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六要素及四種茶藝表演解說

茶藝:

泡茶的藝術也簡稱為茶藝。狹義的茶藝是指在茶道基本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是一門生活藝術。它包括茶藝的技能、品茶的藝術、以及茶人在茶事過程中以茶為媒介去泡通自然、內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體驗。從最高的層次講,茶藝不僅僅是生活的藝術,而且是人生的藝術。

茶藝正是一門放下的藝術,放下手頭的工作和心中的煩惱,偷得浮生半日閑,借品茗放鬆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飛自己被囚禁的心靈,放下在政界、在商海、在文壇的種種思慮,放下外界社會和自己強加在自己心頭的榮辱、得失、悲喜、毀譽,也放下「為了所謂的尊嚴和神聖而給自己戴上的各種假面具」,讓茶湯滌盪自己的肚腸,澡雪自己的心性。在流霞波光搖曳間,讓茶香與心香升華為一曲人生的暢想曲。你什麼也不要想,只須像《南華真經·大宗師》中所說的那樣:「墮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忘掉一切也忘掉自己,只用一份閑適空靈的心情去品茶。一盞清茶,一瓣心香、一種恬淡,茶藝和修行一樣,也會讓你「塵愁消盡與雲閑」。那種洗心滌髓的快意,那種「清苦原來是一家」的頓悟,一定會令你無法忘懷。

修習茶藝是使茶人在品茗過程中達到「得韻」境界的唯一方法,也是茶人們從「得味」到「得道」的必要過渡。

茶藝六要素:

茶藝的根本是根據唯美是求的原則對茶藝六要素,即人、茶、水、器、境、藝進行美的賞析,然後順應茶性,整合六美的要素,最終泡出一壺好茶。茶藝要求茶人不僅要充分展現出茶的色、香、味、韻、滋、氣、形之美,同時還要享受泡茶過程中的藝術美。

人。在茶藝活動中人之美主要表現在:儀錶美、風度美、語言美以及心靈美。

茶。茶之美包括茶名之美、茶形之美、湯色之美、香氣之美、滋味之美。

水。水之美表現的標準是水質要清、水體要輕、水味要甘、水溫要冽、水源要活。

器。要因茶制宜、因人制宜、因藝制宜、因境制宜。

境。講究環境美、意境美、人境美、心境美。

藝。茶藝程序編排的內涵美、解說詞的內容文字美、音韻律美、動作美、服裝道具美等。

待客型工夫茶茶藝

一、焚香靜氣,活煮甘泉: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枝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大家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無比高雅而神奇的境界。活煮甘泉即煮沸這壺中的山泉。

二、孔雀開屏,葉嘉酬賓: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今天我們沖泡烏龍茶所用的精美茶具:這是茶盤,也稱為茶海;這是江蘇宜興製作的紫砂壺,是泡茶用的泡壺,也稱母壺,另一把是儲備茶湯用的海壺,也稱子壺,顧名思義這一對統稱為母子壺;聞香用的聞香杯;品茶用的品茗杯;這一套統稱為茶道具,它可細分為:茶匙,用來擇取茶葉;茶鑷,用來夾洗杯子或夾茶葉底;茶漏,用來增大壺口面積;茶導,用來撥取茶葉;茶通,也稱為茶針,用來疏通壺嘴。葉嘉酬賓是請各位嘉賓鑒賞今天我們所泡的武夷大紅袍。

三、大彬沐淋,烏龍入宮:大彬沐淋是用開水燙洗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時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代茶人常把名貴的紫砂壺稱之為大彬壺。

今天我們沖泡的大紅袍屬於烏龍茶,將茶葉導入壺中,稱為烏龍入宮。

四、高山流水,春風拂面:高山流水是通過懸壺高沖,藉助水的衝力使茶葉在壺內翻滾,達到洗茶的目的。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颳去茶湯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五、烏龍入海,重洗仙顏:沖泡烏龍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泡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而是用來溫杯,將剩餘的茶湯接直注入茶海稱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是指第二次向壺中沖入開水後,再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六、母子相哺,再注甘露:將母壺中的茶湯注入子壺中,這好像母親在哺育嬰兒一樣。茶道即人道,茶道最講究溫馨,這道程序反映了人世間最寶貴的親情——母子之情。

七、祥龍行雨,鳳凰點頭:將子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的注入聞香杯,稱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當壺中所剩茶湯不多時改為點斟的手法,稱為鳳凰點頭,這代表我們向各位嘉賓行禮致敬。

八、夫妻和合,鯉魚翻身:把品茗杯扣合在聞香杯上稱為夫妻和合,也稱為龍風呈祥,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祝福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和睦。

把扣合好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為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

九、捧杯敬茶,眾手傳盅:通過傳茶能使大家的心貼得更緊,感情更加密切,氣氛更加融洽。

十、鑒賞湯色,喜聞高香:請大家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清亮艷麗呈琥珀色。喜聞高香是指第一次聞香,主要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十一、三龍護鼎,初品奇茗:最後大家在品茶前注意一下持杯手勢。我們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女士可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則將後兩指收攏,這樣持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稱為三龍,茶杯如鼎,所以這種持杯手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指第一次品茶,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讓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充分接觸)以便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這一次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十二、再斟流霞,二探蘭芷:再斟流霞是為大家斟第二道茶。現在請大家跟著我將品茗杯扣合在聞香杯上,然後用雙手將扣合好的杯子翻轉過來,這稱為芙蓉出水。茶道精神倡導茶人應出淤泥而不染。二探蘭芷是請大家第二次聞香。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而范仲淹認為茶香比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十三、二品雲腴,喉底留甘:即請大家品第二道茶,主要是品茶湯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十四、三斟石乳,蕩氣迴腸: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來常用於代表武夷岩茶。三斟石乳即為大家斟第三道茶。請大家再次將品茗杯扣合在聞香杯上,這次我們用單手大幅度地將聞香杯翻轉過來。這稱為白鶴亮翅。白鶴亮翅,一飛衝天、直上青雲,祝大家的事業興旺發達。

第三次聞香與前兩次不同,我們用口腔大口大口吸入香氣,然後從鼻腔呼出,就像吸煙一樣。這種聞香的方法武夷山茶人稱為蕩氣迴腸。

十五、含英咀華,領悟茶韻:這次品茶與前兩次不同,前兩次我們是啜茶,而這一次我們是將茶湯含在嘴裡慢慢的咀嚼,細細的回味。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岩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這泡茶無比美妙的岩韻。

十六、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古代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茶之後再喝一杯白開水。此時也應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咀嚼,直到含不住時再咽下。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也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十七、名茶探趣,游龍戲水:名茶探趣重在參與,請大家自己動手泡茶,感受茶事活動的無窮樂趣。游龍戲水是看葉底,我們夾一片充分沖泡後的茶葉放入杯中,接著沖入開水,茶葉在杯中漂浮遊動,好像是游龍戲水。武夷岩茶的葉底三分紅,七分綠,也稱「綠葉紅鑲邊」。

十八、賓主起立,盡杯謝茶:孫中山先生大力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清福」,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最後我以這杯大紅袍敬在座的各位來賓,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表演型大紅袍茶藝

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地武夷山,不僅是風景名山、文化名山、而且是茶葉名山,武夷山大紅袍是清代貢茶中的極品,乾隆皇帝在品飲了各地貢茶後曾題詩評價說:「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現在我們就請各位嘉賓「當回皇帝過把癮,品啜茶王大紅袍」。

一、恭迎茶王:「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在碧水丹山的良好生態環境中,所生產的大紅袍「臻山川精英秀氣之所鍾,品俱岩骨花香之勝」。現在我們請出名滿天下的茶王——大紅袍。

二、焚香靜氣:(茶須靜品,香可通靈)我們焚香一敬天地,感謝上蒼賜給我們延年益壽的靈芽;二敬祖先,是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把靈芽變成了珍飲;三敬茶神,茶那赴湯蹈火,以身濟世的精神我們一定會薪火相傳。

三、喜遇知已:清代乾隆皇帝在品飲了大紅袍之後曾賦詩說:「武夷應喜添知已,清苦原來是一家」。這位嗜茶皇帝,不愧為大紅袍的千古知音,現在就請大家細細的觀賞大紅袍的外形,希望各位嘉賓也能像乾隆皇帝一樣,成為大紅袍的知已。

四、大彬沐淋:時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代茶人常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在茶人眼裡「水是茶之母,壺為茶之父」。要衝泡大紅袍這樣的茶王,只有大彬壺才能相配。

五、茶王入宮:即用茶導把茶葉輕輕地撥入壺中。

六、高山流水: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有知音,這傾瀉而下的熱水,如瀑布在鳴奏著大自然的樂章。請大家靜心聆聽,希望這高山流水能激發您心中的共鳴。

七、春風拂面:即用壺蓋輕輕颳去茶湯表面的白色泡沫,使茶湯更加清澈亮麗。

八、烏龍入海:我們品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我們把頭一泡的茶湯直接注入茶盤,稱之為「烏龍入海」。

九、一簾幽夢:第二次沖入開水後,茶與水在壺中相依偎,相融合。這時,還要繼續在壺的外部澆淋開水,以便讓茶在滾燙的壺中,孕育出香,孕育出味,孕育出妙不可言的岩韻。這種神秘的感覺恰似一簾幽夢。

十、玉液移壺:沖泡大紅袍,我們要準備兩把壺,一把用於泡茶,稱為母壺;一把用於儲存茶湯,稱為子壺,把泡好的茶從母壺倒入子壺稱之為「玉液移壺」。

十一、祥龍行雨:將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十二、鳳凰點頭:當改為點斟的手法時稱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各位嘉賓行禮致敬。

十三、夫妻和合:把品茗杯扣合在聞香杯上稱為夫妻和合,也稱龍鳳呈祥,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祝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和睦!

十四、鯉魚翻身:把扣合好的杯子翻轉過來稱為鯉魚翻身,我們借住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事業發達,前程輝煌!

十五、敬獻香茗:即把沖泡好的大紅袍敬獻給各位嘉賓。

十六、細聞天香:大紅袍的茶香銳則濃長,清則悠遠,如梅之清逸,如蘭之高雅,如熟果之甜潤,如乳香之溫馨。來!請大家細聞這妙不可言的天香。

十七、三龍護鼎:這是持杯的手勢,三個手指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名「三龍護鼎」。這樣持杯既穩當又雅觀。

十八、鑒賞雙色:大紅袍的茶湯清澈艷麗,呈深橙黃色,在觀賞時要注意欣賞茶湯的顏色以及茶湯在杯沿、杯中和杯底會呈現出明亮的金色光圈,所以稱為鑒賞雙色。

十九、初品奇茗:即品頭道茶,品茶時我們啜入一小口茶湯不要急於咽下,而是用口吸氣,讓茶湯在口腔中流動並衝擊舌面,以便精確地品出這一泡茶的火功水平。

二十、再斟流霞:即為各位嘉賓斟第二道茶。

二十一、敬杯謝茶:大紅袍茶藝到此結束,請大家與我一同飲了這道茶。祝福大家的生活像大紅袍一樣芳香持久,回甘無窮!

禪茶茶藝

禪茶茶藝屬於宗教茶藝。自古有「茶禪一味」之說,六如禪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昭示佛理,啟迪佛性。禪茶茶藝是最適合用於修身養性的茶藝。六如禪茶茶藝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煩惱,淡忘功利之心,以空明虛靜之心來領略「茶禪一味」的真諦。

一、禮佛:焚香合掌

聽!這悠遠莊嚴平和的佛樂聲,像一隻溫柔的手,把我們的心牽引到虛無縹緲的境界。焚香合掌,誠心禮佛,可使我們煩躁不寧的心平靜下來。

二、調息:達摩面壁

達摩面壁是指禪宗初祖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的故事。調息靜坐是為了進一步營造祥和肅穆的氣氛。

三、煮水:丹霞燒佛

「丹霞燒佛」典出於《祖堂集》卷四。據記載丹霞天然禪師於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燒火取暖。寺主譏諷他,禪師說:「我焚佛屍尋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說:「這是木頭的,哪有什麼舍利子」。禪師說:「既然是這樣,我燒的是木頭,為什麼還責怪我呢」?於是寺主無言以對。

「丹霞燒佛」時要注意觀察火相,從燃燒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暫以及生命的輝煌。

四、候湯:法海聽潮

佛教認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從小中可以見大。煮水候湯時從水的初沸、鼎沸聲中,我們可能會有「法海潮音,隨機普應」的感悟。

五、洗杯:法輪常轉

法輪喻指佛法,而佛法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洗杯時眼前轉的是杯子,心中悟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潔凈無塵;禮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潔凈無塵。在洗杯時或許會因為看到茶杯轉動而悟道。

六、燙壺:香湯浴佛

四月初八是佛誕日,在佛誕日要舉行「浴佛法會」,僧侶及信徒們要用香湯沐浴太子像。我們用開水燙洗茶壺稱之為「香湯浴佛」,表示佛無處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七、賞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記載: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當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我們藉助「佛祖拈花」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葉,其中的「實相無相,涅槃妙心」全憑個人感悟。

八、投茶:菩薩入獄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據佛典記載,為了救度眾生,地藏王菩薩表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地獄中只要還有一個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壺如菩薩入獄,赴湯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萬民精神,如菩薩救度眾生。

九、沖水:漫天法雨

佛法無邊,潤澤眾生,泡茶沖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頂」,由迷達悟。沖水時的熱氣如慈雲氤氳,使人心萌善念。

十、洗茶:萬流歸宗

五台山著名的金閣寺有一副對聯:

一塵不染清凈地, 萬善同歸般若門。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茶本潔凈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塵不染。佛教傳入中國後分為八宗,八大宗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徹,見性成佛。「萬流歸宗」,歸的都是般若之門。

十一、泡茶: 涵蓋乾坤

涵蓋乾坤典出於《無燈會元》卷十八,涵蓋乾坤是雲門宗三要義之一,意謂真如佛性處處存在,包容一切,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在小小的茶壺中也蘊藏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禪機。

十二、 分茶:偃溪水聲

「偃溪水聲」典出於《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載,有人問師備禪師:「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點門徑」。師備禪師說:「你聽到偃溪流水聲了嗎」?來人答:「聽到」。師備便告訴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途徑」。斟茶時的水聲如偃溪水聲,可啟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十三、 敬茶:普度眾生

禪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薩,恰似覓兔角」。菩薩是梵語菩提薩陲的略稱。「菩提」是覺悟,「薩陲」是有情。所以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使每一個人都能從茶中品悟出人生的哲理,達到大徹大悟,故稱普渡眾生。

十四、 聞香:紅爐點雪

佛家認為禪有時提起,如倚天長劍,光耀乾坤;有時放下,似紅爐點雪,包含萬象。聞香即放下一切,從虛無縹緲的茶香中,去感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識見真性。

十五、觀色:曹溪觀水

曹溪是地名,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六祖慧能曾住持曹溪寶林寺,後人把曹溪水喻指佛法。我們將觀賞茶湯色澤稱之為「曹溪觀水」,暗喻要從深層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時也提示:「曹溪一滴,源遠流長」。

十六、 品茶:隨波逐浪

「隨波逐浪」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五。是「雲門三句」之一。雲門宗接引學人的一個原則即隨緣接物,隨波逐浪,應病與葯。品茶也是這樣應隨緣接物,讓人去自由自在地體悟茶中百味。對苦澀不厭憎,對甘爽不偏愛,只有隨波逐浪,隨緣接物,毫不執著,才能從茶水中品悟出禪機佛理。

十七、 回味:圓通妙覺

圓通妙覺即大悟大徹。品了茶後,對前邊的十六道程序,再細細回味,便會:「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圓通妙覺,萬里雲托萬里天」。通過回味,我們能體悟到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們自身的心底,這正是「性相真如曹溪水,圓通妙覺杯中茶」。

十八、 謝茶:再吃茶去

飲罷了茶要謝茶,謝茶是為了相約再品茶,「茶禪一味」嘛。茶要常飲,禪要常參,性要常修。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仆初先生講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各位茶友,走,讓我們相約再吃茶去。

浪漫音樂紅茶茶藝

各位嘉賓大家好,很高興為大家獻上一道浪漫音樂紅茶——碧血丹心,在這道茶藝中,我們藉助紅茶、相思梅和小金桔來演繹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

第一道程序:洗凈凡塵

愛是無私的奉獻,愛是無悔的赤誠,愛是純潔無瑕心靈的碰撞,所以在沖泡「碧血丹心」之前,我們要特別細心地洗凈每一件茶具,使它們像相愛的心一樣一塵不染。

第二道程序:喜遇知音

相傳祝英台是一位好學不倦的女子,她擺脫了封建世俗的偏見和家庭的束縛,喬裝成男子前往杭州求學。在途中她與梁山伯相遇,他們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就好比茶人看到了好茶一樣,一見鍾情、一往情深。今天我們為大家沖泡的是產於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正山小種紅茶,這種紅茶曾風靡世界,在國際上被稱為「靈魂之飲」。

第三道程序:十八相送

十八相送講的是梁祝分別時,十八里長亭,梁山伯送了祝英台一程又一程,兩人難捨難分,恰似茶人投茶時的心情。

第四道程序:相思血淚

沖泡正山小種紅茶後,傾出的茶湯紅亮艷麗,像是晶瑩璀璨的紅寶石,更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相思血淚,點點滴滴在傾述著古老而纏綿的愛情故事,點點滴滴打動著我們的心。

第五道程序:樓台相會

把紅茶、相思梅放入同一個壺中沖泡,好比梁祝在樓台相會,他們兩人心相印,情相融。紅茶與相思梅在壺中相依偎,相融合,升華成為芬芳甘美、醇和沁心的瓊漿玉液。

第六道程序:紅豆送喜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我們用小金桔代替紅豆,送上我們真誠的祝福,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祝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和睦!

第七道程序:英靈化蝶

如果說悶茶時是愛的交融,那麼出湯時則是茶性的涅槃,是靈魂的自由,是人心的解放。請看,傾瀉而出的茶湯,像春泉飛瀑在吟唱,又像是激動的淚水在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請聽,這茶湯入杯時的聲音如泣如訴,像是情人纏綿的耳語,又像是春燕在呢喃。

現在,我們用彩蝶雙飛的手法,為大家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英靈化蝶,雙飛雙舞的動人景象。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梁祝真情化茶水,灑向人間都有是愛。

第八道程序:情滿人間

現在我們將沖泡好的「碧血丹心」敬奉給大家。梁祝雖千古,真情留人間,「灑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咽不下金波玉液噎滿喉」,那是賈寶玉對愛情的傷懷,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自有我們這個時代的情和愛。在我們眼裡,杯中艷紅的茶湯,凝聚著梁祝的真情,而杯中兩粒鮮紅的小金桔如兩顆赤誠的心在碰撞。

這杯茶是酸酸的、甜甜的、甜甜的、酸酸的,希望各位來賓都能從這杯「碧血丹心」中品悟出妙不可言的愛情的滋味。

以上信息來源於茶百科 —君臨盛世整理編輯

親,好東西記得分享~


推薦閱讀:

分別解說十重戒
王伯飛·關於太子晉的解說
奇門遁甲的分類與組成解說(輕鬆學奇門系列02)
五台山旅遊解說詞
小兒疾病的病源論解說

TAG:表演 | 解說 | 茶藝 | 四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