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手跳躍到藝術家的艾敬
在《中國夢之聲》的逆襲戰中,當選手許明明唱完一首《我在人民廣場吃著炸雞》時,台灣資深音樂人王偉忠點評,「你讓我想到了90年代艾敬的感覺……」
艾敬,對於大多數90後甚至85後的年輕人,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因為上世紀90年代艾敬唱著《我的1997》、《艷粉街的故事》、《外婆這樣的女人》走紅流行樂壇的時候,他們還是小孩子。
而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中國曾經最具才華的民謠歌手遊走紐約,目光投向繪畫,在沉寂的8年間,只出版了一張專輯和一本詩集畫冊。
2007年,艾敬再回到人們的視野,已經成為一位集繪畫、裝置、雕塑、影像創作於一身的視覺藝術家。2012年,艾敬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個人藝術展,成為首個在國博辦展的當代藝術家。今年6月,艾敬的雕塑作品《海浪》被國博收藏。其他作品也被中國、美國、義大利、法國的收藏家收藏。
從歌手到當代藝術家,艾敬的跨度有點大,這中間她經歷了什麼?
從798再往東走一公里,有一座環鐵國際藝術城,在一條修建於上世紀60年代、長約9公里的環形鐵道圍合的區域內,環境優美,開闊安靜,近幾年吸引了不少藝術家入駐,艾敬的工作室就在其中。見到艾敬的時候她剛剛完成一個電視欄目的拍攝,換上一身素黑的裙子,磨好兩杯咖啡,手邊是她從中國大飯店買的最愛吃的酥皮奶油卷,斜靠在沙發上的艾敬有著40歲女人特有的優雅性感。從歌手到當代藝術家,轉身的角度似乎很大,但在艾敬看來,一點都不突然,對於這個世界,她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獨立的看法,只要以自己的方式去創作和表達,怎樣都自在。
誤解——
1999年專輯《MADE IN CHINA》未能在內地發行。歌曲《made in china》直到2006年被解禁出版
「I"M MADE IN CHINA 中國地方遼闊遼闊
I"M MADE IN CHINA 這裡人口很多很多
I"M MADE IN CHINA 他們說中國很落後很落後
I"M MADE IN CHINA 他們說中國進步了進步了
我在這裡成長生活
理想被現實猛烈地撕扯
當我離開這裡回頭看看
我才發現原來我很愛國
我愛你 中國
我愛你 中國母親啊
我不能選擇 儘管你還不夠好
我不願做你的逃兵
可我註定成不了 英雄
……
I"N MADE IN CHINA 傳統的觀念不要束縛我
I"M MADE IN CHINA 歷史的沉重也不敢忽略
I"M MADE IN CHINA 我該做點兒什麼」
這是1999年艾敬創作的《MADE IN CHINA》的一段歌詞。「在國外,『made in china』很多時候是貶義詞,代表廉價質量差的商品,但我多年遊歷海外後,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價值,只有認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才能真正立足於世界」,艾敬談起當時寫這首歌的創作動機。但是這首現在看來非常主旋律的歌曲,在當年卻沒有被審查通過,《MADE IN CHINA》這張專輯也沒有在國內發行。「在十幾年前,《made in china》的觀念確實很超前,那時大部分人都在渴望出國的時候,我卻想要回歸」,對於當年的遭遇,艾敬完全理解,但她也一直堅信,《made in china 》是經得起考驗的真誠的作品,總有一天人們可以理解她在說什麼。終於,2006年她的創作精選專輯《艾在旅途》在國內發行時,這首被封存多年的作品被解禁收錄其中。
不管怎樣,1999年的經歷對於艾敬的音樂夢想依然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的音樂生活也由此產生了一個停頓。「我所有的生活都為了創作和表達,所以當真實的表達不被理解時是很痛苦的」,艾敬直言。那時,艾敬與日本索尼唱片公司的合約也面臨期滿,她未急也未跳,更沒有叫嚷和訴怨,艾敬選擇了離開,「我是感覺受傷害了,但是我理解,我依然愛著這個國家,所以我不炒作和伸張」。於是,艾敬切斷了身邊所有親密的關係,放下多年圍繞在身邊的愛和保護,決心一個人尋找音樂以外的生活。「我像沉在海底的一片細沙,甘心情願地沉靜,我好奇地觀察浮游在海水裡的所有生物,尋找那些奇特的吸引我的事物」,艾敬這樣描述當時的自己。
遊學——
命運對你關上一道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在紐約8年時間裡,經常是一周有四五天時間都長在畫材店。
繪畫是她最先找到的出口。上世紀90年代初艾敬遊歷歐美,走到哪裡都要去看美術館、博物館,後來開始看畫廊,這些積累對她學習繪畫都大有幫助。剛好有個契機,艾敬認識了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因為喜歡藝術,1998年我曾去他成都的畫室拜訪過他」,艾敬回憶。1999年張曉剛移居北京後,在花家地開了一間工作室,「有一次張曉剛在我家裡看到我給自己的唱片封面畫的設計草圖,稱讚我畫畫很有感覺,於是開始教我畫畫。」
一開始張曉剛以為艾敬只是愛好,沒想到她如此執著。「雙眼緊盯著眼前的畫布,聞著松節油散發的甜香,雙眼因為集中和油畫顏料的刺激而漫著血絲,皮膚油亮亮地照著畫布,我的頭髮常常蓬亂……」艾敬描述投入在繪畫創作中的自己。那幾年,艾敬一次一次地去紐約學習,一周有四五天時間都長在畫材店,畫材店的工作人員都會畫畫,每個都是藝術家,艾敬天天拉著他們問來問去,哪個材料好,好在哪,怎麼用。在這些人眼裡艾敬很神秘,「他們都認識我,問我幹什麼的,我說什麼都不做,就是玩兒,他們不信,玩兒哪會買那麼好的材料?但看我又不像撒謊。」說到這兒的時候,艾敬的眼神里充滿小孩子般的調皮。
在紐約的這段8年時間裡,艾敬幾乎忘掉了自己曾經是誰。「我覺得命運就是這樣,它對你關上一道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音樂就是一道門,我在這裡得到了很多,然後一轉身推開另外一扇門的時候,有好奇,有擔心,更多時候你會發現,一路走來,最後會迎來鮮花」,艾敬的這份感受後來化為她的一個裝置作品——《每一扇門裡都有鮮花》。艾敬在紐約的網路舊貨市場上看了幾千個門,挑中了5個,成功搶到手的有三個。這三個古董門,分別來自印度尼西亞、法國和中國清代,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僅三個門的運費就一萬美元。儘管清代的木門在高碑店有很多,艾敬還是選擇從海外遊歷回來的,「那個清代的木門被原來的主人刷成了孔雀藍的顏色,相當於注入了他的審美,同時能夠看到它斑駁的年代感,這樣一扇門,從中國出發,遊歷了世界,被不同的人收藏過使用過,本身就充滿故事。」門裡的花真的是鮮花,在國博展覽期間,艾敬專門請人每周更換一次鮮花。
當然,在紐約潛心研究當代藝術時,艾敬也沒有放棄音樂。和索尼約滿後,艾敬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去一直以來夢想的倫敦錄製唱片,選擇了倫敦最有歷史的RMK錄音棚,全部採用樂隊現場錄製。2003年正式發行了《是不是夢》,於是回國開始做宣傳。
不過那一次的經歷讓她感覺非常不好,「5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國內的電視台已經很少有mv頻道了,都是綜藝節目,我很討厭這樣的形式,我特別怕主持人跟我談40分鐘話後,突然叫我站起來唱一首歌,我就崩潰了,因為那樣的燈光氣氛不適合唱現場,我也不想假唱,很多時候我錄完電視節目晚上會做噩夢,難受到皮膚都疼。」很多時候,艾敬都坦言配合不了,宣傳一圈下來精疲力盡,也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她會選擇自己的方式做音樂,最近兩年也創作了《問題和答案》和《愛人》兩首單曲,但絕不再去猶如「斗獸場」般的電視節目。
艾在旅途
1969年艾敬在瀋陽出生。
後就學瀋陽藝術學校聲樂系。
1987年考入東方歌舞團學員班。
1992年一曲原創歌曲《我的1997》
掀起大陸「城市民謠」新浪潮。
1994年出版第二張專輯《艷粉街的故事》。
1995年在東京成功舉辦個人演唱會。
1996年簽約SONY唱片公司,出版專輯《追月》。
1998年在美國完成專輯《Made In China》的錄製。
由台灣「民謠教父」李壽全幫助製作。
2000年至2001年,師從藝術家張曉剛學習繪畫。
2002年成立艾敬工作室。
2003年第五張專輯《是不是夢》發行。
2004年,出版第一本集散文、詩歌、繪畫、寫真
為一體的作品集《艾在旅途》。
2007年正式以藝術家身份參加藝術展。
2008年在北京舉辦首次個人藝術展。
2009年在紐約舉辦首次個展。
2012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艾敬綜合藝術展。
2013年雕塑作品《海浪》
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歸來——
拿起畫筆後第十個年頭賣出了個人第一張畫作。成為首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展的當代藝術家
2007年,艾敬以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回歸人們的視線,2009年,艾敬把工作室從日漸喧鬧的SOHO現代城搬到環鐵藝術區,在這個挑高6米多的空間里,艾敬終於可以創作大型的作品。
在她工作室的牆上掛著兩幅巨大的黑白畫作,遠看上面什麼都沒有,走進才發現全部畫滿了「love」,每個字的筆觸都不同。這兩幅作品,艾敬用了近半年的時間完成,她希望用時間和程序反映出看似「無」的狀態。艾敬的很多作品都用到了「love」這個符號,「愛」也是她創作的主題。印象特別深的是她在國博展出的裝置作品《我媽媽和我的家鄉》,雕塑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婦人,是以艾敬母親為原型的,她正坐在椅子上織著一張毛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從她身後延伸出去的是一張高6米寬16米長的掛毯,是由五顏六色的「love」拼接而成。
這個作品是艾敬發動了瀋陽老家的54個家庭共同完成的,「參與的人是我的鄰居,我的同學、我同學的父母、我同學的鄰居、媽媽的朋友、我的兩個姨以及她們的朋友或者鄰居……我給他們畫圖,她們照著圖樣織,織的技術很簡單,但材料要求高,必須是舊毛線,他們把家裡的毛衣毛褲都拆了,洗後再織成一塊塊的毯子拼接起來,現在還剩了不少毛線團呢」,艾敬說。
在很多人看來,裝置藝術投入大,體積大,更適合美術館或者博物館展覽,不適合收藏,因為一般意義的收藏家沒有大的空間放置,但是裝置作品往往可以更強有力地放大藝術家的觀念,艾敬非常清楚其中的得失。「音樂更像激情的燃燒,需要衝動,視覺藝術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像種樹一樣,經年累月,勤奮澆灌,才能收穫一片清涼。一開始你可能什麼都看不到,直到你走入這個世界才能分享。」艾敬認為,作為一位藝術家不能只考慮商業價值,要給別人帶來啟發和心靈的震動。這些年,艾敬在邁阿密和歐洲看到很多私人的美術館,他們買下或租下一個很大的空間,專門來展示自己收藏的裝置藝術,而且有些作品還需要後期維護,比如換電池或者換材料。前段時間有個英國的收藏家非常喜歡艾敬《每一扇門裡都有鮮花》這個作品,艾敬對他說,「很酷啊,如果你要收藏,我就要每周派人去換鮮花」。
當然也有人說她玩票,但是以艾敬的個性,就算她想玩票都很難。處女座的艾敬是個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尤其苛刻,認準了一件事就會追求極致。在做音樂的時候,艾敬彈吉他彈得滿手膙子,為了自己的吉他和樂隊同一水平發奮練習;畫畫的時候,她會買最頂級的牌子,也是最貴的油畫棒和油彩,因為「顏色無比漂亮啊」;要畫「秋天」的主題,她就跑去東北老家看秋天土地的顏色;創作雕塑《海浪》用了兩年的時間,找最好的漢白玉,聽說哪有好料,買張機票拔腿就走……這些年艾敬從南到北地折騰,每一個作品都有一個故事,看似費錢又費時,累並快樂,艾敬對藝術的創作態度可謂痴迷又瘋狂,專註又執著,但艾敬覺得這是必經之路。
艾敬說自己最大的特點是喜歡按自己的方式做事,這看似有些不識時務,但是這就是她的個性,也讓她有能力承擔了不少質疑。「我的作品被法國藝術機構DSL Collection以及中國的博物館收藏,但我也知道我賣的第一張畫是我拿起畫筆後第十個年頭,這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但也足夠讓我驕傲」,艾敬知道很多人會用經濟價值來衡量一個人,但是她從來不在公眾場合宣傳她又賣畫了,賣了多少錢,「我現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時間會證明我存在的價值,至於外界的各種猜測,我完全不在乎,我不願為了滿足這些人的好奇心去做任何解釋,他們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活。我有那麼多事情要顧及,就是顧及不到別人怎麼想的。」此時的艾敬和她年輕時一樣驕傲而倔強。
推薦閱讀:
※《女孩的第一本心理智慧書》正式出版發行了
※以色列藝術家Yigal Ozeri超寫實油畫作品
※雕制藝術(025)木、竹根雕藝術
※藝術家饒森林山水畫賞析:雲山百態 氣勢磅礴
※孫克:陳子庄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