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史都林格在信中講了一個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里有一位善良的伯爵,他將大部分收入都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中世紀窮人很多,而且不時暴發瘟疫。
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賣力工作,晚上在家研究一些古怪的玩意: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裝到鏡筒里,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些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專心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鎮子上的人得知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閑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
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最終他的選擇贏來了豐厚的回報: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醫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消除了多種瘟疫和傳染病。這一回報遠遠超過單純將這些錢用來救濟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史都林格在信的結尾說:「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我相信,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登月後,下一站是哪?
1969年人類實現登月夢後,自此人們便開始設想,21世紀人類應該可以征服月球,可以到火星度蜜月……但40多年過去了,人類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還在地球上轉悠。現階段的宇宙探索似乎走到了一個「交叉路口」,不知該往何方發展。宇宙探索下站是哪兒?
方向1:月球建基地
人類的確已經到過那裡,但並不意味著不值得再回去。但「返月」計劃倡導者說,這根本不足以探索月球的奧秘。該計劃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2004年提出的,又名「星座」計劃,主要內容是美國將在2020年再次登月。但登月計劃不僅僅是做短暫停留,而是最終建立一個基地為衝擊火星作準備。
方向2:登陸小行星
這個想法聽起來或許有些瘋狂,但NASA早期的研究表明,將人類送上小行星是完全有可能的。載人到小行星需要的太空船與載人登月的太空船在主體部件上是一樣的,而且,由於小行星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太空船將更加節省燃料。天文望遠鏡已經發現了至少9顆小行星具備登陸的可行性。
方向3:衝擊火星
火星協會主席羅伯特·祖布林也表示,只有登上那個紅色的星球,人類才能真正了解到「我們生活的宇宙到底是生機勃勃的,還是瀰漫著死亡的氣息」。NASA局長博爾登誓言:「在我的有生之年人類必能登上火星」。
方向4:哪兒也別去
載人航天飛行的反對者批評說,機器人可以同宇航員一樣完成任務,而且完全沒有安全風險,費用也更加低廉。其實,載人航天計劃最大的反對聲音來自公眾,因為是他們在為該計劃高昂的開銷買單。
人類最遠探索到哪兒?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經過30多年的飛行,跋涉190億公里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號」終於飛出太陽系,成為首個實現這一壯舉的人造設備。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埃德·斯通說:「這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就像是環繞地球航行一圈,或者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一樣。」
科學家分析「旅行者1號」傳回的數據,認定它已經走出太陽系。「旅行者1號」上的等離子體波科學裝置可以檢測周圍環境中帶電粒子的濃度。和2012年10至11月的數據相比,2013年4至5月再次傳回數據時,每立方米內質子的濃度幾乎增長了100倍。
「旅行者1號」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和「旅行者2號」共同探索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並於1989年完成任務。「旅行者1號」此後繼續以45公里/秒的速度航行,現在距離地球已有190億公里遠,傳回的信號也要17個小時才能抵達地球。
不過,「旅行者1號」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因為只要探測器上面的設備能夠正常工作,科學家就會通過它們進行新的探索。
太空探索為人類提供了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同時也孕育出一系列新技術。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增強了人類的信心和進取精神,讓人類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面臨的各種嚴峻考驗和挑戰。在我看來,人類通過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充分印證了「非洲聖人」阿爾貝特·施韋澤的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推薦閱讀:
※哪種氣候最適合人類居住?
※誰敢動人類的生殖基因
※人類進化是被野獸逼的
※人類的宿敵:女權婊/女權癌
※[轉載]【全球最後5個先知預言】人類正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