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應具備五種意識

一、 合作意識

有人認為,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個體的,其結果是集體的。這顯然是錯誤的,教師教學的整個過程都具有合作性,表現為:

1、教師與學校領導的合作。教師所擔負的教學活動,是依據教學大綱,在學校領導管理之下進行的。校長調控教師的任課情況,監督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給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假如校長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予支持,教學任務的完成就失去了可靠的保障。教師對校長安排的教學任務不予接受,教學工作也無從談起,只有二者密切合作,建立起一種「管理」與「服從」的合作關係,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2、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與小學教師之間,小學與中學教師之間乃至與大學教師之間,都存在著有形與無形的合作關係,比如,小學備課教師之間只有合作,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一個較「完整」的人,也只有教師之間的密切合作,才能在班集體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3、師生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體的重要因素。學生可以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學會合作的理念。1997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發文化《學習——財富用藏其中》提出現代教育必須建立在四個基礎之上而形成大廈,即: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新。為此,只有把合作的觀念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才能使學校產生活力,具有凝聚力。遺憾的是,報刊上不斷的登載學生殺老師,老師打學生,師生相見於公堂,老師不是學生心目中的老師,學生也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學生,師生關係十分尷尬,這就影響了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究其原因:我們的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一種不民主的觀念,不能與學生平等交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高高,學生矮小,應蹲下來與他們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內容很多,需要教師必須具有一種謙虛合作態度。

二、權威意識

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必須具有權威,沒有權威教學活動無法展開。為此,有些教師認為:要讓學生聽自己的就一定要讓其先怕自己,要有一種威懾力。其實這種傳統的權威,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已失去了地位。實施素質教育中,教師必須建立自己「獨特」的「人格權威」。 正所謂:其身正,不令則從;起身不正,雖令不行。首先,教師必須是一個熱忱、誠實、公平、寬厚、遵紀的社會中的一員,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應該遠離教師。其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既是知識的化身,又是鑄造靈魂的能手。再次,教師在學校能夠處理好各種關係,化解各種矛盾,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能夠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引導學生獲取新的知識,在學生的心目中佔有一定的位置。

三、終身教育的意識

上世紀以來全世界知識總量每七至十年翻一番。同時,「知識廢舊率」也在加快。因此,一個大學畢業生在校獲得知識,僅佔一生所需知識的10%,90%的知識需在工作中獲得。作為教師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必須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特別是現在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網路技術的出現,教師工作受到嚴重的衝擊,稍不注意就落在學生的後面,何談為人師表。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源頭活水從何而來?為此,現代教師必須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誤區,不失時機的進行二次教育以及終身教育,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全面發展。  

四、責任意識

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指教師的教育責任,還包括教師的社會責任。教育責任,集中體現在學校中的學生身上,對於天真無邪的學生,教師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鑄造新的靈魂,使之成為有益於社會的群體。教師對學生的負責,就是對社會、對民族、對未來的負責。現實生活中,有的教師缺乏責任感,即使是學生在教師眼前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現象,也視而不見,導致學生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不能不歸結為教師的責任。有這樣一個例子,二學生中午在教室打架,一教師看見,視若無睹。一旁的朋友問道:你咋不去管管?那教師卻說,又不是我的學生,管他呢!這種推卸責任,而導致學生惡型的繼續的作法,能不說是教師的責任嗎?教師的社會責任,是指教師治理周邊環境所擔負的責任。處在變革的社會中,學校時常受到「大眾文化」的侵襲,一些不健康的活動不時給學校管理帶來麻煩,影響學校的正常的教學。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擔當起保護學生的責任。自覺抵制一切侵害學生的行為。

五、生命意識

教師工作是一種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的過程。學生是社會中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情感去教育學生。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愈深,愛之愈烈。其次對學生的關懷要落到實處,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懷、體貼與信任,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見面與學生打一個招呼,幽默幾句話,都可以促使師生關係的轉化,以此形成一種學生尊重老師、老師關愛學生的新型師生關係,這種關係的確立,促使教師用自己的生命去扶助一個正在成長的生命,任何辱罵和體罰學生的行為便沒有存在的理由,與學生交往中的任何困惑都可以克服。有的教師埋怨,我工作的一切都為了學生,可有的學生就與我對著干。這恰恰是教師自身所表現的行為所決定,教師「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不是教育學生,而是想方對付他們,這就形成一種不愉快的師生關係,確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失敗。所以,只有用生命的意識去影響學生,看待教育對象,才能促使教師迸發出對學生愛的火花,構築一種新的和諧的師生關係。

素質教育,這樣的口號不僅是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現代的教育意識,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素質教育的熱潮中去。

推薦閱讀:

外媒:颶風考驗美總統候選人政治素質 //颶風會吹走奧巴馬?
誰在造就中國低素質的公民?
良好的素質來自良好的習慣
「非美女」征服男人的必備素質
清末民初進步人士對提高國民素質的思考

TAG:教育 | 意識 | 教師 | 素質 | 素質教育 | 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