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澳門對香港的三大啟示

海天激蕩,歲月留聲。

澳門回歸18周年,舉世關注。眼觀澳門,心繫香港。1997年,香港一枝獨秀;2017年,大國諸城崛起,京滬遙望,廣深近逼。香港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香港未來面臨三大挑戰,即:抑制財閥,復興經濟,振奮民心。

這三樣,澳門都做的很好。

戰勝三大挑戰,香港才能走得更遠。學澳門,新香港。

(1)抑制財閥共享發展

香港的財閥問題,舉世皆知,香港平民痛苦已久。

在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上,香港特首林和澳門特首正好鄰座,充滿了隱喻。

在實現共同發展,平抑貧富差距方面,澳門值得香港學習。

澳門回歸不久,即著手抑制財閥,社會發展的成果,更多向平民階層分享。2001年,澳門即通過新的博彩法,即決定開放賭牌。

此前70年,香港的賭場是賭王一家專營,澳門政府開放賭牌,鋒芒所指,不言而喻。

通過將賭牌一分為三,澳門抑制了賭王家族的經濟勢力,防止了一家獨大,擺脫了對一家一姓的依賴,防止了經濟被少數財閥控制。

時至今日,澳門的首富早已易人,新賭王已經超越老賭王,但同時,由於三足鼎立,沒任何人有能力綁架澳門經濟。由此,澳門經濟蒸蒸日上,回歸18年來,表現優異。

當下,澳門人均GDP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

更值得稱道的,是澳門與平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舉措。澳門政府多次向居民發放紅利。

2017年,香港十大富豪的財富,竟然接近香港GDP的一半,大量財富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財富來自權力干預嚴重的地產等行業,這實際是對於大眾財富的變相掠奪。而且打擊了其它產業的信心,造成地產金融之外,百業凋敝。

近幾年來,香港貧富分化嚴重,社會撕裂嚴重。香港基尼係數最高峰值竟達到0.53以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屬於最高水平。對地產和金融財閥的過度縱容,有極大幹系。

最為嚴重的是,香港財閥起家於各行各業,但是暴富階段卻都是通過地產行業獲得。2016年的香港十大富豪中,有超過一半的富豪主業為地產。其中,從香港第一到第三大富豪,竟然清一色出自地產行業,在全球國家和地區中僅見。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是權力意志最強勢的行業之一,獲得權力體系的垂青與加持的獲利,是對競爭者的不公,也是對其它行業的不公,更是對香港普通民眾的不公。

對於地產金融財閥的縱容甚至扶持,使香港的社會結構失去了平衡,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不僅經濟活力被壓制,且青年的創造力因為沉重生存壓力而萎縮。

未來,香港的首要使命,即是抑制財閥,扶助平民。消弭過於嚴重的貧富分化,解決天價房的問題。

抑制財閥,可以三贏。

對財閥本身來說,雖然財富集中度降低,但是財富總量仍增加。澳門賭牌一分為三之後,老賭王本身的財富總量仍與時俱進。未來香港也一樣,財閥佔香港總財富的比例降低,但是仍然可發展。而且得保平安。前特首曾蔭權入獄,牽引了不少財閥的心,平安落地,是財閥在財富之外的另外一大追求。

對於中產和平民階層來說,適度增加財富,可分享香港發展的成果,同時,階層的解放與振興,可以釋放出勞動紅利和消費紅利,反過來促進香港發展。

對於香港治理方來說,既可擺脫對財閥的依賴,又可造就多元格局,增加整體福祉。

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2)多元經濟,振興產業

澳門經濟,繁榮昌盛。

1999年,從1999年至2014年,澳門的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8.9萬美元,15年來增幅近5倍,年均增幅達15%。當下,澳門人均GDP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

香港在1997年的時候,佔全國GDP的比重為18%左右,至2016年,香港的GDP佔全國比重在3%左右。至今日,京滬超越香港,廣深虎視眈眈,香港在回歸前,人均GDP是澳門的兩倍,至今日澳門反超香港。

香港與大陸的合作更早,但是,澳門與大陸的合作更順利。橫琴新區在珠海落地生根,2017年又謀劃澳門與蘇州的合作。

就產業結構而言,澳門從回歸之前的賭業獨大,如今則是三足鼎立,會展業、旅遊業異軍突起。當下澳門舉辦的國際性會議超過1000場,大陸遊客累計近7000萬。

良好的經濟,充足的收入,使澳門社會與民生事業得到保障。澳門大學擴招,並有能力實施15年免費教育。醫療衛生投入加大,被世衛組織評為 「太平洋地區典範」。人均壽命高達85歲,排名全球第二。同時,澳門政府還多次向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派錢。

當下澳門民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回歸前,澳門黑幫橫行,濁世滔滔,當下,澳門的失業率和犯罪率均非常低,社會和諧穩定。

反觀香港,經濟發展乏力,民眾收入增長乏力,社會動蕩不安。

在八十九年代,香港除金融和地產之外,還有精工製造。

回歸之後,香港經濟不僅沒有完善進化,反蛻化。

金融,有政策優勢,有港股,自由匯率,發揮優勢,可以理解。地產,畸形的土地政策有利豪強,改革動力不足,官商結盟,比搞實業容易,來錢快,項目大。

在產出領域,有什麼行業比做地產更賺錢? 如此,則實業逐步被人遺忘。回歸後的10年來,香港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8.3%減至目前的不到4%,如果從80年代算起,香港製造業的下降幅度更猛。香港製造業的衰亡,不僅是其向珠三角轉移的結果,亦是畸形的社會經濟結構導致的惡果。

創新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在香港也無法落地。金融和地產來錢容易,沒有人願意為未來長久等待,連一向被視為新潮的小李都放棄了,2016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為2.11%,深圳更超過4%,香港號稱經濟發達城市,研發投入竟然不到不夠全國平均水平。一河之隔的深圳,縱使三產發達,製造業也沒有丟,2016年,高技術製造業占規模製造業的比重超過60%以上。虛實結合。

玩虛缺實,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便宜幾家幾姓,辛苦千萬民眾。

從1997年至2016年,香港的人均GDP緩慢進化,翻一番都沒有實現,而同期,全國人均GDP從774美元,飆升到8126美元,增長10倍以上。

就社會治理而言,香港也逐步落後澳門。當下香港社會矛盾尖銳,階層矛盾,族群矛盾交織,鬧事者此起彼伏,民心不安。焦慮,失望,取代了自信開放。

(3)扶助平民 振奮民心

老問題:為了誰,依靠誰?

為了香港萬民,依靠平民百姓。

香港治理方乃至更高層,必須具備公心。

若香港未來目標是為了千萬民眾,則必須建立起來利益導向平民階層而非豪族的政策,改變畸形土地政策,抑制壟斷,打擊投機。

土地政策有利豪族。世人皆知,毋庸諱言。改否,不在事情複雜,而在利益複雜。

壟斷經濟,也傷害香港,香港的公共服務,也基本被幾大豪族所控制,應該學習澳門分賭牌一樣,將各個業務分散,並且定期更換。

在產業結構上,鼓勵實業,鼓勵創新。香港人才鼎盛,經濟發達,基礎很好。

回歸前期,為了穩定香港局勢,國家採取了扶助豪族的政策,給與豪族各種照顧,豪族不僅獲得了經濟資源,更獲得了政治資源,後者造成商界豪族熱衷需要政治資源的行業,比如地產,壟斷公共服務業等,普遍看不起搞實業。

在回歸前和回歸初期,這種政策可以理解,愛國港商也應該得到適度回報。但是,這種政策需要隨時勢調整,不能最後板結不動。

畸形政策的惡果,不僅造成了平民階層的失落,更放縱豪族。部分豪族大搞地產等權力經濟,侵害了平民利益,踐踏市場經濟。而且驕縱,動輒指責民眾「愚昧」,隨時捲款海外,掏空國家。

反觀澳門,對於豪族的抑制,不僅有效治理了貧富分化問題,完善和豐富了產業結構,而且富豪對民眾更謙卑有愛。賭王就多次以梁安琪為代表,深入山區,謙卑善態,服務民眾,多有善舉。

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間就可改變豪族政策,逐步向平民階層傾斜。國家遲疑了十年。

對於豪族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會經濟結構失去了平衡,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中產階層日益弱小。香港市民經濟萎靡不振。造成了香港社會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整體退化。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香港電影產業,自從九七之後,香港的電影就乏善可陳了,香港社會的崩潰,使香港電影失去了根基與活力,那種草根性的情懷,大眾性的娛樂,兼容並包的氣度,是建立在平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失去了這兩點,也就是去了活力之源。

香港要走出困局,其根本道路,亦在於再造大眾社會,重塑平民精神,而非僅僅是經濟領域的努力。

結盟豪族財閥,雖短期見效。但是經濟被綁架,體系單一且不獨立。最近幾年更是出現了新動態, 一旦香港遇到困難,大財閥可全球轉移財產,倒霉的是留下的香港萬民。未來治港者需適度疏離豪族,扶助香港平民。

香港未來要依靠的,只能是多數大眾,是中產與平民階層。

底層若無活路,精英必無出路。平民不振,也會影響富裕階層。部分香港財富精英曾表示,自己往往「睡不好覺」,很多富商其實也主動呼籲,香港管理層應推出新政以消弭過度貧富分化現象,加大為平民托底的力度。

千千萬萬的香港平民,才是香港的主人。

服膺民意,尊重民心,才能贏得未來。

推薦閱讀:

在澳門,本地人是這樣,從早吃到晚的
你好,舊時光 漫步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探尋3日游
澳門名勝楹聯輯注(四)
澳門|本地人說,我們才不去賭場呢!
2017年【澳門葡京賭俠詩】(001-153)

TAG:香港 | 澳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