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些皇帝搞改革「到官不止」

文/趙炎 小民說改革,在今天,如同「啞巴大吼,把聾子嚇著了」一樣的滑稽。儘管如此,小民還是可以說話的。昨讀人民網署名文章,就有小民直言當下:改革--到官為止。快哉!其銳無比。這種聲音,多多才益善。古人曰:「博聲取列卿」。說話的人多了,聲音自然就大了,或能影響到「列卿」,亦未可知! 通常許多人認為,中國兩三千年的吏治史,對民來說,基本都是烏鴉色,對官來說,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理由是,再怎麼治,最終治的都是民,而治不到官的頭上。那麼,這種認識對不對呢?趙炎以為不全對,依然屬於非常識。 且不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牛人,在歷史上,稍微腦袋不怎麼漿糊的皇帝,都知道麵粉加水才能做糨糊的道理,若是改革「到官為止」,就等於光加水不加麵粉,恐怕也就白辛苦了。 北魏孝文帝搞漢化改革的故事,大家均耳熟能詳的,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是因為孝文帝堅持了改革「到官不止」的原則。他規定,官員必須先著漢服,為民表率;「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也就是上朝議事,官員不準說原家鄉土話,得說標準漢語。「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這個緊箍咒,著實厲害,官員若不聽話,就別怪皇帝翻臉。 唐朝有個靠裝傻博上位的皇帝,叫唐宣宗,搞改革也很有一套。史家評價說,宣宗在位期間曾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詟氣」,並稱譽他為「小太宗(李世民)」,他主政的時期叫「小貞觀」。大家發現沒有,唐宣宗的三把火,基本都是針對官的。若「到官為止」,那他的改革,就是浪得虛名,史家這麼寫,就是對燈發誓--真抽了。 唐宣宗的改革,到了官這兒,還真不是浪得虛名,他敢於動真格的。比如對那些幫助他即位的宦官,他採納了宰相令狐綯的建議,「有罪必究,有缺不補,待其自然消耗,以至於盡。」對那些阻礙改革的大員,他絕不手軟,曾用極短的時間放倒了保守派宰相李德裕,啟用重視科舉的牛僧孺。他對親屬也不姑息。其舅鄭光為節度使,曾一起討論為政之道,當他發現鄭光應對鄙淺時,非常不高興,隨即罷免其官職,終身當老百姓。由於他的改革「到官不止」,後人才稱他為「小太宗」的。 宋代的皇帝,對官員大體上比較好,但一旦開始改革,到官也是不止的。如果有官反對改革,皇帝可能會說:兄弟,對不起,是你逼我這麼做的。 宋仁宗搞的慶曆新政,在涉及到官員頭上時,採納了范仲淹與富弼的意見,「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等等。規定官員必須按時參加考核,以政績好壞定升降。蔭補為官的辦法也做了修訂,規定除長子外,其餘子孫須年滿15歲、弟侄年滿20歲才得恩蔭,且恩蔭出身必須經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同時還對地方官職田之數作了明確限制。 他的兒子宋神宗啟用王安石搞「熙寧」改革,王安石提出:「欲美風俗,在長君子,消小人,以禮義廉恥由君子出故也。」此處的「君子出」,就涉及官員了,君子可以做官,小人不能當官。宋神宗表示贊同,並徵求了文彥博的意見,文彥博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就是說,官的問題是根本,必須治理好,才能得天下大治。於是,宋神宗堅定了「改革--到官不止」的決心。 北宋的這兩次改革,均已失敗告終,究其原因,當然很複雜,但趙炎以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官本身的反對,集體的反對,迫使皇帝「到官不能不止」,還得跟官一起吃「速食麵」,互相謙讓著「喝湯」,想想挺憋屈的。改革「到官不止」的結果是什麼?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四十一年,北宋滅亡(1127)。 後來的各個朝代基本是吸取了這兩次失敗的教訓的。 如宋寧宗主政時期,對於涉官的改革,可能是有宋兩朝最嚴酷、也最徹底的。《宋史》記載:慶元三年,「庚子,禁浙西州軍圍田。壬寅,詔自今有司奏讞死罪不當者,論如律。」什麼意思?前者嚴禁官(軍)跟百姓爭田爭利,後者著重打擊那些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貪官。 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宋寧宗很是修理了不少官,特別是針對偽學(理學)之徒在各地為官者,往往被參以上述兩罪而罷官,人數實在不少。大儒朱熹,「詔落秘閣修撰,罷宮觀」;蔡元定等人,則被竄(發配)於道州。這些「到官不止」的改革,固然方向存在不少問題,效果也並不十分理想,但那是由於歷史的局限造成的,跟改革本身無關。 明代張居正搞改革的時候,萬曆皇帝年紀幼小,支持估計談不上,但無力反對,就等於支持了。或許每當張居正上一個摺子,小萬曆只說一句話:想幹嗎?那就干吧。 很顯然,張居正的改革,是吸取了王安石的失敗教訓的,凡涉及到官員,無論你是多大的官,無論你上面關係多硬,不徹底完全打到你,絕不甘休。「到官不止」,在張居正的改革過程中,例子很多。 如在張居正支持下,姚宗沐在江西,潘季馴在廣東,龐尚鵬在浙江,白棟、王圻在山東,海瑞在江南,全面推行「一條鞭法」,各地官紳無不人心驚惶。特別是海瑞與前朝宰相徐階的較量,以及跟江南諸多官紳的較量等等,尤為驚心動魄,富有傳奇色彩。讓許多官員每思及此,莫不傷心欲絕。 滿清竊取中原,歷順治、康熙兩代,大力籠絡士人、厚待官員,導致吏治腐敗,積弊如山。逮至雍正上台,啟用張廷玉,又開始變革。涉及官員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火耗歸公,不允許官員擅用,等於斷了官員的財路;二是攤丁入畝,官紳也要納糧;三是廢除賤籍,官員子弟必須和老百姓一樣,要參加一定的勞役。 沒讀過歷史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電視劇《雍正王朝》,田文鏡在河南治理黃河,搞的就是廢除賤籍;李衛在江浙為朝廷籌款籌糧,搞的就是攤丁入畝。可以說,沒有雍正皇帝搞改革的「到官不止」,就沒有後來的乾隆盛世。 所謂以史為鑒,道理正在於此。看看我國今天的改革,涉及到農民的,很順,涉及到市民的,很順,涉及到民企、工人的,也很順。但是,只要涉及到官,如三公消費、財產公示等,就順不起來,為何?答案還得中央自己去找。改革,是「到官為止」,還是「到官不止」,小民的眼睛都亮著呢!(趙炎)
推薦閱讀:

盛開在古代社會各階層的姐妹花
古代詩歌閱讀 練習 1
中國古代的40個典故
傳播中醫館—41部古代名醫精華—名師垂教(1)
禮儀典範 >> 古代各種禮儀稱謂

TAG:古代 | 改革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