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以文化唯物主義解讀宗教
哈里斯:以文化唯物主義解讀宗教
[來源:中國民族報|發布日期:2011-12-13]
黃劍波一般認為,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人類學,即便不存在統一的「範式」,亦有一枝獨秀的理論。20世紀60年代則是一個破除學術霸權的時代,人類學的格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新的理論不斷出現,其中代表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並成就一家之言的就是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1927-2001年)的文化唯物主義。
馬文·哈里斯生長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受教於新進化論的兩大宗師懷特和斯圖爾特,1952年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人類學,1980年輾轉到佛羅里達大學擔任人類學教授。他身懷使人類學「重歸科學大道」、建立科學的理論範式的大志,結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努力探求人類社會文化的未解之謎。在哈里斯看來,文化唯物主義是認識世界唯一的科學方法,他也由此被美國同行視為「馬克思主義人類學」的代表人物。
1968年,哈里斯出版了《人類學理論的興起》,首次提出並系統地闡述了文化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並從文化唯物主義視角反省了人類學理論的歷史。他於1979年出版的《文化唯物主義:為創立文化科學而鬥爭》毫無疑問是其巔峰之作,在書中,哈里斯通過對文化唯物主義認識論、理論原則、理論範圍和視野等問題的探討,系統地闡述了文化唯物論的立場、觀點、概念、理論方法。他還運用文化唯物主義的視角對其他當代人類學的理論加以評論,以表明文化唯物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研究人類社會的「新策略」。
宗教雖然並不是哈里斯的主要關注對象,但他的文化唯物論卻無疑為我們理解通常被認為那些奇特神秘的宗教文化現象提供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視角。1974年,哈里斯根據他在《自然歷史雜誌》定期發表的系列文章出版了《牛、豬、戰爭和女巫:文化之謎》。在這些文章中,哈里斯試圖向人們解釋那些所謂的文化之謎:「誇庫特耳人為何要將棲息之地付之一炬;為何印度人對牛肉退避三舍,或者,為何猶太人對某些特定動物的肉深惡痛絕;為何某些人對救世聖賢矢志不渝,而其他人則對巫術堅信不疑」。
在解答這些「人類文化之謎」之前,哈里斯對那些主觀或客觀上造成「文化神秘主義」的做法進行了討檄。在他看來,只有破除這種「只有上帝才知曉本象」的「宗教化」的解釋,轉而假定人類生活方式是有章可循,從而腳踏實地、細緻地觀察,儘可能熟悉當地實際情況,才能知道各種「貌似稀奇古怪的信仰和做法,實際上都是基於極為普通、陳舊落後(有人稱之為野蠻粗俗)的社會背景,以及精神需求和各種行為基礎之上的」。
對此,哈里斯指出:「我們並不期望夢囈者去解釋自己的夢境,同樣,我們也不會期望遵從自己生活方式的人們解釋自己的生活方式。」這集中體現了哈里斯一向所堅持的科學主義和客位研究優先地位。因此,他將印度農民寧肯餓死也不肯吃牛肉的「神秘莫測的東方思維方式」還原到從生態、經濟、生計、能量消耗、階層的角逐、富人和窮人之間不同策略等物質和文化背景有機結合的理性的角度來考量。總之,在哈里斯看來,「任何文化現象都是植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都有其客觀現實的基礎。任何採取神秘主義態度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要想解開這些人類文化的謎團,就必須堅持客觀、科學的態度,從現實中尋找答案。」《牛、豬、戰爭和女巫:文化之謎》一書可以說是哈里斯文化唯物主義理論的一次實際操練和應用,而他對印度聖牛以及猶太人和穆斯林對某些特定動物的禁忌的解釋更是成為經典案例。
延續這種思路,哈里斯出版了《食人族和王國:文化的起源》(1977年),大膽地提出,「生殖壓力、更大規模的食物生產和資源竭盡將提供理解家庭組織……宗教信仰,包括飲食嗜好以及食物禁忌的鑰匙」。1985年,哈里斯又發表了一部風靡一時的作品:《饕餮:食物與文化之謎》。他繼續運用文化唯物主義的原理,從生態、人口、生計等文化大背景,對世界各地諸如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信徒禁食某些特定動物的肉,印度教信徒不吃牛肉,美國人不喜歡山羊肉、狗肉以及法國人喜歡馬肉等表面上看似不合理而卻有實用之功的飲食禁忌和飲食模式進行了探討,解釋了飲食偏好和宗教飲食禁忌之謎。
推薦閱讀:
※唯心主義
※極簡主義看過來,讓你看一雙愛一雙的sneaker
※美國政治之根:川普背後的千禧年主義
※黃力之:特朗普揭開了「啟蒙主義」最後的遮羞布|社會科學報
※吳稼祥:中國當代自由主義述評[1]———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