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聖歸來》看中國動畫中的文化回歸

 2015年暑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全國熱映,雖然它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折射的卻是現實主題。在電影中,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後被壓在五指山500年,在民間齊天大聖便成為一個傳說,在眾人心中他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英雄。影片的開始講述了長安城山妖橫行霸道,唐僧的前世就是江流兒,他的父母在與山妖搏鬥時喪生,後來江流兒被好心的僧人收養,江流兒漸漸長大,視齊天大聖為自己的英雄。  有一天,山妖出山來劫掠村莊里的童男童女,小小年紀的江流兒因救下了一個小女孩,惹怒了山妖,遭到山妖一路的追殺,在逃跑的路上,誤入了五行山,解除了孫悟空的封印。被解除封印的孫悟空手腕尚未解封,沒有了往日的桀驁不馴,此時的他變得落魄不堪,只不過是一隻從石頭中蹦出來的普通猴子罷了。他更像是一個現實社會中的中年人,在生活中的瑣事、工作的重壓之下想回到從前,回到原來安靜平凡的日子。後來因為突然遇到了江流兒,他從開始的手足無措,覺得江流兒在身邊是一種負擔,到後來逐漸發現這個小孩竟然是自己生命中的一個驚喜,甚至是自己的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於是他在迷茫中找回了自己,戰勝了邪惡。  一、《大聖歸來》的藝術特色  (一)《大聖歸來》的創作過程  2007年,動畫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田曉鵬的帶領下展開創作。早在1997年,田曉鵬就萌生了製作動畫電影的想法,他曾經參與制作了我們都熟知的大型電視動畫片《西遊記》。影片借鑒了20世紀80年代經典動畫《大鬧天宮》的經典曲目,同時,在片中結合很多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的藝術形式,如戲曲、山西的皮影戲、四川的變臉等。《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在原有猴、人、神三合一的形象基礎之上更多地融入了現代元素,塑造了一個具有現代感的齊天大聖。唐僧以他的前世中的第一世,一個聰明伶俐且正義勇敢的小男孩形象出現。影片中的反面人物混沌不像以往以醜惡的形象出現,而是以一個瀟洒、帥氣的造型出現。整部影片創作歷時八年,八年的創作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由於田曉鵬和他團隊的堅持與努力,創造了又一部深入人心的經典之作。  (二)《大聖歸來》的主題內涵  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被描繪成一個蓋世英雄,它機智、靈敏、勇敢,同時具有反抗壓迫、戰勝邪惡的戰鬥精神。吳承恩使它成為文學史上又一個藝術典型。相比經典文學著作而言,電影《大聖歸來》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西遊記》這個神話故事、這個傳奇的人物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反映了正義與邪惡尖銳的矛盾衝突與鬥爭。從五指山出來的孫悟空不再是那個可以大鬧龍宮、桀驁不馴的孫悟空,而是經過歲月的洗禮,失去了法力,僅僅是一隻落魄的猴子而已。孫悟空被年幼的小「唐僧」感動,經過內心一系列的鬥爭自我審視、自我反省,終於戰勝了自己並重拾信心。《大聖歸來》講述的是一個認識自己、肯定自己、重拾自我的過程。  (三)《大聖歸來》的人物形象  孫悟空的形象在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早已經深入人心,不同的影片塑造了不一樣的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是人、神、獸三合一的形象,他既有動物的外貌特徵:尖嘴猴腮、紅屁股、長尾巴 ,還是一個可以騰雲駕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神猴形象。《大鬧天宮》略去了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這一情節,把孫悟空寫成了一個不敗的神話、一個反抗到底的人物形象。《大話西遊》當中的孫悟空充滿嘻哈搞笑,和凡人一樣具有刻骨銘心的愛情,和凡人一樣有著無盡的痛苦和矛盾。《西遊·降魔篇》中的孫悟空是一個顛覆了所有經典中的形象,展現在觀者面前的是一個陰險、狡猾、隱忍、充滿獸性的猴子形象。《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以一副頹敗的大叔形象出現,沒有了往日的光輝與榮耀,故事更多地描繪了大聖內心的掙扎,更貼近人性的一面。  在造型方面,《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可以說稱不上是「美猴王」。《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是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京劇的臉譜設計出來的,他具有典型的猴子形象:「棕色毛髮, 月牙眉毛, 眼睛和鼻子被紅色的心形所包圍,嘴是條長長的線,嘴角又根據猴子嘴形特點增加了簡單的紋飾,簡單大方而又艷麗瑰奇。而服裝也是深入人心,黃色上衣、虎皮短裙、紅色長褲、足穿一雙黑靴子。身手矯健,比例和諧,幽默搞笑。」①在《大聖歸來》中,齊天大聖面部被設計得很長,更接近大猩猩,臉上有明顯的法令紋,雜亂的棕色毛髮,是一個典型的中年大叔的形象。按照大聖的內心變化過程,設計團隊共設計了三套行頭:第一套服裝是在影片開頭,被壓在五指山之前,大鬧天宮的時候大聖身披紅斗篷,衣著鎧甲,精神抖擻,頭飾上還插有兩根長翎子,誇張絢麗,這套服裝是為了致敬《大鬧天宮》,同時喚起人們心中經典的大聖形象;第二套服裝,上身穿一件破舊的黃色粗布衣服,下身穿了一條粗布的藍灰色褲子。用在五指山封印之時,襯託大聖失去法術的無能為力和軟弱;第三套用在英雄和反派戰鬥之時,清晰強大、紋路分明,衣著華麗,代表了對自己的肯定和勇於戰勝邪惡的決心。在大聖服裝的設計上都參照、汲取了唐代鎧甲的設計元素。  大聖除了面部設計得比較長之外,整個形象也具有個性化,被設計得又瘦又高,與江流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唐僧有著一種如父如子的特殊感情。黑格爾《美學》 中宣稱: 「 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②導演田曉鵬認為大聖應該像金庸筆下的令狐沖、喬峰那樣,是一位東方俠客的形象,為了體現孫悟空在這一世的滄桑經歷,創作者突破舊的審美,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塑造人物形象,個性化的形象,加之形象的獨特性格,使觀者能更多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去感受形象內在的情緒,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孫悟空,其他造型也各具中國傳統特色,在細節處滲透著中國的文化元素,如影片中的反派人物混沌的原形是一隻大肉蟲,我國古代著名《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影片中龍的形象也出自《山海經》,形象最接近我們中國人想像中龍的形象,在吸收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具有現代感,電影海報里那條龍的表情、長相、盤踞的方式,與中國傳統紋樣的盤龍紋十分相似,與中國古代皇帝所用的龍紋,是一脈相承的,氣勢莊嚴肅穆。 除此之外,如和尚的造型,中國和尚穿的影青色僧袍、綁腿、草鞋等至今還能在寺廟中看到。  (四)《大聖歸來》的場景設計  《大聖歸來》 的場景結合了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造型, 並在此基礎上用現代技術進行新的創造,既具有裝飾意味,又暗合中國傳統元素。片中通過江流兒逃亡之路,向受眾展現了製作精良的桂林山水,加之背景音樂採用了中國傳統樂器,讓人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逃亡之苦中的甘甜。造型簡單,色彩豐富又有細節變化,結合中國水墨畫運用使影片營造出一種仙境氣氛。在景物處理上,有虛實變化,突出了神話中的奇幻之境,使整部影片畫面妙趣橫生。江流兒誤入八戒廟的時候,四大天王的怒目金剛,正是中國古代寺廟特有的。  二、《大聖歸來》的創新之處  《大聖歸來》不僅結合了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吸收了國外動畫電影的精髓,如美國好萊塢動畫、日本動漫。美日很多經典的形象能經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並未把動畫片設定為兒童的「專屬」,而是更大程度上擴大了受眾的範圍,達到一種老少皆宜的效果。《大聖歸來》讓很多80後、90後的青年找到了童年心中的大聖形象,激發了受眾的共鳴,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的印記一般是人格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動漫文化具有超越年齡層次的社會影響力。」③《大聖歸來》正是突破了中國長期以來把電影動畫定位為教育兒童的工具的局限性。  宮崎駿曾說:「動畫是一個如此純粹、素樸,可以讓我們貫穿想像力來表現的藝術……它的力量不會輸給詩、小說或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④當今社會中動畫電影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好萊塢電影是承載傳播西方文化的產業重要代表。一直深受眾人喜愛的原因,一方面是其具有一定普世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是由於電影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如果說《大話西遊》假借孫悟空前世的肉身凡胎,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故事,《大聖歸來》則從肉身凡胎的唐僧角度出發,展現了一個迷茫中找到自我的孫悟空形象。《大聖歸來》汲取了好萊塢電影的長處,展現了更為普世的人性主題,將現代人普遍的生存狀態透過孫悟空符號化的意義傳達出來。  三、中國動漫未來的發展  文化孕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與時代的變遷、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的。中國動畫同樣也是在五千年積累的文化環境中不斷成長、成熟的。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電影動畫承載著文化傳播功能,成為一種傳播媒介和文化符號。「動畫藝術的根本精髓, 是將某種精神文化附著在動畫形象上進行傳播。 觀眾接受和喜愛一個動畫形象, 同時便接受了這個動畫形象作為視覺符號所傳播的精神文化內容。」⑤動畫產業發達的國家,如日本、美國都將文化資源運用到動畫作品的製作中,通過動畫形象的傳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受眾的心靈深處。中國本土藝術形式,如水墨畫、書法、剪紙、泥塑、年畫、壁畫、雕刻等民間藝術形式,有著渾厚的受眾群體,為中國動畫提供了創作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關係到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乃至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科技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巨大衝擊下,西方社會更是以強勢經濟為後盾,對東方展開「文化殖民主義」,試圖把東方文化納入自己的文化體系中來。好萊塢製作的動畫片《花木蘭》對中國文化的曲解隨處可見。未來動畫創作對於本土文化進行發掘,塑造真正意義上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形象才是我們的創作方向。這不僅涉及動畫產業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動漫已經承載了發揚我國文化的責任,已經具備了文化上的戰略意義。  在漫長的現代藝術歷程之後,現代主義對於「新」的追求逐漸消失,「新」已不再是衡量藝術的標準,而衡量的標準更傾向於在藝術中有沒有「根」的體現。後現代藝術是我們這個時代生產的新產物,它的真正所指被忽視,後現代藝術追求的是「回歸文化」。它是一種尋根的藝術:尋找和重新發現民族文化。對於民族文化的回歸正是我們在推動動畫產業時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動畫藝術中呈現的主題應該回歸到民族文化中去探索。  從古至今,東西方的文化累積,使得我們擁有各式各樣的文化資源。在這樣龐大的藝術寶庫中,我們需要一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正是民族文化帶給我們的。魯迅曾經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歷史中傳統的積累是一種內動力,還原是相對的,裂變中的傳承、轉化中的創造卻是絕對的。」⑥「對他國動畫亦步亦趨的模仿是不利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只能導致中國動畫衰亡,只有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⑦古往今來,中國的民族文化是各種藝術創作的源泉。  注釋:  ①錢成:《淺論〈西遊記〉中孫悟空之形象》,《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第9期。  ②[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300頁。  ③殷俊:《動漫產業與提升文化軟實力對策探討》,《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2年第5期。  ④ 徐蕾:《從日美動畫片看國產動畫片》,《首都經濟》,2003年第7期。  ⑤ 宋慧穎:《動畫形象的符號意義探微》,《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年第2期。  ⑥ 賈國濤:《中國設計史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再探索》,《裝飾》,2014年第12期。  ⑦ 韓茗妍、趙宇、張貝妮:《中國傳統藝術在中國動畫中的應用探索》,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推薦閱讀:

有沒有「西京」和「北瓜」?
仍然「活在世上」的貢茶園
文化名山之五:傾倒東南天台山
[i·寧德] 那些消失在寧德街頭的手藝你還記得幾個?
武大郎被害,武二郎有責任?

TAG:中國 | 動畫 | 文化 | 中國動畫 | 回歸 | 歸來 |