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危機 87.3%公眾正關注渤海生態
渤海危機提示人們關注近海生態安全問題。 |
近日,國家海洋局在緊急召開的「渤海海洋環境專題會議」上透露,渤海海域污染早已不堪其重,陸上工業廢水以及周遭農業面源污染、密集的海上運輸和油田開發等,已讓渤海面臨成為「死海」的危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8685人參與),87.3%的公眾正在關注渤海生態。58.0%的人呼籲社會重視「近海生態安全」問題。受訪者中,「80後」佔53.4%,「70後」佔28.4%。
87.8%的人坦言「渤海危機」已然影響自己的生活
渤海灣漏油事故發生已有兩個多月。然而時至今日,不僅溢油仍未徹底控制,而且油污清理進展緩慢,損失賠償更是遙遙無期。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不久前公布的消息顯示,遼寧綏中東戴河浴場沿岸、河北京唐港淺水灣浴場,均發現了來自蓬萊19-3油田的油污。
8月9日,國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下發通知,責成其就前期海底油污處置不力向公眾道歉。本次民調顯示,55.6%的人認為漏油事故處理「不能止於道歉」,53.6%的人期待「儘快對受影響的民眾和企業進行賠償」。
民意中國網一名網友指出,雖然相關政府部門表示可能對漏油事故責任方開出20萬元的罰單,但這一數額與該事故對渤海造成的長期危害相比,只是杯水車薪。而不久前,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件後承擔的賠償金為200億美元。
調查中,53.5%的人建議「對事故方嚴格問責和處罰」。另外,67.4%的人希望「儘快清理油污,避免更大污染」;54.4%的人呼籲「儘快公布事故處理詳情」。
記者發現,新浪微博上有關渤海的帖子已有上萬條。有網友指出,渤海是中國最淺的內海,更新能力有限。環渤海經濟圈又是中國的第三大城市群,人口密集,一旦渤海變成「死海」,危害深遠。
調查中,87.8%的人坦言「渤海危機」影響了自己的生活。46.5%的人不吃渤海的海產品了;33.9%的人不去渤海及沿邊地區旅遊了;13.9%的人在渤海的投資受到損失。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於鑫主任指出,渤海屬於內海,水流的交換能力較差,受污染後恢復時間長,且需要耗費更大的修復成本。另外,內海海域與人們的生活聯繫更緊密,受到污染後對當地生態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於鑫說,在此次漏油事故前,渤海水質就已經受到污染。對渤海海域環境的保護和修復,是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的重要工作。這次漏油事故表明,進一步完善渤海海域環境突發事故的預警、應急處置和常態污染防治等工作,顯得更加緊迫。
52.3%的人認為當前社會不夠重視「近海生態安全」
「『渤海危機』提示中國重視『近海生態安全』問題。」於鑫認為,目前政府在相關立法和監管上尚存不足。比如相關法規對企業的約束力不夠,企業的污染代價相對較低。在技術層面上,對可能發生的事故也沒有足夠的預案,相關技術研究體系也亟待完善。
在於鑫看來,政府應更多地聽取民意,從可持續發展、兼顧當代和後代利益的角度,重視和保護「近海生態安全」,「最佳的辦法就是建立各種預防機制,而不是被污染和破壞後再去想如何治理和修復。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常識,但這個常識在現實中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調查中,52.3%的人認為,當前社會對「近海生態安全」問題沒有足夠重視。
對於如何防止「渤海危機」擴散,63.0%的人建議完善海洋污染監管機制;58.4%的人期待建立海洋污染預警機制;58.0%的人呼籲全社會重視「近海生態安全」問題;57.7%的人認為應該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力度;56.9%的人建議嚴厲處罰污染行為,提高污染賠償額;50.5%的人覺得應該加大海洋污染問責力度;另有40.7%的人期望優化產業布局,避免大鋼鐵、大石化企業扎堆。
「中國當前的海洋生態管理,可以說是體制陳舊、觀念陳舊、辦法陳舊的管理。」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成根指出,要想解決好「近海生態安全」問題,當務之急是進一步轉變觀念,優化海洋生態管理機制。比如,應有完善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系統和專門的組織,時刻對海洋生態環境進行監控和評估,並在第一時間通過權威部門和媒體,發布監測結果。
趙成根說,政府一直強調把民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放在首位。而海洋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沿海企業、漁民和居民的公共利益。所以,重視「近海生態安全」是政府刻不容緩的責任。
調查中,近四成人(39.3%)相信「渤海危機」會讓有關方面痛定思痛,狠抓「近海生態安全」問題。
於鑫指出,和過去相比,政府對海洋、淡水等水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是越來越重視了。民眾的環保訴求也越來越強。8月14日的「大連PX項目」事件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民眾通過表達訴求,推動了政府決策,使得PX項目將遷出大連。
「民眾這種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值得鼓勵。同時,民眾也要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保護水源、植樹造林等。」於鑫說。
調查中,54.2%的人表示自己將更注意保護水源,不污染水源。
推薦閱讀:
※英國小王子首度與公眾見面
※【每日】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保守解釋
※侯耀文撞車後的表現值得公眾人物學習
※11月公眾可賞三大天象
※為星巴克翻案!沒有數據能表明咖啡致癌,誤導公眾的「壞科學」請大家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