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心裡有座墳,住著未亡人
文/簡書作者:_辛夷_
前天偶然見到此句,心想這話真損,細琢磨,沒什麼不對,愛而不得的情緒,入木三分。
想起兩個人。
十六歲的郭襄和十六歲的張三丰。
我一度懷疑,金庸老爺子莫非十六七歲的年紀受過什麼情感傷害,幹嘛要跟好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過不去。
楊冪版郭襄
那年郭襄十六歲,掛著「小東邪」的名號,少女豪情肆意,小酒館一頓把酒言歡,醉在神鵰俠的故事裡。
金庸小說,楊過是數一數二的風流少年,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有一個算一個,誰也過不去他這道坎兒,郭襄更是。
風陵渡口,楊過給了她三根金針,她當場用了兩根,第一要看神鵰俠真容,第二請楊過陪她過生日。
於是楊過揭開面具,縱然後來小龍女見到楊過對他說「過兒,你老了。」但我猜想曾經迷倒萬千少女的楊過仍然是帥的。
郭襄生日當天,楊過親自送來三件賀禮,兩千隻蒙古人的耳朵,燒掉蒙古糧草奉上煙花,除掉丐幫的姦細,獻上打狗棍。這樣的手筆,很「楊過」。
自此「一見楊過誤終身」。
為什麼會誤了呢?因為她晚生了二十年,楊過心裡早已有了個小龍女。
什麼「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那都不叫事兒,要命的是「恨不相逢未嫁時」,哦不,「未娶時」。
絕情谷上,楊過以為小龍女已死,萬念俱灰,郭襄用第三根金針求楊過好好活下去,楊過縱身一躍,這個傻姑娘跟著就往下跳。
結果呢,小龍女在谷底活的神仙一樣,夫妻重逢執手相看淚眼,小郭襄還傻乎乎替人家高興,戰場上見了小龍女跟人家說:「楊大嫂,你真美。」姑娘,那可是你情敵啊。
古天樂版楊過,李若彤版小龍女
再後來郭襄跟著楊過、小龍女上山玩,靠在小龍女身旁,默想:「若是我終身得能如此和大哥哥、龍姐姐相聚,此生再無他求。」內心深處,卻又「知此事決不能夠」。
所以,這麼多年來,人人都心疼郭襄,這樣的姑娘,愛的單純、執著,璞玉一樣的心地,沒辦法不心疼,人人在郭襄身上都能看到曾經那個自己。
待到楊過和小龍女攜手歸隱,走之前楊過對郭襄說:「咱們就此別過。」「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的淚水奪眶而出。
也就是在那一天,郭襄用手帕為一個少年包紮頭上的傷口,這是張三丰第一次見到郭襄,當時他還是一個叫張君寶的俗家弟子,沒有人知道這個瘦骨稜稜的少年,有朝一日會成為一代宗師。
張三丰記得「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後來在《倚天屠龍記》里,借張三丰弟子俞蓮舟之口說道:「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
此時,張三丰已經明白了當年的郭襄為什麼那麼傷心,而那樣的傷心他業已體味。
兩年後,郭襄行走江湖,到處打聽楊過的消息,途徑少林,再次遇到十六歲的張三丰。
十八歲的郭襄,穿著淡黃衣衫,騎著小毛驢,明慧的少女,名門之後,張三丰看著她的心境,大概可以參考一下屌絲望見女神的狀態。
要命的是,高高在上的女神注意到了小屌絲,還送給他一對鐵羅漢,郭襄跟楊過別的沒學來,學會了「撩而不娶」,雖說不是故意「撩」的吧,但確實讓少年的心裡泛起波瀾。
待到張三丰被少林為難之時,又是郭襄替他打抱不平,還為他謀划出路,送他信物讓他去襄陽投奔郭氏夫婦。臨別時,郭襄留給張三丰一句:「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你瞧瞧,跟著楊過學了個好。
張三丰自小經歷磨難,見郭襄三次,郭襄三次對他善意相助,由此情根深種也不稀奇。只是,他一生也只見過郭襄這三次。
二人分別後,郭襄繼續浪跡江湖,尋找關於楊過的點點滴滴,繼而又經歷了襄陽城破,國破家亡,這個世上獨剩了她一個人。
四十歲那年,她從說書人口中聽來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故事,於是開悟,落髮為尼,創立了峨眉派,此時距離她第一次見到楊過已經過去了二十四年。
張三丰也並沒有去襄陽,他不願寄人籬下,於是獨上武當山鑽研武學,創立武當派,從南宋滅亡一路長壽到元朝滅亡。
在武當派創立一百年的時候,張三丰閉關一年多,出關後他把郭襄送他的那對鐵羅漢交給弟子,「大袖一揮,走出門去。」此時距離他第一次見到郭襄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
楊過等了小龍女十六年,郭襄開悟花了二十四年,而張三丰放下那對鐵羅漢用了百年。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焦恩俊版張三丰
郭襄不好么?郭襄很好,無論樣貌、才華、品性、家世,都是女主的標配,倘若以世俗的眼光評判,郭襄比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更好,連金輪法王那樣的人都喜歡這個女孩子,可是有用嗎?
張三丰不好么?張三丰也很好,根骨好,悟性好,果敢堅毅,有主見、有籌謀,開門立派的一代宗師自然是過人的,待他三十六歲時拿出來和楊過比,恐怕難分高下,可是有用嗎?
很多人都抱著幻想,我要變美,我要變瘦,我要事業成功,我要腰纏萬貫,等我如何如何之後,她/他一定會回心轉意喜歡上我,我們大概真的被應試教育弄傻了。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過太多模式化的教育,其中一個定律是「努力學習就會有好成績,努力工作就會有好業績」,或許是吧,但這個定律對愛情無效。
愛情這個王八蛋,不相信天道酬勤。
《何以笙簫默》里有句話很經典,「如果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將就。」
不願將就的結果就是用一生懷念那一天。
郭襄永遠不會忘記,風陵渡口楊過揭下面具的那一刻,不會忘記楊過拉著她的手捕捉靈狐的時候,更不會忘記十六歲生日那天,楊過送給她的漫天煙花。於是後來她的弟子名喚風陵師太,峨眉派一招武功名喚「黑沼靈狐」。
至於張三丰么,除了那對一百多年的鐵羅漢,你還需知道,武當門規,武當弟子不得與峨眉弟子動手。難為古人說「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郭襄終究沒有找到楊過,實則,她真的找不到嗎,恐怕並不是,她只是把不願尋到裝作尋不到吧。尋到了又如何,楊過和小龍女神仙眷侶,她十六歲時不就已經明白了,「此事絕不能夠」。十六歲的情愫還是留在十六歲的夢裡比較好,就像十六歲的煙花,綻放過,絢爛過,留不住,忘不掉。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哪裡是說書人讓郭襄開悟的,該懂得她早就懂,只不過哄騙著自己留個念想罷了,不然天涯路遠,國破家亡,你讓她一個女孩子憑藉什麼活下去呢?
至於張三丰也是一樣的,初見郭襄時他定然是自卑的,那麼之後創立武當他也算得功成名就了,武當在湖北,峨眉在四川,才多遠,哪裡就去不得了。
去了又如何,他一早知道,郭襄心心念念的只有楊過。不是所有人都像趙敏,明知不可勉強偏要勉強,還能勉強出個結果。
如此這般,倒成就了兩派武學大宗,不知幸與不幸。
《倚天屠龍記》開場,郭襄出現時低吟著元好問的半闕詞,「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金庸老爺子沒寫出來的是這闕詞的第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最後的最後,祝願所有讀到此文的人,此生遇到的都是黃蓉或郭靖,而非楊過或郭襄,此生攜手走過的所有歲月都是因為愛情,而非將就。
_辛夷_:簡書原創作者。微博@辛夷採薇,公眾號:qielanghuan。尋常風月,等閑談笑,稱意即相宜。
推薦閱讀:
※楊過好好的,為什麼要去招惹郭襄?
※如何看待趙二狗抄襲的《郭襄:十六那年,風陵渡口》?
※精分武俠 | 郭襄·一遇大叔誤終身
※為何惹人厭的郭芙能嫁好丈夫,可愛的郭襄卻單相思當尼姑?
※如果郭襄找到楊過會怎麼樣?
TAG:郭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