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放化療??失敗的現代醫學

作為一名臨床大夫,眼看著一個個癌症患者在痛苦的掙扎中死去,他們不是單單被病魔掠走,而是現如今還在國內臨床廣泛使用的放化療(這種被西方發達國家質疑並確定其臨床無任何治療價值的方法)。現如今還在國內大量被使用。。。下面的這些數字不知是否能夠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乃至廣大患者的反思?請大家要理性的學會使用大腦去思考問題,有些事情可以有更好的結果,只是奉勸那些飽受痛苦的病患,不應總是被動的去接受醫生的所謂醫囑;你若不去成為人家的實驗品就應該去學習,自己的健康不應寄希望於醫生來為您解決。智慧決定你的健康!美國及一些西方權威機構承認手術及放化療治療癌症失敗,美國有科學家說放化療對於癌症患者是徒勞。  本報波恩5月14日電記者倪永華報道:據《德國世界報》報道,美國臨床腫瘤學協會日前在洛杉璣召開的年會上指出,用化療方法治療腫瘤收效甚微,這種療法根本就不適合用來治療腫瘤。目前,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腫瘤患者採用化療來治療腫瘤。研究表明,腫瘤患者根本就無需採用放化療療法。 2007年4月10日,《深圳特區報》A14版以標題《專家找出刺激癌細胞擴散物質》為題報道了為什麼手術及放化療方法治療癌症是失敗的,而且以手術及放化療治療癌症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原文如下:  科學家一項最近研究發現,有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人體一種名為TGF-be-ta物質。因此,控制TGF-be-ta物質在人體內的含量,才是治癒癌症的關鍵。  路透社報道,來自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試驗發現,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療物質「阿黴素」或接受放療後,體內的TGF-be-ta物質含量提高,刺激癌細胞向肺部轉移。而使用某種抗體抑制它們體內的TGF-be-ta含量則能夠遏制癌細胞擴散。  此前有科學家提出,動物體內的原發性腫瘤可能會抑制其他腫瘤生長,但一旦原發性腫瘤被從體內清除,其他被抑制腫瘤可能會就此瘋長。而科學此次研究顯示,TGF-be-ta就是這樣一種既能抑制腫瘤生長,也能刺激癌細胞擴散的物質。  主持研究的卡洛斯.。啊特亞加博士補充說,可能還有其他物質與TGF-be-ta一樣對癌症的治療有類此的影響。他們希望通過對TGF-be-ta的研究得出更多結論。美國科學家積極探索「化療腦」之謎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專電美國科學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用於治療癌症的普通化療藥物在功效上可能弊大於利,因為這些葯會殺死健康的腦細胞,導致長期性大腦損傷。這一發現使科學家找到了有關「化療腦」病因的線索。「化療腦」是許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時經常抱怨的一種副作用。據統計: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中,約有五分之四的人抱怨曾出現失憶、失明、癲癇和間歇性痴獃等癥狀。  據法新社報道,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生物學家馬克?諾布爾領導的研究小組針對「化療腦」現象,在正常臨床用藥狀態下用卡氯芥、順鉑和阿糖胞苷等化療藥物對動物的健康腦細胞進行了試驗。這些藥物經常用於治療乳腺癌、肺癌和結腸癌等多種癌症。  試驗結果表明:上述藥物對腦細胞的殺傷性要超過對目標癌細胞的殺傷性。在試驗中,上述藥物會殺死70%至100%的腦細胞。與此同時,它們僅能殺死40%至80%的癌細胞。  報道說,科學家對這些藥物會殺死大量處於分裂狀態的腦細胞並不感到驚訝,但他們指出:「分裂細胞的缺失會導致複雜後果,因為這些細胞負責補充神經中樞里別的類型的細胞。」  這些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報告。  (來源:新華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使用一種常用的化療藥物,可能導致語言、記憶和認知障礙,即一種被稱做「化療性腦障礙」的副作用。該研究由位於美國紐約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共同完成,並發表於4月22日的《生物學》雜誌上。此前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一半以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反映,在化療結束一年後有認知困難,但原因一直不明。羅徹斯特大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主任馬克?諾貝博士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說:「化療性腦障礙,是由癌症本身造成的患者心情抑鬱,還是因化療導致的器官損傷,一直是臨床醫生關心的話題。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的確是由化療導致的。」他還說,「研究發現,單個藥物就能造成此種損傷,而且,藥物導致的長期性損傷遠遠重於短期性損傷――停葯後,細胞損傷會繼續加重。」  在此前的一項研究中,諾貝及其同事發現了三種常用的化療藥物對健康腦細胞的毒性要甚於它們對癌細胞的毒性,這些研究成果在學術界首先建立了化療性腦障礙的生物學基礎。但為什麼有些患者的認知障礙持續存在,依舊沒有結論。在本次研究中,諾貝等人採用細胞實驗和老鼠實驗檢測到,用於治療乳腺、卵巢、胃和結腸等部位惡性腫瘤的化療藥物5―氟尿嘧啶(5-FU),可以損傷幾種被稱為「前體細胞」的重要細胞,其中包括中樞神經細胞,以及幫助「製造」髓鞘的樹突細胞。而且,這種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影響,在化療結束6個月以後仍持續存在。  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市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神經腫瘤系主任克里斯汀娜?邁爾博士,為此文寫了一篇同期評論。她說:「這一發現意味著,化療性腦障礙的癥狀是有著生理學基礎的。」另一位癌症專家,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約森癌症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帕秋莎?甘博士對此研究讚揚道:「這是個非常好的研究模型。」但她同時也指出:「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使用者都會因此產生大腦損傷。」  諾貝博士希望下一步能集中精力搞清楚為什麼損傷會持續,他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找到一種能夠減輕或避免損傷健康細胞的治療方案,包括集中注意力的放鬆訓練、鍛煉,認知重建訓練,以及使用一些藥物等,以保護認知功能。《生命時報》 (2008-04-29 第20版)美國研究顯示:乳腺癌化療副作用嚴重超出預想發布時間:2006-10-20 8:06:18來源:新華社新華社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在接受藥物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中,約六分之一的人會出現感染、脫水或嘔吐等副作用癥狀,需要急救或入院治療,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要比化療臨床試驗預測的水平高3至4倍。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邁克爾?哈西特等人進行的這項研究調查了約3.5萬名64歲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化療情況,這是評估化療實際副作用的首次研究。此前有關化療的副作用信息大多來自藥物臨床試驗,而臨床試驗的目的會不同,因此常會低估化療的毒性。 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全國癌症研究所雜誌》上報告說,感染和發燒是最常見的副作用,發生率為8%,這一水平是臨床試驗預計的4倍。接受急救和入院治療的化療患者佔總人數的61%,16%的人是因為化療的副作用。不採用化療的患者中接受急救和入院治療的比例反而較低,為42%。對此,研究人員無法作出解釋。據美聯社報道,化療可使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增加近5%。但實際上很多患者無需化療,外科手術、放射和激素療法已經足夠,醫生通常也不易判斷哪些患者仍需化療。由於64歲以下的患者被認為更能承受化療,年齡往往成為是否接受化療的決定性因素。 以上的一些數據也許不足以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從溴隱停致畸,到苯丙醇胺致腦損、增加患艾滋病、乙肝、丙肝的機會,我們可以羅列出太多的藥物事件;藥物的不確定性實在是把雙刃劍,看看現在的醫生吧,開大處方、開協定處方、為了利益不惜做那麼多有損自身形象的事情,不知會否心安?只希望我們的醫生不要再讓那些飽受痛苦折磨的患者,稱我們是劊子手,讓我們找回失去的白衣天使的尊嚴吧!
推薦閱讀:

養生文獻是?
好好養生才是王道
炎炎夏日,專屬於白癜風患者的防晒妙招!
選臨床型博士還是科研型博士?
醫學文摘[神經系統1]

TAG:醫學 | 癌症 | 現代醫學 | 失敗 | 現代 | 化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