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人重在能找著北

「找不著北」,原意是指在黑暗中行路看不到北極星,因辯不清方向而迷路。後引申來比喻一個人失去了「方向感」;心理和行為弄不清究竟是為了什麼;茫然迷失又混沌困惑。無意中讀到一串「不知自己想要什麼」的帖子:——「難道孤獨就是我們想要的嗎?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可是別人卻認為我想要的事情,而且是非做不可的事情,真累!我想要的,很簡單,又很難很難。」——「獨自活著好辛苦!但總是感覺我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是我怕受傷害、寧願當個旁觀者而不想進入呢?我想要擺脫這個怕寂寞又驕傲的自己。」——「我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曾經追求的,卻不是自己需要的。究竟要什麼???不知道!困惑。遊離。」——「人生的路太短暫,好怕好怕到自己躺在柜子里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究竟是為什麼而活著!真的只是為活著而活著嗎?」——「不知道!從來都不知道!」……的確發現,現實中的人(不論年齡、性別、學識、身份、地位如何),活得來真的找不著北、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似乎不乏其人?如此,更不清楚哪些是自己該去要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去要的……諸多的煩惱鬱悶痛苦,均系由它而來。經常看到一些人在關注和討論「成熟」話題;似乎對「成熟」與否的「標準」,也提出了很多很多。但偶卻以為,評判自己或他人「成熟」與否,其實並沒那麼難,沒那麼複雜。用一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概括——「成熟就是找得著北;找不著北的都不成熟。」換個通俗的解釋,就是說,但凡一個人非常清楚自己當下想要什麼且可以去要什麼,而且又能十分自然真實並毫不做作地去要去拿;神情淡定、情緒沉穩、乾脆果斷,這就叫「成熟」。反之呢?一個人始終弄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遇著想要的卻又覺得不「像」,碰到可以要的,又遲疑拿不定主意;通常除了反反覆復、扭捏顧盼,就剩下了懊悔、糾結,這就叫「不成熟」。很明顯,「成熟」與否,與年齡性別智力狀況等,沒有必然聯繫。由外在環境與自我心理「環境」聯手導出的「情緒」狀況,常常都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參照物。成熟的人心裡有數,不論對事還是待人,始終都能找得著北。不成熟的人內心無主,不論對人還是對己,始終都找不著北。而找不找得著北的一個重要標誌,要看對自我的「情緒管理」。啥叫「情緒管理」?用「情商」之精髓去對其加以概括,偶看就是八個字:「把握自己,感知他人。」這二者聯繫互動,相輔相成。能夠切身去「感知他人」(包括尊重、理解、體諒、包容、與人為善等等等等)的,必然會是能「把握自己」的人;能夠注重去「把握自己」(包括自立、自律、自省、自重、善於克制等等等等)的,必然會在「感知他人」方面有所建樹。於是二者相加,就生成了「情商」,就歷練出了「成熟」,也就凡事凡時都能找得著北……成熟的人,是懂得並善於去「管理」好情緒的;這話是曾仕強老先生在講授《易經》時說的——「情緒管理就是善於掌握自我,善於調製合體、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地排解,能以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簡單概括「情緒管理」,偶以為就是這麼幾個關鍵句:把控得住自己,善於調節情緒,懂得釋放壓力,擅長舒緩緊張。其終極目標,就是能長久地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正如曾老先生所說:「人在旅途,保持心情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東西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東西減少它。如果你能做到,我保證你天天都是一個快樂的人!」如此也就找得著北了;找得著北的情緒還會亂、還會不成熟嗎?很顯然,所謂「找得著北」,是做人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務。它所意味著的。正是「心理成熟」。說道「成熟」標準,偶倒覺得有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介紹的美國心理學家赫威斯特提出的「四個實際標準」,蠻值得借鑒——一是「平視」異性。即對所有異性都持「平等」目光;在心理上不去劃分孰高孰低、孰強孰弱。實際點來說,就是用從容和自然的態度,在面對異性時既不太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也不會矯枉過正地輕視或厭惡對方。二是自我認同。這種心理的成熟包括:能「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而不是心懷自卑地去人為修飾)」;「不過分炫耀自己的優點,也不過分掩飾自己的缺點」(即秉持「人無完人」的客觀實際去看待自己與他人);「懂得去發揮出最大的自我潛能」(包括專心致志、精力集中、勤奮努力、持之以恆等等)。三是學會寬容。這是人際關係中的一條最重要的心理成熟標誌。待人接物寬懷大度,能夠包容所有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其中,尤其對存在某些缺陷或不完美的對象不予鄙棄排斥,甚至能夠寬容對方的「無理」——這更能體現心理成熟。四是重視簡單。按照赫威斯特所提出心理成熟「模式」,「即在知識、觀念等各方面,都能達到作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標準;在個人的行為導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認知境界,能從複雜回歸到簡單,如同自『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回歸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本原;注重並喜歡平常生活中的簡單真理」……這個赫威斯特顯然是接觸過中華傳統文化的!所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與「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是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參禪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佛禪如此,普通人的人生又豈不是如此?成熟了,凡事凡時都能找著北了,思想在任何時候都不至犯渾犯糊塗了,這「做人」啊,也就算差不多「成功」了……
推薦閱讀:

大家常說 「對事不對人」 ,可能嗎?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別太奸詐,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國的下一位聖人會如何出現?有可能在寒門出現嗎?
做人要有100個心眼!
厚道做人

TAG: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