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除濕藥酒方治療濕疹的療效觀察
【摘要】 目的 探討自擬除濕藥酒方治療濕疹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30例濕疹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用西醫治療:口服非那根片25mg、西咪替丁膠囊0.4g,2次/d;靜注硫代硫酸鈉針0.64g,1次/d;外搽爐甘石洗劑。觀察組均外搽自擬除濕藥酒,2次/d。結果 對照組痊癒7例,顯效5例,無效3例,治癒率為80%。觀察組痊癒12例,顯效2例,無效1例,治癒率為93.3%。觀察組痊癒者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論 自擬除濕藥酒方外搽治療濕疹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 濕疹;除濕藥酒方;藥酒合用;外搽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症,以瘙癢為主要癥狀,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好發於頭面、四肢等,急性皮損以紅斑、丘疹、水泡、糜爛為主,慢性濕疹以皮損增厚、蘚苔樣變為主。任何年齡都可發生,無性別差異。一旦得病病情反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伴濕疹者更是綿綿難愈。並且兒童有拒服藥、打針的缺點,所以西藥的應用往往不易被患者接受,給治療濕疹帶來一定的困難。然而筆者推廣的外搽藥酒不但收到良好的療效,而且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該30例均為筆者在中醫科門診時收集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65歲,平均37歲。其中糖尿病伴濕疹者12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長4年。急性12例,亞急性8例,慢性10例。
1.2 治療方法
將30例濕疹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用西醫治療:口服非那根片25mg、西咪替丁膠囊0.4g,2次/d;靜注硫代硫酸鈉針0.64g,1次/d;外搽爐甘石洗劑。觀察組均外搽自擬除濕藥酒,2次/d。以自擬方:苦參50g,白癬皮50g,龍膽草30g,地膚子30g,紅花20g,蟬蛻20g,防風20g,蛇床子30g。加白酒適量以浸過面為宜,密封浸泡20天後外搽,早晚各1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及治療結果
1.3.1 療效判定
治癒:皮損和癥狀消失,無複發。顯效:皮損和癥狀減輕。無效: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治療好轉又複發。
1.3.2 治療結果
對照組痊癒7例,顯效3例,無效1例,治癒率為80%。觀察組痊癒11例,顯效3例,無效1例,治癒率為93。3%。觀察組治癒者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有效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0.01)。
2 討論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其原因可能與敏感原或過敏體質有關,是皮膚科的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疾病。臨床以皮疹形態多、易於滲出、病程遷延、易於複發為特徵,劇烈瘙癢為主要癥狀。外因多與氣候、生活用品接觸、飲食等有關。內因與緊張、勞累、失眠、內分泌、消化功能障礙有關。治療上以抗過敏為主,佐以鈣劑,如非那根片25mg、西咪替丁膠囊0.4g內服,2次/d;靜脈注射硫代硫酸鈉針0.64g,1次/d。但易複發,且不易為兒童接受。所以外用自擬藥酒不但易被廣大患者接受而且收到很好的療效。中醫認為濕疹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或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食物、藥物或日用品引致。外感風熱之邪博結肌膚經絡,肌膚營衛不和,氣血運行不暢,或脾虛內生脾濕與外感風邪相搏而發疹。風性瘙癢,濕性重著、粘膩綿綿難愈,日久氣血失和、肌膚失養、瘀血內生,致病情反覆、色素沉著、皮損增厚而轉變為慢性濕疹。中醫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祛風為主。根據中醫的清熱燥濕以解毒、活血祛風以止癢的理論,筆者制定了除濕藥酒方:苦參、白鮮皮清熱燥濕;龍膽草瀉火解毒;地膚子、蛇床子、蟬蛻祛風止癢;紅花活血祛風以止癢。酒性甘辛、大熱屬陽性液體輔料,有主升提、引葯歸經和向上、向外作用,易被皮膚吸收,同時它還是一種較強的增溶劑,能起到析出藥性的作用,從而使中藥和白酒合用對治療濕疹起到了很好的療效。
推薦閱讀:
※【四季養生】回南天來啦!「除濕氣而不染,祛濕氣而不病」
※大暑養生宜除濕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健脾除濕有門道,健康一整年!
※祛風散寒除濕酒大全_
※祛火除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