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和平崛起
論中國和平崛起
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外部因素關鍵取決於美國。中美和,則世界和;中美斗,則世界格局就會產生動蕩,中國和平崛起就會受到挑戰。中國應如何以最小代價,確保其和平崛起,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
孤立主義還是進攻主義?
凡歷史上大國崛起,都採取進攻戰略,因而無不引起衝突,導致戰爭,付出巨大代價並遭遇慘敗。如德國和日本,遵循冒險進攻外交,從而引起痛苦和毀滅。美國反其道而行,在整個崛起過程中,恪守孤立主義,從而使自己避免了與歐洲列強的紛爭,為其崛起爭取了一個和平的環境,使其以最小的代價,摧毀了影響地球上40%面積的歐洲帝國,而且未引發全面戰爭。所以美國崛起,成為世界秩序的主導者,離不開其孤立主義政策。一般認為美國孤立主義政策可行,是由其特殊地理位置決定的。事實上也不盡然,相反它帶有很大的主觀決策性。最先由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在《告別演說》中提出,反對美國在任何條件下與外國結盟,之後成為美國世世代代永遠不變的信條。一戰後,美國作為戰勝國,提出十四點計劃,準備走向國際舞台,但國會的否決,使它馬上又回到了孤立主義;甚至在二戰勝利後,美國還是決定從歐洲撤兵,退回美洲,只是冷戰的爆發,美國才最終放棄了孤立主義政策。美國為何恪守孤立主義政策呢?實際上它是一種自我保護政策,首先它使美國避開了歐洲列強的注意和對之發展崛起的警惕;其次使美國可以避開歐洲的紛爭和戰爭,避免力量的消耗,這樣就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對此,中國韜光養晦戰略可以與美國的孤立主義政策相媲美。實際上鄧小平在制定和設想中國崛起戰略中也有二大法寶,一是堅持中國改革開放100年不變;二是堅持韜光養晦,不當頭,當然對此沒有講100年不變。過去中國30年,正是因為堅持了這二大原則,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為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那麼之後,中國是否應放棄韜光養晦,而實施有所作為方略呢?還是應仍堅持和恪守韜光養晦,把它視為中國的善意的孤立的神話,這也正是美國以及中國周邊國家擔心和憂慮,並密切關注的。
小店主國家還是軍事強國?
凡崛起大國,隨著國力的強大,必擴充軍備,走上軍事大國之路,但這必導致新舊大國間矛盾的加劇,國民生活的痛苦以及戰爭的爆發。與此相反,美國在崛起過程中,選擇了「小店主國家」(a nation of shopkeepers,指英國)作為其目標,即把經濟發展,貿易作為重點,而非重點考慮傳統的軍事安全問題,花更多的時間考慮金錢,貿易。漢密爾頓主義者認為以經濟為導向的國際體制,能避免以安全為基礎的體制中的零和問題。正因為如此,美國把重點放在經濟發展上,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成為歐洲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最後成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
對此,中國的崛起也應切記重點在經濟,通過貿易,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尋求全球合作以及互利共贏,而不是重點考慮傳統的軍事安全問題,況且儘管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還排在世界100強之後,東西部之間發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中國的繁榮是否可持續,正面臨轉型的壓力。民富國強,才是中國發展追求的真正目標。
聯美還是抗美?凡大國崛起,必受到原有大國的遏制,雙方由此矛盾加劇,導致戰爭的爆發,不是崛起中的大國被遏制,就是原有大國被代替。英國是美國崛起中的天敵,但美國選擇了與英國合作,抗衡歐洲其他列強,最後在二戰後,不費一槍一彈代替英國,成為全球體系的主導者。在美國歷史大多時間裡,全球經濟秩序一向以英國為核心,以英國為基礎的國際體系影響了美國政治和經濟利益,而且英國是所有國家中能夠給美國造成最大危害的國家。美國崛起過程中面臨與歐洲大陸國家結盟以削弱英國,還是與英國站在一起維持歐洲力量均勢的選擇,美國最終選擇了英國一邊。對此正如美國總統傑佛遜講的,英國是所有國家中能夠給我們造成最大危害的國家,所以與它為伴,我們整個世界都不必害怕了。儘管英國傲慢自大,野心勃勃,但它是一個更為安全的夥伴。另外,與英國聯合,使美國能夠成為英國體系的長期免費搭車者,美國工業由此享有長達一個世紀的國內保護和全球市場。
對此,中國崛起也面臨一種選擇,聯美還是抗美?美國是現有世界體系的主導者,同時也是中國和平崛起能否成功的外部決定性因素。隨著中國的崛起,中美關係已從兩國關係成為全球關係,不僅對兩國至關重要,而且雙方關係將影響全球格局,中美和,則世界和。中國崛起實際上是融入現有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的結果,中國是這個體系的免費搭車者和受益者;而且中美關係也將決定中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美和,中國與它們的關係將會更加容易相處,問題也會更容易解決。事實上中美關係一直處於合作與對抗間搖擺,既有趨於雙方合作的因素,又有導致雙方對抗的因素。目前由於南中國海和黃海軍演事件,中美關係以及亞洲局勢正面臨一個拐點:從合作走向對抗,從冷和平有可能走向冷戰。對此中國應冷靜,應重新思考中美關係,中國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和成本,確保其和平崛起?或如何才能使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延續更長?因為中國的戰略目標不是老大或老二,而是發展,而發展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外交環境。
核心利益還是共同利益?
凡崛起大國,隨著國力上升,必提出自己的核心利益,要求改變原有的體系,要求更多的陽光下的土地,這自然就導致矛盾,衝突和戰爭。對此,美國在崛起過程中,反其道而行之,更多地倡導共同利益,如一戰後美國提出十四點建議,以此作為全球體系的基礎;二戰後又倡導建立聯合國。威爾遜主義者提出民族自決,民主政府,集體安全,反對殖民主義,反對戰爭,所以威爾遜主義實際上是一個普遍而非特殊的理想,致使世界上任何一個種族,個人,國家,原則上都無法排斥它,從而使美國成為更具包容性,更受人們歡迎和更加團結的國家,正因為威爾遜主義擁有這些優勢,給美國外交政策帶來了巨大力量,尤其適用於結交朋友,影響外國,儘管有些在玩弄嫻熟的虛偽,但卻披著一件華麗的外衣,總比赤裸裸的要好。
國家行為都是利己的,即追求權力和安全的最大化,但損人利己,必將遭致反對和唾棄;利己利他才能得到擁護,一國才能和平崛起。所以中國須將自己的利益和世界發展趨勢,以及其它國家的利益保持一致,同全球福祉結合在一起,做到利己利他,一方面自己的利益要服從於一種基於權利和法律的國際秩序,另一方面要為一種理念服務,主張國際政治民主化,反對已過時的西方大國政治,那麼中國和平崛起才會受到擁護、支持,才會成為可能。美國成功,是因為它曾擁有理想,而美國衰退,則是因為它失去了它曾經擁有的理想。
歷史上大國交替,總伴隨戰爭,這是一種本能決定的,是大國的悲劇。但人類若稍微用些理智,可能代價會少些,而且結果會很不相同。美國崛起相對平穩,代價極小,這同其幸運,上帝的眷顧以及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但還應加上其崛起戰略,對此米德在《美國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響了世界》一書中寫道:「越研究美國的外交政策,我越發深信美國的外交政策傳統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美國不僅抽到了幸運牌,而且玩得也不錯。200年來,美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且這種風格非常適合。它使美國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現在該是輪到中國了
推薦閱讀:
※古特雷斯人權日致辭:沒有人權就沒有和平和可持續發展
※中方回應特朗普「耶路撒冷決定」:堅定支持中東和平進程
※如何與文藝女青年這種生物和平共處
※緬懷先烈 祈望和平
※為什麼印象中別的國家老喜歡針對中國,中國從不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