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連載第十七、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07-12
第十七、東南亞、南亞佛教史東南亞、南亞史位於中南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國家,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雖然相繼有波羅門教、印度教、回教、耶穌教的交替存在,但這些國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例如:莊嚴的寺院、寶塔、是時人巡禮的古迹聖地,佛教節日是全民參與的慶典。此外,僧侶地位的崇高、民眾信仰的虔誠、完善的僧伽管理機構、僧伽教育普及,在在都突顯佛教在東南亞、南亞的成熟化、由於東南亞國家與佛教有緣的很多,本課僅介紹南傳佛教系統的五個重要國家,以及南亞國家中,三個佛教歷史悠久的國家概況: 一、斯里蘭卡佛教斯里蘭卡,古稱「獅子國」、「錫蘭」,該國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經典集結(西元前三世紀),有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傳入,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為摩哂陀建大寺,並於此寺舉行錫蘭第一次三藏結集,此寺乃成為錫蘭上座部(赤銅牒部)佛教的起源。爾後,摩哂陀的妹妹僧伽密多也前來建立比丘尼僧團,使得錫蘭擁有完整的僧伽組織。西元前後,佛教分化為兩派:一是大寺派,仍為上座部佛教的根據地;一是無畏山寺派,則以大小乘兼弘,聲譽逐日提高,而後由之分化出一部為逝多林派,三派之間以無畏山寺派為盛。五世紀時,覺音論師在大寺院三藏的巴利文翻譯,並完成一部佛教百科全書《清凈道論》,而奠定大寺派的復興與教學基礎。與之同時,《島史》、《大史》也相繼編著問世,是為錫蘭佛教興盛時期。十一世紀南印度侏羅人入侵,佛教也遭到嚴重迫害。十二世紀時,波羅羯磨跋怙一世在位,力振佛教,結集上座部灑在,因此確立大寺派為錫蘭佛教的正統傳承。十三至十七世紀,錫蘭為葡萄牙、荷蘭等國侵佔,佛教再度受挫,直至十八世紀才由泰國長老優波離等人復興。目前斯里蘭卡的主要佛教團體由「摩訶菩提學會」、「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青年佛教會」、「斯里蘭卡佛教聯盟」等,其中前二者致力於國際弘法上的卓越貢獻,使斯里蘭卡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佛教一直是斯里蘭卡的傳統宗教,早期將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分枝移植於此,並迎請佛牙前來供奉,至今仍是斯里蘭卡人的驕傲。佛教對該國的影響,是遍及整個文化,從語言、文字、教育、政治、建築到生活,無不關聊。而緬甸高棉、泰國、寮國的佛教也受其影響,這些國家至今仍是上座部佛教興盛的地方。 二、泰國佛教泰國,古稱「--羅」,在十三世紀泰人正式建國以前,佛教已盛行多時,並先後傳入上做部佛教、大乘佛教、蒲甘佛教及稀爛佛教;素可泰王朝----羅康恆王在位時期(一二七七——一三一七),因禮請錫蘭大寺派僧侶來泰說法、傳戒,始確定南傳上座部為主要信仰。十九世紀,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改革佛教,創法宗派,原有眾多僧眾即稱大宗派,這是今日泰國的兩個主要佛教派別。佛教是泰國國教,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國教設有宗教廳,專職宗教事務,以僧皇職權最高,目前全國約有九千餘所的佛學院和兩所佛教大學,專門致力於僧伽人才的培養。尤其近年來西方人士學佛者眾多,因此禪坐中心更是四處林立,佛教更加興盛。泰國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以寺院為中心,所以佛教寺院是宗教、社交及教育的根源。一般習俗,男子一生至少經過一次剃度出家,才算擁有完整的人格。一九五零年,泰國和錫蘭共同發起成立國際性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一九八八年,南北傳佛教交流融和,於美國佛光山來寺舉行第十六屆大會;一九九八年,於澳洲佛光山南天寺舉行第二十屆大會。一九九四年,泰國最大道場法身寺與佛光山締結為兄弟寺,更是南北傳佛教融和的最佳表徵。 三、緬甸佛教據《島史》記載,阿育王曾派遣須那迦、---多羅二人金地傳教,所謂「金地」,是指下緬甸的打端一帶。當時所傳乃上座部佛教,西元十世紀之後,大乘佛教及密教傳入。十一世紀,阿奴律陀王統一全國,在蒲甘成立上座部佛教,當時錫蘭受到南印度侏羅人的攻擊,於是蒲甘王朝成為南傳佛教的中心,長達二百年之久。十二世紀,僧團分裂為錫蘭宗教和原有的緬甸宗派;十八世紀,緬甸佛教又發生著衣論爭,形成偏袒派與通肩派的對立;十九世紀,英國勢力入侵,僧院組織成為民族獨立運動的凝聚點;一九四七年獨立後,佛教漸行復興。第五次及第六次經典結集都由緬甸佛教徒所發起,對南傳三藏的結集貢獻很大。至今,佛教仍是緬甸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信徒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無論男女老幼,一生中都要多次入寺過短期的出家生活。佛教對緬甸人民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信仰,也是生活的全部。 四、高棉佛教高棉,古稱「扶南」、「柬埔寨」,早在西元三、四世紀時,已有大乘佛教的傳入。六世紀時,婆羅門教傳入,並一度被定為國教。九世紀,安哥王朝創立,大乘佛教與婆羅門教同時並行,當時建有安哥城及安哥寺等佛教聖跡。十三、四世紀後,緬甸、暹羅等先後傳入錫蘭上座部佛教,終使高棉成為上座部佛教國家。一八六三年,高棉淪為法國殖民地,然高棉王室仍舊存在,佛教因受王室護持,亦能傳揚發展。一九五四年,高棉獨立,原有佛教的僧伽教育機構更形發展,憲法並規定佛教為國教,國王是當然的擁護者。全國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信奉佛教。主要僧團組織有大宗派和發宗派二大教派,另有二大佛教社團:「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柬埔寨分會」與「居士巴利學會」。一九七零年,高棉爆發內亂,佛教因而受到迫害,但佛法早已深植在高棉人的心中,因此,在國內佛教徒及外國佛教機構的努力重建下,佛教已逐漸復興,而流亡海外的僧侶們更積極弘法,在美國已有五十座以上的道場。 五、----國佛教寮國,古稱「寮國」,史上記載,在十四世紀法昂王在位時,由高棉傳入上座部佛教。十七世紀蘇里亞旺王朝,佛教極盛,首都永珍一度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十九世紀,寮國成為法國的殖民統治,佛教發展停滯。一九五四年,寮國獨立,佛教佛像的鑄造、僧伽教育機構的設立,充分顯示佛教的蓬勃發展。國家設有和泰國一樣的僧王等僧伽組織,憲法並規定「佛教為國教,國王是最高保護著」、「國王必須是熱心的佛教徒」,佛教在國家支助護持下迅速發展。唯在一九六零年起,政府又陷入政治和軍事的分裂狀態,內戰連連,佛教的發展更形艱難。雖然國家危亂,佛教依然是寮國人民的生活重心,舉凡婚喪喜慶、衣食住行。甚至受教育,都離不開佛教的範疇。一九九零年,寮國的憲法草案將佛教的菩提樹葉最為國旗的圖案,顯示寮國的佛教已有復興的展望。 六、尼泊爾佛教尼泊爾是佛陀的出生地,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巡禮佛跡是,曾小住於此。西元八世紀,尼泊爾是佛陀的出生地,西元前三世紀,尼泊爾佛教即與印度教、民間信仰混合,成為密教形式的大乘佛教。十三世紀,印度受到回教迫害,不少僧侶攜入大量經典,使尼泊爾佛教達於鼎盛。目前,尼泊爾佛教以藏傳佛教為主,盛行紀念佛陀足跡、崇拜金剛杵、鈴等宗教活動,充分展現了密教的色彩。 七、不丹佛教不丹原崇奉西藏佛教的寧瑪派,此因八世紀中葉,印度蓮花生從西藏返印時,途徑不丹,駐留宣教之故。十一、二世紀,西藏佛教各派已在不丹十分活躍,尤其竹巴噶舉派最盛。十六世紀時,即由此派的法王組織中央政府,採政教合一政策,行政由在家居士統籌,法王以轉世方式統治不丹,因此竹巴噶舉成為不丹的國教。目前不丹人幾乎全是佛教徒,而「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不丹成立分會後,許多年輕僧侶開始前往世界各佛教國家參學,帶給不丹佛教更大的發展空間。八、孟加拉佛教佛教在孟加拉的歷史悠久,七世紀時,佛教已相當興盛。自七世紀到十二世紀末是孟加拉佛教的黃金時代,阿底峽與戒賢都會到此國弘教。十三至十九世紀,孟加拉佛教陷入衰頹期,直到摩訶斯他皮爾法師發起宗教改革,重建僧團,佛教才慢慢重燃生機。時至今日,佛教雖是弱勢宗教,佛教徒只佔全國人口的千分之六,屬於上座部佛教,但全國仍有六百多間佛寺,並有一百五十餘所佛學院,在政府的管理下,還設有巴利文和梵文委員會。另外,佛教亦致力推動慈善事業和社會文化活動並有廣播和電視的弘法節目,因此佛教在孟加拉仍具有一股力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有什麼關於大乘非佛說的專業書籍?
※第十五課、日本佛教史
※【佛學大講堂】印度佛教史:大乘佛教的根源
※周學農:中國佛教史導論 | 課程實錄
※日本佛教史 聖嚴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