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禪醫:夏日名葯---清熱解毒金銀花
宋代張邦基的《墨庄漫錄》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崇寧年間,平江府天平山白雲寺的幾位僧人,從山上採回一籃野蕈煮食。不料野蕈有毒,僧人們飽餐之後便開始上吐下瀉。其中3位僧人由於及時服用鮮品金銀花,結果平安無事,而另外幾位沒有及時服用金銀花的僧人則全都枉死黃泉。可見,金銀花的解毒功效非同一般。
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大部分將士水土不服,中了山嵐瘴氣。後經一小村寨,見村民面黃肌瘦,諸葛亮頓起惻隱之心,發放軍糧施救。村民們十分感謝,一土著白髮老人得知許多蜀兵患了「熱毒病」時,便叫來自己的一對孿生孫女兒:「金花、銀花,你們去采幾筐仙藥來為蜀軍解難。」然而三天後,姐妹仍未歸來。人們多方尋找,在一處山崖,只見兩隻葯筐中已采滿了草藥,筐邊有野狼的足跡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 蜀軍將士吃了草藥得救了,而金花、銀花卻為此獻出了生命,為了紀念她們,人們就把這種草藥開的花叫作「金銀花」。
金銀花生於山坡灌叢或疏林中、亂石堆、山足路旁及村莊籬笆邊,海拔最高達1500米。也常栽培。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成為難除的雜草.<神農本草經》稱其「凌冬不凋」。在我國,北起東三省,南到廣東、海南,東從山東,西到喜馬拉雅山均有分布,故農諺講:「澇死莊稼旱死草,凍死石榴晒傷瓜,不會影響金銀花」。
植物金銀花又名忍冬,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均效果顯著。味甘;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金銀花清熱解毒作用頗強,在外科中為常用之品,一般用於有紅腫熱痛的瘡癰腫毒,對辨證上屬於「陽症」的病症,較為適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連翹、丹皮、赤芍等煎湯內服,或單用新鮮者搗爛外敷。
南銀花:又名密銀花。主產於河南省密縣、登封、滎陽、尉氏等縣。品質最優,但產量較小,主供出口。
藥方:含有金銀花的藥方、葯膳方特別常見,據調查,全國有1/3的中醫方劑用到金銀花。
熱毒癰癤:可單用濃煎內服,也可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之功。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飲,出自《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方:「金銀花三錢,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錢二分,水二盅,煎八分,加無灰酒半盅,再滾二三沸時熱服。如法再煎服,被蓋出汗為度。」具有清熱解毒,消散疔瘡之功。主治各種疔毒,癰瘡癤腫,局部紅腫,熱痛,或發熱惡寒,舌紅苔黃,脈數。
此方葯雖僅有五種,但功專力宏,是歷代中醫治療火毒結聚而引起癰瘡癤腫的首選方劑。現代用量及煎服方法為:金銀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克,水煎後,加酒適量和服,藥渣搗爛可敷患處。
食療:
1、銀花藿香茶
原料配方: 鮮金銀花10克, 鮮藿香10克。
製作方法: 將二葯洗凈控干, 放入熱水瓶中, 倒入沸水, 蓋緊瓶蓋, 30分鐘後取汁代茶飲。
本茶功效: 開胃、降暑。適用於夏季酷熱, 食欲不振者飲用。
2、小豆銀花飲
原料配方: 綠豆、赤小豆各20克, 金銀花9克, 加水煮至豆爛熟為好。去金銀花, 吃豆飲湯, 飲食時可加少許白糖調味。不拘時食飲。
本飲功效: 有清涼解暑, 清暑利濕效用, 是防治痱子的食療便方。
禪一
推薦閱讀:
※綠豆解毒不解藥
※毒戰里張隊被迫吸食毒品用冰水泡解毒正確嗎?
※【每天學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乳癰要葯——蒲公英
※被毒蛇咬傷,該如何解毒?
※涼血解毒化斑湯治銀屑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