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家博物館攬入懷抱的青銅器(三)
「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這次展覽薈萃的東周時期青銅器也是品種多樣,異彩紛呈。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的發展呈現出地域差異性,不同文化區域之間各領風騷,器形變化多樣,紋飾複雜精緻,銘文趨向藝術化,鑄造工藝有了長足進步,體現在失蠟法鑄件、錯金銀裝飾、鑲嵌技術、模印紋飾等方面。
本次展覽專門開闢了一個展櫃,集中展示了幾件東周列國貴族的媵器,雖然器物的性質相同,但造型、紋飾、字體等方面卻表現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
杞伯雙聯鬲是春秋早期之物,器形較為特殊,雙鬲一足連鑄,侈口,折沿較寬平,束頸,圓肩,鼓腹,尖襠,弧襠較高,袋狀的腹足向下斜收呈圓錐狀。肩部飾一周重環紋。這類尖袋足形制的鬲,與中原地區流行的蹄足鬲類型不同,此式鬲普遍流行於春秋早、中期的山東東南、江蘇寧鎮、皖南等地區,是受淮夷文化影響的產物。
一鬲口沿鑄有銘文23字,內容是杞伯為車母出嫁所作的媵鬲,用作祭祀夫家公婆。
許公簠(一對),形制、紋飾、銘文、規格基本相同,長方口,直壁斜腹,平底,四個矩形足外侈,口沿飾垂葉紋,腹飾細淺的蟠虺紋。器蓋對銘31字,為許國國君嫁女叔姜的媵器。從器形上看,鋬形獸耳分跨斜腹壁與直折壁上,這是春秋時期中原地區青銅簠的典型特點。
楚王鼎,器形為斂口鼓腹,有子口,深腹,中部圓鼓,近腹底圓轉內收,雙附耳,蹄足,較短粗,足內側豎直。
蓋面隆起,捉手為八柱圈形,口沿下有一道凸棱以承蓋。蓋面有兩道繩索狀凸棱,腹部有一道繩索狀凸棱。附耳外側、蓋頂捉手內、蓋面第二道凸棱內外及口沿下均飾蟠虺紋,蓋面第一道凸棱與捉手之間、腹部凸棱下鈞飾三角紋,內用陰線勾勒雲紋。
從器形上看,此鼎是春秋時期典型的楚式鼎。
器蓋對銘28字,是楚王為其私名曰加的次女嫁入隨國的媵器。
此次展覽還有一件極其珍貴的器物,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具銘青銅俎——王子臣俎。俎作幾形,俎面為束腰長方形,中部微凹,中央有一十字形鏤孔,四隅分別有一L形鏤孔,俎面下接四扁平高足,足斷面呈凹槽形,每兩足之間有扉牙相連。通身素麵無紋。
俎面兩端有8字鳥篆銘文,為王子臣所作此俎用於祭祀。從銘文字體上看,其繼承了王子午鼎鳥篆字形修長之勢,更顯狹長。 這次特展還著重展示了幾件藝術價值豐富、工藝水平高超的青銅器,反映了東周時期青銅文化蓬勃繁榮的風貌。
蓮蓋蟠螭紋壺一對,兩件壺規格、器形、紋飾皆相同,高49.3厘米、口徑17.8厘米。
侈口、束頸、垂腹、矮圈足,蓮瓣蓋,雙顧首虎形耳。壺身被四周綯紋分界為五層紋飾,分別為蟠螭化的變形饕餮紋。壺身被四周綯紋分界為五層紋飾,分別為蟠螭化的變形饕餮紋。
鷹首提梁壺是一件集功能性與藝術性為一身的奇作。壺通高56.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15厘米,重15.7千克。
器口以鷹喙為流,蓋作鷹首形,昂首,喙啟閉靈活,上飾勾雲紋,雙目圓睜,上眼瞼延伸出流線形眉飾,末端突起。
推薦閱讀:
※林尚立:社會轉型、民主演進與國家成長
※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義大利,大天堂國家公園-最古老
※信主獨一與國家至上
※國家簡介-俄羅斯(Introduction to Russia)-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