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弘揚「德本財末」價值觀

作者//劉桂寬 博克:http://www.liuguikuan.com

德本財末,出自儒家經典《大學》:「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意思是說,君子首先要謹慎於德,規範自已的德行。只有有德才能擁有人民,有了國民才能有國土;只有有了廣闊的國土,人民才能有充盈的財物;有了財物才能拿來振興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這裡把「國、人、德、財」四個方面的關係說的非常清楚。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品德是根本,財是枝微末節。「外本內末,爭民施奪。遠離了根本,而進入內末,就是枝微末節。「爭民施奪」,就是盤奪民眾,去掠奪他們的財富。財富集中了人心就會渙散,那麼你獲得的財物越多,離開你的老百姓就越多;財富分散才能疑聚人心,如果你廣施財富,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人民反而聚集在你的身邊,因為你能通過散財來團結他們。因此,《大學》強調,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那麼,如何正確認識「德本財末」的思想呢?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雖然你看起來很難讀懂,但真正學起來你會覺得,最樸實、最實際、最實用,一學就會,一用就靈,一點都不複雜!那麼傳統文化講的是什麼呢?就是兩個字「道德」。我國傳統文化,歷來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它作為衡量、評判一切人與事好壞的主要依據和標準,在對待道德與財富的關係上的價值取向是重義輕利、「德本財末」。所以《大學》說:「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目錄章節

開篇:

1、德本財末,是古代聖賢們的一貫思想。 2、德本財末,不是只講義不要利。 3、德本財末,是一種辨證關係。

4、徳本財末,人是根本。 一、重德輕財 所謂重德輕財,就是以德為重,以錢財為輕,或者說重精神輕物質,神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在遠沒有金錢之前,人類就開始了精神的求索。人類最後也許將消滅金錢,但毫無疑問的是人類精神永存。】所以,幸福不在物質方面,而在精神追求。越是平淡的物質生活,越會產生精神成果。當你把善的感情和美的思想貢獻給社會,就像太陽照耀鮮花,你會覺得無比榮光。(一)德為立身立事之根本 (二)、孝是做人道德的根本 (三)、不要把錢財看得太重 (四)、有錢未必家庭幸福 二、生財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財發身造福子孫,以身發財子孫遭殃。留給子孫財富,不如培養財富子孫。我們把收入當成一條河,財富就是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水,只有剩下的錢才是你的財富。德行善舉是唯一不敗的財富。 (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二)、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三)、留給子孫財富,不如培養財富子孫 三、剋制私慾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關鍵在於我們能自我滿足。只有最小的慾望,才有最大的幸福。 (一)、如何看待私慾。 (二)、私慾是一種永不滿足的心態。 (三)、私慾是萬惡之源,百患之根。 (四)、私慾不放下,神佛難保佑。(五)、無欲則剛,無私則樂。 四、知足常樂

人活著,第一要知足,第二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種美德,感恩是萬善之本。一個懂得感恩並知恩圖報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知足是身心健康之道,也是打開自己幸福之門。擁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常樂,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財富!

「知足常樂」這句成語,現在引用的人很少,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競爭意識非常之強,如果正面引用怕被人笑話,反面引用又怕不能被人所接受。既使有人引用,也變成了一種自我安慰的託詞,既搪塞自已又抵禦他人!是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說法,是人們安於現狀和逃避現實的借口。於是,一個本意非常積極進取的觀念萎穈了,一個閃爍人生智慧的哲理鈍化了。那麼,究竟該不該提倡「知足常樂」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知足常樂」。 (一)、如何正確看待「知足常樂」。 (二)、知足常樂是一種積極樂觀心態。 (三)、知足是一種人生智慧(四)、生命最寶貴,健康是財富。
推薦閱讀:

要深刻體悟佛法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什麼
胡適的立異求同價值觀
價值觀與智商的硬傷
核心價值觀閃耀之江大地     浙江日報

TAG:價值觀 | 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