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五丙一論述白衣不斷淫慾見性成佛之義趣(二)(《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

乙五丙一論述白衣不斷淫慾見性成佛之義趣(二)(《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熱度 1已有 80 次閱讀2012-7-20 11:23 |個人分類:達摩大師《血脈論》| 達摩大師, 釋照光法師

【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凈,染污不得。】

雖然我們還在五蘊色身中,而有色法的外相,但其性本來清凈,因所悟之自心不受染著故。

安住於這樣清凈的自性當中,不起任何顛倒,哪有個污染存在呢?我們的自性本來清凈,只要覺悟,不起顛倒、樂著,雖然面對這樣的事,其實當下已經斷除了淫慾,已經出離了淫慾。

達摩祖師告訴我們內心要如虛空一樣,無有任何染著,不起任何樂受,這才是真的能成佛之道,要是有樂受,不破除樂的顛倒,那還是不可能成佛的。

【法身本來無受、無飢無渴、無寒熱、無病、無恩愛、無眷屬、無苦樂、無好惡、無短長、無強弱,本來無有一物可得。】

前面說雖然處在五蘊色身當中,其性污染不得,其性指我們的法身本體,空性法身。法身既然是空性,空無一法可得,何談有受!所謂的受是由顛倒而起,因為說到有受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覺受的我,有一個受的對境,有一個能和所,這才會有受。有一個能所的執著,就會有我執,才會有饑渴、寒熱等覺受。既然法身本來清凈空寂,無我無相,故不會有個饑渴寒熱等事。所謂的饑渴寒熱等緣於有我執而生起的,但如果行者真正地證悟到自性法身之時,自然斷除了我和我所的二取概念,惟安住於法身的本來清凈之中,故無有所謂的寒熱、疾病、恩愛等等,因這一切其實都是從顛倒迷惑現起的。而證悟自己擁有的自性法身後,則已入畢竟空之境界,無有任何一法可得,我尚不可得,何況依『我』所起的寒熱、饑渴、恩愛、情仇、苦樂等?

真正覺悟自心法身本來無一物,本來清凈,不僅沒有凡夫位當中所說的受、饑渴等,就連四聖諦、智德也統統空寂。而所謂的無受非是象死了一樣,任憑刀子切割都不覺受了,而是沒有顛倒的無分別覺受。證得自心以後,雖了了分明地覺受,但不起任何一個妄計所起的覺受,而是一種清明無執的覺受,不起任何的顛倒分別。不是有的人理解的那種無受,就好象死了一樣,扔到火里燒也沒有感覺或者一點都不知道。這種覺受是了了分明的覺照,但沒有凡夫的妄計,不會由這個覺受起苦和樂的分別,所以不會因此而起煩惱。

凡夫的顛倒妄計皆是依能和所的二取生起的,但聖者已經絕了能和所,絕了對待,超越了相對。所以就沒有我們所說的苦受、樂受,好壞等等,這一切都不存在,但卻了了分明。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清凈,本來無一物可得,不染一切凡夫位當中一切染,聖人位當中一切不可得。

【只緣執有此色身,因即有饑渴、寒熱、瘴病等相,若不執,即一任作。】

這句話解決了我們一些同修的問題:為什麼凡夫會顛倒?因為凡夫執著有此色身,執著有一個我,然後才會有依我之概念所起的饑渴等事,如此一切顛倒妄計就生起了。這是凡夫眾生苦樂等受產生的原因,這說明一切苦樂是來源於自心的執著,而不是外在的事物。

【一任作】一是指唯一顯發真心。任作即是指保任真心,隨真心覺性自然遍覺一切而不染著。

如果真正地了悟自心,不執著的話,即一任而作。讓真心清凈地顯現,隨緣遍覺一切而面對諸法。隨緣吃飯、睡覺、行走坐卧,在行走坐卧當中不起行走坐卧的妄計覺受,在穿衣吃飯當中不作穿衣吃飯之想,內心清凈無一掛礙,這就是清凈的菩提道的修持,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清凈無為的修持。只需要讓我們的自心赤裸裸、明然然地顯現,隨緣去任運就可以了。修法就是這麼簡單,經常有人問:「師父,修什麼法簡單?」其實,覺照自心最簡單,只需要讓自心顯現,不用造作。不造作的事情最簡單,造作最困難。因此會修行的人選擇不造作,他真正地明了自心,只需要在穿衣吃飯當中任運自心就可以了。這就是最簡單的修法。

凡夫念念執著有一個我,故念念顛倒。修法時執著我在修法,打坐時有我在打坐,我在念佛,還有個能修法的人,所修的法。這樣的修法還是在顛倒妄計當中,不能成就佛道,只是一個方便。所以真正成就佛道的修法,是了悟自心後,即一任作,當下這個心獨一味自然顯現就可以了,不假任何造作。如此安住,不迷不起妄計,雖然如白衣面對淫慾之事,但是內在斷除了淫慾的顛倒,所以他當下就能出離輪迴中的淫慾的業力,因為他心無所執。

但若說作為白衣不斷淫慾,而不能證得佛果。其原因是未有明心見性,故還有我執,還有淫慾的顛倒執著,如此則不能究竟成佛。莫說是在家人,倘若是出家人雖外在已遠離淫慾等事,但若內在未有明心見性,則亦不能成佛。

佛弟子若不覺悟自心,那就會有個依我所起的覺受,在面對淫慾之事相時,就會多多少少或微或細地產生淫慾的樂受執著,只要有一丁點的產生,就已經造下輪迴之業。所以如果是一個出家人,內心的淫慾沒有斷除,也還是不能證得佛果。內心當中沒有斷除淫慾的心,雖然外相的淫慾沒有了,但是內心淫慾的執著還存在,那這樣的話,還沒有真正說明心見性,沒有斷除它,這是不可成佛的。

【若於生死中得大自在,轉一切法,與聖人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

如果真能明悟自心,而在日常中任運保任,如此就會於生死中得大自在了。便能轉一切法、轉一切境。轉一切境不是把對境摧毀,是內心當中把境相的執著摧毀了,雖然一切相現在面前,但並不造種種的業了,因為心轉了。

心轉清凈的這一剎那,雖然這個境還在,但是你不造這個業,因為心已經清凈,不隨外境轉了。比如不隨淫慾的境產生淫慾的心,那麼雖然淫慾的境還在,卻不能構成障礙。這個時候就已經把境轉了,因為心轉變了,境也轉了。一切境皆是心安立的,相對心而生的。既然這樣,顛倒妄執的心沒有了,雖然還面對淫慾的境,卻不造生死業,於生死當中即得大自在,這就是不離一切轉一切法。

例如,妓女搞邪淫,肯定要下十八層地獄。可是換了佛菩薩,證得大自在境界的人,如果看到某些眾生與自己有因緣,就幻化為妓女去度化眾生,佛菩薩雖現妓女相,亦不會因此而造惡業。因為內心當中無絲毫的淫慾概念,人我等法統統不存在。一點執著都沒有,一點顛倒都沒有,因此造不下墮落地獄的因。因為一切業皆由心造,還會由心感受。既然心當下清凈,不再造這個業,雖然有個外相,它也不會成為你墮落輪迴的業因了。所以蓮花生大師講的特別好:「一切境相本身並無過患,因不覺而成錯謬。」境相的本身,沒有任何好與壞,或者凈與不凈的概念,境相的本身,不是我們輪迴的因。輪迴的因是自心的不覺,是自心的顛倒。所以我們不需要轉境,需要轉心。轉心的話境就轉了。

舉個例子:觀世音菩薩在妓院不是造業,而是度眾生積累功德。凡夫在妓院的話時時刻刻都是地獄的因。為什麼同樣做妓女,凡夫就和觀音菩薩不一樣了呢?原因是內在的心境不一樣。菩薩時時刻刻安住於自心清凈當中,不起任何執受。可是凡夫面對任何境界,都隨境產生執著,這就是一個凡夫和聖人的差別。

如果能把自己的心念念間安住在自心本性當中,雖然表面上還是面對生死的業,但實際上已經不造生死業了,於生死當中當下獲得大自在,能轉一切法,跟諸佛聖人一樣神通自在無礙。無處不安,不管在任何處都是大涅槃、大安穩,都是極樂世界。

為什麼我們現前的不是極樂世界,因為自己的心沒有入極樂之境,怎麼能得到極樂世界呢?如果心入極樂之境,那麼一切處皆是極樂世界。因為心清凈即入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清凈的佛國,自體清凈,不離我們現前清凈自心,所以說心凈則國土凈,心轉的話一切都轉。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普通人在沒有覺悟的時候,有很多怨親債主或者很多仇人,他一遇到這些人內心就煩惱,怎麼躲都躲不掉,乃至躲掉以後心裡想起來都會煩惱。可是一旦他把這個心轉過來的時候,真正了解到外在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怨親債主,並且真正地能安住在如虛空般的自性當中的時候,他不會再有怨親債主所起的一切煩惱,對他來說,怨親債主的對境再也沒有了,一切清凈了。所以清凈不清凈關鍵在於自心,自在不自在關鍵在於自心,而不是外在境界。如果不能這樣去做,這樣去觀待,這樣去修持,那麼縱然把世間所有的敵人都殺盡了也沒有用,也不會帶來自在快樂。若人顛倒不覺,不管面對任何境界,還會束縛在其中。假使是一個出家人,如果內心不清凈,縱然出家了,外相上看上去比在家人清凈自在,可是內心處處執著,處處迷惑,那這樣的話不能得大自在。若雖然是一個在家人,沒有離開世俗煩惱的外相,但由於將煩惱的心轉掉了,故煩惱的境界當下就滅了。若覺悟自心,則不離一切煩惱境界,反而能轉為練心的道場,而不是生死輪迴造業的場所,所以是不是造業關鍵在於自心。一旦真能這樣做,保任自心,讓自心在一切處當中清凈而不顛倒,那麼就能轉一切法,與諸佛聖人無二無別,獲得大神通大自在,無處不安穩。


推薦閱讀:

示念佛三昧(澫益大師)
潮汕籍國學大師饒宗頤
仔細放大欣賞,「大師水彩」畫面太美,隔著屏幕都想伸手去摸!
智者大師釋龍女成佛之本意淺探
星雲大師《擁有與享有》

TAG:大師 | 法師 | 成佛 | 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