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國歌,凝聚民族精神(國際視野)

尊重國歌,凝聚民族精神(國際視野)

日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國歌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備受矚目。放眼世界,國歌作為國家的一種象徵和標誌,體現著國家精神和民族情懷。無論時代如何演進,國歌的生命力和震撼力都始終如一。那些呵護國歌尊嚴的感人故事,匯聚成為世界舞台上的美麗風景線

國家精神音樂表達

  法國國歌《馬賽曲》創作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2年。工兵上尉魯日·德·李爾在斯特拉斯堡連夜創作出《萊茵軍戰歌》,以激揚士氣。同年,馬賽的志願軍高唱此歌挺進巴黎,《馬賽曲》因此得名並傳唱全法國。1795年,《馬賽曲》被定為國歌,儘管後來數次遭遇禁令,但1879年再次被恢復為國歌,一直延續至今。法國國內不時有呼籲更換國歌的聲音,認為《馬賽曲》作為一首戰時歌曲已不符合現實,但總有更堅定的聲音抗議以任何形式修改或更換它,作為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

  1814年9月,業餘詩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被英軍扣押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附近的麥克亨利堡。一天夜晚,在炮火轟鳴中他看到一面飄揚的星條旗,獲得靈感寫下《保衛麥克亨利堡》,後改名為《星條旗》,很快傳唱開來。目前,這份手稿珍藏在馬里蘭州歷史協會博物館,而給他靈感的星條旗則珍藏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1931年3月3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法律,將《星條旗》確定為國歌,每年的3月3日就成為美國的國歌日。

  今年7月1日加拿大迎來建國150周年。在建國後長達110多年的時間裡,加拿大並沒有自己的國歌,而以英國國歌《天佑吾王》為國歌。直到1980年,議會一致通過國歌法案,加拿大才有了自己的國歌《啊,加拿大》。

  加拿大最初是由英法移民為主組成的國家。1880年加拿大法裔作曲家卡力沙·拉瓦雷應約為阿多爾夫·貝西·盧提爾的詩詞譜曲,《啊,加拿大》首次在魁北克城唱響。1920年後這首歌已唱響整個加拿大。歌詞最初用法文寫成和演唱,後來又將羅伯特·斯坦利·韋爾的詩詞作為其正式的英文歌詞。因此,這首歌有英語和法語兩個版本,內容不完全一樣。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同意加拿大為獨立國家。二戰後,加拿大人的自我認同更為強烈,將《啊,加拿大》立為國歌的呼聲日起。1980年,在這首歌問世100周年之際,加拿大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通過國歌法案,該歌正式成為加拿大國歌。

1853年,墨西哥發起一項國歌徵集比賽。次年,墨政府公布,墨本土詩人弗朗西斯科·岡薩雷斯的作詞和旅墨西班牙音樂家哈依梅·努諾的作曲分別中選。這首歌開始逐漸被人們傳唱。在美墨戰爭後,墨西哥損失了近一半國土,士氣低下。歷史學家哈維·加西亞迭戈認為,該歌在那時發揮了很好的凝聚力,讓人們暫時從失敗的陰影中找到寄託。1942年,時任總統曼努埃爾·阿維拉·卡馬喬正式將其確立為國歌,並發布官方版本。

依法維護國歌尊嚴

  美國法律中與國歌和國旗相關的條款規定,觀眾聽到國歌時,如有升旗儀式,應起立面向國旗,普通公民右手放在胸口,佩戴頭飾或帽子的,應用右手取下,放在左肩位置。軍人應全程敬禮致意。後來修正案規定,退役軍人也可以敬禮。如沒有升國旗儀式,應朝音樂演奏的方向,適用同樣禮儀。法律沒有規定觀眾是否唱國歌,但自小學起,都鼓勵學生唱國歌,一些學校則是強制規定。

  2001年法國隊對阿爾及利亞隊的足球賽場,《馬賽曲》一度遭對手噓聲,類似事件2002年再次發生,引發法國朝野嘩然,認為這一藐視法國國歌的行為有損國家尊嚴,類似事件發生時必須要終止比賽,政府官員也要退場。2003年,法國針對褻瀆國歌國旗的行為對全體國民進行具有約束力的立法,規定在由公共機關組織或管理的重大活動中,公開對法國的國歌、國旗表示不敬,將被判處7500歐元罰款,情節嚴重者還將被判處半年有期徒刑。法律也禁止通過口頭言語、手勢、文字或圖像等形式侮辱國歌和國旗。

  據馬來西亞總檢察署網站顯示,該國《1968年國歌法令》把國歌分為三個版本——完整版、摘節版以及簡短版,嚴格規定了三版國歌的演奏場合,並規範了如何在國歌演奏或歌唱的場合表示尊敬。法令第八條規定,除非國歌是作為廣播或新聞的部分素材被演奏或歌唱,否則不論何時,只要響起或歌唱國歌,所有在場人員都應起立以示尊敬;而任何人在任何公共場所蓄意表示對國歌不尊敬,可被判罰款或監禁。法令第九條規定,任何警官只要看見違反第八條的人,都可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實施拘捕,除非違反者向警官提供姓名和住址,並確保會在之後的法院傳喚或訴訟程序中充分配合。

  據新加坡政府下屬的立法網站顯示,1959年通過的《新加坡國徽、國旗、國歌法》規定了新加坡國歌演奏和歌唱的場合、演奏或歌唱國歌時所有在場人士必須起立以示尊敬以及改編國歌的規範。2004年,新修訂的《新加坡國徽、國旗、國歌法》正式施行,放寬了對這些新加坡標誌的使用限制,意在增加新加坡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比如,國歌曾經只能在電視和廣播演奏,或在本地學校集會、政府官方慶典、國慶日慶典以及總統接受集體致敬這些場合演奏。為鼓勵在所有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場合歌唱和演奏國歌,2004年1月1日之後,新加坡的公共和私有機構可在任何適當場合歌唱或演奏國歌,而且可演奏或歌唱樂器或人聲版本。除政府提供的官方版本,也可在保證準確反映國歌官方版本完整曲調和歌詞的前提下,使用其他重新編排的版本,但國歌不可以併入任何其他歌曲或集成曲目當中,也不能用除官方馬來文歌詞以外的任何其他語言演唱。

墨西哥於1984年頒布《國徽、國旗和國歌法》,之後幾經增補與修訂。該法案第三十八條至第四十九條所在的第五章,專門就國歌的使用和傳播等作出規範。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不能擅自更改國歌歌詞或曲調,不得在廣告宣傳等營利活動中使用國歌;2005年,該法案在第三十九條中增補,印第安少數民族可以在唱國歌時使用官方認定的民族語言版本。此外,第四十二條規定,國歌只能在莊重的公務、民事、文化、教育和體育活動等場合使用,在升降國旗等場合,國歌必須完整演奏或播放。

愛國教育生動教材

  美國很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美國的一年級小學生,一聽到國歌響起,立刻原地站好,手放胸口站立,這都是老師「強化訓練」的結果。除了學校教育,美國社區、圖書館、公園等公共機構也經常在活動中突出奏唱國歌等教育內容。對普通人來講,尊重國歌已成為一種習慣。

  一些沒有遵循奏唱國歌禮儀的公眾人物常常受到輿論壓力。2016年,美國橄欖球運動員科林·卡佩尼克在一場比賽中「抗議種族歧視」,演奏國歌時拒絕起立,他上場時引發觀眾噓聲,之後很多球迷寫信給球隊,表達對他的不滿,甚至影響到他的轉會和職業生涯。2016年奧運會上,體操女團冠軍加布麗埃勒·道格拉斯在頒獎式的奏國歌環節沒有將右手放在胸口前,引發爭議,很多網友在她推特賬號下留言,最後她不得不道歉。

  美國法律規定的目的更多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沒有規定對不遵守國歌禮儀的人進行懲罰。卡佩尼克事件後,美國橄欖球聯盟發言人布賴恩·麥卡錫就說:「鼓勵但不強制球員在奏國歌時起立。」長期以來,美國在升國旗、奏國歌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習慣性力量,也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力量,故意不遵循國歌禮儀的只是一小部分。

  近年來法國連遭恐怖主義襲擊,法國教育部推出了「共和國價值觀學校總動員計劃」,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將2016年定為「馬賽曲之年」,在紀念《馬賽曲》作者離世180周年的同時,拉近法國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與國家歷史的距離。法國的學校通過公民及道德教育課、藝術課等教學,了解《馬賽曲》誕生的歷史、其歌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含義等等。

  加拿大兒童自小學開始就在上課前唱國歌,有的學校一天唱法文歌詞,一天唱英文歌詞。不論何種場合,只要國歌響起,人們總是會起立以示尊敬。

  墨西哥全國所有中小學生都在校學唱國歌,墨西哥教育系統每年會舉辦全國性的兒童國歌合唱比賽,這些被寫入《國徽、國旗和國歌法》。

  新加坡中小學生每天都要參加升國旗和唱國歌儀式,並舉行國民宣誓等。2000年,新加坡著名作曲家潘耀田受政府委託為國歌《前進吧!新加坡》重新編曲,國歌新官方版2001年出爐,從G調到F調經過降調處理,旋律更加雄壯。潘耀田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國歌對於新加坡人或任何國家的人民都有一樣的意義。「這是一種鄉土的召喚,尤其當你在遙遠陌生的國度聽到那親切熟悉的聲音時,更令人情感激動」。

  (本報記者王遠、張朋輝、吳雲、俞懿春、王驍波採訪整理)

愛國歌,重國格(觀點)

王 莉

有這樣一類歌曲:或是誕生於烈烈硝煙中的鏗鏘戰歌,或是傳承於悠悠歲月中的民族禮讚;它每每在重大場合莊嚴響起宣示國家尊嚴,也見證著體育賽場上王者的風采……從稚童到老翁,人人會唱。每個音符都令人心潮澎湃。

  這是國歌。

  國歌不僅僅是一首歌,國歌的背後是國格。每個國家的國歌都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史詩。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的縮影,也是一個國家民族氣質和精神面貌的綜合體現。它凝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鬥志,也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朽的文化傳承。透視國歌,能從中看出一個國家文明的底蘊和民族品格。

  有的國歌誕生後傳唱至今;有的國歌見證了時代風雲變遷而幾經改易;有的國歌出自名人之手;有的國歌作者原本籍籍無名,因為創作了國歌而名載史冊。

  許多國家的國歌慷慨激昂,讚美本國的光榮歷史和錦繡河山,歌頌傳統文化、風俗生活、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瑞典國歌《你古老,你自由》,澳大利亞國歌《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單從這些國歌的名字都能體會出深深的自豪感。

  國歌以其巨大的精神感染力、民族感召力和藝術震撼力激發出人們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旋律各異,歌詞不同,但在每個人心中,祖國的國歌都是最美的。不論何時何地,唱起它都熱血沸騰。1956年,菲德爾·卡斯特羅率部乘坐「格拉瑪號」遊艇返回古巴——「我們出海後,第一件事就是唱國歌,這是我一生中少有的感到最高興的時刻,因為我們正向古巴前進。」

  一些國歌誕生於戰火硝煙的特殊環境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增添了此類國歌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的精神氣質。當社會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後,有人可能會覺得那些戰爭年代誕生的國歌「不合時宜」、應該改編,但不應忘記,正是這種歌曲在歷史上激勵將士們奮不顧身地奔赴前線。《馬賽曲》雖然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但至今作為法國國歌的地位仍無可取代。

  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原是1935年拍攝的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它誕生於民族救亡的危急關頭,是一首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壯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莊嚴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新中國成立伊始,遴選國歌,這首歌當選。當時也有意見認為,應當修改部分歌詞。但最終經過討論,保留原歌詞而不加修改,正是為了喚起人民回想共和國創建過程中的艱難憂患,鼓舞人民發揚愛國熱情,把革命事業進行到底。

  烽煙已遠,但那些經歷過血與火的淬鍊洗禮而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具有跨時代的價值,通過國歌穿越而來,清音永駐,繼續傳遞著生生不息的力量,激勵著今人居安思危努力奮鬥,永遠不能失去緊迫感和精氣神。

  國歌象徵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各國對國歌的神聖和莊嚴都高度重視。2002年法國杯足球賽時就曾發生過來自科西嘉的球迷「噓」《馬賽曲》而導致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憤然離席的事件。為了捍衛國歌尊嚴,不少國家或將國歌單獨立法,或與國旗、國徽等共同立法,或通過一些其他形式規範國歌的奏唱、使用等行為。很多國家也很重視國歌的教化功能,將國歌教育視為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通過提高人們對國歌的準確認識,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全國人大常委會不久前對國歌法草案進行了初審。可以期待,我國的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也將擁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有助於進一步規範國歌的奏唱、使用等行為,將使依法愛護國歌、尊重國歌的理念更深入人心,維護國家莊嚴。

  愛國,從愛國歌做起吧!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4日 23版)


推薦閱讀:

馬家軍弟子憶禁藥門:都是時代產物 仍尊重馬俊仁
幸福夫妻必備的尊重和禮貌準則
有哪些瞬間你對這個世界很失望?
?有一種尊重,叫做「收到請回復」
女孩子不可以翹二郎腿嗎?

TAG:民族 | 精神 | 國際 | 尊重 | 視野 | 國歌 | 國際視野 | 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