腎虛,脾陽亦衰,脾虛與腎虛形成惡性循環。脾又主肌肉、四肢司統血之職,據觀察,甲減患者有肌無力者佔61%,並伴有感覺障礙,手足麻木,肌肉痛,僵硬或痙攣,此為「牌生肌肉」之功能減退,且有32%-82%患者合併不同程度之貧血。同時,甲減婦女常有月經紊亂,嚴重時引起持續大量失血,均系脾不統血之徵象。
心虛甲減患者以心動過緩,脈沉遲緩為主要見症,此乃心陽不振之臨床表現,乃因「腎命不能蒸運,心陽鼓動無能」所致,故病初雖不涉及心臟但基於腎陽衰微,心陽不振,心腎陽虛而進一步加重臨床陽虛之見症。
痰濁申減病人臨床以陽虛為主要表現,但在病情嚴重時可出現粘液性水腫,是為疾濁之病理,此痰濁仍源於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聚而成痰。甲減患者部分可呈現甲狀腺腫大,「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實驗室檢查甲減患者普遍存在血清膽固醇升高的現象,從中醫而論,乃是「濁脂」,也屬痰法之範疇,故本病與痰法關係密切。
[辨證分型]在個案報道中多為陽虛,在15例以上的臨床資料中也多投陽虛之輕重分為2-4型。而對痰油之表現,由於其並非甲減之主要癥候,放臨床上未見以此立型的。綜合各家報道,大體可劃分為以下五型:
1.腎陽虛衰形寒怯冷,精神萎靡,頭昏嗜睡,動作緩慢,表情淡漠,神情呆板,思維遲純,面色蒼白,毛髮稀疏,性慾減退,月經不調,體溫偏低。舌淡體胖,脈來沉緩細遲。本型是甲減症的主要臨床表現,系中醫分型中之主型。
2.腎陰陽兩虛頭昏目花,皮膚粗糙,乾燥,少汗,動作遲緩。呆板,面色蒼白,頭髮乾枯、稀疏、脆弱,聲音低嘎,大便秘結。舌淡苔少,脈來遲細。
3.脾腎陽虛面浮蒼黃或胱白無華,形如滿月,神疲乏力,肢軟無力,手足麻木,少氣懶言,頭昏目眩,四肢不溫,納差腹脹,口淡無味,畏寒便溏,男子陽痿,女子月經不調或見崩漏。舌質淡胖,舌苔白滑或薄膩,脈弱或沉遲無力。
4.心腎陽虛形寒肢冷,心悸怔忡,面胱虛浮,動作懶散,頭昏目眩,耳鳴失聰,肢軟無力,嗜睡息短,或有胸悶胸痛。脈沉遲微弱,或見結代,舌淡色暗,苔薄白。
5.肝旺脾虛神疲乏力,浮腫惡寒,納食腹脹,遺精多夢,健忘失眠,口苦心煩。舌紅苔薄,脈來弦緩。本型較為少見,可能是甲克向甲減演變過程中之殘存的過渡性表現,不是本病的主要證型。
頁首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中醫療法(1)針灸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症①體針取穴:人迎。操作:選用迎隨補瀉和《神應經》中論述的「三飛一進」為補的方法:進針至人迎穴部位靜候5分鐘,用指甲輕彈外柄3次,以喉頭為中心,往喉頭方向向上向內搓針3下(名為飛法),再把針推進0.5-1cm,將針向喉頭方向撥二下(此為一進)。每日1次,10次一療程。療效:共治療14例,基本恢復6例,顯效1例,有效6例,療效不明1例。
②艾灸取穴:腎俞、脾俞、命門。操作:用二味溫補腎陽中藥研粉,鋪在穴位上,厚度為1cm,然後將直徑為5cm的空心膠木圈放在藥粉上,以大艾炷(直徑4cm)在藥粉上施灸,每穴3-5壯,每周3次,4個月為一療程。療效:共治療了例,基本恢復3例,好轉2例,無效2例。
其他措施:本病的預防十分重要。對於呆小病的預防,應給孕婦以足量碘化物;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預防措施,在於適當掌握碘劑量及甲狀腺體手術切除的多少,以防止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腫瘤患者於治療後並發機能減退症。
症情嚴重的病人,應中西醫結合治療。
頁首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中藥分型治療1.療效標準基本恢復: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化驗指標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尤其是虛寒型癥狀明顯攻善,化驗指標好轉(T3、T4、FT4、FT3有所增高,TSH有所下降)但尚未達到正常水平。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2.分型治療 (1)腎陽虛衰治法:溫腎助陽,益氣祛寒。處方:党參20克,黃茂30克,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菟絲子10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加減:陽虛甚者加附片、肉掛;性功能減退明顯加巴朝天、淫羊霍;浮腫明顯加茯苓、澤瀉;大便秘結加蓯蓉、黃精;頸部癭瘤加鱉甲、龍骨、牡蠣、浙貝。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常用成方:附掛八味丸、右歸丸、斑龍丸。
(2)腎陰陽兩虛治法:補腎益氣,滋陰潤燥。處方:生地10克,山英肉6克,黃精10克,繭絲子10克,蓯蓉10克,首烏10克,當歸10克,構把10克,党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黃茂10克。加減:皮膚乾燥加白芍、生茂;大便秘結加火麻仁、蜂蜜;陽虛明顯加附子、肉桂;浮腫明顯加澤瀉、赤小豆。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常用成方:六味地黃丸、左歸丸。
(3)脾腎陽虛治法:溫腎益氣,健脾助運。處方:黃茂30克,党參20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巴戟天10克,桂枝10克,陳皮10克,於姜4片,紅棗4枚。加減:納少加木香、砂仁;腹脹加大腹皮;下肢浮腫加茯苓、車前子;頭昏目眩加川穹、黃精;形寒肢冷加附子、淮山藥。常用成方:斑龍丸合香砂六君丸、真武湯、保和丸、五苓散。
(4)心腎陽虛治法:溫補心腎,強心復脈。處方:附子10克,肉桂6克,党參10克,黃茂30克,生地20克,當歸10克,川穹10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加減:脈沉遲弱加麻黃、細辛;脈微結代加人蔘,枳實;頭昏肢軟加升麻、柴胡、枝枝。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獨參湯、生脈散、炙甘草湯。
(5)肝旺脾虛治法;健脾乎肝;軟堅利濕。處方:柴胡6-10克,白芍15克,党參15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加減:口苦失眠煩燥加丹皮、龍膽草、茵陳、梔子;腹脹加陳皮、砂仁;浮腫加車前子、澤瀉;便秘加瓜萎、火麻仁;口乾加生地。療效:按上述分型加減治療共51例,基本恢復14例,好轉3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2%。
3.專方治療(1)助陽溫腎益氣湯組成:党參10--30克,炙黃茂15--30克,仙茅9克,仙靈脾9-15克,繭絲子9-12克,熟地9-12克。加減:陽虛甚加熟附塊6-9克,肉桂6-9克,桂枝6-9克;浮腫明顯加茯苓15-30克,澤瀉15-30克。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2-4個月。療效:以上方為主,結合部分西藥治療,共觀察19例,結果多在不同程度上顯示療效。
(2)甘草人蔘湯組成:生甘草10克,人蔘8克。用法:每日1劑,煎至1.50毫升,早晚2次分服。30天後改為隔日1劑,人蔘減為6克,3個月為一療程。同時服甲狀腺素片15mg/次,早晨1次頓服,以後每周增加劑量1次,15mg/次,連用3個月。療效:治療6例,顯效4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
4.老中醫經驗潘文奎醫案
胡XX,女,44歲。1989年9月20日初診;5年前起感神疲力乏,肢軟無力並在無意中發現頸前甲狀腺腫大,曾作用狀腺機能測定:T3、T4明顯下降,確診為橋本氏甲狀腺炎繼發甲減。曾服甲狀腺素片,但未見明顯改善。近測風為15Pmol/L(正常值45--130)。刻下仍感神疲肢軟,上樓時下肢沉重酸軟,常瞼垂作誠,平素形寒怯冷,厚衣裹身,納減便溏,經少而閉。視之面龐虛浮。鬢稀蒼黃,頸前癭瘤狀似鵝蛋,隨吞咽上下,肌膚乾燥。苔少,舌偏紅,脈來濡軟細遲,心率65次/分。證屑脾腎兩虛,兼有陰虛之兆。治以補益脾腎,兼顧滋養腎陰。
處方:生地10克,山英肉6克,繭絲子10克,蓯蓉10克,黃精1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鹿銜草10克,炙黃茂20克,太子參15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鱉甲20克,煅龍牡各20克,浙貝母10克。
10月25日二診:葯後精神轉振,已能堅持工作,無打吨之情;食慾旺盛,大便漸趨正常。唯近日溫課迎考,上樓又感兩腿沉重,此乃葯後脾陽見振,原法進治。原方去太子參、扁豆,加仙靈脾10克,巴戟天10克。
12月11日三診:天已轉寒,但無畏寒怯冷之感,身披兩件毛衣即適,精神尚振,經事已行,經量正常,唯勞累久後微感頭昏,癭瘤縮小,已不明顯。舌苔薄少,脈來濡軟,脈率76次/分。化驗:TSH66MU/ml,T398mg/d1,T43.gmg/dl,F13.lpmol/L,FT4 21.5pmol/L。病情已有明顯好轉,重用滋養腎明之劑,復腎元以善後。
處方:熟地10克,山英肉6克,黃精15克,繭絲子10克,蓯蓉10克,附片6克,肉桂6克,仙靈脾10克,炙黃茂20克,党參10克,發等20克,鱉甲20克,白芍10克,拘把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
按:患者系中年婦女,病經5年之久,緩慢漸起,兼有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減退,橋本氏甲狀腺炎繼發甲減之診斷可以成立。從中醫而論,初診除一派腎陽虛見證外,尚有納減便溏,顯系脾腎兩虛,且其有膚干,苔少,舌偏紅之象,是為腎陰不足,故用六味合四君化裁,納繭絲子、文蓉、黃精滋養腎陰乙伍附子、肉掛助陽益氣,佐鱉甲、龍牡、浙貝以消其民二診時,脾陽虛證已不復見,葯已奏效。然「勞則氣耗」,故處方中刪去健脾之劑而增溫腎助陽之品。三診之際,甲減之形寒力怯等陽虛癥狀已不明顯,精神已振,能正常工作,化驗T4、FT4,TSH已趨正常,治已顯效,故重用滋養腎陰之品,以折復其甲狀腺萎縮之腺體。
5.用藥規律據11篇臨床報道,共95例用藥情況分析,共涉及66蛛藥物,用藥相對集中,茲將其中用藥5例以上者,從上分析,臨床主要用藥為溫補腎陽,此與陽虛之動物模型呈甲減表現之理論研究相吻合,其次是健脾利濕之劑,顯然是為粘掖性水腫所設,由此也證實了甲減與陽虛及腎、脾之關係。
中藥治療甲減的藥理作用,通過近年來以助陽葯對動物「陽虛」模型的實驗研究,已初步予以闡明,首先,中藥治療申減不同於激素的替代療法,因為中藥並不含有甲狀腺激素,且甲減患者臨床療效的呈現往往在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之前;其次,中藥並不能使殘存的甲狀腺組織分泌增加,而是具有提高甲狀腺素的作用。
推薦閱讀:
※女人要謹防內分泌來搗亂
※針灸療法,調理女性內分泌
※艾灸可以調整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系統疾病治療方
※檢查內分泌六項是什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