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瓷器器形粗識

瓷器起源浙江上虞。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然而關於瓷器的發明年代和發源地,多年來一直是中外陶瓷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就瓷器的起源年代而言,一說認為誕生在1600多年前的晉代,依據是我國晉代出現「瓷」字,並出現有關瓷器顏色的描寫和瓷器產地記載;另一說把我國瓷器起源定為1300多年前的唐代,認為唐代越窯青瓷是瓷器,所以才有「千峰翠色,如玉如冰」之譽。其次,器型說多也多,說少也挺少,讓我們稍微來粗識一下這些常見的瓷器器型吧

梅瓶

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制,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

玉壺春

玉壺春瓶又叫玉壺賞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形製為撇口、細頸、圓腹、圈足。玉壺春瓶的造型定型於北宋時期,在當時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瓷,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

賞瓶

賞瓶,為雍正一朝最新出現的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賞瓶一般採用這樣固定模式的紋飾,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蓮」代表「廉」,「青」「蓮」合在一起,包含著清中晚期社會的意願,希望時政「清廉」。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永樂朝開始成為觀賞式瓶,宣德年間較為流行。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

棒槌瓶

硬棒槌瓶,又稱圓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間的式樣,盤口,短直頸,圓折肩,圓筒狀長腹,圈足,底部多為平切式二層台。大小不一,高者約70厘米,矮者僅有十幾厘米。器腹有高矮和粗細之分;粗腹者,器形莊重,高約40厘米;細腹者,器形秀麗。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後的棒槌瓶,器形趨於細長,為了與雍正時期的棒槌瓶相區別,取名硬棒槌瓶。常見的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五彩開光等品種

將軍罐

將軍罐,—種罐式。因寶珠頂蓋形似將軍盔帽而得名。初見於明代嘉靖、萬曆朝,至清代順治時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

渣斗

渣斗,又名爹斗、唾壺,用於盛裝唾吐物。如置於餐桌,專用於盛載肉骨魚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於盛載茶渣,故也列於茶具之中。

提梁壺

提梁壺小口球腹,下承三獸足,肩一側有龍首流,肩部兩部連以半月形提梁,略信戰國銅盉式燒制。明隆慶提染壺器開明渾圓,顯得穩重而古雅。萬曆時提染壺造型講究,柄一側有孔便於穿系壺蓋,壺嘴彎曲變大,壺身多呈瓜棱形。東周早期的青銅鴞首提梁壺由終身獨身日籍名醫森承一郎傳承人呂默齋持有,日本傳奇古董商坂本五郎代為操作

洗口瓶

瓶式之一,以瓶口似淺洗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窯都有這種瓶式,以龍泉窯燒制量最大。

洗口瓶(18張)器形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洗口,直頸,垂圓腹,圈足;第二種為洗口,直頸,折肩,筒式腹,淺圈足;第三種為洗口,長頸,扁圓腹,圈足。通體以數道弦紋裝飾。耀州窯的洗口瓶,頸部較短,鼓腹似球狀。一般說南方作品修長,北方作品圓渾。以明萬曆五彩鏤空洗口瓶為精。

藏草瓶

藏草瓶又稱甘露瓶,瓶式之—,清朝廷為西藏僧侶燒制的用於插草供佛的特別器皿.故稱藏草瓶。雍正時已有燒制,乾隆時期製品為圓唇口,直頸有凸弦紋,豐肩,腹下部漸收,束脛,足部外撇。這類瓶式不書款識,一般多認作乾隆製品

交泰瓶

清代流行的一種瓶式。器腹中段鏤雕成如意頭形,套鉤回紋或倒、正T形。瓶體上下於紋飾間相互鉤套、連為一體,可以活動卻不能分開,寓意"天地交泰",為清代乾隆早期御窯廠督陶官唐英和催總老格刻意製作專供乾隆皇帝玩賞的佳器。

撇口瓶

清雍正時期非常流行的瓶式之一,基本造型為撇口,束頸,長弧腹,腹下內收,外撇式高圈足。

盤口瓶

瓶式之一,因瓶口為盤狀而得名。一般為細長頸、溜肩、圓腹、圈足。

盤口瓶(20張)北朝至隋的則短頸,平底。北朝的瓶,腹瘦長,最大腹徑在近底處。隋代的瓶則頸部細長,腹部較豐滿,略呈橢圓形

瓶的一種樣式。象腿瓶,即一統瓶。清代創燒的一種瓷器造型。瓶形為廣口外撇,短頸,肩部寬與口相若,身如直筒狀,平底,造型如粗壯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因「筒」與「統」諧音,有「大清天下一統」的寓意。多見於清初順治、康熙兩朝,品種有青花、五彩。

寶月瓶

寶月瓶是瓶的一種樣式,清代的一種瓷器。亦稱「抱月瓶」。

小口、直頸,頸側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故名。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常見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燒制,後停燒。乾隆時又有燒制,多為青花

多管瓶

瓶的一種式樣。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鈕蓋,瓶身有圓筒式和多節葫蘆式。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以龍泉窯製品較多,一般為五管。北方磁州窯系也燒制,瓶體短而渾圓,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是一種冥器,因瓶肩部各面分布著直立的多棱形或圓形管而取名。瓶口是直口,上邊有花鈕蓋,瓶身有圓式和多級塔式,有五管、六管之分,管中間是空的,多與瓶不通

花觚

早期的花觚人們通常把它描述為「尊」,它是仿青銅器造型的一種陳設用瓷。

花觚這一瓷器品種產生於清初,主要盛行於順治、康熙、乾隆時期。隨著瓷器從乾隆後期及嘉慶開始衰退,這一品種已漸消失。我們欣賞不同時期得花觚時,可領略到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造型的變化,在欣賞它的藝術美感的同時,從色彩、胎釉、造型、胎體去辨別不同時期的品種

雞頭壺

青瓷是我國出現最早的瓷器,產生於商代的原始青瓷,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已發展成熟。雞頭壺是一種有時代特點的代表器形。

魏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飲器,亦稱天雞壺、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西晉時器形較小,圓腹,肩部

貼一雞首,小而無頸。壺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實心,壺肩部有系,小平底。

·

花口瓶

瓷器瓶式之一,因瓶口如開放的花瓣而得名,細頸,圓腹,撇足。始見於唐,至宋代較為流行。 · ·花口瓶宋景德鎮、磁州、扒村、耀州等窯均有燒造,各窯製品的共同點是細頸微撇,不同點在於器物腹部與足部的變化。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器為腹部長圓,圈足,磁州窯系的白地黑花、三彩,黑釉瓶與耀州窯的製品則為圓腹,喇叭形足。 明、清仍有製作。

觀音瓶

觀音瓶 流行於清代康熙至乾隆時期。康熙一朝景德鎮窯燒制的瓶式很多,有時瓶、尊在稱呼上不易區分,一般來說,凡口小腹大的均稱為瓶。觀音瓶特徵是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修長,線條流暢。

搖鈴尊

搖鈴尊因細頸小口,豐肩斂腹,形似搖鈴而得名。搖鈴尊為康熙時期官窯的新創造型,有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等品種。我們看康熙搖鈴尊的造型,無論是青花還是釉里紅,其口部微撇,頸部細長,肩部豐滿,線條力度感強,這在古代柴窯燒制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變形,故燒製成功的幾率不高,搖鈴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間的珍貴官窯品種。

琮式瓶

琮式瓶始見於宋,一般認為始出現於南宋,至於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產,說法尚不統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風,這種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成。南宋官窯、龍泉窯均有這種器形。

百鹿尊

尊的一種式樣。器形與牛頭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漸放,垂腹,圈足,肩兩側有對稱的獸頭耳,通體繪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鎮窯制,品種以彩為主,晚清有仿造。又名"鹿頭尊",收口,腹上斂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頭或牛頭,故稱之為"鹿頭尊"或"牛頭尊"。始見於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當時粉彩器多以青綠山林為景,繪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於山林之中,故亦稱"百鹿尊"。

貫耳瓶是

貫耳瓶是瓶式之一。流行於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哥窯、官窯、龍泉窯等多有燒制。清代亦有仿製。

雙犧尊

·明弘治朝尊式之一,器呈斂口、短頸、溜肩、腹下部斜收、平底,肩部置對稱獸耳。清雍正、乾隆朝亦有燒制。 ·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仿古銅彩雙犧尊,造型為撇口,短頸,豐肩,腹部下收,圈足外撇,肩部有對稱回首立耳羊為飾。

高足杯

高足杯也稱馬上杯,它同於高足碗,上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稱把杯,外觀美麗,實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個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時代特徵

高足碗

·高足碗,又稱靶碗,有中空足封閉底印和不封底兩種。造型為口微撇,近底處豐滿,下承高足,造型與高足杯頗為相似,較之略大。這種纖巧的高足碗於元、明、清三代較為流行,品種有青花、鬥彩等,以明永樂紅釉、宣德釉里紅、成化鬥彩最為名貴

太白尊

太白尊又稱太白壇、雞罩尊。清康熙官窯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詩人、酒仙李太白的酒罈,故名。

太白尊(19張)又因形似圈雞用的罩,還有"雞罩尊"之稱。造型為小口微侈,短頸,溜肩,腹部漸闊呈半球形,淺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齊。腹部多淺刻團螭圖案。後世仿品器形規格與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紋飾過於生硬

萊菔尊

萊菔即蘿蔔,故又稱「蘿蔔尊」。清康熙朝獨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細長頸下飾雙弦紋、豐肩、長腹下斂、假圈足,足脊窄細若蘿蔔

軍持

一種盛水器,又名軍墀、君遲、群持、捃稚迦、凈瓶等,為雲遊僧人、伊斯蘭教徒盛水洗手用具。這種外國器形大約在隋唐時期傳入我國,在我國卻長盛不衰,從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窯口均有持續生產,大量出口。品種豐富,時代特徵鮮明

鳳頭壺

鳳頭壺是壺的一種樣式。因壺口部為鳳首形,故名。是唐代陶瓷中特殊器形,吸收了波斯金屬器鳳頭壺的特點,燒制白釉、青釉及三彩鳳頭壺。其中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釉鳳關龍柄壺有代表性,壺通高41.2厘米,洗口,一側有流,頸部內收後向下展開與腹相連,腹部微碩,下承以喇叭形高足;另一側由口至底附以直立的龍形柄,鳳頭壺蓋合於壺口之上,構成完整的鳳頭;通體施青釉,自上而下有十層紋飾,用模印、堆貼、刻劃技法加以表現。造型新穎,設計巧妙、裝飾豐富,工藝複雜,為罕見之珍品

賁巴壺

賁巴壺是壺的一種式樣。磨盤口,細頸,彎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該器型源自藏族的金屬器皿,

賁巴壺瓷器仿製早自元代就已開始.元代我國就有製作精美的青花紅綠彩描金器,一直延續到清代.清乾隆時創製的宮廷供器,傳世品有紅彩、金彩和各種色地粉彩等

轉心瓶

轉心瓶是景泰藍產品中的一種,源於元清時期,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琅附在銅胎或是紫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名貴藝術品。元朝時期疆土遼闊,與阿拉伯地區交往頻繁,發明於西亞細亞的琺琅飾品便從當時傳入我國。明景泰年間,由於政府的重視,琺琅的製作工藝日趨成熟尤其是藍釉料有了新的突破。經過我國工匠的吸收和改進,成為獨具特色的琺琅藝術——景泰藍

推薦閱讀:

紅釉瓷器第一頁
宜興窯以紫砂名世,仿鈞器卻鮮有人知……
斷代|清粉彩瓷器各時期的特點
求教:五大名窯的哥窯與現代哥窯有什麼關係?
科普:究竟什麼是曜變?

TAG: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