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切懷念楊之光先生

深切懷念楊之光先生

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廣東省文聯榮譽委員,原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楊之光教授,因病於2016年5月14日19:30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

楊之光先生是現代中國人物畫新風貌形成過程中的重要藝術家,是構建現代人物畫教學體系的奠基人之一,他畢生致力於中國藝術創作與教育事業,為國家的藝術與創新人才培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楊之光先生的去世是中國藝術界及教育界的重大損失。

生於1930年的楊之光先生曾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先生,後於195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接受徐悲鴻、葉淺予等老師指導,1953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前身)任教,直至退休。在創作方面,他的人物造型與技法特徵,成為時代審美範式而載入中國人物畫發展史冊。《一輩子第一回》《雪夜送飯》《毛澤東同志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礦山新兵》《激揚文字》《不滅的明燈》等經典之作,膾炙人口,令人難忘;在教學方面,楊之光先生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他與關山月、黎雄才等共同制定的教學大綱及教材,形成了廣州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使廣州美術學院迅速成為全國中國畫教學的支柱性基地。2010年楊之光先生獲首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2011年入選首批中國國家畫院院士,2013年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 ? 終身成就獎」。

令人欽佩的還有,楊之光先生在1997年至1998年間將畢生心血1200多件重要作品及四千多件(套)手稿、文獻悉數捐獻給各大美術館,中國文化部為此特頒「愛國義舉」獎狀,廣州藝術博物院更在2000年建立了「楊之光藝術館」專館,為研究新中國人物畫創作留下詳盡的史料,惠及後人。

去年,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及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的「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深入、系統地梳理了楊之光先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創作、手稿、文獻資料,以「回到激情歲月」和「重返教學現場」兩個展覽部分多方面地呈現了這位20世紀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的嶺南人物畫大家。展覽不僅僅是對楊之光先生一生藝術事業的回顧,更是對他在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史進程中所作貢獻的確定。沒有想到,這個展覽成為楊之光先生人生中最後的一個展覽。在展覽研討會上,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都對楊之光先生的成就給予極高的評價。意想不到,該展成為楊之光先生人生中最後的一個展覽。

楊之光的藝術創作折射了一個時代,他的中國人物畫技法影響至今。

我們永遠懷念楊之光先生!

嶺南畫派紀念館

2016年5月16日

唁 電

唁 電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並鷗洋老師:

驚悉楊之光老師不幸逝世,心情十分沉痛!楊老師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傑出畫家,對新中國美術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在藝術創作上的探索精神與不懈追求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敬仰,多年來我們在藝術事業上相互探討、共同切磋成為至交,他也是嶺南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逝世,是我國美術事業的重大損失,使我們國家藝術領域痛失一位傑出人才,也使我們全國畫派失去了一位可信賴、可親可敬的師長深感惋惜!在此我謹以黃土畫派的名義、代表全體畫家對楊之光老師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並對鷗洋老師及其家人表示問候!

楊之光老師一路走好!

嗚呼

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

劉文西 陳光健敬輓

2016年5月15日

楊之光青年時代與書法老師李健(1946年)

楊之光臨摹壁畫(1950年)

楊之光中央美院畢業照(1953年)

楊之光作品《一輩子第一回》獲「向科學文化進軍」獎章(1954年)

楊之光臨摹俄羅斯巡迴畫派油畫(1955年)

楊之光在廣州美術學院(1959年)

楊之光課堂教學

楊之光在河南寫生(1978年)

楊之光參加第四屆文代會(1979年)

楊之光在寧夏寫生(1980年)

中國美術館舉辦「楊之光捐贈作品陳列展」(1996年)

楊之光與潘鶴在鷗洋畫展現場

「楊之光與時代同行」之中國美術館展覽

楊之光一家

楊之光在「百年雄才——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繪畫展暨文獻展」展覽開幕式上(2011年)

楊之光與林墉

楊之光與林豐俗、方楚雄、李勁堃在畫展中

楊之光與陳永鏘在觀看畫展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展覽開幕式現場(2015年10月15日)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展覽開幕式現場嘉賓(2015年10月15日)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開幕式上(2015年10月15日)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李勁堃、梁如潔陪同楊之光先生觀看展覽(2015年10月15日)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2015年10月15日)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2015年10月15日)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研討會(2015年10月15日)不滅的「時代之光」——深切緬懷楊之光先生

驚悉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楊之光先生離世的消息,深感悲痛。不禁想起半年前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的「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籌展期間,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深入、系統地梳理,我們對楊之光的藝術有了更全面、透徹的了解——大量的文獻充分體現了楊之光的藝術創作折射了一個時代,他的中國人物畫技法影響至今。

楊之光先生是現代中國人物畫新風貌形成過程中的重要藝術家,是構建現代人物畫教學體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人物造型與技法特徵,成為時代的審美範式,其代表作品彪炳於中國人物畫發展史冊,《一輩子第一回》《雪夜送飯》《毛澤東同志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礦山新兵》《激揚文字》《不滅的明燈》等經典之作膾炙人口,令人難忘。

楊之光從藝大半個世紀,對他的研究是對現代人物畫風格演變和學院教學體系的梳理,同時也是對近百年廣東藝術家在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進程中的歷史貢獻更為清晰的界定。楊之光作為中南地區現代人物畫教學的奠基人,為國家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並向各大美術館無私捐贈了1200件作品。鑒於他在美術創作與美術教育上所作的傑出貢獻,嶺南畫派紀念館在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於2012年展開楊之光藝術研究。

楊之光的一生創作甚豐,他於1954年創作的《一輩子第一回》一面世就受到了藝術界的高度關注,成為新中國水墨寫實人物畫邁上新台階的重要標誌。此作品的創作主題除了適合當年社會需要之外,把揮灑自如的筆墨技法和準確洗鍊的造型高度結合,以一種肖像畫的方式,很好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事實上,準確的造型與靈活的用筆的有機結合,一直是寫實水墨人物畫的難題。從以往作品看,照顧到造型,就往往要捨棄筆墨韻味,或者相反,堅持流暢的筆墨效果,卻無法讓造型符合寫實主義的基本要求。楊之光恰恰在這一點上顯示了不一般的能力,把兩者結合得近乎天衣無縫,既保留了水墨畫的書寫特徵,又在寫實程度上讓人信服。

如果說《一輩子第一回》奠定了楊之光在中國水墨寫實人物畫領域中的重要地位,那麼,《雪夜送飯》則是他獲得國際聲譽的著名作品。《雪夜送飯》是一幅情節畫,畫面前景中的兩個人物彼此呼應,並通過他們的動作把視線引向了遠方,從而建立起一個敘事的框架,讓主題在這框架中自然呈現。楊之光並沒有把探索停留在寫實層面,他還試圖把創作推進到敘事的領域,探索如何通過畫面人物來講故事。這一點構成了水墨寫實人物畫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水墨寫實人物畫,就創作而言,不僅體現在描繪方面,努力解決筆墨與造型之間的矛盾,還必須就如何去敘事進行研究,從而確立主題畫創作的基本原則。楊之光正是通過《雪夜送飯》完整地體現了水墨寫實人物畫的這個目標。

60年代初,楊之光利用到部隊體驗生活,創作軍事題材作品,嘗試擴大水墨畫的入畫範圍,用以改革傳統藝術。1962年,他用花鳥大寫意的手法創作了《浴日圖》,以海軍水兵為對象,以軍艦甲板為背景。那段時期,楊之光畫身著飛行服的空軍戰士,畫飛機起飛與降落時的情景,畫探照燈開著時的軍用機場,等等。可以說,此時的楊之光無物不能不入畫,凡物皆可入畫,破除了所有的入畫標準的限制。而且,所有入畫的物像,從步槍到航空帽,再到軍艦甲板和欄杆,均畫得有筆有墨,有情有味,顯示了他此時不僅已經成功地解決了流暢的筆墨與準確的造型之間的矛盾,而且已入自由作畫之境,讓觀者體會到水墨畫的美妙之處,體會到畫家創作時的自由輕鬆的心態與創作時的激情。正是在這一階段的創作中,充分體現了楊之光的靈巧與多變,觀察的敏銳、筆墨的瀟洒與造型的準確有力,形成了獨有的楊氏樣式,使之一躍而為同時代最優秀的寫實水墨人物畫家之一。

關於領袖題材,從建國開始直到今天,以毛澤東為形象的創作一直引人矚目,並成為新中國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楊之光從1959年開始毛澤東題材創作,《毛澤東同志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是他創作領袖形象的開始。此後,在同一題材中,楊之光不斷地探索如何描繪更符合時代要求的毛澤東形象。1974年,楊之光創作了以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辦《政治周報》為題材的作品《激揚文字》(與鷗洋合作)。這是一幅肖像式的作品,簡潔的構圖,傳神的造型,嚴肅而尖銳的眼神,以及伏案寫作的姿勢,配以流暢的筆墨,半寫意乃至大寫意的手法,使得這一幅以毛澤東為題材的作品,一經展出就受到了空前關注,並被認為是毛澤東形象系列中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不滅的明燈》是楊之光另外一幅同樣畫於70年代初、以毛澤東形象為題材的作品,同樣是肖像畫模式,同樣是寫意的風格,但這一次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挑亮油燈的動作來作為全畫的視覺中心,象徵性地隱喻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艱難時刻的獨特作用與重要地位。文革剛結束不久,楊之光繼續用同樣熱情描繪領袖題材。《貼心人知心話》試圖描繪一個接近群眾、具有平易近人作風的新一代的領袖華國鋒,畫面的篝火同樣具有某種象徵性作用,隱喻領袖與群眾的血肉關係。畫中楊之光大膽地把原來屬於油畫才有的對光線的運用放在了這一幅畫中,通過篝火的邊光讓人物輪廓染上紅色,以渲染一種親切的氣氛。

創作於1972年的《礦山新兵》是文革期間最具有魅力、最為動人的女性形象,充分體現了那個年代對於美麗的嶄新定義,這幅作品在當年被選為中國郵票設計的系列圖案之一而廣泛傳播。楊之光在畫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他嘗試用一種沒骨法去刻畫人的臉部和雙手,用大寫意去描繪衣服與周圍的景色。畫中人物採用了逆光去造型,在早晨柔和的光線下,沒骨法讓人臉隱含著一種內在的朦朧美感,結構的轉折與起伏均隱藏在水、色、墨三者與生宣暈染的巧妙配合之中,從而在那個以「紅光亮」「高大全」為藝術創作原則的革命年代創作了一種優美風格。當時有評論認為:楊之光的「《礦山新兵》那種畫法,給當時沉悶的畫壇吹來一股清爽宜人的風,使整個國畫界頓時活躍起來。光憑這一點,楊之光便在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

以上部分楊之光的經典作品,是在大量的寫生、速寫、素描基礎上反覆構圖、錘鍊而成的。他關注現實生活與人物情意,其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表現力,依然貫穿在此後的水墨人物畫探索之中。

「如果問我,在我的藝術實踐中難度最大、最受人矚目的是哪一項?我會無愧地回答:肖像。」——楊之光《平生最忌食殘羹》。

楊之光是寫生高手,這有賴於他那強有力的素描與速寫能力,同時,他深諳傳統筆墨技法的價值,難以割捨其中的審美力量。他試圖通過流暢的畫法來融合結構與筆墨之關係,從而創造出一種造型準確、筆法鮮活的視覺效果。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他長達半個多世紀所創作的眾多肖像畫當中。楊之光的肖像畫,可謂神形兼備,筆墨流暢,畫法生動,而又不失對象性格的個別表達。這一點,同時代水墨畫家中,無人能出其右。

其中,《恩師徐悲鴻》體現了晚年楊之光不斷實驗臻於成熟的沒骨技法,整幅作品筆墨酣暢淋漓,造型生動準確,惟妙惟肖,是這一類題材當中的精品,甚至是他整個藝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

90年代初,楊之光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考察大量的外國美術作品,並針對沒骨畫法展開了他晚年的另一種探索。

沒骨舞蹈人物畫和沒骨人體畫,在中國繪畫中涉及這個領域的人很少,因為沒骨畫難度極大,而楊之光卻能極為簡練而又色彩豐富地表現出人物肢體結構、動態,乃至肌膚光澤,而衣紋、長綢、皮靴等則又具行草、漢隸的書意,是真正「寫」出來的。這既來自對西方光與色表現技巧的吸收,更是來自對傳統寫意精神認識的深化,也是個性發揮的自覺追求和對傳統筆墨的豐富和發展。用他的話來形容,這是他晚年的一次重要的求變。

中國古代人物畫藝術在晉唐年間臻於成熟,而歷代藝術家不拘一格的創新,不斷賦予它豐富的內涵。傳統人物畫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各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一套表現人物特徵的筆墨程式,而對對象個性的刻畫卻嫌不足。隨著元末明初肖像畫的日益繁榮,寫實與傳統筆墨表現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凸顯出來。明代末年西方素描的傳入,使傳統中國畫人物畫受到影響,之後的人物畫家在吸收西洋畫法和繼承傳統、在寫實與筆墨表現之間不斷地找著平衡點。20世紀初期大批留學生歸國也帶回了西方各種流派的繪畫藝術觀念。其中,徐悲鴻、蔣兆和等人就一直致力於用寫實的方法改良中國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以素描為基礎的人物畫在融合傳統的表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楊之光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貢獻者。

在新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中設立中國畫專業,是對傳承發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向嶺南畫派的高劍父問學,後又師承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等畫學背景下,作為中央美院繪畫專業第一代大學生,楊之光既受到徐悲鴻式的寫實主義的系統教育,同時又受到以俄羅斯巡迴畫派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的有力熏陶。入學前的舊式繪畫與書法訓練業已奠定楊之光對傳統藝術的深刻理解,隨後在中央美院的學習過程中,他的素描與速寫得到了極大的加強。1953年他創作的《一輩子第一回》,充分彰顯其在造型與筆墨融合上的傑出才能。

畢業後楊之光進入中南美專(廣州美術學院前身),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水墨人物畫教學,並成功地把造型和筆墨相互融合的藝術特點貫徹到其教學當中。長年累月,桃李成蹊,楊之光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墨人物畫家。他們師生一起,構成了南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強大群體,其中的成就不僅突顯了楊之光在這方面的貢獻,更彰顯出廣州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教學的歷史價值。

遲軻先生曾這樣分析楊之光:「程十發走的是民間藝術裝飾化的路子,黃胄基本上是從速寫發展過來的。而楊之光的特長是引進了西方的光和色。」楊之光在用色方面表現出的光感與透明感來自於他在水彩畫方面長期積累的素養,因而將中國書法及水墨的筆法與西洋光色造型手段整合起來,並形成一種新的人物畫筆墨技法體系。

楊之光在《中國人物畫技法》中談到著色方面的經驗:「中國人物畫與西洋人物畫的著色方法,有相似之處的是,彼此都要求色彩的冷暖及明度對比,都要講究色調及分清畫面的主色與輔色的主從關係。但中國人物畫的用色,自有其特殊的規律。如它更偏重於人物的基本色,也就是相對穩定的固有色,不強調局部色彩的冷暖變化,而強調整體色彩的冷暖對比。……墨在中國畫中已不僅意味著單一的黑色,而是具有豐富的色彩感。也可以說中國人物畫在第一步未設色之前的用墨打底階段,墨已取代了一部分色彩,為某種色彩形成主調,突出主體打好了基礎。上墨時,即等於在上色,這與油畫造型務必通過色彩來表現體面及明暗,是迥然不同的方法。因為觀察物象的方法不同,表現的方法也就不同。」

「色彩運用,必須成為表現人為個性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還可以借鑒西洋繪畫中用色的經驗,適當地利用光源條件及冷暖色對比,有利於表現特定時間與特定環境中的人物的具體特徵。在學習中國人物畫的同時,進行一些水彩畫練習是有必要的。通過水彩畫練習,著重鍛煉辨別色彩的冷暖變化的能力。……著色用筆,要以形體結構為依據,每染一筆,既要準確地表現色彩,又要表現出立體感。……傳統的中國人物畫通常是將人物形象安置在一個明亮的背景上來使人物突出的。但徐悲鴻在畫泰戈爾像時,就很自然地運用了西洋畫常用的以暗背景襯亮面部,以背景冷色襯面部暖色的手法,這種嘗試是可貴的。……『不破不立』首先還是要敢破,敢接觸新課題,在實踐中探索新的著色規律。只要是主題內容的需要,同時又不妨礙或削弱發揮中國人物畫筆墨技法的長處,適當吸收油畫、水彩畫或版畫的色彩經驗,也是無可非議的。」

新中國的文化與藝術,必須尋找與之相適應的表現形式,才能符合和跟上時代的要求。一切藝術都要從大多數人的利益出發,一切藝術的價值都要用群眾觀點來評價,因此這階段,每個文藝工作者,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用最大的可能去踐行這一不僅僅是原有的藝術與技法所能適應的題材。

關山月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新國畫藝術實踐者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所創作的一系列人物畫,以及就人物畫所發表的文章都是基於教學開展的。對「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觀點,關山月主張中國人物畫必須站在中國畫的立場考慮問題,中國畫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繼承傳統與發展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線條的表現力在美感中的意義和作用遠大於立體造型的塑造。

而楊之光則認為造型基礎是中國人物畫的一個薄弱環節,應通過素描與速寫的手段來進行,兩種練習相輔進行。「人物畫技法的基本功除了通過寫生實踐練習外,更重要的是在創作中練習,將寫實能力的鍛煉與塑造典型形象的任務緊密地結合起來。」他說:「練基本功的時候,要重視筆墨表現質感等方面的要求。但在創作時,表現質感等只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應該在於表現人物的精神實質。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筆墨的處理可以允許超越在基本功中對表現質感的要求,使它服從於作品的主題。……正像創作中色彩的處理,往往不同於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自然色彩一樣,是經過藝術誇張的,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他們的理論和實踐,現在看來正是形成了廣州美術學院多種教學探索並行、中國畫創作呈現多樣性的可貴局面,使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一直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學術研討會上,有學者指出,離開對楊之光教學的研究,幾乎無從討論同一時期人物畫的教學與實踐。甚至從某種意義上看,那就是產生廣州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教學風格的基石,形成了一套與中國其他區域有所差異的中國人物畫體系。這不僅在楊之光本人的人物畫創作中可以見到,即使在其學生的創作中,其影響力亦清晰可辨。

楊之光把一生創作的新中國人物畫重要作品、手稿、文獻4000多件捐獻給國家,以他的一生經歷啟迪後學。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批複並劃撥專款出版楊之光藝術研究畫冊,我們懷著對楊之光的深切懷念之情,將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完成好這項工作,以表達我們對楊之光先生的敬意。

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李勁堃

2016年5月16日

(註:資料引自「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

展覽推送回顧

複製以下鏈接,並在瀏覽器中打開: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一】

內容提要:楊之光藝術研究的緣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1ODc2NQ==&mid=270835001&idx=1&sn=13d150fd2024cfe0a97bd450d09d522f&;scene=7#wechat_redirect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二】

內容提要:「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的展覽內容與效果預設。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1ODc2NQ==&mid=271107717&idx=1&sn=e682db3e34c1b72273a79dbcd8327a2d&;scene=4#wechat_redirect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三】

內容提要:12個經典案例,數百張作品,選取個案剖析,讓我們重溫那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歲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1ODc2NQ==&mid=271220009&idx=1&sn=cca563a0b601aaeb6fdcadee45ab720a&;scene=4#wechat_redirect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四】

內容提要:「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展覽現場盛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1ODc2NQ==&mid=271441555&idx=1&sn=c2bb4afee3e2a77b303953d2704b8484&;scene=4#wechat_redirect

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五】

內容提要:「揚時代之光——楊之光藝術研究展」開幕嘉賓致辭、楊之光先生致辭全文呈現,以及研討會精彩發言摘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1ODc2NQ==&mid=400660893&idx=1&sn=41d7409526616fd08590efed6e2889db&;scene=4#wechat_redirect


推薦閱讀:

有一種情懷叫做母校的什麼東西都是好的
懷念法王 | ①⑥《法王如意寶心咒》
懷念母親的句子
喜歡一首歌~ 懷念一個人!
永遠的懷念-「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

TAG:懷念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