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回」的來源

「回回"的來源

回回,又稱回民或回族,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知道,回回與伊斯蘭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本來就是一體的,可以說沒有伊斯蘭就沒有中國這一回回民族。

中國回回的形成大致可分為三部分:首先是在唐宋時期。自唐朝永徽二年與阿拉伯國家建立友好貿易關係以來,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猶太人便通過古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因貿易關係有的便僑居中國的沿海地區;另一部分是在元代時期。元代東西交通的發展,為中國與伊斯蘭各國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客觀條件。元代東來的穆斯林不僅僅是由陸上交通蒙古軍西征俘掠而來的一些人,也不僅僅是由陸上交通而東移的中亞移民,且還有因海上交通的暢通,來自中亞、西亞、非洲、南亞和東南亞的一部分人,他們源源不斷地來到中國,因他們絕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他們在經商貿易的同時,也將伊斯蘭的生活方式帶入了中國,這些人成為形成回回民族的又一主流;(參見《中國回族史》上冊130頁)還有一部分則是在明代。在明代雖說對穆斯林進行了大規模的遷移,但也有少部分外來人定居中國,成為回回的一份子。

他們定居下來以後,始終保持著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他們建造清真寺,建立聚居區,這無疑加速了伊斯蘭在中國的傳播。由於互通婚姻而吸收了許多其它民族成份的人加入伊斯蘭,尤其是吸收了一些猶太人、漢人、蒙古人等皈依了伊斯蘭,成為穆斯林。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這些人的稱呼逐漸由原來「蕃客」、「回鶻」、「回紇」轉變成了「回回」,而將他們所信仰的伊斯蘭稱為「回教」、「清真教」等等。這對日後回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回回」一詞源於何時,以無從考證。據歷史記載,早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及南宋彭大雅的《黑韃事略》等文獻中就有所記載,但當時所稱「回回」是泛指信仰伊斯蘭的人,沒有分門別類的專指哪一部分人而言;而在元代文獻俞希魯的《至順鎮江志》的戶口簿中,對「回回」的稱謂便有了明顯區分的記載:「蒙古二十九戶、維吾爾一十四戶、回回五十九戶、也里可溫二十三戶。」因此,元代所提到的「回回」,可以說便是今天回族的先民了,又因為當時主要指的是中亞、西亞遷到玉門關以東的信仰伊斯蘭的各族人所以才有了長期以來流傳在回族中所謂「西域回回」、「西域古教」的說法;在明清兩代,雖說有回回、維吾爾混淆,族、教不分的情況,把我國信仰伊斯蘭的各民族統稱為「回回」,但在族名上冠以「回」字來作為區分,如稱維吾爾為「維回」、稱撒拉為「撒拉回」、稱東鄉為「東鄉回」或「土回」等。(參見《蘭州回族與伊斯蘭教》中《甘肅回族來源及變遷》一文)

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將族源複雜,人口分散不集中,沒有任何民族稱謂的回回統稱為回族;將有民族稱謂的,如:維吾爾、東鄉、撒拉等民族以維吾爾族、東鄉族、撒拉族等稱謂稱呼,同時在1956年6月2 日,國家又頒發了《國務院關於伊斯蘭名稱問題的通告》說:「伊斯蘭是一種國際性的宗教,伊斯蘭也是國際通用的名稱。」並規定:「今後對伊斯蘭一律不用『回教』這個名稱,應稱為伊斯蘭。」(選自陳廣元1987年版的《伊斯蘭教基本知識》)

由此可知,回族既不是由某一氏族或某一宗族,或某一部落發展狀大起來的,也不是經歷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形成的,而是由國內外許多歸信伊斯蘭的民族,經過長期發展,融合而形成的獨特民族——回族。

如果沒有伊斯蘭在中國的傳播,也不會有今天擁有伊斯蘭信仰的回族出現,可以說:一個回族人,一旦放棄了伊斯蘭信仰,那麼他已失去了根本,失去了靈魂。


推薦閱讀:

黎氏來源十六支
西遊四大混世神猴究竟是何來源?如來佛祖是否撒下彌天大謊?
道教神仙的來源和體系
偏執的創新——蘋果的內核 來源: 經濟月刊 作者: 崔玲
最完美的蛋白質來源,是它!

TAG: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