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蒙古人幹了一件事兒讓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天3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是人類歷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更一直被視為國恥。

然而英法聯軍究竟為何要燒了圓明園在歷史書上沒有交代,在電影裡面也是稀里糊塗的就被燒了。如果英法兩國的道德水準只是停留在燒殺搶掠,他們又如何創造出空前的西方物質文明。

遠的不說,20年前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也沒發現英國人有放火燒東西的特殊癖好。那圓明園又為何會遭此劫難呢?

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十二年後,英國人覺得大清應該明白了自由貿易的好處,前來修約,希望能再多開放一些沿海沿江城市,開放外國人在華活動的範圍許可權,並互派公使。

這個修約內容以我們今人的眼光看來並不過分,也沒什麼喪權辱國。但是「公使進京」成了中英雙方爭執不下的問題。你公使進京面見聖上一堵龍顏這個沒問題,但是你必須要給大清皇上磕頭,那英國人可能給中國皇帝磕頭么?當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時就曾因為不磕頭而引起爭執。

幾經交涉,英國人是修約無果,用英國的頭號中國通小斯當東的話說就是:「中國聽不懂自由貿易的語言,只能聽懂炮火的語言。」結果在天津大沽口炮台,咸豐皇帝終於聽明白了英國人的意思,簽訂了《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到這裡本應就結束了,可英法聯軍剛走,咸豐皇帝就又不明白了,要求取消公使駐京、內地遊歷、內江通商等條款,並設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換約。英法聯軍捲土重來,打算再讓咸豐皇帝明白明白,但這回英法聯軍在大沽口炮台卻被打得滿地找牙。這是怎麼回事兒?英法聯軍一臉懵逼。

說到這兒我們的主人公終於該出場了,他就是蒙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按照規定,蒙古王公貴族的爵位也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很多人還誤以為僧格林沁也是「鐵帽子王」。

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失敗後,就被咸豐皇帝派到天津大沽口整飭防務,英法聯軍這次正是敗在了這位蒙古王爺的手下 。

可惜好景不長,英法聯軍很快捲土重來,避開僧格林沁重兵把守的大沽口炮台直接從北塘登陸。咸豐趕緊對僧格林沁說,既然打不過你趕快跑回來吧,天津丟就丟了,北京城可不能丟啊。以國家依賴之身,與醜夷拚命,太不值矣。別怕,出了事兒有朕給你頂著,不算你臨陣脫逃。就這樣僧王奉旨撤退,並與英法於通州再度議和。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來打去爭的就是一個公使進京見了皇帝要不要磕頭的問題,哪裡是什麼鴉片戰爭,整個一個「磕頭」戰爭,這次談判的內容還是這麼回事兒。英方談判代表巴夏禮說反正我就是不跪,說罷揚長而去。大清國一看這幫洋人夠遙的,必須要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

在咸豐皇帝的授意下,僧格林沁來了個擒賊先擒王,將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絕大多數人都被關在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終於忍無可忍,直接向京城進發,戰事又起。

僧格林沁的五千蒙古騎兵在八里橋向裝備了大量先進火器的英法聯軍發起了死亡衝鋒,

這五千蒙古騎兵一共送了1200多人頭,餘下的蒙古騎兵馬匹受炮火驚駭回奔,衝動後面的步兵方隊,導致陣勢混亂,幾萬清軍潰敗。而英法聯軍總共死亡12人,其中還包括自己人的誤傷,以至於法國議員們譏笑這是一場「引人發笑的戰鬥」。

但這同樣也被視為蒙古騎兵最後的絕唱,德里松伯爵的《翻譯官手記》中這樣寫到:「敵人已經兩次被打退,卻還沒有認輸,正準備橫下一條心來爭奪通道。……中國人現在可不是躲在城牆的後面或由工事掩護著來進行戰鬥,他們現在已挺身而出。在那裡,皇帝的韃靼禁衛軍,帝國軍隊的精華正聚集在首都的大門口。在橋的正中央,冒著槍林彈雨,他們的一位官長騎著馬站在前面;他揮舞著黃旗表示挑戰,儘管隆隆的炮聲蓋過一切,可是他還在高聲呼喊著。在這位英勇的官長的周圍,橋欄的大理石塊四散飛舞,我們的炮彈造成了成批的殺傷。死神一刻也沒有歇手,卻並沒有嚇倒這些不靈活,然卻勇敢的鬥士,他們寸步不退。」

僧格林沁扣押外國公使所帶來的災難還遠不止這些,等英法聯軍殺到北京,發現這39名人質有一半都被整死了。英法聯軍被徹底激怒了,為了給咸豐皇帝一個教訓決定火燒圓明園。

很多人都在批評僧格林沁扣押公使的巴夏禮事件和八里橋之戰是其妄自尊大,極度無知的體現。

古代就知道兩國交鋒不斬來使,清庭所做當然有違國際法了。拒絕通商,閉關鎖國,妄自尊大還強迫外國公使給你下跪看上去確實有這麼些「欠揍」。

但僅僅是因為這些英法聯軍就可以對著大沽口炮台放炮仗了嗎?火燒圓明園又是哪門子的國際法?

火燒圓明園看似是因僧格林沁扣押公使造成的,但這些公使們不老實在家待著跑中國來幹什麼。圓明園要開動物園請你們來入駐了?

因此在皮醬看來,僧格林沁扣押公使的行為是蒙古人式的傲慢與憤怒!何況這件事兒還是咸豐皇帝的意思,圓明園被燒的這口鍋也只有咸豐才能背的動。

僧格林沁戎馬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和同治三朝,被朝廷倚為長城。同治四年(1865年)在菏澤高樓寨之戰中,中捻軍伏擊兵敗被殺馬革裹屍。

僧格林沁平素愛護百姓、善待士卒,聽說他去世的消息,百姓罷市,巷哭野祭。僧格林沁是清朝最後一位滿、蒙出身的軍事統帥,此後慈禧太后遂命曾國藩等人督剿捻軍,從此,軍權落入湘軍的曾國藩、淮軍的李鴻章等漢人手中。

僧格林沁也是大清國最後一個敢於提刀上馬的王爺。


推薦閱讀:

圓明園:1860年的焚毀與1900年後的歷次劫難
誰盜走了珍寶——追索楓丹白露宮的圓明園珍寶
今昔圓明園
看不盡的圓明園(1):發現廢園之美
圓明園四十景6

TAG:軍火 | 古人 | 蒙古人 | 一件事 | 圓明園 | 蒙古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