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譜里發現古代地名(蘇州,南通)
07-12
海門市的姓施都來看看我們的發源地姑蘇施氏亦風流施氏起源於姬姓,據鄭樵《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魯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子孫以祖字為氏,因而得姓。上海圖書館藏民國(湖州)《施氏宗譜》載,施氏第6世耀英(女),適孔氏叔梁紇,為孔子嫡母(正妻);7世施之常為孔子高徒,後世封臨濮侯。26世施延兄弟於東漢,末避戰亂遷居浙江吳興,子孫成為望族,並散居全國,故施姓的郡望為吳興。現在施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6%,在眾多的姓氏中大致排在第105位。蘇州是施姓的集中分布地之一,人數約據蘇州眾姓氏的第51位(鄰近的上海地區因施氏在崇明人丁興旺,故按人數排在第19位,約有十三、四萬人),歷史上蘇州施氏曾在城鄉建造過8隻宗祠。姑蘇施氏何處來蘇州圖書館所藏崇明《施氏世譜》(編成於清雍正九年,即1731年)有一段話稱,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有「為司戶者」從秀州(今嘉興)遷至「姑蘇長洲彭華鄉第一都」(按彭華鄉在今閶門外至滸墅關一帶),崇明一支是宋末從蘇州遷居過去的。然而,具有施氏總譜性質的(湖州)《施氏宗譜》,對施氏遷居蘇州的記載卻不盡相同。這套家譜中,最早遷居蘇州的施氏是第54世施振之。他字粹民,封迪功郎,其曾祖安仁(第51世),與北宋末、南宋初施全的祖父敦仁為嫡親弟兄。這樣算來,施振之遷居蘇州的時間應該在南宋初。以後施氏又有多支遷居蘇州城鄉。也有資料認為,最遲到唐代中期,蘇州已經有施姓分布,如經學家施士匄(734—802)。閶門外大、小施家弄的方位與家譜的記載也是相符的。但根據韓愈寫的施士匄墓志銘,施士匄只是吳人,而古代「吳」的概念很廣,也就是說,施士匄不一定是蘇州人。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蘇州出了個進士叫施遠,施遠祖上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遷來,目前未見資料。南宋中期,又有溫州人施秉寓居吳江,並考中興定四年(1220年)進士。另外,南宋咸淳(1265-1274)年間,湖州(一作婺州)著名諸生施鍔被冤殺,百姓在觀前街建廟以祀,廟所在的弄堂也因此被稱為施相公弄(在今市新華書店西側),舊時每逢農曆八月十六施相公生日,郡中及附近府縣施氏多派代表前往廟內祭祀。該廟原藏有家譜,解放初由看廟人陳氏之侄帶至香港,今已丟失,故施相公是否有子孫及是否定居蘇州已不得而知。關於施相公的傳說,《清嘉錄》有明確記載,說是施相公叫施鍔,宋代秀才,在山裡拾到一個蛋,孵出一條蛇。蛇長大後,躲在施相公的竹筒里。一天,施相公參加省試,蛇私自爬出納涼,眾人見施相公住宅里有金甲神,驚呼有妖怪,就拿著刀劍來進攻,結果沒有一個能取勝。事情傳到官府,官府命令總兵殺死它,結果也不能取勝。施相公考完試,知道這件事情後說,這是我的蛇,不用擔心。喝了一下,蛇果然就縮小身體,重新爬進竹筒里去了。官府聽到這一情況後,大驚失色,說,施相公竟有這樣的能耐,那他還有什麼不能做的,於是稟告皇帝,把施相公殺了。蛇怒氣沖沖為施相公索命,傷害了幾十人,官府無法對付,只能奏請封施相公為護國鎮海侯。因為施相公生前喜歡吃饅頭,祭祀他的時候,就做了大饅頭,那條蛇則蜿蜒游到饅頭上面,一同死了。後來許多地方都建了施相公廟,用盤龍饅頭祭祀施相公,也成蘇州風俗。元、明、清時期,崇明施氏多支遷居蘇州,如一支施氏遷居葑門外郭巷,時間大約在元末明初;明末有施美玉遷居太湖邊的香山(今屬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清康熙年間又有進士施何牧寓居「郡城東南之顧氏園」(在今蘇大老區)。另外,浙江其他地方的施氏也有不少遷居蘇州的,如明代中期桐鄉縣烏鎮施玘(字景德)葬於虎疁(今滸墅關鎮),子孫遂定居於此。據《國朝獻征錄》記載,安徽亳州也有施氏於南宋時遷至蘇州,子孫至明中期有施文顯(字煥伯)為成化乙酉(1465)舉人,官至河南信陽知州。綜合起來看,蘇州施氏定居時間應該在北宋前後。後局勢動蕩,施氏族人四散分居,再加上外地施氏的遷入,到明清時期,蘇州城鄉施氏的分支,著名的有府城支、東山支、滸墅關支、相城支、郭巷支、吳江震澤支等。這些施族雖說祖籍不盡相同,但他們都以施之常為祖先,故可統稱為姑蘇施氏。東山支——明代蘇州首位狀元根據民國(湖州)《施氏宗譜》,湖州施氏先後有三支遷居東山。一支是第56世施新年,按輩分推算,遷居時間應該在南宋中後期,譜稱「洞庭派」;第二支是66世施理,居「洞庭施巷」,時間大致在明朝中期;第三支是69世施朝德,譜中直接寫居「吳縣東山」四字,時間估計在明朝後期。另外,(湖州)《施氏宗譜》中還出現了一個「太湖派」,由第54世貞之和56世福年遷居形成。以目前的施氏分布情況看,這個太湖派也很可能在東山境內。明朝起,東山施氏開始興旺,其中施盤(1417--1440,字宗銘)為明正統四年(1439)狀元,時年23歲,為明代蘇州府第一位狀元,也是明代開國後全國登狀元榜最年輕的一位,授翰林院修撰,惜次年即病逝,以弟弟之子施鳳(字鳴陽)為嗣。施盤為人警敏善應對,自幼隨父經商淮上,從師讀書於大姓羅鐸家。有張都憲來訪,試以上聯:「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施盤對曰:「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有一次隨父親到揚州,在船頭送客時不小心掉進河裡,眾人急忙把他拉上船,他立即吟詩說:「腳踏船頭船便開,天公為我洗塵埃。諸君莫笑衣衫濕,才向龍門跳出來。」成年後,施盤更是文採風流,常詠《蝴蝶》詩說:「莫怪風前多落魄,三春應作探花郎」;鄉試中舉後,他作詩贈別好友劉昌,其中有「紅雲紫霧三千里,黃卷青燈十二時」之句。施盤故居現尚存明代大廳一座,但已歸雕刻樓賓館。明朝後期,東山施氏又出了個舉人施大政,他字中行,天啟年間參與修編神宗、光宗兩朝實錄,官至府通判。袁崇煥撫遼東,請為參軍、守備,以退敵之功升為都司,成為袁崇煥的「左右手」。後引疾歸,隱山中,著有《書旨闡明》、《學古編》、《劍花集》等。清順治四年(1647年),東山人施鳳翼(字子翔)考中進士,後官浙江上虞知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東山施昭庭(字雲瞻)又中進士,後官江西萬載知縣。萬載地域險僻,三萬多客民住在該縣,已有幾十年歷史,被稱為「棚民」。當時有許多台灣來的盜賊散居山中,經常擾民。施昭庭讓縣民聯絡棚民,偵察匪賊內部情況,並集中兵力打敗匪賊,地方因此得以安寧。後來巡撫調集大兵,將捕殺棚民,被施昭庭救下,他又奏請核對戶口,編保甲,將棚民有效管理起來。因管理有方,施昭庭後來升任知州。到了現代,東山施氏又出了位烈士施福森(1918—1941)。施福森又名施予,號冰清,1937年考入上海戲曲學校,同年參加革命隊伍,被派至常州一帶進行**宣傳。第三年入鹽城**軍政大學五分校和魯迅藝術學校學習。1941年7月日本侵略軍在建湖縣掃蕩,施福森不幸遇難。他家東山的老宅念勤堂是明代建築,又稱楠木廳,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代東山施氏名人有中國農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施福恢、國家建設部高級工程師施迪初等。東山施氏原先編有家譜,民國《吳縣誌》有記載,但現已毀滅,因此以上人物世次和來源已無法確定。根據2002年版《東山鎮志》,2000年東山有人口52270人,其中施姓1016人,為該鎮第16大姓。全鎮有不少因施姓得名或帶「施」字的地名,如施巷河頭、施家弄(以上屬市鎮),施全街(屬晨光村),施家山、施巷村(以上屬東山村),施家平盤(屬星光村)等。滸墅關支——文化世家影響遠滸墅關明清時期主要有兩支施氏,都以從文影響深遠。一支遷自浙江桐鄉縣烏鎮。明代中期烏鎮人施玘(字景德)死後葬於滸墅關,文徵明為之寫墓志銘,子孫遂為滸墅關人。其中施玘之子施霖(字廷相,號白冶)是嘉靖丁酉(1537年)舉人,官崇陽、遂昌縣令,頗有政績,70歲時滸墅關榷使為他在第宅前建鳴鳳坊(在今蘇大生物技術學院一帶),死後葬青芝山。崇明《施氏世譜》中有從施霖的祖上到施霖若干代子孫的記載,其中施霖生有5子,有孫14人,重孫29人,玄孫55人。道光《滸墅關志》記載,施霖之孫澤綿字子長,挺秀逸群,攻苦有志,小試輒冠,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年)當地員外周之璵以其賢良方正推薦於朝,成為候補州守,後來明朝滅亡而罷。56歲卒,學者私謚「孝潔先生」。後世施瑛字漢瑞,康熙乙酉(1705年)副榜,曾任安徽蒙城訓導。施瑛玄孫一鴻熟諳鄉邦掌故,安貧守道終其身,編有滸墅關《施氏族譜》,可惜該譜也已毀滅。這支施氏另有一人叫施階,字衡瞻(一作「恆占」),少攻制舉,馳譽文壇,順治十三年(1656年)以歲貢入京,康熙十年(1637年)起也擔任蒙城訓導11年,成效明顯,後遷杭州前衛經歷,勞績顯著,致仕後在鎮西南陽山築旅庵,隱居以終。滸墅關另一支施氏來自無錫。據《歸愚年譜》記載,清初滸關人施燦(字星羽)為著名詩人沈德潛的老師。道光《滸墅關志》雲,施燦字星羽,先世無錫人,縣諸生,性至孝,重樸學,輕詞華,著有《養正錄》一卷,纂《四書大全節要》,未成而逝。另據《滸墅關志》記載,直到該書成書的道光年間(1821-1850年),施姓還是滸墅關鎮著姓,施氏子孫大多讀書從文,堪稱文化世家。施氏家族還曾在該鎮鳴鳳坊建造過宗祠。但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滸墅關施氏和當地另一個著姓宓氏一起遭到沉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現在滸墅關鎮施氏多為太平天國以後再遷入者,因支系雜亂,更無法一一考證。相城支——陽澄湖畔傳書香在今陽澄湖鎮境內,因民國屬相城區(比今天的相城區範圍小得多),故稱相城施氏,主要居住在楊家浜(今屬堰浜村)和施家兜(今屬官涇村)。系東山施氏分支,在崇明《施氏世譜》中有施盤弟施杲的九世孫至十七世孫的名字記載,並註明「以上支俱在相城施家兜」。相城施氏也是文化家族,曾出過4名舉人。據《相城小志》記載,楊家浜施錫朋(字賓我)為清順治乙未(1655年)舉人;施家兜施源(字君實,號蒙泉)從小聰明伶俐,6歲在集市上看見縣官的調教榜,回家後竟能背出來,後中乾隆甲午(1774年)舉人,任安徽黟縣知縣,後補舒城知縣,所到之處都有惠政,為人坦白真誠,不講違心語,後因病告歸,與夏寬等人創立福利機構「永澤善堂」。施源子施九苞(字六扶,一作六符),性靜默,力學不輟,中嘉慶丙子(1816年)舉人。另一名舉人是道光戊子(1828年)中舉的施震福(字朗生),但因未予列傳,故不知居住何村。此外,《相城小志》上還記載有20名施姓秀才,並有不少施姓者被列入人物傳,如明末施家兜人施汝霖(字商雨),很有氣節,一名姓金的人屈節於清朝政府,施汝霖寫了對聯責罵他。金某的門生陳某誣告他,結果施汝霖被杖斃;楊家浜人施守基,字貫伯,與沈德潛、當地舉人陳景韓等人交往,沈德潛還為他的書房提寫「古處是敦」四個大字,可見其雅度。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相城施氏也有不少人被害,如楊家浜人施國溥,字輪香,咸豐庚申,太平軍數十人到楊家浜,時年33歲的施國溥讓父母、村民躲起來,帶著堂侄如奎持短械出擊,結果都被殺死、碎屍。楊家浜施氏同樣編有家譜,但解放後也已毀滅。民國時期,楊家浜施兆麟(又名施則行,字濟眾)是《吳縣誌》的採訪員和《相城小志》的編纂者。後來他曾與郭巷鎮施寶楠謀編《蘇州施氏總譜》,惜未成即逝,以致在楊家浜、郭巷、東山施氏家譜均告失傳的情況下,沒有關於蘇州城鄉施氏的其他詳細資料供參考。根據最近出版的《陽澄湖鎮志》,截至2000年底,陽澄湖鎮總人口20258人,其中施姓337人,為該鎮第23大姓。郭巷支——施全侄曾孫之後郭巷施氏曾自稱是因刺殺秦檜而被害的施全的子孫,但根據(湖州)《施氏宗譜》載,崇明施氏實為施全之侄曾孫施國祥(字天瑞,第56世)的後裔。施國祥由嘉興遷居崇明,推算時間大約在南宋中期。元末明初前後,一支子孫遷居郭巷。============================================南通鍾秀鄉(民國前稱之為城三東鄉,東十里坊)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研究發現:女人的眼淚會讓男人「性」趣頓失
※2012最新愛情傷感語句 當女人遇上愛情,她會變得仔細,發現男人
※本月第一大片的三個秘密,只有我發現了
※發現第二個地球
※黑痣斑點常為皮膚癌信號 發現後應及時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