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了解血脂異常的六種徵兆 預防從現在開始
什麼是高脂血症?
血脂是指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一般說來,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膽固醇」則主要用於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
血脂來源內源性和外源性
內源性血脂:是指在人體的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
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攝入的血脂成分。
五種因素導致高脂血症
1、原發性高脂血症:一般是因為遺傳因素,無任何其他疾病而發生的高脂血症。
2、繼發性高脂血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例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腎移植、膽道阻塞等。
3、不良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嗜酒、偏食、飲食不規律等。
4、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導致的:如避孕藥、激素類藥物等。
5、精神因素導致:長期精神緊張,導致內分泌代謝紊亂,天長日久形成高脂血症。
血脂異常的六個徵兆
1:頭暈是高脂血症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早晨起床後感覺頭腦不清醒,早餐後可改善,午後極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身體某些部位出現黃色、橘黃色或棕紅色的結節、斑塊或疹子。短時間內在面部、手部出現較多黑斑。
3:腿經常抽筋,並常感到肌肉刺痛,或小腿發涼、麻木。這是膽固醇積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現。
4:看東西模糊,或出現視力下降。這是血液變黏稠,流速減慢,使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所致。
5:反覆發作的飽餐後短暫腹痛,可見於高脂血症導致的腸系膜動脈硬化性胃腸缺血。
6:經常耳鳴和重聽,也與高脂血症有關。這是因為高血脂使較細窄的內耳血管更加狹窄,發生供血障礙。
六大認識誤區讓高脂血症危險倍增
誤區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對人體健康存在嚴重危害的主要是膽固醇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被稱為「壞膽固醇」。血液中含有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會沉積於動脈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損害血管內皮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會形成粥樣斑塊。
誤區二:瘦人不會得高脂血症。在人們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與肥胖划上約等號。而那些身材苗條的人不需要血脂檢查。人的血脂水平與體型並無必然聯繫,體形瘦的人也不能對高脂血症忽視。
誤區三:化驗單上無「箭頭」就正常。所以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化驗單上沒有發現「箭頭」就覺得安然無事。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其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的指標,而應該控制得更嚴格一些。
誤區四:沒有癥狀就不必治療。很多高血脂患者並沒有特殊的癥狀,但高血脂是心腦血管健康的「慢性殺手」。為了預防心腦腎疾病的出現,降血脂治療不可忽視。
誤區五:飲食清淡就可停葯。不少患者覺得,吃得清淡,血脂就不會升高,從而忽略了正常用藥。降脂葯往往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能降低血脂;二是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穩定斑塊的作用。
誤區六:血脂降得越低越好。血脂也絕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國外有研究發現,血脂過低,腫瘤的發生率會有所增加。
預防高脂血症的七個注意事項
一、合理飲食:飲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限制糖類食品,少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動物腦髓、蛋黃、雞肝、黃油。脂肪攝入量每天應控制在30~50克,建議低鹽飲食,食油建議使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二、戒煙忌酒:香煙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心肌應激性增加,使血壓升高,心絞痛發作。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胃腸道、肝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均有損害。
三、適量飲茶: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酸有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可預防血管硬化。
四、適當運動:控制肥胖是預防血脂過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飲食控制外,提倡堅持體育鍛煉,平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有效控制體重的增長。
五、限制咖啡:咖啡因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
六、正確烹調:絕對避免油炸,較適宜的方法是蒸和烤。
七、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高膽固醇者,飲食治療的意義並不大。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營養。
KK網推薦閱讀:
※「活血逐瘀湯」治高血脂病
※降血脂系列方
※血脂高,要不要吃藥?
※[利膽]降血脂的食物有哪些
※血液粘稠血脂高 多吃這幾種食物清血管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