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4.1陰陽神氣的天命觀?內化於理之神之物慾與野性1

5.4.1陰陽神氣的天命觀·內化於理之神之物慾與野性1

5.4. 本能欲神

本能欲神是生存本能的慾望,建立在先天元神的基礎上,與外調節的關係極大。本能欲神具有外向特徵,把外在的東西納入自己的需要,轉化為「我」的,如將軍賓士沙場攻城略地,而先天元神是內涵、內守的,如元帥穩坐中軍帳,不直接參与外調節。

本能欲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物慾與野性,二是性慾與生命,三是滿足感與人性。

5.4.1 物慾與野性

生命的本欲需要極其簡單,只要滿足生命的基本存在,本欲就沒有其它需求,沒有主觀理性擴張的不知足。本欲隨著生命的進化而發展,具有了自我「意識」,如動物的領地意識、蜜蜂采蜜的路線、鯨魚數千里的巡遊等,同時發展出了野性,如獅子、狼獵殺食草動物,種群間為領地爆發的打殺爭鬥等等。

衣食住行等物慾的多少,是人們感應幸福、困苦的基礎。物慾不能滿足,生活總是痛苦,激發人們的拼搏精神,殫精竭慮以獲得滿足。物慾中最基本的食慾,是「氣立」的基本內容。沒有食慾,水谷精微沒有來源,生命就不能維持。「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得谷則昌,失谷則亡」,就是這個道理。

食慾是人一生下來就具備了的,其它的物質慾望是後來逐步出現。脾胃為後天之本,食慾在則生命存在,這是生命的普遍法則。草木有食慾,吸收土地的營養,蟲鳥有食慾,會找尋食物、儲藏食物;野獸有食慾,獵殺弱小動物。顧護脾胃是健康長壽、防病保健的基本內容。不少年輕女性,為了美的追求,過度地節制飲食,食慾沒有了;有的家長愛心太重,想方設法讓娃娃過多吃,娃娃食慾沒有了,沒有食慾,就可能出大問題。

天地有寒熱,人們要穿衣;天地有風霜,人們要住房,物慾需求是方方面面的,但是要有限度,滿足了生命的需要,就有了健康長壽的條件,超過了生命的需要,或者不能滿足生命的需求,都會危害生命健康。衣食住行等物質需要,對於健康長壽來說,貴在一個「適」字。適可而止,生命沒有物質之累,氣化活動就能因應自然、順應自然,在無為之中,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野性是生命存在的保證,但具有適可而止的原始本能。沒有文化技術的原始人,吃飽後就本能地停止進食,暖和後就不會再披皮毛,有山洞滿足避風寒、避暑熱之需求,有乾草可以隔地面潮濕,滿足生命的基本需要後別無他求。原始人無知無識、茹毛飲血,不值得現代人效仿學習,但原始人自然自在的生活方式,無意識中的「恬憺虛無」和「知足」,是不是值得現代人學習呢?知足是人性的起碼要求,在這一點上,獅子、老虎等野性十足的動物,恐怕比不斷追求奢侈生活的我們要進步得多,只不過動物們的知足是下意識的,不是理性自覺的。

適可而止應該隨著理性識神的進化,上升到文化理性的自覺行為,管束野性慾望的發展。事實上,「適」的意識並沒有在理性識神中紮下根來,科技文化沒有適可而止的意識,商業文化也沒有適可而止的意識,另外一種本能-野性,卻得到了科技文化、商業文化的幫助,像一雙任由野性驅使的翅膀,飛向無止境的深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貪婪無度!

物慾是本能欲神的野性之欲,也是物種依存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環境之中,食物鏈的構成就是野性的結果,沒有獅虎、狼等的野性,就沒有食草動物的種群平衡,就沒有草、食草動物、獅虎的食物鏈的穩定。在沒有文化技術之前,生產力極其低下,野性之欲就局限在食物之爭。

推薦閱讀:

太極陰陽五行功
陰陽神簽
淺談人體之陰陽相生相剋
子平真詮評註 論陰陽生克
梅霞道人陰陽砂鉗《砂鉗歌》(1)

TAG: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