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6唐師曾:「朝鮮戰爭」的前世今生(上)
(2010-11-26 09:12:43)
轉載
標籤: 朝鮮 清朝 日本 光緒 韓國 五四運動 李承晚 軍事 袁世凱 甲午戰爭 台灣 澎湖 |
2010年11月20日,韓國Seoul,老鴨戴「BB63密蘇里號」戰列艦帽、穿法國Aigle抓絨衣、系伊拉克共和國衛隊武裝帶、中國人民解放軍作訓褲、約旦貝都因駱駝騎兵靴……坐在韓國青瓦台阿媽妮家,曬著太陽畫扇面。
1392年,元朝遼陽行省雙城總管府李成桂擁兵自立,推翻高麗王朝,在松京(開成)登基。為獲得明朝支持,特遣使請中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取「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從此國名「朝鮮」。 1875年(清光緒元年),年幼的朝鮮高宗李熙登基,由其父「大院君」李昰應攝政。李昰應極端仇日,下令「凡與日本交涉者,處死刑。」江華島炮台得令後,對在近海測量的日艦「雲揚號」開炮。日艦當即反擊,摧毀江華島炮台並攻陷永宗城。朝鮮向清國求救,天朝認為「朝鮮雖我藩屬,而內政外交,聽其自主,我朝向不與聞……中國視之漠然也。」 1876年2月26日,朝鮮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又稱《丙子修好條約》、《朝日修好條約》),給日本貿易特權,互相承認為獨立自主國家。此條約激化了「保守黨」仰仗清朝自保,與「維新派」脫離清朝冊封、民族獨立的矛盾。
青瓦台嘉會博物館的屏風,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王八、烏龜、鯰魚、河蟹、鯽魚、趴虎、蝦米……唐師曾 Mark IV 1882年(清光緒八年),「舊黨」大院君李昰應與「新黨」王妃閔氏一族衝突激化,李昰應遂唆使兵變,焚日本使館,殺日本中尉堀本禮造。日本因而依法出兵朝鮮,清廷亦派兵朝鮮。清、日平叛後,兩國俱駐軍漢城。清朝將李昰應逮捕後運回中國,囚禁於河北保定,1885年獲釋。
2010年11月20日,老鴨畫扇面贈美女:荷花工筆,河蟹寫意。是天朝美女?還是韓國美女? 1884年(清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爆發,清國抽調駐朝兵力南下越南。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進一對朝鮮「維新派」金玉均、洪英植勸化「中法開戰,清國將亡,貴國有志於改革之士,不可失此機……」,並主動幫開化黨制定政變計劃。
1884年12月4日,洪英植等開化黨人發動甲申政變,在王宮放火,引日軍入宮。在朝鮮大臣奔向清軍軍營,「匍匐轅門,撫告哀衷」請求援助下,袁世凱身先士卒,親率2000清軍攻入漢城,擊敗日軍後,佔領王宮,救出朝鮮國王李熙。李熙獲救後,立即下令將擒獲的洪英植等七人處死,並追捕朴永孝等餘黨。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甲申事變後,中、日兩國李鴻章、伊藤博文在天津簽訂《中日天津條約》,兩國均自朝鮮撤兵,並約定:「將來朝鮮如有事,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行文知會;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1894年3月(清光緒二十年),朝鮮東學黨崔時享在全羅道聚農民起義,發檄征討日寇、驅逐權奸。國王李熙恐慌,向北京告急。4月,直隸提督葉志超奉詔馳赴朝鮮,駐屯牙山,按《中日天津條約》規定電告日本。5月,袁世凱以東學黨潰散、叛亂已平,要日本同時從朝鮮撤兵。但日政府反要求中、日兩國留兵,共同改革朝鮮內政。腐敗且不肯政治改革的清政府,斷然拒絕。6月,日軍突然沖入王宮,囚禁國王李熙,命大院君李昰應主國事。李昰應為報清政府將他囚禁保定之恨,答應為日本效力,下令驅逐在朝鮮的所有華人出境。
2008年,威海衛劉公島,北洋水師司令部。 唐師曾攝G7
北洋大臣李鴻章急調總兵衛汝貴、提督馮玉昆火速登陸大東溝,進駐平壤;另調北洋陸軍十餘營分梯次渡海馳援朝鮮。 7月23日,「濟遠」、「廣乙」兩艦抵達牙山,掩護運送清軍的運兵船「牙山登陸」。7月25日拂曉,兩艦離牙山返航,07:20,在朝鮮豐島海面,遭遇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日軍不宣而戰,發炮攻擊「濟遠」、「廣乙」。纏鬥後「廣乙」被「秋津洲」、「浪速」擊傷擱淺,縱火自沉。
北洋水師軍旗。
第二波馳援朝鮮的「高升」號懸掛英國國旗載有清軍1200餘人,滿載軍械的「操江」艦旋即遭到「浪速」、「秋津洲」攻擊。「濟遠」則懸掛白旗,然後掛上日本軍旗,棄二艦向西逃走,「吉野」在後追擊,「濟遠」以尾炮向「吉野」還擊後得脫,撇下失去掩護的「高升」、「操江」。
幫助清國,訓練北洋水師並參戰的英國良威理海軍上校、德國海軍上尉漢納根。 9時15分,「浪速」旗語命令「高升」號停俥,欲逼迫「高升」投降駛往日本。清軍大為憤怒,因此時中日尚未開戰,日方無權挾持商輪,船上官兵要求英輪船長返航,駛回大連或旅順。正僵持不下,日軍突升紅旗,要船上洋員離船,旋即發炮進攻,清軍亦據船以步槍迎敵。13:00「高升」被浪速擊沉,日軍用機槍掃射海面清軍官兵,射殺者700餘人。14:00「操江」艦被「秋津洲」俘虜押往日本,此即「豐島海戰」。
2008年威海衛,清國花巨資從德國購進的克魯伯大炮,老鴨認為疑似贗品。
7月28日夜,日陸軍進攻牙山清軍,激戰後清軍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陰曆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清國皇帝對日宣戰詔「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
9月15日,日軍分三路總攻平壤,戰鬥至為激烈,高州鎮總兵左寶貴中炮犧牲,隨後玄武門失守,葉志超下令徹退,六日內狂泄五百餘里。一貫內訌的清國陸軍內部湘軍、淮軍嚴重對立;26日清軍逃回鴨綠江以北的中國境內。朝鮮全境為日本所控。全部實情一直被天朝宣傳部門秘而不宣,人民聽任其掩耳盜鈴。
9月25日,日軍在鴨綠江上搭浮橋搶渡成功,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旋即攻陷虎山。只會鎮壓學生的清軍各部不戰而逃,第一軍司令山縣有朋將司令部設在虎山。26日,日軍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同日日軍在庄河花園口登陸,10月9日,攻佔金州,10日陷大連灣,至此清軍在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25日旅順陷落。日軍攻陷旅順後,對市內居民連續四天進行殺戮,僅36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屍體,其餘老弱婦孺無一倖免,超過二萬人遇害。死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今稱「萬忠墓」。
嘴上硬,一貫濫用人民愛國熱情,而擅長割地賠款的天朝,此時不堪重擊,已決定向日本請和。
《馬關條約》中方代表:李鴻章、李經方。
《馬關條約》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清國戰敗後,李鴻章到日本馬關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為獨立國家、撤出朝鮮半島,割讓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予給日本,開放多個內陸港口城市,賠款白銀2.3億。日本因此完成「明治維新」政治改革帶來的崛起,以其先進的社會制度在遠東擢升。導致1902年英日聯盟及1904年的日俄戰爭。
日本從此完成「明治維新」政治體制改革帶來的崛起,改變遠東英、俄爭霸格局,導致1902年的英日聯盟及1904年的日俄開戰。
清國甲午戰爭中失敗,標誌1850年開始的洋務運動(技術改革)徹底失敗。清國改革派不得不重新認識,積極進行政治制度革新。繼而1898年戊戌變法。無奈變法失敗,連光緒皇帝都搭了進去,碩果僅存的只有北大(京師大學堂),偶爾有老鴨之流站在民主科學的廢墟上呱噪而已。
2008年夏,劉公島,北洋水師司令部所在地。一現代水兵齊步而行 唐師曾攝 G7
1894年5月下旬李鴻章校閱北洋海軍,奏稱:「北洋各艦及廣東三船沿途行駛操演,船陣整齊變化,雁行魚貫,操縱自如……以魚雷六艇試演襲營陣法,攻守多方,備極奇奧。」「於駛行之際,擊穹遠之靶,發速中多。經遠一船,發十六炮,中至十五。廣東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間合操,水師全軍萬炮並發,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國,均以兵船來觀,稱為節制精嚴。」然「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見海軍提督正與巡兵團同坐斗竹牌也。」「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於香港、上海,識者早憂之」。1888年原本預訂購入300箱炮,後……只購入了3發炮,「從前撥定北洋經費號稱二百萬兩,近年停解者多,歲僅收五六十萬。」「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穢污狼藉,業已無可駛用。」
威海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 唐師曾攝 G7
2010年11月20日,老鴨在韓國Seoul 手工製作的扇子。注意老鴨頭頂的「USS BB63」密蘇里艦帽。1945年9月2日,被朝鮮義士(今天該說恐怖分子)在上海炸斷一條腿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到這頂「USS BB63」下籤訂投降書,無條件投降,割地賠款。
日本在USS BB63甲板上,依次向盟國代表麥克阿瑟、美國代表尼米茲、中國代表徐永昌海軍上將投降……然後才是蘇聯、英國、法國、荷蘭……代表。中國首次打敗日本,收回台灣、澎湖……中國知識分子喜出望外,次日成立「九三學社」。哪料內戰爆發,打飛了到手的割地賠款,也打飛了台灣、澎湖……
甲午戰爭前夕,英國的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船廠曾向李鴻章推銷世界航速最快,達23節的四千噸巡洋艦。清朝政府立即支付訂金,後因軍費不足無法支付餘款,被日本低價買下,就是後來的「吉野」。名駒也要跟明主,就像V8大吉普4700本來是戰爭利器,到老鴨手裡,就雌化成「和平鴨」了。(未完待下)
推薦閱讀:
※2010婚禮主持人開場白精華版
※2010慧眼看藏市:郵市黑馬多
※韓福東:胡舒立入主《新世紀》起風波(南方都市報 2010-1-4)
※《2010陳安之成功學視頻大全集》
※讓男人看到就變花痴的星座女(2010-12-03 0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