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嗑(三十六)聰明與智慧

友:老師您好,今天在我的老同學群里爭論一個問題,就是聰明人與笨人的區別,有人這麼界定「聰明」的含義——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對嗎?

我:差不多吧。智商指的是大腦,它是針對聰明和知識的;情商和靈商指的是心靈,它是針對智慧和學問的。

友:決定事情成敗是智商還是情商呢?

我:都不是,是命運。如果撇開命運不談,從現象上看,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居核心與決定地位的是情商和靈商,也就是心靈的智慧。而大腦的智商和知識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見,學歷不高的人當上了老闆,而高學歷的博士碩士等等往往只是打工者。如洛克菲勒、卡內基都沒有學歷;松下幸之助、李嘉誠、王永慶、李兆基都是小學文化;曹德旺是初中;任正非中專;比爾蓋茨大學二年級肄業等等。但成千上萬的博士卻在為他們打工。

友:嗯,的確是這樣。我認為,聰明人給我的感覺就是那些反應快、敏感、決定快,自私、能言善辯、見機行事、滑頭、很難說實話的人。而笨人就是那些反應慢,膽小怕事,唯唯諾諾的人。您說呢?

我:你說的這種聰明人其實是沒有智慧的精明人,依賴聰明過日子的人就是這樣。他們心氣高,根器差,剛愎自用、不知敬畏,很難坦率真誠。我們看到,無論在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這樣的聰明人很多,他們精於算計,私心重,如果認為上級的指示不能滿足自己的私慾,或者感覺不划算,他們便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

因為聰明,他們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不會犯錯,遇到問題總是怨天尤人,怨公司、怨上司、怨同事。經常自嘆生不逢時,在他們眼裡,領導都是傻瓜,笨蛋賺了大錢,庸才娶了美女,只有他最無辜,最不幸的。這樣就天天處於不服氣,羨慕嫉妒恨之中。

要知道,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不是笨人乾的,而都是聰明人乾的。笨人知道自己腦子沒有別人好使,知道技不如人,即使有貪慾也往往克制忍讓,顯得安分守己一些。而聰明人自鳴得意,他們是很難安分的。結果往往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歌德說:「如果一個聰明人幹了一件蠢事,那就不會是一件小小的蠢事。」。你看那些貪官污吏和無良的富人,都是有知識沒智慧,有學歷沒學問,他們無知者無畏,不知命、不信命、不認命,好勇鬥狠,你死我活,結果一個比一個倒霉。你再看監獄裡的犯人,哪個不是聰明過人的?所以,莎士比亞說:「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聰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為他用全副的本領證明了自己的愚笨。」。

友:莎士比亞真是個智慧的人。記得您發的那個老樹教授的視頻,他有句話:「所有的牛逼行為最後都證明自己是個傻逼」,的確如此。聰明的狐狸為什麼常常落不到好下場了,就是因為他們經常「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是的,關於聰明人與笨人,有個例子很好玩。有人問,如果漂流到一個荒島,只能帶三樣東西,你會帶什麼?許多人回答:一棵檸檬樹,一隻鴨子,一個傻瓜。為什麼不帶聰明人而帶傻瓜呢?因為聰明人會砍掉檸檬樹,吃掉鴨子,甚至最後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忠實於你,與你同甘共苦。

從某種意義上說,傻瓜其實是一種天分,適當的「傻」如同恰到好處的「自卑」,那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有傻瓜的地方才會發生奇蹟,所謂的「工匠精神」便是來自於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聰明人其實是真正的傻瓜,而笨人卻往往是智慧的。這樣一個規律帶來了很多有趣的現象,如:

笨人比聰明人快樂。我們看到社會上焦慮煩躁的都是那些勵志奮鬥的聰明人,而笨人卻沒心沒肺地樂呵呵的。

聰明人在平常從來不吃虧,但正是因為從不吃虧導致他不受人們喜愛和歡迎,結果就是佔小便宜吃了大虧。而笨人往往經常被聰明人欺負和佔便宜,但因為人們都喜歡願意吃虧的人,結果笨人雖然吃了點小虧結果卻佔大便宜。一生往往平平安安地度過。這是一個悖論。

沒有人喜歡與精於算計的聰明人相處,人人都喜歡與隨和慷慨的笨人在一起,聰明人也喜歡笨人。有趣的是,聰明人明明知道笨人是受人歡迎的人,但他自己卻不願意做笨人。這又是一個悖論。

聰明人往往忘記了高貴的頭顱也是由雙腳來帶動的,他們太自負太依賴於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

聰明類似於金錢,本身是沒有好壞對錯的,錯的是人對它的態度,執著於自己的聰明就是愚昧,聰明人如果能夠理解「人一動腦筋上帝就發笑」這句話就智慧了。

聰明與笨往往表現在於對一件事情認識快慢上,你去欺騙一個聰明人他立即會識破你的伎倆,但如果你去欺騙一個笨人,他可能當時被你矇騙了,但過後他還是會明白上當受騙的。稍笨的也許第二天就明白了,更笨的也許一個月,最笨的可能一年,最終還是會明白的,但不管多少時間,你從此樹了一個對立面是肯定的了,他一旦有機會,你就要為你的小聰明付出代價。因此,不要耍小聰明。

友:今天大家還討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區分智慧與聰明。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我:哈哈,「元芳,你怎麼看?」。現實中,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文字上,人們往往把聰明與智慧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聰明來自於大腦,智慧來自於心靈;聰明是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知,智慧是對事物本質的領悟;聰明可以帶來知識,智慧帶來的是學問。

聰明意味著:妄為,不知命,造惡緣,它帶來的是煩惱、焦慮和虛榮。智慧意味著:無為、隨緣、知命、信命、認命,它帶來的是平靜、快樂和無憂。

就當下世俗的認知而言,嚴格區分智慧與聰明的困難的。我們不妨把聰明人進行一個分類:

1、智慧型的聰明人,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聽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或與自己觀點向左的意見,他們都會立即引起注意,學習思考領悟並付諸行動。他們「學問為己」,根器好,對真我、命運、本體之樂等形而上的東西一點就透,謙和,不固執,從善如流。

2、知識型的聰明人。他們知識豐富,反應特別快,擅長邏輯推理,遇到不一致的觀點非要整出個子丑寅卯,好在他們對事不對人,辯論到最後還是會接受正確的觀點的。

3、務實型的聰明人,這種人聰明,喜歡學習鑽研,但我執嚴重,一切為了自己的肉身,沒有靈性,缺乏創新意識。他們一旦建立了自己認知就很難改變,固執己見,聽到不同的聲音心裡有抵觸。但他們有個好處,那就是喜歡琢磨,調整和領悟的時間長一點,但最終還是會明白過來的。

4、好鬥型的聰明人。這種人自我感覺好,虛榮心重,易激動,盲目自信,浮躁淺薄,不求甚解。他們「學問為人」,學習的目的在於顯擺和吹牛。他們壓根不願意接受與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觀點,特喜歡辯論,其目的不是討論和探索真理,而是在想方設法戰勝對方,抬高自己。他們對人不對事,並以此為樂。辨不過就狡辯,胡攪蠻纏,東扯西拉,強詞奪理。

5、狂妄型的聰明人。這種人胸無點墨,不學無術,目空一切,喜歡逞能,不管你說什麼他都要反對,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什麼都懂一點卻什麼都不精,一追問,完了,露餡了。

第1種人就是老子說的上士和孔子說的上人;第2、3兩種人就是老子說的中士和孔子說的中人;第4、5兩種人就是老子說的下士和孔子說的下人,也是佛家和王陽明所說的「斷滅種性」之人。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大笑之」之人,這種人的特點是無知者無畏,因為無知所以無畏,因為無畏所以狂妄,因為狂妄所以愚蠢,因為愚蠢所以可憐。法國作家莫里哀說:「對於聰明人來說,勸告是多餘的;對於愚昧人來說,勸告是不夠的。」。這種人是集聰明和愚昧於一身的人。

所謂「智慧人生」,人生在世要注意兩點,一是要規規矩矩做人。其要旨就是有一顆平常心,智慧心,公平心,善良無欺,致良知而不假思索,發揮本色地活著。二是認認真真做事。其要點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事情,盡人事樂天命,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遇事從容不迫,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友:謝謝老師,明天我會把您的這番見解發到群里去,讓大家受益,警示一下喜歡玩小聰明的人。

我:好的。


推薦閱讀:

嘮嗑(七十)悟道·(11)
五女嘮嗑(往事如煙)
嘮嗑 | 星巴克把你當SB,你還在為它送笑臉!
【想要看更多精彩內容,馬上點擊右上角關注圈子,還有志趣相投的人跟你嘮嗑!】愛不...

TAG:聰明 | 智慧 | 嘮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