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思維方法
易經三爻中的全息宇宙法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0e09d01000clp.html
1、天-能量:能量是宇宙的本源
2、地-熵變:熵變是宇宙的進化過程3、人-時空:生命(機遇)是宇宙進化的結果易經中的三爻,蘊涵著宇宙「能量、熵變、時空」三種基本物質進化形態,生命是宇宙進化的衍生物。宇宙運動是分層級和系統不同層級的物質形態演化表現為能量躍遷,是宇宙能量均衡的結果: 熵變熵增原理—宇宙的膨脹和生命的進化 時空坍塌原理—黑洞現象/精神的寂滅物質守恆原理 --物質世界的自然平衡定律能量守恆原理--物質世界的系統和諧定律全息自然法則 1、天:事物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2、地:生存環境和物質條件 3、人:人是萬物之靈中國哲學認為,自然分為"天、地、人"三才,「天(地)人合一」是中國和諧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始終是不同歷史時期普通中國人的社會理想。全息管理法則1、資本流(天):從屬於能量、地代謝進化系統 2、信息流(地):從屬於熵變、天代謝進化系統 3、價值流(人):從屬於時空、人代謝進化系統 按照易經"三才原理",企業經營分為「資本流、信息流、價值流」核心三元素,財富是企業進化(企業基因代謝)的產物。資本管理、信息管理、價值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結構和靈魂。 系統科學告訴我們「系統的結構決定系統的基本功能」。企業作為一個大系統,結合易經的八卦哲學原理,分為「戰略(乾卦)、文化(兌卦)、制度(離卦)、運營(震卦)、組織(巽卦)、市場(坎)、產品(艮)、資本(坤)」八個子系統,九個層次(易學最大數原理),六個成長生命周期(時間維六爻原理)。企業經營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系統都在進行著「資本代謝、信息代謝、價值代謝(三才、三維空間原理)」。 因此,全息創新管理理論模型,能夠模擬和描述企業組織生命周期各成長生涯中最少1296個以上管理與控制結點狀態。通過企業組織基因進化與環境的關係分析模型,有利於戰略管理預測、決策和主動把握企業發展機遇,培育核心競爭能力,作好企業生涯管理,填補了現代管理科學關於和諧管理哲學與工具方法的歷史性空白。 全息創新管理模型理論體系,既可應用於個人和組織團隊的目標生涯規劃,又可廣泛應用於經濟、軍事、產業、市場、城市、企業等複雜組織巨系統的發展現狀診斷工具、戰略決策管理工具、組織管理評價工具、發展趨勢與成長環境模擬工具,以便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太 極 之 道 虞聖強
道,我們說叫基本的規律。從太極思維來看,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啊?基本原則。那麼基本原則你掌握了,做任何事情,咱們要評估,說這件事情做得對還是不對,就用這個來評估。符合,我跟您說它就一定是對的,對的就一定能夠做成,成了就一定能夠成功;不符合一定會失敗,只不過是一個時間空間的問題而已。這些基本原則是:吉凶時宜,本末因果,易簡通變等。咱們把它簡單解釋一下。吉凶時宜之道
我們用太極思維來分析任何事情,首先要分析這個事是吉還是凶,就是這個事情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怎麼樣做合適,合適就是吉,不合適就是凶。合適呢也叫宜,也叫適宜。講三個適宜。第一個叫做一個人與一伙人,它叫合適,您個人的期望與大傢伙的期望得匹配。一個人和一伙人的利益期望得兼顧才和諧。第二個,從空間上一地與一國,過去叫域,都得合適。這個叫統籌平衡。第三個,一個時間點與一個階段,它得協調,它得合適。那都合適,就叫和諧。管理也好,博弈也好,幹什麼也好,都是,這叫吉凶時宜之道,評估任何事情,先看看我干這事我跟別人合不合適,前後左右合不合適。
本末因果之道
這個道理很有講究。因為以太極思維來看,萬事皆有體和用,皆有本和末,皆有生和成,有先和後,就是有因和果。《大學》裡邊有一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凡事都有本末終始,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本體是什麼,細枝末節是什麼,原因是什麼,結果是什麼,就是有先有後。在咱們平常管理當中,能把本末、因果先後這個事情想明白,還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往往一做事情,眉毛鬍子一把抓,哪個為主哪個為次,哪個為先為後,有的時候還真就是有點兒糊塗。
易簡通變之道
現在做企業都講,要做長,做久,做強,做大,到底怎麼樣做長、做久、做強、做大呢?不複雜,以太極思維來說,這個事就倆:一個您做這個事情,一說讓人就明白,一說就明白這事,就容易找到合作者,追隨者,就容易跟你一起合作,這叫「易知則有親」,那麼「有親則可久」,事就能做長久。那怎麼樣能夠做大呢?就這事情很容易操作,一說就明白,就能夠做,一做就會,就能做成,這事就可以做大。所以說做久做大,無非就這麼兩件事。「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是《易經》裡面的兩句話,就是只是把事情做久了,做大了。但是這兩件事情之間,還得有點這個本末關係,什麼是本?做久是本,做大是末,先做「老久」,後做「老大」,才是做企業的真諦。
太極思維與創新 虞聖強
太極思維的兩種基本模型 虞聖強
|
易與道法術 虞聖強
我們說太極思維,太極策略,它的構成講究三個部分,叫做道、法、術。道講什麼?講規律,宇宙運行的規律,基本規律,日夜交替是規律,一年的寒暑交替是規律,生壯老衰亡,這叫規律。道是研究這個的。法是一套規則體系,就是在什麼時候,怎麼樣做事情,什麼流程,什麼規範,什麼結構,什麼框架,這叫法。術是具體操作的技巧,技術,模型。道、法、術三點從三個不同的層次構成了整個一套策略的框架。法必須要基於道,道是核心,我們所有的管理的方法,規則,一定要符合道,不符合道的這個規則,一定會導致失敗。術要符合道和法,這三者要完全統一。道法術的兼備和組合才是最好的策略。
道的特點就是兩個字,叫做不易。易就是變化的意思,永遠不變的才叫道。不論這個表面現象如何千變萬化,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我們看待萬事萬物都叫循環,進化是一個循環中的一段僅此而已。這個循環就是規律,這種循環是不變的。
法呢要與時而易,這個法如果不變就完蛋。如果一個國家所有的知識分子的思維方式都被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規範化,格式化,那麼這個國家會怎麼樣?還能創新嗎?還能發展嗎?
第三叫簡易,方法要簡易,操作上,咱們叫可操作性。太極策略的核心叫做道、法、術,道者不易,法者時易,術者簡易。而道法術的兼備就是太極策略,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道法術兼備,缺一而不可。太極八卦與自然科學的相關論述2007年11月20日 男女的生理、心理、功能是相反的、互補的,地球東西兩半球的人類,其生理、心理、功能及由此產生的棈神文化亦是相反的、互補的。二者如同人的兩半身、兩半腦一樣,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現代科學是西方科學。西方科學和東方文化一樣,都是局部的、地區性的、片面的、狹隘的、殘缺不全的半球文化,二者皆未包括對方,都不是包羅東西古今全部文化要素的地球文化、世界文化。 現代西方科學僅是西半球的地區文化、鄉土文化,是一種偏枯不全的局部真理。雖然這種文化以實驗的、數理邏輯的、技術的「科技型」面目出現,全身掛滿了「科學」的標籤,但是由於她具有嚴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殘缺性,先天不足,因而,她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內在的、巨大的危機。這種危機主要表現在:一、基本物理學光學不知道光的本質是什麼,錯誤地把光的「陰陽八卦」本質解釋成了「波粒二象性」。「波粒」僅是外徵並非本質。電學不知道電是什麼,不知道電的起源和本質,更不知道電為什麼分陰陽,會斥同引異。熱學不知道熱是什麼,低溫物理學不知道寒是什麼,更不知道熱與寒的相反性。寒熱即陰陽二氧,它們是宇宙間最大量、最普遍的現象。力學不知道力是什麼,不知道力的起源和本質,更不知道四種力、天體動力、生命力、意念力是什麼。粒子物理學不知道最簡單的基本粒子是什麼,不是把目標選在光子上,而是把精力錢財白耗在「夸克」假說上。殊不知,即是「夸克」存在,正反「夸克」相遇,還是湮滅轉化成了純能量--光子,只有光子才是最接近的終極粒子,而由光子分解而來的紅黃藍粒子才是真正的基本粒子。原子物理學不知道原子的色、香、味、溫、力等各種屬性和本質是什麼,把組成萬物和人體的有血有肉的原子描述成了一堆抽象的數學公式,對原子的實質一無所知。二、理論物理學 相對論的e=mc2公式把物質轉化成了能量,量子論的e=n2公式則立即把能量轉化成了頻率。世界萬物最終歸於頻率。從相對論和量子論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頻率創造世界(萬物和人)。這等於承認:音樂創造樂器。這是由現代最先進的「科學」得出的總結論。這裡,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的、生命的、精神的、社會的現象,都由振動頻率創造出來。至於「頻率」是什麼,它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麼,它怎樣創造了萬物和人類,就不得而知了。物理學主要是研究能量的科學,而至今不知道能量(熱、寒、光、電)的陰陽八卦本質,不知道負能量、負質量、負引力的存在,只講123,不分+0-,這種所謂的「精密科學」、「成熟科學」,其精密性、成熟性從何證明呢?由於基本的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對基本粒子、能量、力、電子、原子這些簡單的基本物理現象一個也未弄清楚,其理論是糊塗帳,完全鑽了牛角,因而,由此決定了宇宙學既不能解決宇宙的起源與本質問題,也不能解決宇宙的運動與演化問題,對空間和時間的實質,對宇宙的代表--人,更無基於真理的解釋。三、化學、生物學及其他 物質由能量聚集而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科學。物理學不知道「能量」是什麼,化學必然不知道「物質」是什麼。現代化學只知道原子、分子的名稱和符號,並不知道原子、分子的屬性、本質、機制是什麼,既不知道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生物學並不知道生命是什麼,不知道生命的起源、本質和演化,更不知道生物為什麼分雌雄,有老少,人有感情,有思想,能創造,人這種物質為什麼有如此功能。對中醫、氣功、心靈、人體特異功能,用現代生物學及任何理論均無法解釋,這是因為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存在著根本的問題。綜上所述,現代科學的問題是全面的、根本的,其危機是深刻的、巨大的。理論上的危機,導致了技術上的危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口爆炸,資源枯竭,沙漠擴大,森林速減,糧食短缺,戰爭威脅,等等,正在把人類推向絕境。長此下去,人類必將從地球上消失。人類至今不能控制自然,自主生命,不僅造不出一隻小小的螞蟻,連人類自身的許多疾病也治不了。各自然界本身的技術相比,人類的技術不僅十分落後,而且孕育著滅絕人類的極大危險性。要解決人類的危機,必須首先解決技術上的危機;要解決技術上的危機,必須首先解決科學(主要是物理學)理論上的危機,這是根本。現代科學的根本問題不在實驗和定量描述方面,而在對本源的思考和定性分析方面。只要解決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質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中國文化的最高結晶--太極八卦圖,正好描述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質,可解決現代科學的根本危機。只有東方的太極八卦圖,才能解決西方科學的危機;只有東方文化,才能解決西方文化的危機;只有東西古今文化科學的大交流、大滲透、大綜合、大統一、大集中,才能解決人類的根本危機,從現在的低級文明走向更先進、更健全、更高級的文明。原子核和電子不結合,則不能生成原子萬物;一旦結合,則可生成完美的原子,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男女達到成熟,不結合則各呈危機,無出路;一旦結合,危機皆消,美滿幸福,繁衍萬代,前途無量。東西文化各有片面,成熟後則各呈危機,二者交感、融合,則可消除各自的短處和危機,生成更高層次的新文化,造成新文明。東方文化為|||,西方科學為:::。|||:::--不交--危機,否,凶,地獄;:::|||--交感--出路,泰,吉,天堂。現代科學的危機在|||:::,在東西古今文化科學彼此隔離、彼此分割,陰陽不交,由此必然使人類陷入否、凶之困境,走向地獄。現代科學的出路在:::|||,在東西古今文化科學彼此滲透、彼此融合,陰陽交感,由此必然使人類走向泰、吉之順境,走向更新更高的第三文明--人間天堂。桓仁縣城形似「太極八卦圖」 是中國唯一八卦城。在遼寧東部的山水之間,一個形似「太極八卦圖」的古老縣城引起人們的興趣。這就是遼寧的桓仁縣城。桓仁縣城是中國唯一的「八卦城」,這在全世界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桓仁縣決定用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把現在的桓仁縣城建設成新的「八卦城」,目前「八卦城」的西門「朝京門」、南門「迎薰門」已經開始修建。史料記載,一八七七年,遼東墾荒發展使得桓仁地方人口大為增加,當地的土匪又經常騷擾百姓、掠奪財物,清政府終於批准在桓仁建縣(當時稱懷仁)。那麼縣城建在哪裡呢?負責修建的河南人章樾發現哈達河與渾江交匯處兩條河水形成了一個「S」走向的天然太極圖形,於是決定將縣城建在渾江東岸天然太極圖的陽極中(陰陽魚的陽魚眼睛上),並按照八卦圖形施工建設。當時清政府撥款四萬兩白銀建城,一八八二年懷仁縣城建成,城牆外形八角八面似八卦,城北依山,東、西、南分設「賓陽門」、「朝京門」和「迎薰門」。在當時的條件下,修建縣城有效地提高了當地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對土匪襲擊的防禦能力。然而,一百二十多年的風雨過後,桓仁古八卦城只剩下了西南處一段二十多米長的城牆。 二000年春天,北京大學考古專家王恩涌、吳必虎到桓仁考察時發現桓仁縣城是一個「八卦城」,並把這一發現公佈於眾。兩位學者稱,桓仁古城舊址雖然已經被建為馬路或民宅,但其格局卻依然保持著八卦的形狀,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到完整的八卦圖形,縣城內幾條獨有的斜巷也都是八卦城的產物。據桓仁城鄉建設規劃局副局長韓秀烈介紹,新「八卦城」將定位為旅遊城。現在新「八卦城」的規劃設計和風貌設計已經完畢,新「八卦城」將既保留歷史文脈的價值,又具有現今的旅遊功能,城外設有護城河;城的出入口則以中國傳統的牌樓古建築風格為主,城內的所有建築都將採用晚清民居風格。按照規劃圖,桓仁八卦城與周圍太極形狀的渾江水構成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太極八卦城。八卦圖有"伏羲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和"文王后天八卦方點陣圖"及<乾坤譜>中新發現的"團正八卦立體坐標圖"三種最具有代表性,如上圖:<乾坤譜>作者:團正,已將<周易>推向立體研究階段。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坐標分別是: 乾:x=1,y=1,z=1 巽:x=1,y=1,z=0 離:x=1,y=0,z=1 兌: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譜解釋了周易中的數學原理,證明了周易中蘊涵了一定的科學性.在武術中,八卦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基本圖形來表示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動作。還用"八卦"為八卦掌命名。八卦的中醫解釋①古代《易經》中用「—」(陽)和「--」(陰)兩種基本符號組成的八種圖形。即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八卦各代表自然界一定的事物或方位,它們是:乾(天、西北)、坤(地、西南)、巽(風、東南)、震(雷、東)、坎(水、北)、離(火、南)、艮(山、東北)、兌(澤、西)。②推拿穴位名。見《針灸大成》卷十。又稱內八卦。即圍繞掌心周圍八個穴位的總稱。「運八卦,除胸肚膨悶,嘔逆氣吼噫,飲食不進用之。」【八卦的引申意義(娛樂意義)】在娛樂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通常是某個明星的隱私等(由gossip:閑話,聊天;流言蜚語引申而來)。一說:在粵語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處搬弄是非、饒舌。娛樂新聞和狗仔隊為了吸引讀者,到處挖掘明星的隱私廣而告之,所以,這樣挖出來的新聞被稱為「八卦新聞」。另一說好像追溯得更遠,更能體現八卦精神:「八卦雜誌」的稱號由來是早年香港黃色書刊發行時,封面上極其清涼養眼的照片會在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類似馬賽克效果,這類報道明星私生活內容的雜誌由此得名,「八卦」一詞,甚至從名詞衍生出形容詞和動詞。為什麼要叫八卦呢?1.易經有言:"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雜誌的創辦人,認為世界上紛紛擾擾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於男(陽)女(陰)間的恩怨情仇,好比陰陽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雜誌。2.台灣演藝圈以「八卦」表示外國的gossip一詞,應該是由台灣藝人曹啟泰開始當時他用這個詞應該是「八婆」一詞的演變。3.八卦這詞的由來也蠻好玩的, 據說是當年香港gossip雜誌有露點照片時就拿個八卦小圖案在那個"點"上 (台灣好像是用星星還是愛心的樣子)久而久之就把八卦當gossip的代名詞了。 論陰陽哲學與太極思維在自然科學中的體現 「陰陽」是一切事物的兩種不同屬性,陰陽學說的產生早在夏朝時期就已形成,至今最少也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陰陽學說屬於我國古代的哲學體系,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里通過對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將自然界和宇宙間的萬物萬象加以分析、綜合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唯物論和辨證思想。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中國文化的本質就是陰陽哲學。」 提起「陰陽」,人們常常將它與巫術和迷信混在一起,其實這只是極膚淺的表面現象和偏見。如果我們透過迷霧去觀察和分析它的本質,那麼就會看到它不但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普遍現象和規律,而且有著樸素的及意義深遠的科學道理。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在1972年10月23日香港大學發表演講時說:「近代物理學與中國太極和陰陽二元說,有相似之處。」 我國傳統文化認為,「陰陽」是宇宙演化的基本規律,陰陽學說是認識世界中複雜事物的簡化法則,其精髓就在於平衡原理。中國自古以來,人們總把生命運動的內在力和一切事物運動中相互平衡的力看做是陽和陰的對立統一,「陰陽」不但統攝了萬物萬象對立的兩個方面,而且具有兩種相反的不同屬性。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萬物,而萬象無不生兩性。無論是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我們都會驚奇發現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對立、陰陽平衡、陰陽轉化、陰陽統一的普遍規律。《太平經》曰:「天地之性,半陰半陽。」《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 自然界中的事物無不包含著相互對立的兩個「陰陽」方面,如天與地、大與小、左與右、男與女、動與靜、出與入、升與降、成與敗、旺與虛、黑與白、晝與夜、水與火……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一文中說:「物無陰陽,違天背元。」《太平經》曰:「陰陽者,傳天統地,使無窮極也。」《易·繫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與陽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沒有陰就不會有陽,沒有乾就不會有坤,正如沒有上就不會有下一樣。《靈寶畢法》道:「陰不得陽不生,陽不得陰不成。」 「陰陽」不但有對立統一的必然關係,而且還有盛衰消長運動的變化規律。「陰陽」實際是在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中保持著事物的正常發展和發生。《易·繫辭》曰:「日往月來,月往日則來,日月相推而生焉。寒來暑往,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焉。」平衡永遠是相對的,只有在陰陽消長的運動變化中不斷地尋找新的平衡,這才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就是從陰陽消長原理中得到啟發,揭示出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他們發現了弱相互作用條件下的「宇稱不守恆定律」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3年底,日本的18位科學家從各自研究的領域裡共同提出了七個挑戰性的問題,被稱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中的不解之謎。其內容是:「花和蝶、生和死、心和身、左和右、陰和陽、虛和實、男和女」。我們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大多問題多屬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陰陽平衡及陰陽對立現象,都沒有超出陰陽哲學中最基本的理論,都可在陰陽哲學和太極思維中找到解釋和答案。 「陰陽」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兩種屬性,宇宙間的萬物無不包含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物理學中有陽電和陰電、在化學中有陽離子和陰離子、在胚胎學中有卵子和精子、在數學中有正數和負數、在電磁學中有陰極和陽極、在傳統醫學中有元陰和元陽……無論是大到宏觀世界中宇宙及天體的組合,還是小到微觀世界中的細胞及原子結構,無不體現著陰陽哲學的和基本法則和理性光輝。 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是以東方哲學為背景的西方科學家,他在1927年受中國太極圖和陰陽哲學的影響創立了量子力學中著名的「測不準原理」。玻爾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無限崇拜,他選擇了太極圖作為他的爵士徽章並將它印在自己的衣袖上。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普里高津曾經說過:「玻爾對他的互補概念和中國的陰陽概念間的接近深有體會,以至他把陰陽作為他的標誌。」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在中國陰陽哲學的影響下創造了「正反合辨證邏輯定律」,他的理論在西方哲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不難看出,當今一些先進的發明及新穎的理論,都在不同程度地曾在中國古老的神秘文化中得到過借鑒和啟示。偉大導師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學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它們還是要受哲學的支配。」 陰陽學說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各方面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道教的標誌太極圖就是總論陰陽氣化、陰陽平衡、陰陽對立、陰陽統一的象徵圖。「太極」一詞最早見於《莊子》一書,《大宗師》曰:「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太極思維與陰陽哲學不但是我國古代各門學科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種科學性極強的辯證唯物主義。太極圖不僅表達了陰陽對立、陰陽平衡的統一關係,而更重要的還表達了陰長則陽消,陽長則陰消的變態運動規律。另外,在太極圖中的陰陽合抱和兩個魚眼,還表示了「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及 「陽以陰為基,陰以陽為用」的「陰陽」基本理論。美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F?卡普拉非常崇拜東方文化和陰陽哲學,他認為太極圖形與現代物理學中的S矩陣理論最為接近,他比較了太極八卦圖同強子八重態之後在《物理學之道》一書中說:「陰和陽的相互作用是最基本的對立面,是導致道所在運動的基本原理。然而中國人並沒有到此為止,他們進一步研究陰和陽的各種組合,從而發展了一套宇宙的原形」。 道家的符號是世間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及結構的縮影,同時也是宇宙中萬物的全息元,太極圖這個神秘的標誌源於天體、載於河洛、顯於萬物、隱於細胞,它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各個角落無不留下閃光的痕迹。《傳授三洞經戒法略說》云:「夫陰陽者,道之本。」太極思維用深刻簡明的哲理,揭示了天道、地道、人道及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相互關係及規律。 根據陰陽哲學及太極思維之論點,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沒有對方而單獨存在,更不可能脫離對方而單獨發展。《黃帝內經》云:「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早在1898年,英國科學家舒斯特受中國古老文化的影響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預言,他認為電荷有正負之分,磁體有陰陽兩極,物質為什麼不可能有正反兩類呢?舒斯特在他的論文中還進一步猜測到:在宇宙深處極有可能存在有反物質組成的恆星和星雲。 1928年,英國科學家包羅·狄拉克創建了相對論量子力學,他用嚴格的理論描述了電子性能的方程式,既M?=M?M=(-M) ? (-M),而這裡的-M就是指的反物質。狄拉克在他的文章中不僅正確地解釋了電子的具體特性,而且還明確地指出在自然界中可能還存在著一種與電子質量相同,但電荷相反的基本粒子,這就是正電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線時終於在雲霧室里觀察到這種粒子,從而證實了狄拉克的猜測和理論。狄拉克預言除有正電子之外在宇宙中還應有其它反物質粒子存在,甚至還會有一個完全由反物質構成的「反世界。」他的理論震驚了科學界,狄拉克由此而榮獲了193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獲獎演講中說:「不管怎樣,我認為可能存在負質子,因為迄今的理論己確認正負電荷之間有完全的對稱性,如果這種對稱性在自然界中是根本的,那就應該存在任何一種粒子的電荷反轉……」 在狄拉克理論的指引和啟發下重要的發現層出不窮。195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粒子回旋加速器終於掀開了物質構成研究的驚人一幕,科學家們憑藉威力巨大的加速器發現了反中子,隨後又發現了反微子、反介子、反超子……1996年,德國科學家開爾特·厄勒特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又在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地製成了一種反物質——9個氫原子。事隔一年,美國費相立加速實驗室也宣布他們成功地製造了7個反氫原子。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雖然製造出的氫原子並不太多,但人類在證實反物質存在的同時已開始看到這種新能源的曙光,而反物質最誘人的前景就是用來製造星際航行火箭的超級推進燃料。如將0.01克的反氫和氫混合就可獲得相當1200噸由液態氫組成的傳統燃料,我們只需有針尖一點兒大的反物質,其能量完全可以將一艘宇宙飛船送上火星。人類已有望找到一把打開新型物理學基礎觀察的鑰匙,科學將可能重新改寫經典物理學中的公式和理論。 我們知道一個質子就是一個氫原子核,一個反質子加上一個正電子就可組成一個我們平時根本看不到的氫原子,如果這個氫原子與正氫原子相遇就會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烏有並同歸於盡,而這個過程就叫做「正反物質的湮滅。」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以沖氣為和。」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僅僅限於在實驗室里製造出在微觀世界裡的反粒子,在大自然中不僅在地球上和太陽系內沒有找到,甚至在遠離太陽系幾百光年的範圍之內也沒有發現。但根據陰陽哲學和太極思維理論我們相信,宇宙間的物質和物質規律是具有一定統一性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在某地漂浮著由反物質組成的星雲或星球,它們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影子,也是我們的鏡象和剋星。
人類自古以來就相信宇宙是對稱的,否則就不否合陰陽平衡的理論。既然粒子能組成我們日常所見的一般物質,那麼反粒子為什麼不會組成我們所不常見的反物質呢?1997年4月,美國海軍研究室和加州大學等5個著名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利用先進的伽瑪射線探測衛星,發現在銀河繫上方約3500光年處有一個不斷噴射反物質的反物質源。這是在反物質研究領域發現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同時也為宇宙中確實存在反物質這一理論提供了最有利的依據。 我們眼前世界的一切都是由正物質所組成,但我們堅信宇宙中確實有反物質存在,正如北京大學地理教授傳康所說:「現實宇宙存在著反物質和正物質,由正質子和負電子等基本粒子構成的世界是正物質世界,我們的地球屬正世界。由負質子和正電子等基本粒子構成的世界是反物質世界,正物質和反物質相碰就會發生爆炸湮沒轉變為光輻射。總之,宇宙世界有正必有反,有實必有虛」。科學家還告訴我們:每一種物質都有它相反的一面,如電子、質子、中子均存在有相應的反粒子,既正電子、反質子、反中子。 微觀世界裡正反粒子一一對應,那麼宏觀世界裡正反物質也應對等存在。根據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的理論揭示;宇宙中的物質和反物質數量應該是一樣多的,然而在地球這個由正物質組成的世界裡可能性是太小了,唯一的選擇就是到宇宙太空中去尋覓。科學實驗表明,當一定的能量轉變成粒子時,必然會有正反兩種質量相同的粒子產生,這樣才能達到質量守恆。所以說宇宙間如果有質子存在,那麼一定也會有反質子產生,以次類推有宇宙也就應該有「反宇宙」存在,否則就不會有質能互換原理。為此,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教授丁肇中組織,包括美國、俄羅斯、瑞士、中國等14個國家的60多位科學家參加,另有600多位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的L3實驗和AMS計劃運幸而生,他們的任務就是模擬宇宙初開狀態,尋找能量、質量及暗物質和反物質的存在。丁肇中教授等科學家推測:就像正負電荷要相互抵消一樣,物質和反物質也會在大氣中相互湮滅,既然物質存在於大氣里,那麼反物質就只能存在於大氣層外的太空中。 1998年6月2日北京時間6時10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搭載著由中國科學家主要研製的「阿爾法磁譜儀」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科學家們用實質性的手段揭開了探索宇宙反物質和暗物質的重大科學實驗序幕。專家們指出:由於星球內部產生核聚反應時一定會有碳粒子產生,所以假如「阿爾法磁譜儀」能撲捉到一個反碳粒子,就可表示有一個產生這個反粒子的反星球存在,也就等於找到了反物質世界的直接證據。 現行的宇宙大爆炸學說目前已得到了河外星系光譜轉移和黑體背景輻射等重要實驗證據的支持。既然宇宙目前還處在大爆炸的膨脹之中,那麼它是否會永遠膨脹下去?要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首先要知道宇宙的總質量究竟能有多大,因為只有引力才能制止宇宙的繼續膨脹。根據牛頓定律我們知道,引力和質量是成正比的,然而科學家早就發現在宇宙範圍內存在有「物質丟失」問題,於是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標準宇宙模型」理論中所說的「暗物質」和「反物質」。根據萬有引力確定的計算結果表明,「暗物質」應充斥著宇宙,它可能佔到宇宙所有物質的80%,要比普通物質還多5倍。但至今為止人類還沒找到這種物質,所以也有許多科學家並承認「標準宇宙模型」這一理論。然而丁肇中教授認為:「與許多物理學家所相信的相反,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既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存在著源於大爆炸的反物質,其中某些區域可能還是反物質區域。」正因如此,這也就是丁肇中為什麼要組織搞AMS研究計劃的另一主要原因。 太空梭裝載著「阿爾法磁譜儀」經過9天19小時54分鐘的太空飛行,於1998年6月12日下午安全返回地面。雖然此次探測沒有撲捉到反物質的蹤跡,但也獲得了其它意外的收穫。太空梭發現在赤道上空400公里處存在一個圍繞地球的質子環,而質子環中向各個方向飛行的粒子強度相同,並處於動平衡狀態,這些粒子都是高能宇宙射線粒子與大氣層中特定區域碰撞產生的次級粒子。研究結果還顯示,赤道附近的正電子比負電子要多一倍。「阿爾法磁譜儀」經改造後將於2004年5月再次發射升空,而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飛行將延長到3年。我們相信,在茫茫的宇宙中一定會有「暗物質」和「反物質」存在。 2000年在日本召開的第30 屆高能物理國際會議上,有兩個研究小組發布了一份他們研究後的報告,他們認為從理論上講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對稱的,有組成世界的物質就應有反物質,在宇宙形成之初反物質比正物質要多,而今天只能在宇宙射線和質子加速器中找到。那麼反物質究竟到那裡去了呢?如果能證明反物質比物質衰減更快的話,將會對回答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2000年第六期《青年科學》雜誌報道,我國和義大利的一個科學小組經8年研究實驗,最近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物理學通報》和《紐約時報》上同時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兩國科學家發現宇宙空間有一種神秘的物質,它可穿透你的大腦而不留下任何痕迹,也可穿越大地、穿越牆壁、甚至穿越我們所見到的任何物質。它的發現最有力地支持了「超對稱粒子模型」這一理論,證實了物質確有「陰陽兩界」,而且兩界中的物質都是一一對應。參與發現的我國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首席科學家戴長江在論文中還說:「最近的天文觀測表明,宇宙中的這種不明物質量佔據宇宙總質量的至少20%。」此次重大發現引起全世界的轟動,美國《科學》雜誌還就此做了相當高評價的專題評論。 中國的陰陽哲學和太極思維是一種科學性極強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用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來說明並解釋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生髮展的一切現象。太極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圖中所表示的陰陽轉換、陰陽對立、陰陽協調將科學與藝術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而太極思維和陰陽哲學在數千年來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對我國乃至世界的醫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著名科學家普利高津曾對世界說:「我們正在一個新的綜合,新的自然觀念的起點面前,中國是佔有潛在性的優勢。」 |
不可計算的問題與易學邏輯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4527
眾所周知,在現代人的觀念中,寓意功能最強、攘括概念範圍最廣的,莫過於「數」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數學」已是當代人類用來表述科學規律和進行思想溝通的重要工具。現代人將所有的思維命題數字化,並將這些數學語言蝕刻在一塊微型石頭上。只要布局正確,這塊石頭就被賦予一種特殊的能力。它能對一種「咒語」作出反應,任何人用咒語向它提問,石頭會顯靈地應答。於是,人們驕傲地宣稱: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完全數字化的「理性」時代!
●不可忽視的不可計算問題
然而,哲學家和眾多客觀科學家卻並沒有被這一狂熱的「理性」之風吹入歧途。正當人們津津樂道,自以為已經進入了一個完全數字化的「理性」時代之際,許多有識之士對這個「理性」提出了質疑:
1,概念模糊的命題是不可計算的——有思維法則嗎?
概念模糊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都會碰得到。它是不可計算的。
最典型、最需要理性的領域,要算是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和科學家們的科學假設。藝術家和科學家們在藝術創作和科學假設的整個過程中,是以一種被稱為「想像」思維的形態進行的。有成就的藝術家和科學家,由於其思維的方法論和認識論得當,因此,就能探知接近客觀真理的人文和科學方面的文明結論。
近代辯證論哲學由黑格爾創建,由馬克思、恩格斯整合以來,已越來越深入人心。遺憾的是,辯證論哲學觀至今仍未找到一種像「數學」那樣,能為機械論哲學觀服務的邏輯工具幫忙。以致使這個認識論真理,遲遲不能進入科學殿堂。由於想像思維尚無法則,辯證論哲學觀又缺少自己的理性工具,當代基礎科學在「唯數」理論思維支配下,已明顯滯後於迅猛發展著的應用技術。基礎科學在由它自己孕育出來的實用技術面前,已經是「贏豕孚蹢躅」,「臀無膚,其行次且」,黯然失色!
2,圖靈(Alan Turing )的停機命題是不可計算的——有思維法則嗎?
阿蘭·圖靈冥思中的停機命題,本質上是一個「決策選擇」問題。這是一個概念很明確,但不可建立形式化因果關係的命題。它是不可計算的。
圖靈停機命題的不可計算性,表現在我們日常對作某件事情的決策選擇上。人們在日常活動中,如果要對某項活動進行抉擇,往往不是依靠計算,而是依靠另一種思維法則進行決斷:是做,還是不做?!
人類眾多的「抉擇」,並非是計算的結果。抉擇是不可計算的。千萬年以來,人類在抉擇中生存,在抉擇中前進。人們不禁要問,人類的這種非演算法的「抉擇」行為,到底有沒有一種理性的思維法則作指導呢?這就需要從邏輯的高度來認識圖靈的停機命題。更需要從深度理論思維的「法則」視角,來考慮如何處理圖靈不可解的停機方程的求證問題。
3,哥德爾(Kurt Godl)命題PK(k)是不可計算的——有思維法則嗎?
命題PK(K)是哥德爾對羅素(Bertrand Russell)佯謬系統不可計算性的一種證明。這是一個概念也很明確,但要素的屬性在「自集」中會發生質變的命題。因此,也是不可計算的。現實世界中所有的組織系統,都是從「無」到「有」在「自組織」演化中誕生。迄今為止,人們對這種「自集」系統的結構和屬性認識,只有假設,尚無法則!
以上三個問題,是人類在社會實踐和科學活動中經常會遇到的十分重要的問題。但卻都是不可計算的!
●數學理性的不完備性
十九世紀,英國著名邏輯學家喬治·布爾(George Boole)寫了一本書,叫《思維法則研究》。在這本書中,布爾試圖把人類思維邏輯簡化為一些數*學算。他發明了一種語言,用於描寫和處理各種邏輯命題,並確定其真偽與否。這種語言稱為布爾代數。布爾代數在表示邏輯運算的方程中以變數取代數字,變數代表「非真即假」的命題。從二值邏輯命題(非真即假),到更複雜的邏輯命題,人們試圖都通過布爾代數寫出,並加以證明或證偽。
二十世紀,美國著名應用科學家,資訊理論創始人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潛心於製造一種能模仿人類思維的機器。他按布爾代數邏輯變數值的真或假,與電子開關的閉合或斷開對應。香農提出了一種方法,可將任意布爾代數表達式轉化為一系列開關的布局。於是,出現了近代科學中十分重要的「資訊理論」這門二進位數學分支,奠定了當代計算科學的基礎。
一種能夠模仿人類思維的機器的出現,引發了一場廣泛持久的哲學爭論:
人腦是否就是一種機器?
人類的意識是否就是一種複雜機械計算的表現?
科學的「理性」是否就是一種布爾邏輯的演算過程?
現代主流科學派中的一些人認為,「人類的意識是一般物理定律的作用和一種複雜計算的表現」;「任何定理,人能證明,計算機亦能證明。不可計算的問題,人同樣無法計算,人並不比計算機更有作為。」在一些人看來,科學的唯一理性就是「數理」,人類的思維僅只是一部複雜計算機的計算過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幾乎隨時都會碰到許多不可計算的問題。在這些不可計算的問題面前,雖然各人的處理方法不同,但一般都能處理得很好。而且,通過實踐總結,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符合理性。儘管哲學家、邏輯學家、科學家們對這些問題的理論定義,在概念方面往往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在遇到實際不可計算的問題時,所有的學者、專家們,卻都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總是遲早會按照一定的理性法則去進行抉擇處理。冥冥中,這些理性法則指導著每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
人類在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可計算的問題需要去理解和認識。千萬年以來,人類並沒有因為它們的不可計算性,就停止了對這些問題的思維和處理。●演算法邏輯的「秩序」不足於描述世界
現代科學從經典到現代的理論變革中,數學物理理論所描述的規律,已由要素屬性不變的系統進入到要素屬性蛻變的系統。一個「幽靈」在科學世界的底下存在著。它對物質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在20世紀的科學革命中,已被玻爾茲曼、普朗克、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描述得淋漓盡致。它已躍然出現在現代數學物理的定律中。相對論、量子論、統計物理,都是深刻揭示這個「幽靈」的理論。
然而,由於真理缺少一種邏輯支持,這個「幽靈」至今仍被禁錮在數學方程中。形式邏輯不可能將它揭示出來。理性不完備的現代數學,已使20世紀初的那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物理學革命,背負著三個閃閃發光的「金箍」,在佯謬的長夜中摸黑走了一個多世紀。
由於現代的主流科學只重視演算法思維,忽視乃至鄙視非演算法思維,在眾多的非演算法領域,人們還沒有能從思想邏輯的高度,把握到一個「非演算法」的思維法則以供大家遵循。而現有的「演算法」思維自身,又不具備揭示自集系統結構和屬性的法則。許多客觀科學家早就敏銳地感覺到,現代科學已經到了「不是土崩瓦解,就是大統一」的抉擇階段。
宇宙演化有自身獨特的規律。它撲朔迷離,但井然有序。形式公理的邏輯不可能表述它質變演化的「秩序」。實證科學和形式邏輯在缺少一種非演算法思維法則指導的情況下,都無法去揭示宇宙演化的真面目。歷史已經證明,現代理論十分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能夠揭示宇宙內稟結構和屬性的邏輯工具幫忙,從而突破僵局,進入掌握「時間之箭」的理論領域。
●質變邏輯學——易學
20世紀末,圍繞基因工程的爭論,人們已將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之間的知識較量推向頂峰。較量的焦點,是對應用技術合理性的科學評價。現代人已從20世紀中葉對化學物質的無節制應用,進入到對生物物質的應用領域。如果基礎科學(主要是物理科學和心理科學)遲遲跟不上化學、生物學應用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大腦生理學方面說所湧現的知識,(將)使社會面臨艱難的抉擇。這個領域的痛苦的尷尬境地正在前方等待著我們」 。這是被譽為「當代牛頓」的法國物理學家P_G德熱納(Pierre-Gilles De Gennes)向世人發出的忠告。
在當代「智力社會」背景下,如何增強道德意識,克服達爾文「競爭複製」理論指導下的功利主義對高技術的誤導,已十分迫切地擺在全人類持續發展問題的最前面。作為人類文明先導的科學,時代在呼喚,她對人類在改造自然和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應當擔負起強有力的理性指導的文明感召責任!
易學是東方遠古文明留下的寶貴遺產。它不僅是辯證哲學認識論的思想寶庫;還是一門自然科學直接可以應用的,揭示大自然質變運動規律的邏輯學;是探索大自然自組織演化的重要工具。
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基礎科學對應用技術的指導,人文科學對應用技術的約束,已越來越顯得迫在眉睫。人類必須以一種更高層次的理性,去理解與認識客觀世界的演化規律。
這個理性工具在中國古老的易學中存在著。它能處理和把握質變系統在演化時的結構和屬性。人類可以用它來平衡並解除「數學帝國主義」在應用技術中盲目橫行,在基礎科學中孤寡獨裁的地位。
易學是質變邏輯學,這是一種集認識論、方法論、本體論於一體,能夠表徵辯證論哲學原理的思維法則。如果說,數學用演算法邏輯法則充當了機械論哲學的理性工具;那麼,易學則將用非演算法的邏輯法則,充當辯證論哲學的理性工具。一旦兩者作為科學法則在人類的思維中結合,一個理性的新科學時代就會來臨!
推薦閱讀:
※中醫的思維方法之一:意象思維
※隨感-2個值得儘早培養的技能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獨特思維方法
※【六頂思考帽】史上最強團隊分歧終端機
※採取逆向思維做銷售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銷售的黃金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