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夏甘州軍政建制述略

公元1028年,西夏李元昊襲甘州回鶻,進而據有河西後,甘州成為西夏在河西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西夏政權首先在甘州設甘肅監軍司,負責甘、涼、肅防務,接著在甘州設鎮夷郡、在肅州設番和郡、涼州仍稱西涼府。鎮夷郡處於中心地位,但都是平行的政權機構。繼又在鎮夷郡城設宣化府,旋廢宣化府,改置甘州城司。鎮夷郡直轄甘州城司與刪丹縣。至西夏天慶三年(1196年),以宗王李安全為鎮夷郡王,駐鎮夷郡城,甘肅軍司防地也成為西夏宗王的直接領地,直轄於王室。 現將西夏設在甘州的軍政機構建制,作如下探討,拋磚引玉,以就正於方家。 一、甘肅監軍司與駐軍 宋明道元年(1032年),西夏李元吳繼位為王。於景佑三年(1036年)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同年九月定兵制,完善軍事部署。據清代吳廣成《西夏書事》所記,元昊定兵制分左右二廂,共設十二監軍司。基本上以黃河為界,河東為左廂,河西為右廂,各有六個監軍司。甘肅監軍司簡稱甘肅軍司,「駐唐刪丹縣故地」。唐刪丹縣城曾是甘州回鶻時的都城。 甘肅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党項貴族豪門擔任,其職位高於地方州縣官。按《宋史·夏國傳》所記,都統軍職位在團練使以上。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官等數十人。都統軍配備「帳一、弓一、箭五百、馬一、駱駝五」。還有『旗、鼓、槍、劍、棍、桔、耖袋、披氈、渾脫、背索、鍬、鋟、斤、斧、箭牌、鐵爪籬等儀衛兵器。 西夏後期,重文輕武,監軍司長官品位下降。按西夏《天盛年改定新法》規定,官分五品,即上品、次品、中品、下品、末品。五品以下的官員為不入品者。該新法為西夏天盛七年(1155年)所定,該年為豬亥年故又名《豬年新法》(亦說該法施行的年份為豬年)。按照該法所定,州郡官提升為次品,邊境監軍司長官反而降為中品,尚較州郡官低一品。 關於甘肅軍司防地駐軍情況,《宋史·夏國傳》記載:「右廂甘州路三萬人,以備西蕃、回鶻。《兵制》規定:「男年登十五為丁,率二丁取正軍一人。願隸正軍者,得射他丁為負贍。」則正軍一人,另隨負贍(副兵)一人,隨軍司雜役(後勤)。《後制》又規定:「凡正軍配給長生馬、駝各一匹。」則每一負贍就有餵養兩匹牲畜的任務。據《西夏書事》記載,首都興慶府正軍二萬五千人,另有負贍七萬人。則甘肅軍司正軍三萬人,副兵最少亦不下於三萬人。 二、鎮夷郡 西夏設鎮夷郡的時間為宋景佑四年(1037年)夏五月升州郡時。鎮夷二字含鎮懾回鶻與吐蕃之意。鎮夷郡的郡守不稱太守而稱郡正。開始時,郡正職位低於都統軍,出行時無旗鼓,無帳幕,只有駱駝一峰,箭三百支。鎮夷郡郡正後來又兼郡學教授。西夏黑河建橋碑》所記鎮夷郡正的全稱為「都大勾當鎮夷郡正兼郡學教授。」都大勾當的地位相當於駕前總管,品位已與都統軍相埒。 鎮夷郡郡正又兼郡學教授當在李元昊之子諒祚時期或者更晚。諒祚於1061年親政,立漢人梁氏為後,下令國中去蕃俗,從漢禮,復唐代所賜姓李。各軍州開始任用漢人。諒祚子秉常時期,基本上是梁太后攝政。秉常子乾順時期,於蕃學外,另建國學(漢學),推行漢文化。乾順子仁孝時期,於大慶四年(1143年)在各州廣建學校,教授儒學,追封孔子為文宣皇帝,下令州郡修建孔廟,鎮夷郡城的孔廟即建於此時。同時建立設科取士制度,策試舉人。《黑河建橋碑》即立於仁孝當政時期的乾佑七年(1176年),當時的鎮夷郡郡正直接兼任郡學教授,而且選用漢族文人王德昌充任,是西夏尊崇儒教和重用漢人的實證。 西夏後期重文輕武,文官品位上升,武官品位下降。按照《豬年新法》所記,鎮夷郡改為鎮夷州,其長官為次品,是五個等級中的第二品,而邊境監軍司的品位為中品,是五個等級的第三品,反而位低一品。 三、宣化府 根據《西夏書事》卷十二所記,「升甘州為鎮夷郡,又設宣化府,」是說設宣化府在升鎮夷郡之後。「宣化」二字為宣撫化育,含安撫感化之意,實質是示以恩惠,收攬人心,與鎮夷二字相對應。一方面鎮懾,一方面安撫,鎮撫並用,以加強統治效果。 宣化府與鎮夷郡的品位相當,但他們不是重複並列的政權機構。鎮夷郡行使政權管理職能,宣化府施行宣撫感化的職能。宣化的主要對象仍然是回鶻與吐蕃,但宣化的地域範圍卻不限於鎮夷郡境域,而是與甘肅軍司相配套,宣化於原來回鶻統治的甘、肅二州及吐蕃六穀部統治的西涼府,不包括曹氏政權統治的瓜、沙二州。瓜、沙二州另立西平監軍司,而無宣化機構。其他監軍司也未見有宣化機構之設。 鎮夷郡與宣化府在存在的時間上也有不同。鎮夷郡是常設的政權機構;宣化府則是較短期建制的臨時機構,局勢穩定後即行撤銷。仁孝立《黑河建橋碑》時,已無宣化府的建制,《豬年新法)中有甘州城司的名稱而無宣化府的名稱。 從以上建制情況看,李元昊對佔領的新區具有如此高明的統治藝術與解決矛盾的才能,使人驚奇。 四、甘州城司與刪丹縣 西夏鎮夷郡下轄甘州城司與刪丹縣。置刪丹縣在前,設甘州城司在後。而置刪丹縣又在設甘肅軍司與鎮夷郡之後。甘肅軍司所在的刪丹縣即《西夏書事》所說的唐刪丹縣故地,也就是現在的張撼城。後來置鎮夷郡宣化府後,始將刪丹縣移出此城,另在今山丹縣建刪丹縣城。道光十五年《山丹縣誌》這樣記載:「縣城……,西夏趙元吳建,元至元二十六年新之,周一里二百六十步。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揮庄得展築,周七里二百九步,如今制。萬曆中,增南關城。」可知今山丹城確為西夏元吳所建的刪丹縣城。而且是在設鎮夷郡、宣化府之後所建。 甘州城司這一名稱列於西夏《豬年新法》第十章內「官品及府所名稱」中的下品中,即西夏官品五品中的第四品,與肅州、沙州、黑水、居延同列。《豬年新法》中無宣化府而有甘州城司,又似乎是宣化府這一機構被甘州城司所代替。IEI《山丹縣誌》還記載,山丹縣宋時為「西夏宣化府地」。則不能排除宣化府在西夏時,曾一度是鎮夷郡之下,山丹縣之上的政權機構。 五、鎮夷郡豐府 鎮夷郡設鎮夷郡王府的時間為西夏桓宗純佑天慶三年(1196年)。西夏越王於該年去世後,他的兒子李安全向桓宗純佑要求承襲越王的爵位,純佑沒有同意他襲爵,而是改封他為鎮夷郡王,在鎮夷郡城建郡王府,鎮夷郡與番和郡均不再稱郡而改稱州,成為西夏宗王的直接領地,直轄於王室。河西的軍政事務,均由鎮夷郡王節制。轄屬關係如附表:
推薦閱讀:

西夏國帝王的樣子
西夏石烤羊的做法
此古城曾誕生中國一個輝煌王朝, 卻被俄羅斯人盜掘, 如今面目全非
談《西夏咒》中的男女雙修--雪漠
西夏皇帝李乾順

TAG:西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